主题:【原创】橡皮船 -- 本嘉明
这本纪实文学报告,是女性写的;这部电影,主创核心是两位女性(女导演,女主角)。可以说,通过3位有观察力/有才华的女性的视角,拷问“美国怎么了?”
Bob最后这段对话(此后我会简称为“桥段九”),本质上是“反理性”的。 他的儿子28岁过世了,过世前他是什么职业背景?因为什么而这么早过世的?他可能是一个驻伊拉克的美军,死于地雷;或者沿海大城市里的程序员,死于车祸;或者普通青工,死于嗑药……
Bob在他的余生里,会继续致力于服务船民,然后他肯定会在船民中,遇见一位青年,外貌酷似他的儿子,或者习性酷似他的儿子?他在坚持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用理想主义来支撑他的奉献。如果全社会上下都持有这种“精神原子弹”,众志成城,那倒是可能成事的;只有底层零星之火,无用啊。
美国两党里,更加不理性的是共和党的福音派选民,而不是民主党在大城市受过较好教育的数字时代青年。
我们再说说恩派尔倒闭的石膏板(Dry Wall)厂,这是整个悲剧的源起。石膏板不是高科技产品,工厂倒闭是因为建筑商都不买美国产石膏板,而进口中国石膏板。中国石膏板不是有独门的品质,而是比美制石膏板便宜。那么,假如美国选民早10年就选唐纳怆当总统,早10年就对中国石膏板加征进口关税,恩派尔的厂是不是就不用关门了?就算恩派尔的老厂倒闭,中国石膏板大王石德旺是不是被关税逼得,只好来接手,继续开工?那么波就不会那么早就去世,芬继续当一个工会干部,恩派尔岁月静好?
芬需要一个job。无数困顿潦倒,厌恶不劳而获,所受“数字时代的教育”有限的WASP中年男女,都需要一个job,或者一个比现有的更好的job。但跨国公司及其大股东(华尔街)对建构“本土工作技能的教育”没兴趣,哪个国家有现成的高素质工人,就把工厂开到哪里。
提高最低工资,民主党的建议是对的,错的是“15元/小时”的目标定得太高。
对中国人的人情关系描述很生动,至于是进步还是落后,本人真心没看法,这貌似是个理论课题。
生活层面上来说,中国人的八卦,有让人烦的一面,也有人性温暖的一面,比如,都是人生地不熟,那耳熟能详的,留学生移民开头很长日子以泪洗面,而外国人到中国留学什么的,没听说有哭的(想象中不应该哭),可能被烦得忘了哭。
国内也不少这类的电影,比如反映重庆体力劳动者的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反映东北下岗的“钢的琴”,包括赵本山的公路片“叶落归根”,还有很多。很多新锐导演很好的表达了普通人和弱势群体对时代的变迁的矛盾,迷茫,和痛苦。但我总觉的和欧美类似的片子相比,我们的民族性总有那么一丝坚韧,有那么一丝不屈服,有那么一丝微小但仍然留存对社会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每个人都会共情,这是人性。无依之地不是烂片,里面的抱团取暖,执着和坚守,肯定有共鸣的。这部片也值得一看,普通人看电影么,不会上纲上线。
你的名字无人知道(老铁知道),
你的高论有人送宝!
2230年前, 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显然最初冲着赚钱去的,片子看着其实难副,后来宣布不上映,他的心态很有问题。
米国2019年无家可归人数估计是57万不到: https://endhomelessness.org
同一年贫困人口3400万:https://www.census.gov/library/publications/2020/demo/p60-270.html
得拍60部电影。
作为华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东方文明套在西方的现象上。其实就是不同文化背景对同一个现象的出发点观察点和最后的结论不一样。
放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这就是正常的新陈代谢,是社会有活力的表现,是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中国人代入感太强,操闲心太多。
美华对该电影没在中国上映,大加抨击,非说阻碍了让中国人产生共鸣的机会。
您这是看明白了,还是没看明白呢!您一届美华,还是好好劝劝您的同胞吧!
您一句话“是(西方)社会有活力的表现”,就给解决了,高!希望五眼国家都这么有活力吧,最好全都这么活力!
美国的贫困人口问题,既然存在这样的群体(3-4千万),宏观上是社会或制度问题,但具体到个人,可以说都是自作,靠最低收入,健康体面地生存,无论如何在理论上完全可行,而且单靠自己能力有充分机会脱贫,只是人性很难克服,尤其是长期坚持,坚持上班,坚持不酗酒不吸毒不买苹果机不下馆子不旅行不上电影院不看球赛等等。
美国贫困线材资料附在下图,如果家庭有老人或18岁以下成员,福利高很多,所以选用一家三口青壮年做例子,福利最低,这个组合的家庭贫困线是年收入20244美元,再压一下,15000,相当于每月1250美元。大约看看是个什么生存状况。
年收入15000美元,相当于一份联邦法定最低时薪7.25美元的全职工作,麦当劳普通岗位的平均时薪9美元以上(视乎地区),查过,三番市,洛杉矶,芝加哥,纽约市,法定最低时薪均超过7.25的一倍,那里的麦当劳薪酬也相应高一截。
三个壮劳力的家庭,只有一人每周40小时干麦当劳,月收入1250美元,一年15000。
衣服,忽略不计,不穿烂衣服,不穿寒酸衣服,没难度,美国很多旧衣店,1美元一件衬衣,几美元一件大衣。
食物,500-600以上的福利食物券,相当于200斤猪肉没难度,相当于鸡蛋几百斤没难度,不另掏钱,吃饱吃好没难度。最近听到一个油管视频,洛杉矶的排骨优惠1美元1斤,超市天天有优惠。
房租,很难找到准确证据,按低薪酬的地区估计,800/月,难度不大。
车,拥车有难度,但还是有可能,两三四五千的旧车,月供几十美元,汽油1美元1升,不原意冒险的话,买个最低保险每月100美元,坐公交的话花费更低。
医疗,奥8马。
煤气电费,可申请补助,补助不够用的话,每月自掏顶多一百几十。
用便宜手机,看便宜电视机,月费顶多一百几十。
。。。。。。
估计不用罗嗦,剩下的读者可以加自己的发挥。实际上贫困家庭多数有老人小孩成员,总还有些其它福利,现金补助,小孩奶粉现金到18岁,托儿费全免,父母不幸单亡或双亡,其退休金或养老金继续发给配偶和不足18岁子女,等等,五花八门。
中美的贫困类型不同,一个客观因素多些,另一个是主观因素多些。中国的贫困人口,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只有很有限的余地和空间。美国的贫困人口,理论上完全可以有保障地生存,也完全可以靠自己能力脱贫,但理论终究不是现实,坚持每天8小时麦当劳上班,然后不酗酒不吸毒不买苹果机不下馆子不旅行不上电影院不看球赛等等,或尽量节制,理智地节欲,几十年如一日,很难很难,约等于不可能,华人也做不到,所以很容易自暴自弃,自甘脱不了的贫。或者,中国的贫困比美国更容易解决,但是,不久将来说不定生出美国这个类型的贫困群体,三和大神是苗头。
国内河友读者普遍有这方面疑问和不解,本人熬熬义气,这科普好像很完美了。
吃苦耐劳的中国人墨西哥人在你说的这个环境下必然很快超过白人脱贫。白人会很困难。这里个人因素很重要,尽管都是无产阶级,有的无产阶级硬是比其他无产阶级更能混。马克思都要挠头,如何修改他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