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城南庄到豫东战役,军令状从何而来? -- cba

共:💬81 🌺350 🌵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城南庄到豫东战役,军令状从何而来?

47年夏,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入中原,打破了国方的重点进攻。

此后中原战局进入拉锯状态,国军无法围歼刘邓部队,陈粟对胡琏,李弥等的多次攻歼也失败了。

善于总结经验的粟裕对战局做了一些分析。粟裕认为对于国军精锐部队,我军需集结六倍兵力才可以比较有把握地予以歼灭。对胡琏,李弥分别集结了四到五个纵队,受挫的原因是兵力不足。

如果接受这个结论,那么短期内,中原战局就难有显著变化。而且国军接受了孟良崮等战的教训,开始把两个整编师结合成一个兵团,这就更增加了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的困难。

基于此,48年初太祖提出了粟兵团南下的设想,即粟兵团渡江南下,攻敌所必救,牵动国军精锐部队南下,减轻中原区负担,随后陈毅部南下支援粟裕。让刘邓,陈谢各部解决中原。

这就是根据刘邓挺进中原的经验,变江南为中原,变中原为华北的战略。

粟裕从开始就不太喜欢这个战略,但他也别无他法,只好表示粟兵团连续作战需要休整才可以执行上述任务。太祖即要求中原和华东各部积极作战,掩护粟兵团修整。

粟兵团休整之期将届,粟裕先后向陈毅,刘邓提出,在得到刘陈邓认可后,向毛推出了他的“斗胆直陈”。

粟裕的想法简单点说就是中原国军主力有四个,就是中央军的五军和十八军,还有桂系的钢七军和48军。粟兵团南下,参考刘邓挺进大别山的前车之鉴,兵力装备大减,战斗力缩水,未必足以吸引国军中原主力都走。

如果五军和18军不走,刘邓陈谢恐怕也不能变中原为华北。既然中央准备让粟兵团南下付出重大代价,不如在中原死战求歼国军主力部队。

在城南庄,太祖部分接受了粟裕的意见,就是南下任务推迟,先在江北歼灭邱清泉五军,然后再执行南渡计划,这所谓就是粟裕立下的“军令状”。

中原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付国军的四大主力,无论是毛的想法还是粟的想法都是由此而来的。

同时毛统一了中原区领导,由邓领导中原局,刘陈领导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粟裕加入中原局并任中原军区副司令,但给粟留了一定的独立性,华野西兵团未并入中野。这也是粟裕时常需要表示请刘陈邓指挥的原因。

粟裕回到华野就积极协调各部运动作战,调动敌军,争取创造战机歼灭邱清泉部。但是邱清泉并不上套,于是粟裕提出陈唐佯攻商丘或开封,吸引邱清泉出动的方案。对此陈唐复电,主张包围开封,求歼援敌,揭开了豫东战役的序幕。

实际上豫东战役是包括两个战役,一个是陈唐的开封战役,此役歼敌近四万人。另一个是粟裕直接指挥的睢杞战役,也就是国民党说的黄泛区大会战。

陈唐攻克开封后,老蒋严令各部救援,区寿年北进进入豫东,粟裕决意歼灭区部两个师,这就是睢杞战役的第一阶段,粟兵团歼灭了区寿年一个师。黄百韬的整25师进入战场,粟裕掉头围攻帝丘店地区的黄百韬,这是一场血战,双方都付出了重大代价,我军未能得手。

此时邱清泉五军侧翼迂回威胁到粟裕的退路,而刘邓也通报虽经反复迟滞作战,胡琏已经推进到大约一天路程之外。粟裕当即收手,虽然遭到邱清泉邀击付出损失,主力破围而去。睢杞战役一般的说法是歼敌五万,大约区寿年两三万人,其他是不成建制的。

战后,国民党方面宣称取得了黄泛区会战大捷,我军也宣布包括开封,睢杞两战役,歼敌9万人,取得豫东战役大捷。

通宝推:普鲁托,铁手,
家园 跃进不是毛的构想,其构想一直很清晰,在中原歼灭适量的敌人

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毛主席认为,认定当时已经具有这个基础,但是绝大部分共产党军事将领对此毫无信心。

由此刘邓主力在1947年7月末期离开主要战场,攻击进入大别山。

从此由粟裕和陈唐兵团在中原进行了相关战役。

48年年初,由于大别山根据地极为困难,军委提出了粟裕二次南下的操作,这个事情和毛主席没有一毛钱关系。

否则就不会出现城南庄军令状,否则粟裕面对的主体是谁?难道是毛主席嘛?根本不是。

一直以来,粟裕立军令状的主体就不在军事历史上具体说明,只是含糊的指向毛主席。

粟裕当然不喜欢二次跃进,这是显然的,一直拖拉,同时由于到了中原,又有了打中原大战的可能性,才引起了豫东战役。

结果是效果相当的良好,这的确是一次仓促的,准备很不充分,也没有得到充分配合的大战,效果尚且如此,之后会如何,给了大家非常充分的想象空间。

同理,粟裕也根本不喜欢受到刘邓的指挥,因为他们的能力实在太差。

在1947年跃进之前,刘邓兵强马壮,当然,国民党军也是气势汹汹,敌人的实力也确实是强。但是在豫东战役时期,敌人的实力也很强,粟裕是以强攻强,虽然欧寿年部实力弱,但是粟裕需要用有限的部队在三个军队之间玩操作,难度很大,用兵极险,所以结果是很令人满意了。也就是说在跃进大别山之前,在中原打一场消耗敌人的战争,难度并不比豫东战役更大。

实际上,在淮海战役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主要是陈唐兵团的各种机动。

由于豫东战役的教训,敌军的动作更缓慢一些,导致粟裕几乎以华野之力肚子完成淮海战役。

中野几乎完全是打下手。

所谓豫东战役就是华野部队在中原军区完成中野应该完成的战斗任务。

当然,当时的中野由于在挺进大别山期间丢失了大部分重武器确实已经无法完成类似的任务了。

粟裕临战请示刘邓,只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所以邓小平只好不断的洗澡,展示胴体。

家园 这些电报你应该标准时间和战术布置

粟裕的电报:

"据俘供及各方判断,敌已决心放弃徐州倾巢南犯。我主力在徐州东南方向集结。"

然后粟裕发现杜聿明其实是西去了,于是粟致电宋任穷:

“徐敌已向西撤退一天,我主力在徐东南,追击不及。盼鄂苏皖部队立即出动。”

有很多证据表明粟裕对于杜聿明出徐州东南有着深刻的怀疑,并没有相信国防部的情报。

粟裕预估杜聿明的撤退路线是沿津浦路西侧南下,这样既能与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做呼应之势,也能顺势向西解黄维之围。

当粟裕准备将华野主力调往津浦路沿线,打算守株待兔,阻截杜聿明集团的时候,西柏坡却送来了一封绝密的情报,内容让粟裕大吃一惊。情报证实杜聿明兵团要从徐州突围的计划,但路线却不是津浦路,而是向东南方,走淮阴、淮安一线,直接向南京方向撤退。

掌握了情报的粟裕,罕见的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两淮地区水网纵横,大兵团根本无法快速行军,机械化部队在河叉烂泥里更是寸步难行。粟裕说服不了自己,杜聿明不是刘峙那样的军事白痴,他身经百战,素来以谋略著称,绝不会给自己选择这样一条死路。

粟裕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墙上的地图看了整整一夜。淮海战役这个阶段,华野的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限,不可能封堵杜聿明的两条撤退路线,只能集中优势兵力部署一路。对于粟裕来说,如果判断错误放走了杜聿明,不只是贻误军机,更会影响到整个南线决战,决定淮海战役的最终胜负。

他曾反复跟华野参谋长张震说“我认为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不会的呀,不会的!”

在无数次心理博弈后,粟裕最终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放出两淮,将华野主力部署在津浦路西侧。

11月28日,中央军委来电,向粟裕指出:

“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往南逃跑可能。”

第二日,粟裕把自己的判断上报中央军委。

随后,中央军委复电:

“各项估计及意见均甚好。”

于是,粟裕据此进行兵力调整。

不料正在他进行部署调兵时,中央军委又发来一电报,指出徐州杜聿明的“突围方向以两淮或连云港两处为最大”——不是粟裕认为最可能且最危险的第三个方向。

中央军委在电报中还指令华野“必须马上有所准备”,“务使敌人不能向这两个方向逃跑”。

经过再三分析、比较,粟裕还是坚持认为,徐州之敌走两淮和连云港的可能性不大,于是下定决心,把华野北线的7个纵队部署在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两侧,把主力的重心仍然放在敌第三个突围方向。

他这样的部署,也装了一个“保险”。

因为,杜聿明即使向两淮或连云港方向逃窜,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逃跑的速度也不会快,这样华野主力仍然到时候可以赶得上。

11月30日晚,杜聿明亲率主力刚撤出徐州,华野第十二纵队就攻进了徐州机场。他们只见机场空无一人,马上判断敌人已撤出了徐州,立即报告粟裕。

粟裕当即下令各个纵队火速追击逃敌。

于是,解放军11个纵队立即行动,多路、多层进行尾追。有的平行追击,有的迂回截击,有的跨越拦击,从四面八方兜围杜聿明30万大军。

粟裕的追击却网开三面,只卡一面:杜聿明向西、向北、向东去都可以,就不让他向南。他把华野可以集中的兵力都用在西南方向上,其他方向都唱“空城计”。

而杜聿明偏偏另外三个方向都不走,一头撞去粟裕的主力剑锋之上。

家园 这些电报你应该标准时间和战术布置

粟裕的电报:

"据俘供及各方判断,敌已决心放弃徐州倾巢南犯。我主力在徐州东南方向集结。"

然后粟裕发现杜聿明其实是西去了,于是粟致电宋任穷:

“徐敌已向西撤退一天,我主力在徐东南,追击不及。盼鄂苏皖部队立即出动。”

有很多证据表明粟裕对于杜聿明出徐州东南有着深刻的怀疑,并没有相信国防部的情报。

粟裕预估杜聿明的撤退路线是沿津浦路西侧南下,这样既能与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做呼应之势,也能顺势向西解黄维之围。

当粟裕准备将华野主力调往津浦路沿线,打算守株待兔,阻截杜聿明集团的时候,西柏坡却送来了一封绝密的情报,内容让粟裕大吃一惊。情报证实杜聿明兵团要从徐州突围的计划,但路线却不是津浦路,而是向东南方,走淮阴、淮安一线,直接向南京方向撤退。

掌握了情报的粟裕,罕见的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两淮地区水网纵横,大兵团根本无法快速行军,机械化部队在河叉烂泥里更是寸步难行。粟裕说服不了自己,杜聿明不是刘峙那样的军事白痴,他身经百战,素来以谋略著称,绝不会给自己选择这样一条死路。

粟裕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墙上的地图看了整整一夜。淮海战役这个阶段,华野的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限,不可能封堵杜聿明的两条撤退路线,只能集中优势兵力部署一路。对于粟裕来说,如果判断错误放走了杜聿明,不只是贻误军机,更会影响到整个南线决战,决定淮海战役的最终胜负。

他曾反复跟华野参谋长张震说“我认为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不会的呀,不会的!”

在无数次心理博弈后,粟裕最终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放出两淮,将华野主力部署在津浦路西侧。

11月28日,中央军委来电,向粟裕指出:

“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往南逃跑可能。”

第二日,粟裕把自己的判断上报中央军委。

随后,中央军委复电:

“各项估计及意见均甚好。”

于是,粟裕据此进行兵力调整。

不料正在他进行部署调兵时,中央军委又发来一电报,指出徐州杜聿明的“突围方向以两淮或连云港两处为最大”——不是粟裕认为最可能且最危险的第三个方向。

中央军委在电报中还指令华野“必须马上有所准备”,“务使敌人不能向这两个方向逃跑”。

经过再三分析、比较,粟裕还是坚持认为,徐州之敌走两淮和连云港的可能性不大,于是下定决心,把华野北线的7个纵队部署在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两侧,把主力的重心仍然放在敌第三个突围方向。

他这样的部署,也装了一个“保险”。

因为,杜聿明即使向两淮或连云港方向逃窜,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逃跑的速度也不会快,这样华野主力仍然到时候可以赶得上。

11月30日晚,杜聿明亲率主力刚撤出徐州,华野第十二纵队就攻进了徐州机场。他们只见机场空无一人,马上判断敌人已撤出了徐州,立即报告粟裕。

粟裕当即下令各个纵队火速追击逃敌。

于是,解放军11个纵队立即行动,多路、多层进行尾追。有的平行追击,有的迂回截击,有的跨越拦击,从四面八方兜围杜聿明30万大军。

粟裕的追击却网开三面,只卡一面:杜聿明向西、向北、向东去都可以,就不让他向南。他把华野可以集中的兵力都用在西南方向上,其他方向都唱“空城计”。

而杜聿明偏偏另外三个方向都不走,一头撞去粟裕的主力剑锋之上。

家园 早在1946年毛主席就把重点放在歼敌上

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

(一九四六年七月四日)

刘邓,陈,华中局:

据华中电,刘汝明曹福林部队传出消息,该两军将由考城、东明开济宁;据剑英以,电,午东收到国方备忘录,限我军午陷退出东明及至考城之走廊,否则一切后果由我负责;据恩来午冬电,现在形势边打边谈,打又为主;据刘邓电,顽方准备以三十一集团进攻焦作,以四十四集团进攻冀南,据陈电,济南、潍县两顽正攻胶济路,等语。

似此,胶济、徐州、豫北、豫东、苏北之顽可能同时向我进攻,果如此,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对顽军可能大举进攻情形望提高注意。

军委

午支

家园 济南战役前“善于总结经验的粟裕”不打自招——

济南战役前“善于总结经验的粟裕”不打自招——

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晨

报军委电

(一)关于攻占济南事,职原拟建议仍采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足够

攻占机场达到吸引援敌之力量(约二至三个纵队)使用于济南方面外,其余

应全部使用于打援,以求第一阶段歼援敌六个旅,迫使援敌其余各路不敢继

续猛进,然后于战役第二阶段集中主力(东兵团全部及西兵团三至四个纵队

(13))攻占济南,仅以一部担任阻援,如此才能争取攻济时间,才能保证

打援无问题。其理由是:

1.敌五十七旅及十九旅确已空运济南,如是济敌总数已达十二万人,战

斗部队约九万人,其中有七个正规旅。该敌虽大部被歼灭过,但数量不少,

且济南为反动巢穴,反动头子聚集济南,可能作困兽之斗。

2.济城防虽宽,但兵力不少,非潍县(敌指挥不统一)、兖州(敌指挥

官腐朽,战术落后)可比,亦非洛阳、开封(该两城为偷袭性质)可比,有

大小据点百余处(每处有堡垒数个至数十个不等),非短期能攻克(至少应

准备二十天至一个月)。其工事开始构筑于日寇时代,继于去秋以来加修 (有钢骨水泥工事),今春以来则更加强,水壕亦多,且依有近代建筑之城市设防,每洋房即成为一立体据点,可能发生逐屋逐楼争夺,如是则时间将更延长。

3.王耀武之指挥,经一年多了解,是蒋军中指挥较有才干者,则其在部

队中颇有信仰,可能适当增加其抵抗力。

4.有人认为济敌甚动摇,且有些内线关系,但职以为只能作研究材料,

不能当力量计算。

5.援敌邱兵团已有十个旅,黄兵团及第八军亦有十个旅,并可能有二至

三个快纵参战。敌当视保有济南,即使徐州多一层保障,而鉴于洛阳、开封之迅速失去,其援济可能较迅速,在战役末期,孙元良兵团及刘汝明部,甚

至十八军亦可能加上来。

6.西兵团七个纵队,自开封、睢杞两战役后,所补俘虏不够补偿伤亡,

部队极不充实(每连只四至六个步枪班),尤其干部伤亡太大,至今无法补

充,许多营连有政千无军干,有军干无政干,而营连排干部太新太弱(五月

中补充之新兵已当副连长),班排干部俘虏成份不少,因此团级(老的多)

与营以下脱节现象甚严重。团以下各级对个人前途悲观的倾向亦较普遍(因前方战斗剧烈,伤亡甚大,而见到后方环境安全舒适,革命又快要胜利,极想保存自己,以享受和平生活,但不知自己何日报销,故团以下干部保命思想较普遍)。依部队军政情况,东兵团打一个月至两个月进攻无问题,但西兵团担负一个月阻援,则很难完成任务。

(二)在内线作战,虽有许多有利条件,且敌人亦有不少弱点可以利用。

但基于上述六个理由,故提出(一)项作战方案,并已得谭等大多数同志同

意。顷奉军委二十六日三时电令(14)后,绝大多数拥护军委二十六日三时

电示作战原则,发动硬攻,尽量争取第一种前途,避免第三种前途。但鉴于

上述敌我情况之变化及此役关系战局及政局甚大,可否本稳打方针,采取

(一)项作战方案,但我们当尽一切努力以迅速夺取济南为唯一目的,请能

于本晚示复(15)。

(三)为作战便利计,请求:

1.铁路局及华东兵站暂归我们管理。

2.华野西兵团弹药,亦如东兵团一样,直接向华东领取(较便提取),

我们当即报告军委。

3.建议刘邓、陈谢军能同时或先期发动攻势,以拖住孙元良及胡琏各兵

团,以配合我们。

家园 你真需要增加理解设想和现实的差距

估计问题等于问题发生了?

西兵团,是有一些武器不足,但是,人家说了,可向华东局索要解决。

也确实由饶漱石负责解决。

第二,济南战役后,负责的是粟裕不是许世友。

你这意思是毛主席傻?

就你这电文理解,呵呵。

家园 不要信口开河,不要做鸵鸟

粟 裕 部 渡 江 的 路 线 和 方 法

(一九四八年二月一日)

粟裕,并告刘邓,饶漱石,邓子恢 :

世午电 悉。

(一)完全同意第一方案,叶王陶三纵即开陇海线附近再休整一个半月,三月下旬出动。三万新兵中,以两万补充叶王陶三纵。渡江路线,争取走湖口、当涂之间,或南京、江阴之间。渡江方法采宽正面分路或分梯队偷渡,望加紧布置水上及两岸工作。

(二)三、八、十、十一等四纵集中配合刘邓、陈谢两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忽集忽分战法,机动歼敌。

(三)豫皖苏区党委及地方部队照原布置不变动,子恢率华中分局机构丑月可至该区。十一纵仍属集唐野战军 。陈日内动身东返。

(四)请漱石、子恢帮助粟裕解决南进有关诸问题。

军委

丑东亥

------------------

此件出自《毛泽东军事文集》,显然你是看过的。

文集特别注明:

这 是 毛 泽 东 为 中 共 中 央 军 委 起 草 的 给 华 东 野 战 军 副 司 令 员 、 第 一 兵 团 司 令 员 兼 政 治 委 员 粟 裕 的 电 报 。

毛泽东军事文集有大量以军委和中央名义发出的电文,太祖的军事命令大多以军委名义发出,以毛泽东签名的则是建议性较强的电文。

毛泽东以军委名义发出的电文,中央档案馆大多有原稿。

你说和毛主席没有一毛钱关系?

从头你就错了,剩下的都是废话。

家园 这些和跃进大别山有毛关系啊,这是要求大家在中原歼敌好么?
家园 主席署名的建议电文

此电是要求邓积极作战配合粟裕渡江前休整的:

打 几 个 胜 仗 以 配 合 粟 裕 部 休 整

( 一 九 四 八 年 二 月 十 七 日 )

小 平 , 先 念 〔1〕:

粟 裕 〔2〕所 部 为 敌 五 军 等 部 扰 乱 , 不 利 休 整 , 需 要 榘 唐 、 陈 谢 〔3〕 及 你 们 淮 北 部 队 集 中 兵 力 打 几 个 胜 仗 调 动 五 军 等 部 , 方 能 安 心 休 整 。 该 部 休 整 需 一 个 多 月 , 大 约 要 卯 月 中 旬 或 下 旬 方 能 出 动 。 在 此 期 间 , 榘 唐 、 陈 谢 及 你 们 淮 北 部 队 正 好 集 中 打 几 仗 , 然 后 当 粟 部 出 动 时 , 则 以 全 力 配 合 粟 之 行 动 。 同 时 你 们 主 力 四 个 纵 队 ( 十 个 机 动 旅 ) 不 宜 全 部 集 中 , 只 宜 集 中 两 个 纵 队 ( 五 个 机 动 旅 ) 和 榘 唐 、 陈 谢 一 起 行 动 。 兵 力 已 很 大 , 应 留 五 个 机 动 旅 于 大 别 山 待 机 歼 敌 。 因 此 , 我 的 意 见 , 大 别 山 全 区 交 先 念 指 挥 , 小 平 率 领 应 当 集 中 的 部 队 , 现 在 就 渡 淮 北 上 , 和 伯 承 〔4〕会 合 , 统 一 指 挥 三 军 合 组 的 野 战 军 ( 共 有 二 十 二 个 机 动 旅 ) 。 大 别 桐 柏 江 汉 三 区 均 为 辅 助 战 场 , 北 面 为 主 要 战 场 。 你 们 意 见 如 何 , 盼 复 。

毛 泽 东

因为是和邓商量,征求意见,故署名毛泽东。

家园 核心是歼敌还是跃进?

这时候,1948年了,还和跃进毛关系啊?

家园 主席关于歼灭邱清泉五军的指示电

刘 邓 , 并 华 东 局 :

将 战 争 引 向 长 江 以 南 , 使 江 淮 河 汉 地 区 之 敌 容 易 被 我 军

逐 一 解 决 , 正 如 去 年 秋 季 以 后 将 战 争 引 向 江 淮 河 汉 , 使 山 东 、 苏 北 、 豫 北 、 晋 南 、 陕 北 地 区 之 敌 容 易 被 我 军 解 决 一 样 , 这 是 正 确 的 坚 定 不 移 的 方 针 。 惟 目 前 渡 江 尚 有 困 难 。 目 前 粟 裕 兵 团 〔2〕( 一 、 四 、 六 纵 ) 的 任 务 , 尚 不 是 立 即 渡 江 , 而 是 开 辟 渡 江 的 道 路 , 即 在 少 则 四 个 月 多 则 八 个 月 内 , 该 兵 团 , 加 上 其 他 三 个 纵 队 , 在 汴 徐 线 〔3〕南 北 地 区 , 以 歼 灭 五 军 等 部 五 六 个 至 十 一 二 个 正 规 旅 为 目 标 , 完 成 准 备 渡 江 之 任 务 。

此电为命令,即以军委署名。

该电指出,渡江是坚定不移的方针,暂不渡江是为渡江开辟道路,粟裕兵团的作战任务是“以 歼 灭 五 军 等 部 五 六 个 至 十 一 二 个 正 规 旅 为 目 标 , 完 成 准 备 渡 江 之 任 务 。”

家园 你不是理解能力低,就是胡搅蛮缠

毛二月初指示电,规定了粟裕部渡江南下的路线和时间。

随后致邓,李电,商量中野作战掩护粟裕休整的任务。

四月粟裕斗胆直陈之后,毛决定推迟渡江几个月,要求粟裕在江北歼灭邱清泉五军后再渡江。这就是主贴所讨论内容。

家园 粟裕的渡江和所谓跃进大别山是啥关系?你想表达啥?
家园 呵呵,然后呢?粟裕就不渡江了?你到底想说啥?豫东战役是

渡江的副产品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