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碎片与记录之一,开场白。 -- 冻雨

共:💬130 🌺1001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多骑骑屁股就适应了, 当然骑行裤也是必须的
家园 碎片与记录之三,国庆假期的长途骑行续四。

长途骑行,饭点赶到哪就吃在哪,有时候在大点的城镇,有时候在大点的村子。好在沿着海岸线,人烟稠密,不会出现长距离没地儿吃饭的情况。环海岸线一路下来,也就渤海湾北部,个别路段村镇少一些,其他地方,一般不超过十公里,就有大的村镇,能找到餐馆。

一路下来,倒是尝遍了祖国从北到南几千公里的各地小餐馆,还好,从来没有吃坏过肚子。

印象里,最美味的一餐,是在浙江的一个小镇上。

中午,肚子饿了,干道旁边不远的巷子里,有个人气不错的小餐馆,看样子是房东自己开的,自己建的三层小楼,用来做餐饮,格局就是普通民居的样子,一楼的大堂就摆了一张桌子,楼上楼下还有几个包间。我一个人,就在大堂随便吃点。桌对面一对小夫妻,三十多岁样子,男的显得非常精明能干,女的是典型的江南女子,明丽照人,颇有风韵。

小伙子很健谈,看我穿身骑行服,不开口都知道是外地人,主动攀谈起来,给我推荐了本地的小海鲜炒米粉,点了一个,非常不错,河虾鱿鱼还有点贝类加点青菜,炒细米粉,非常鲜香入味,再来个半荤半素的炒菜,一瓶冰啤酒,吃的非常舒服。小伙是附近村里人,自己开了个小厂,做机械加工,生意不错,昨天去杭州参加朋友的喜宴(忘了结婚还是生娃儿),返程回来,在镇上吃点饭。听说我骑车从杭州到福州,聊起他有朋友,几个人骑行川藏县,弄辆福特猛禽一路做保障车。

看得出来,小伙子虽然生活在村镇,但是见识远非小镇青年可比。有个不错的生意,娶了个漂亮的媳妇,离省城不远,退可以享田园山水,进可以去繁华都市,非常让人羡慕的人生。古人说的,生于苏杭,长于盛世,大概就是这样吧。

食一顿美味,认识一对璧人,美好的一天。

通宝推:起于青萍之末,桥上,陈王奋起,
家园 苏杭真不是其他地方可比的
家园 28自行车

我们过去那种28弯把自行车在德国荷兰丹麦这些欧洲的自行车大国很多,他们还在制造那种样式的自行车,而且是钢制的。据德国人讲,钢结构的车减震效果比铝合金的更好,当然稍微重一点。

我的自行车是平把的,感觉震动手腕很难受。年轻的时候并不把震动当回事。我买了一个减震装置,安装到前把转动轴上,感觉好很多。

家园 碎片与记录之三,国庆假期的长途骑行续五。

骑行路上遇到的那些流浪者。

我属于工作之余,偶尔骑车去浪的。人生的主要内容是上班挣钱,养家糊口。旅途中也经常会遇到另外一类人,他们似乎一直在路上,人生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路上流浪。

去福州的途中遇到过几位。

其中一位,是个残疾人,弄了一个手摇的三轮车,上面还有个铁皮棚子,贴了“走遍中国”等等标语,棚子里放些行李,估计兼做晚上休息的帐篷。当我在路边喝水休息的时候,看到这位大神慢慢的从山路上摇过去,挥挥手打了个招呼,对方也热情的挥手致意。

另外一位,是我骑车快到枳荣的时候,遇到的。离县城还有十几公里,天快黑了,着急在天黑前赶到县城吃饭住宿休息。看到路边一个年轻人,在搭帐篷,旁边一辆26的女式自行车,一看就是同道中人。停车聊了几句,小伙是从山东一路过来,骑了好多天到这里,一路就骑这个性能不咋样的26车,好像连变速都没有。随身带了点简单的吃食,安顿好帐篷后,一两个烧饼,几根黄瓜,一点咸菜,就是晚餐。他好像没什么收入,一路费用都是家里姐姐赞助的。我约请他跟我一起赶到县城,请他吃顿饭,住宿的话,开个标间可以免费让他住,还能洗个澡。最终还是拒绝了我的好意,看来他很在意不麻烦陌生人。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生存压力小了,很多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物欲淡泊一点,不去努力打拼获取物质财富。

但是,这么长时间在路上流浪,能有多少意义。反正我是不理解。高兴就好,从反面来想,至少是比较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许在他们眼里,我们这些格子间里的社畜,活得跟养鸡场的母鸡一样,人生更没有意义。。

通宝推:大眼,
家园 碎片与记录之五,回乡见闻。

清明节回趟老家,疫情原因,春节没能回去,算是回去串下亲戚。

和老妈一起,去舅舅家,给老人带点东西,给个小红包,把老人乐的像个孩子,七十岁的人了,一直劳动,体格还好。刚好表弟在家,一块喝会儿茶聊聊天。

表弟四十来岁,在北京天津一带打工,干了很多年泥瓦匠,早些年在建筑工地干活,或者给郊区农村盖个房子,做个简单装修之类的工作,慢慢的手艺上去了,收入也高了。七八年前,在地市买了套房子,目前已经还清贷款,手头还有些积蓄,在考虑买个小房子,把舅舅舅妈搬过去,毕竟年纪大了,很快就需要人照顾。

表弟现在主要干贴瓷砖的活儿,手艺不错,自己揽活,瓷砖店或者装修公司,把一个房子的瓷砖铺贴整个包给他,一般一周到十天,能干完一套一百多平的房子,一天算下来,最少能挣四五百块钱,高档装修,挣的更多一些。

作为大匠,挺受尊重,业主不好说话的,装修公司不好打交道的,有活儿也不接。平时瓷砖店的业务员上门回访,查看铺贴情况,会主动送条烟送箱水,或者发个小红包做茶水费,意思是师傅千万别跟业主说这个瓷砖不好,有人问多表扬几句,瓷砖师傅的口碑,胜过推销员的天花乱坠。也经常有业主请他推荐下装修材料,厨卫、门窗等等,介绍成功,店里一般会给几百上千块钱的介绍费,这个是行规。

看的出来,表弟挺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自豪,有手艺,收入不错,一家人衣食无忧,有余力孝敬老人,在外面受人尊重,算是比较成功的人生。当年初中没有毕业,就去打工了,二十多年下来,能奋斗到这个地步,不容易。

表兄弟堂兄弟里,大多是这个情况,有点手艺,辛苦点,一年能挣十几二十万,三十到四十岁,基本做到了有房有车。特别富的没有,靠劳动做不到大富大贵;特别穷的也没有,只要体格好,挣个辛苦钱,一家人也能过的不错。

通宝推:敲门,唐家山,陈王奋起,踢细胞,燕人,审度,fuxd2002,住在乡下,大眼,
家园 碎片与记录之五,回乡见闻续一。

一个堂弟的情况。

堂弟不到四十岁,80末,也是读书不太好,出门打工去了,在各类工厂干过,心灵手巧,技能不错。年纪大点,结婚了,就不再往外跑,在县城的工厂打工。十八线小县城,薪资待遇也就那样,累死累活也就三五千的水平,日子过得马马虎虎,结婚好几年了,也没有攒够买房的钱,和父母一起住。

五六年前,开始自己折腾点生意,老家县城有人做小型农用机械,把玉米秸秆打包成青储饲料的设备,设备不太复杂,县城里配套的产业链齐全,他找了个合伙人做起来。一开始做的也比较辛苦,好在一直是盈利状态,磕磕绊绊下来,越走越顺。

清明节回去,去堂叔家串门,堂弟已经自己买了房子,一家人搬出去单独住了。车也换成了豪车,老家人说法:比你的车还豪。堂弟一直在工厂里忙,没见面,听堂叔堂婶说起来,已经雇了20多个人,春节后不久,就开工生产,为秋天的销售旺季备货。往年的时候,提前不敢备太多货,结果到旺季的时候,订单多的赶不出来,损失了不少收入。以往都是农户零星购买,现在有时候能拿到政府订单,量比较大,利润也可以。

这个小品种农用机械,我们县加隔壁县,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的市场。虽然总的产业规模不大,但是从业人员还是收入颇丰。产业聚集后,规模大,成本低,产品进步的比别人快,只要本地的小老板们不胡闹砸自己口碑,基本上能够长期霸占住这一个细分市场。

通宝推:李根,燕人,陈王奋起,桥上,
家园 随便与记录之五,回乡见闻续二。

高中一同学,在县城组织了个饭局,特意请我吃个饭。上学时候,经常在食堂一起搭伙吃饭,关系一直保持了近三十年。每次来省城,都招待一下,听说我回老家,特意说一定要来躺县城,和同学们一起吃个饭。

找了个本地菜馆,一桌子坐了七八个同学,边喝酒边聊天。上了点年纪,不拼酒了,都是随意喝,相互碰个杯意思一下。

有俩同学,一个是村支书老边,一个是乡镇干部老宋。老宋刚好作为包村干部,管我们村。

大家叙叙旧,男人在一起,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政治。这两年最大的政治就是扶贫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自己搞小企业的同学,对扶贫不怎么感冒,认为是政绩工程,里面狗屁倒灶的事情一堆。我的看法是扶贫的伟大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重塑党群关系,实践中锻炼塑造了干部党员队伍,帮助困难群体免于极度贫困的境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责任和义务。

刚好在座有两位当地干部,听听他们的说法。

边同学作为村支书,大倒苦水。举个例子,春节前给贫困户发补贴,大概是三百块钱,村干部们大概是怕发下钱,贫困户有人会全买酒喝,就置办了三百块钱的年货,粮油肉等等,送到门上。贫困户高高兴兴的收下了,过几天政府回访,问当事人有没有收到三百块钱,贫困户说没收到,政府开始对村干部严肃问责,等贫困户回过神儿来,感觉是村支书贪污了政府发的三百块钱,上门讨钱,讨不到钱就天天在门口骂街。可怜边同学,体格健壮,高中时候也是打架喝酒逃课的主,能威慑住学校周边一帮小地痞,这个时候受了窝囊气,一点办法没有。直到有一天,对方骂他老娘,惹毛了,直接指着鼻子骂,老子宁愿不干了,也得把你打个半死。。。。。。。老虎一发威,对方怂了,不敢再讨钱,也不敢再投诉,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群众不投诉,来龙去脉解释清楚,账实一致,政府对他得问责也就算结束了。边同学越来越心灰意冷,有那精力,不如忙活点自己家生意,何苦来哉。

宋同学就油滑的多,作为我们村的包村干部,有5个扶贫对象,其中一个大妈,有点神经病(真正意义上的),在村里也属于泼妇一类,天天和邻居吵架骂街。家境不好,日子过的艰难,老公早没了,自己也没了劳动能力,子女生活也不富裕,每个月基本靠政府发的一两百块钱养老金活着。大妈脑筋不好,爱骂街,想让她回访的时候说几句好话,再说清楚最近收到了哪些物质帮助,基本不可能。

宋同学是个有办法的人,和大妈沟通的非常顺畅,大妈对他的工作也很满意。但是回访问题一直没法解决,没办法,大妈确实脑筋不太好用,让她给回访人员说明白哪天哪天收到多少钱,多少米面油,任务过于艰巨。最后宋同学给大妈出了个主意,接到回访电话后,甭管对方问什么,第一个回答,习主席好GCD好;第二个回答,俺的包片干部姓宋;第三个不用回答,直接骂大街就行,反正大妈擅长这个,没有难度。问题完美解决,宋同学再也不用担心扶贫回访影响考核。

一番故事,听的我们这些大城市上班族目瞪口呆,如果让我们去干这些活儿,早把自己搞崩溃了,宁愿出门打工,也不干这个公务员。扶贫工作一年累死N多基层干部,操心受累受气,这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聊起这个,主要是感慨一下,基层工作,公务员工作的各种繁难,是普通上班族感受不到的。我们站在岸上指点江山,很多时候是小布尔乔亚的矫情,十指不沾阳春水,靠自己的一点知识,读来的一堆鸡汤去评价世界,大多时候,失之浅陋。

通宝推:敲门,柴门夜归,mhymark,纳米小洞儿,李根,唐家山,燕人,陈王奋起,胡一刀,踢细胞,大眼,起于青萍之末,审度,
家园 非常难,现实极为复杂,宋做得对

很多量化确实不好做的。

一看就是不下基层的人搞的,应该是约定俗成的民间口音表达,合格就好。

我觉得处理方法很嗨皮,很好。

说明这个人很懂规则。

同时也体贴这种老人的心理和能力,否则他不必如此操作,作为农村,这种类型作为重点档案特例就好,所谓五保户档案,其实就不那么难了。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档案程式化了,是不是会出现问题也说不定。也要小心。

家园 农机其实是个极大的市场,尤其是小型农机

很好的。

另外,市场好一定依靠政府集团性订单,这不就是计划经济吗。

家园 严查资金,这个是事实。
家园 我想你表弟会支持邓副主席

一个本份靠双手吃饭的手艺人,靠辛苦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

能者多劳者,先富。

(当然有许多并非能者多劳者也先富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可以说是法制,腐败问题)

家园 你这个帖子是你对陈的看法的基础

花你。

家园 有些地方是另一种模式

比如美国那样的出租大型农机。一个村的田,一个小队直接解决。可以是走走停停,也可以是走完再分。分散种植的经济作物则还是人力。比较感慨这里有政府订单。

家园 医疗扶贫就更难

要一直随访登记,要普及健康知识,报销要先垫着,还要定期租车带去医院检查(后来应该是镇里检查了)。这几年扶贫变化最大的是扫除大部分造假,补贴直接进卡或者转为实物。

但真正让人感概的是贫困的原因。有位大妈丧偶、眼疾、视力低下,就只能是在家呆着。手术费用一万多,但眼疾恰好不在减免补助范围之内。就只能一直这么贫困下去。其他或多或少都是如此。病不大,但足以影响劳动能力,然后恶性循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