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陈毅和饶漱石到底怎么回事? -- 真历啊

共:💬109 🌺379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滴啊

总之,我赞成前后联系,虽然说有人前后有些变化。

但是对于邓来说,尤其是那些真相出来之后,我觉得完全和官论不一致的可能性很大啊。

家园 我个人觉得啊,刘伯承是相对纯粹的军事人

在刚到的时候,也是因为执行军事战术部本地化导致的错误。

看起来他是相对老实的,只是能力似乎还是不足。

应该是军事战术方法了解和理解很多,但是运用到战争中,可能是不敢用吧。

所以他既容易和毛主席冲突,也容易和周不一致,和邓分歧极大。邓是很疯狂的人。两个事,大跃进的打电话要四川留粮食给北京中央;洋跃进的层层加码。刘帅应该是部分理解毛的思路的,只是他无法运用纯属,达到平衡,协调邓的激进做法,所以在大别山中期,他就和邓干起来了。

陈毅确实性格还是可以的,但是看起来他相对忠于周系而不是信仰。

说到周永康他们,他们确实背叛了我们。

应该说开始还是定向的意思很明显的,之后就是混沌的导致各种反击,最后达到了炒饭的目的。

当然这种自上而下的炒饭肯定不够,但是能够炒起来,我们老百姓总是要高兴的!!

只要炒起来,停下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人民的胃口被喂叼了,尤其是啊,国外的氛围出现了剧变,导致他们的后路不那么愉快了。

这是个好事情。

不要那么说大雅啦,他毕竟也有自己的执着。

大家都有各自的坚持啦。

现在的官员,真的是大部分都是有问题的,这点确实遗憾了。

是啊,当年他们也是心存理想,哪怕是保皇派。后来怎么就变质了呢。

@七天

另外,公社解体83年之后的时代是平民上升通道基本被关闭了,88年之前再往上走的都是之前进了通道的。

或者说绝大部分,这点应该还是要关注的。

所谓出国,对于二代只是流放和人质,同时也有深造的意图!等于当年的高干知青。

看看陈小鲁在文革吧,他们还好意思自称受到了迫害。

家园 我的看法还是以前说的:

邓去129,不是周推举。邓31年后的上升曲线,和周没多大关系。

把两人扯到一起,会误导您寻找历史真相。

家园 我觉得你可以谈不认同哪些私货,然后双方友好辩论

大家有自己的观点不是很正常嘛?N说我资料多,没有自己的观点。

你又要指责我的观点过于私人化,我该如何?

家园 各自保留看法吧。。。。。。哎

难免有分歧啊。

或者这么说啊,他,邓的做法带有明显的苏联的粗暴特征,你觉得呢?

师哲、潘汉年。

家园 看年谱,看年谱,看年谱。

重要的话说三遍!

家园 你能把解放战争初期

唯一在打胜仗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说成逃跑,真是让我眼界大开。你如果要证明你这个危言耸听的论点,至少你要把当时的各方战史、电报往来、敌我局势分析都分析一下吧。我是军史门外汉,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这些事,但是我有自知之明,不会去挑战这些板上钉钉的结论。

家园 首先吧,你看,就渊源来说,邓和毛没多大的关系

其次啊,所谓中央苏区谢古邓毛,不能说邓的提升必然和毛有关。

比较有趣的是上次我帖了资料啊,对于邓的处置和其他三人不同呢。

似乎走的是李维汉的线,李维汉应该算周线吧?

好这点不说,然后就是你说的中央纵队的问题,他有啥特殊突出的能力么?似乎也没有啊。

然后就和罗荣桓前后,罗荣桓,显然是毛主席铁杆,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这个,我个人觉得他是比较正确的本地化路线之一。

但是呢,就在当时,毛派还不是吃香的,我说的西安事变就是周完全主导。

因为我估计你也知道,周的路线图和苏联的要求是一致的,而毛,能一致么?

那么,就是还是周主导,所以,这时候邓凸出来,到底是谁的安排?难道是罗迈李维汉吗?

同时啊,罗荣桓上面是国际派,朱光?下面就是邓,还是国际派么?我实在不能这么认为啊。

所以你说的这个邓的上升曲线来自毛,依据不足啊。如果不是因为亲近,因为能力,这个证据也不足啊。红星报的编辑,有啥能力?或者是收拢队,连做法都不管,也不能证明能力啊?

所以我没被你说服啊。

家园 首先,这不是板上钉钉。

如果大家都听官文的,就不会来这里发牢骚。

我也是想做个明白人,看看之前说了多少似是而非的话。

其次,说离开晋冀鲁豫是逃跑,是事实,否则不就留在当地像聂总,像山东啦。大别山算哪门子晋冀鲁豫地区,不就是越来越远吗?要不然怎么叫千里跃进大别山?再说,粟裕出来是为了配合刘邓,之后粟裕死活不南下还不够明显啊?

再次,毛主席对大别山就没那么激情。这在历史上是有定论的,所谓夸奖也不过是事后追认而已。

最后啊,说大别山牵制了桂系,那是可以,牵制了中央军其他的谁啊?

不南走,他能往那里走?搞傅作义他有信心吗?

之前的胜利只是之前而已,那还是谈判前期,以后就费劲了,没有解决根本矛盾嘛!

家园 这个问题层次更深,更有挑战性,我们可以谈一个大家有所怀疑

的,淮海战役。

第一,你怎么看待邓小平的总前委书记的位置。

第二,你怎么看到淮海战役在10下旬攻击黄伯韬开始,刘邓十一月多才出兵,然后上旬建立了总前委。

同时,这个总前委嘛班子也没有,就是几个干巴人名,还有粟裕说指挥权交给总前委,然后总前委说,电话线路不通,还是请粟裕同志单独指挥。

这个事情,您怎么看,要是官方观点,咱就不用继续啦。

没啥意思,这个可有官方定论,你说对不?

家园 一些电文啊

3月份,粟裕向陈毅提出他不想去了,并且一下给出了不下8条理由:

1、从今后战争来看,我军必须建立强大火力的野战部队才能同国军进行战略决战,在这个时候跃进江南,与前者背道而驰!

2、过去两年之所以能将国军成建制歼灭,主要依靠了强大的火力,而这些离不开解放区大后方的支援。到了敌后这些优势当然无存,落得大别山困境,很难再同江北协同作战。

3、如果不在江北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急于跃进江南,也很难化中原为华北。

4、到江南作战纯粹是把一个重装备运用已很熟练、围歼敌人能力很强的部队变成游击队,避我之长,扬我之短。

5、 即使渡到江南,也不会吸引蒋军回防,不会让主力放弃机械化到江南作战,不会让白崇禧再回广西,最多派二三流部队,这样并不能减轻中原压力。

6、跃进江南并不轻松,一路估计要丢5万人马,白白损失并不值得。

7、根据他的江南斗争经验,在江南作战一旦撤退就要丢重装备,会逐渐减弱战斗力。

8、到江南会“与民争食”,将使10万大军难以立足。

  目前敌人虽已被迫作全面防御,但尚有一定兵力,作为其攻势防御之机动使用,观其目的,不仅在破坏我建设新解放区,而且企图争取时间,以待其新军之训练,或政治阴谋之从容布置。因此,目前江北(中原、豫鄂陕及豫皖苏),敌我是处在反复的拉锯形势中。

这种形势,本给我们以有利而且多的运动战机会,但由于新区反动势力未完全打倒,反动地方武装未肃清和新区群众尚未完全发动,故使我们难以保密和及时捕捉战机。而敌人则多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法,我兵力分散时,则进犯;我集中兵力时,则后缩;敌我兵力相等,则与我纠缠,不让我安定休整。

在上述情况下,我一个战略区之兵力,对当面之敌作战,则难取全胜,如待三个战略区兵力集中,则又失去战机。而敌人则利用其较我优良的运输条件和建制的临机变动,以集中或分故对付我军。我军则因缺乏固定补给来源和足够的运输能力,又不便长期集中强大的兵团于一个地区(或方向)作战。

因此,建议三军(刘邓、陈谢和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求能较彻底的歼灭敌人一路(我们一军如不担负打援,兵力是够用的),只要邻区能及时协同打援或箝制援敌迟进,歼敌一路是很可能的。

在此区歼灭战结束,敌向此区集中,则我又分散或转至邻区,总以何区便于歼敌,即向何区集中。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形势可能变化。

管见是否有当,请示知。

如认为可行,则请刘邓统一指挥

  5、 即使渡到江南,也不会吸引蒋军回防,不会让主力放弃机械化到江南作战,不会让白崇禧再回广西,最多派二三流部队,这样并不能减轻中原压力。

刘邓倒没北上的选项,原本(7月上旬和中旬)刘邓和中央讨论的方案是在陇海路北多消灭敌人,休整后再举行陇海作战,之后准备向陇海路以南发展,也就是有依托地向外线发展。

中央发出了那个著名电报替换强调陕北甚为困难时,刘邓的回电自然更是没说要北上回去,只是在南下出发时间上有点争议。

1947.6.29 中央复陈粟谭[6.28电]并转刘邓:

28日电收到。此种战术[追击中野重兵密集靠拢]除避免歼灭外,毫无作用。而其缺点则是两翼及后路异常空虚,给我以放手歼击之机会。

你们应以2/3纵队出鲁南,先攻费县,再攻邹滕临枣,纵横进击,完全机动,每次以歼敌1个旅为目的。以歼敌为主,不以断其接济为主,临蒙段无须控制,空费兵力。

以2个纵队攻占泰安,扫荡泰安以西以南,亦以往来机动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正面留4个纵队监视该敌,使外出两路易于得手。

以上方针是因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

以2个纵队出鲁南,以3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1947.7.2 中央复陈粟谭[6.30电]并刘邓:

30电布置甚好,陈唐似以越过莱芜直打泰安及其南北为宜。得手后收复肥城东阿平阴宁阳汶上济宁,与刘邓直接联系。

尔后准备出鲁西,与刘邓协同打陇海路,出淮河。蒋方7/10天内必改变部署,以主力一部回兖泗,阻止我军与刘邓会合。

我军必须在7/10天内,以神速动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西南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如动作过缓,则来不及。

如攻泰安时间过长亦可不打,打泰安时应先以一部抢占泰安以西及西南各县。以上请酌办。

1947.7.3 中央致陈粟谭并刘邓:

你们西进南进5个纵队,应以攻占泰安至临城全线尽歼该线之敌为第一目标,胜利后再攻占该线以西各地。

如行动迅捷可能达此目的,与刘邓打成一片。

1947年7月10日,毛主席写的《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

(一)第一年作战,除山东外,一切区域均已将敌战略进攻停止,并已转人我军之进攻。

敌在陕北虽尚有进攻能力,由于地形等条件,已变为游击性的,我军已能主动作战;东北及太行早已采取攻势;五台自改善领导后亦能主动作战;山东敌集中攻我鲁中,估计亦难持久,我军将逐步转人攻势。

(六)第二年我军任务:山东太行两区力求占领长江以北...(其它略)

47年10月3日给陈粟的《陈粟部在一两个月内应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和4日给刘邓并告陈粟的《在新区作战的方针》中强调,近期应以小仗为主,分散一部分主力部队消灭国民党地方武装,巩固新建根据地。

“……使敌主力置于无用之地,疲于奔命,而我则于短期内歼灭了敌之爪牙,建立了我之根据地,为不久将来集中兵力作战打下基础。

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陈谢十个旅分散五个旅于豫西、陕南十余县,打民团、土匪、保甲及一团营之正规军,集中五个旅打中等规模之仗,甚有效力。

陈粟目前情况,则宜以纵队、以旅为单位分散歼敌,过一时期后,再集中六至七个旅往来机动,打中等规模之仗。此种办法可制敌死命。”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如有有利之机,我军是不放过大歼灭战的,如47年10月24-27日之高山铺战斗。

47年12月,刘邓一部向江汉、桐柏、淮西(刘率1纵进入此区)发展,注意是发展,即撤离大别山去这些地方。

48年2月,邓主力撤出了大别山。

军委48年元月的电报《对大别山区作战部署的意见》提到“大别山根据地之确立则是整个南线胜利的重要环节。”

点看全图

我就问一句,为何粟裕不愿意继续南下了呢?

家园 陈毅的军事能力强于其他几位政委

包括邓聂,当然不包括彭林。

内战初期,对于苏北的战略,陈主张以苏北为根本,苏中采取弹性防御,逐渐放弃。

粟裕则主张充分利用苏中资源打击国军,后来是按粟的路子走的,打出了七战七捷,是成功的。

但是因为资源过度集中于苏中,导致淮南快速丢失,苏北直接面对威胁,苏中和苏北也很快丢掉了。

即使是粟裕也只是说七战七捷做了一次战略侦察。从苏北形势上说,采取陈毅的方针,苏北会更稳妥,而苏北山东背靠背,也有更大的纵深。

苏北丢失后,陈毅组织了宿北战役,没有接受粟裕打张灵甫给涟水报仇的想法,在太祖支持下采用陈世矩方案取得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破国军的全面进攻。

国军对山东重点进攻两面合击,陈毅提出了南线示形,北线歼敌的设想,莱芜战役歼灭李仙洲集团,改变了华野两面受敌的局面,也造就了孟良崮的可能性。

粟裕再次提出歼灭张灵甫后,立即得到陈毅拍板支持,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这也佐证了陈毅的判断能力。

因此并不存在没有陈毅,华野打得更好的情况。淮海战前陈邓坚持去徐蚌作战对淮海战役的形成也是重要的,这应该也多是陈毅的意见。

饶漱石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在各大局书记中也是突出的。但饶不懂军事。所以中央从来没有安排他领导任何一个军事行动。主席曾经指示要饶学习军事很重要。

饶基本是想把陈毅撵走,他做老板,粟裕打仗。粟裕则是两边不想得罪。

张,曾不是山东的,他们也不懂多少军事。苏中战役期间他们和粟裕在一起,粟裕不好直接打电报给中央批评陈毅,把对陈毅的意见讲给他们,他们密电给中央。

家园 与真兄商榷:那封电报,写文章的、真兄看过没有?

如果没有,那是否不应该先入为主把饶看作“小人”吧。

饶被和高一并搞下,至今没有什么一手文献面世,猜这俩人都和胡服东北那事有关,也不算空穴来风。搞小团体的,是容不下“六亲不认”的个人的。安子文搞国军将领的老婆,位子到文革前都很稳,无他,效忠皇帝而已。

胖陈的人品,从他对林帅的揭发来看,不敢恭维。在那种角度,也和“君子”、“性情中人”挨不上边。

布衣们“愚钝”,不爱听大道理、也爱听公知的揭秘,就爱从儿子看老子,所以稻公,胖陈,是差不多的。

家园 个人觉得,江苏其他根据地的丢失,粟裕责任不大

陈毅打战役救粟裕,你要这么说我也没办法。

陈毅在淮海有个一毛钱作用啊。

出击徐蚌线是中央和粟裕早就定的,只不过刘邓一致没动而已,他们一致,包括陈毅都只是在观望而已。

是在中央和粟裕的推动下,打了黄伯韬之后,才动的,然后围住了黄维就开始吹牛。

这个和刘陈邓的军事能力没有一毛钱关系,最后站在宿县,这个位置确实好,但是也是在十一月,此时黄伯韬已经打了很久了。

出击徐蚌线过晚这是中野的耻辱。

家园 你的问题是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你是先有结论,再根据结论发议论,究竟实事是什么是不耐烦去看的,看到了也不愿意接受。

关于刘陈邓对淮海决策的贡献,粟裕在济南战役后的建议电提出四个方案,刘陈邓建议军委采用小淮海方案,他们对粟裕是支持的,选择是明确的。

小淮海不包括刘陈邓的参与,所以没有什么粟裕和中央早就定下来这回事。

刘邓完成郑州战役后,毛提出三案供陈邓选择,陈邓选择了出徐蚌线。

此后毛又改意要陈邓出淮南,陈邓回电:除非非常需要仍以出徐蚌地区为宜,得到主席同意,这是华野中野两军靠拢的重要一步。粟裕得知后致电中央请陈邓统一指挥,得到军委同意。

陈邓向徐蚌运动期间,刘帅致电中央: 截断徐宿路,斩断敌军中枢,形成会攻徐州之形势。 这是大淮海形成的关键建议。陈邓也在此时指示军区部队在宿县周围为攻克宿县准备战场。

你说陈邓拖延并不合理,陈邓是从郑州向徐蚌开进,并不是在徐蚌附近游弋。

随后粟裕致电中央说得到情报徐敌可能撤退,请陈邓在抑留徐州敌军以求歼灭之,和刘帅的意思是一致的。

中野攻克宿县,大淮海正式成型。

毛主席决定成立总前委,以邓小平为书记。

如果按你说邓小平一直在阳奉阴违,观望不战,那就是毛脑袋有问题了。

通宝推:唐家山,楚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