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新冠疫情发展的不负责推测 -- 菜根谭
结论:
在中高收入国家,新冠疫情高潮已过,仍会有反复,但不会太严重。
在第三世界国家,新馆疫情会蔓延相当长一段时间,未来2-3年是中美欧俄对非洲/中亚/中东/东南亚/南美的疫苗之战。
依据:
目前WHO已经批准了6种疫苗,宣传的保护效力有强弱,对变种病毒的抵抗能力也拿不准。当下真实世界可以做对比的是:英国(主要疫苗是AZ和Pfizer),以色列(Pfizer),阿联酋(科兴和国药)和智利(科兴)。
以色列最近基本上日新增在10-50例。
英国5月底到达低点1000左右,现在又被印度变种带到了3000-4000这一档。
阿联酋的注射比例很高,但是最近的确诊比例一直没有下降,基本上日均1000多例。
智利最近的疫情还有反复,现在每天还在上升,接近7000多。
当然这些数据都没有通过人口以及各国封锁措施的调整,不是非常准确;
说句不中听的话,国药和科兴的保护效力在真实世界中确实不如mRNA,国药和科兴的灭活疫苗可能对切断病毒的传播效力不太行,所以需要更高的注射比例才能到达群体免疫效果。
目前看Pfizer的疫苗大概在注射比例50%就能体现出明显的效果,根据巴西的一个局部小城实验表明,国药和科兴大概需要到达70%以上的注射比例才能体现出明显的群体免疫效果。
但是也有好消息,虽然新冠疫苗对切断传播和实现群体免疫保护效力不同,但是几乎每一种新冠疫苗对于保护重症和死亡效果都很突出,目前看防护死亡的效力都超过了95%, 实际上实现了新冠流感化,虽然对于新冠的各种变种大家都很担心,但是至少目前的数据显示: ADE效应并不突出,各种新冠疫苗对于新冠重症和死亡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变种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灭活疫苗更加广谱,而mRNA疫苗更为精准,所以理论上灭活疫苗应对病毒变种会更有优势。
预测:
英美加:英美加会合作,但是步骤不会完全统一,非常可能在7-8月某个时间点,在英国每日病亡数字低于20,美国每日病亡数字低于100的某个时刻宣布重开。美加的策略可能是完全重开,宣布新冠已过,内部可能连疫苗护照都不会推行。
英国目前更倾向与采用病毒护照,这个想法倒是和欧洲类似了。
欧洲:西欧各国在秋天之前应该能够达到标准,宣布重开,但是欧洲很可能推行疫苗护照,但是内部阻力会非常大。
美欧未来都会面临疫情的不断反复,但是大局已定,应该不会再惨到完全封城。
中国:中国应该在夏天某个时间点达到疫苗注射阈值,但是国境的重开会非常谨慎,因为中国对病毒的应对是完全消灭,零容忍,是否能否容忍病毒的小范围传播,未知。应对措施,肯定是谨慎放开,中国应该是非常想推行疫苗护照和入境检疫,但是应该不会出头带头,因为要照顾穷兄弟们。
WHO:肯定强力反对疫苗护照。
在中美欧俄在夏秋完成疫苗全民注射之后,下面就是疫苗之战,实际这可能是扩大版G7的主要内容:1)病毒溯源污名化;2)疫苗污名化;欧美会合流,诋毁中国抗疫形象,试图不接受中国疫苗,并且以此和中国争夺非洲/南美/中东等。下面几年,应该是疫苗科技和产能之战了。
个人还是更相信我们和第三世界的兄弟情,同呼吸共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必胜。
陈薇的腺病毒疫苗虽然起了个大早,赶了晚集,很晚才上市
但是优势是:
1. 类似路线的AZ疫苗才需要2.5欧元一剂;
2. 只需要打一针就可以在14天后形成有效抗体;
3. 类似技术路线的AZ和强生疫苗已经获批;
4. 效力不算差;
所以这款疫苗只要产量能跟上,后期可能会成为和欧美新冠疫苗竞争的主力。
主要障碍:
1. 取得WHO的认可;
2. 产量一定要放量;
3. 质控一定要做好,成本要压低。
这款疫苗的主要竞争对手很可能会是印度代工的AZ疫苗!
100天过去了,更新下自己对疫情新的判断和不靠谱预测:
1. 欧美迅速推进疫苗的第三和第四针,未来周期性的疫苗注射会成为惯例;新冠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杀伤力高峰已过,确诊病例可能再创新高,但是很难形成去年4月和今年1-2月间那样对医疗系统的冲击力度了。美国未来这个秋冬季基本上会稳定在每天死亡数字1000-2000个,ICU一直繁忙这个状态,但是不至于跟去年4月的纽约那么惨,未来100天再死个20万上下吧,英国未来100天死亡数字也不会少,应该会在5万左右,报道的数字估计会少一半,2万左右;欧美大多数国家都会呈现这个趋势。多针疫苗确实有用。至于副作用?现在哪还顾得了那么多。目前看由于疫苗和自然感染,造成大多数人体都有了预存免疫,并且欧美应死尽死,敏感人群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新冠最严重的一段是过去了。未来欧美社会的人均寿命会集体缩短个1-3岁不等。目前看,疫苗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护欧美医疗系统,把死亡数字降低一些,不过肯定降低不了90%,目前看也就降低到1/2-1/的样子。
2. 新冠会长期与人类共存,不时的爆发一下,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看起来爆发周期就是40个周左右;哈佛这个团队去年预测还是很准确的,看起来左图是个更准确的预测。
3. 冬奥会宣布说要开了,未来如何谁知道呢。中国目前看在朝着明年开放的方向发展,只要新冠别搞出ADE之类的幺蛾子就行;我还是觉得中国在明年某个时间点会放松管制措施,逐渐恢复开放,但是很难会完全放开。中国疫苗注射推进很快,大部分人应该已经有了预存免疫,但是灭活疫苗抗体浓度低,也面临过期失效问题。并且中国的敏感人群被保护的太好,如果开放国门,这群敏感人群怎么办???这可能牵扯到几百万人。
4. 低收入国家会死人,死很多人。欧美的疫苗现在都准备给自己第三针第四针的打下去了,第三世界国家估计还是得用AZ或者中国的疫苗,就看谁来买单了。目前看除了有限的几个国家,其他国家根本没有“清零”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
100天过去了,总结下上一次预测的结果教训。
靠谱的地方:
1. 疫苗确实有用,但是又没有想象的用处那么大,疫苗对抗重症的能力还在。但是欧美死人也真多,远远超过了我的估计,当时的预计是美国每天死100,英国20;数字整整低了一个数量级。
2. 欧美确实宣布部分重开了,比如英国,丹麦等等国家,应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了与病毒”共存“策略;坚持”清零“的国家反而是少数了,目前也就中国/新西兰/朝鲜等少数几个国家还在坚持了。
预测不靠谱的地方:
辉瑞的疫苗相当拉跨,5月时以色列的数据还显示辉瑞疫苗不错,一碰到delta辉瑞防线被打的落花流水,完全失败。
[URL=https://www.fx678.com/C/20210924/202109241831172280.html]新加坡在宣布与病毒共存之后,又收紧了[/URL]
随着欧美秋季开学和气温下降
北半球疫情出现一些恶化的苗头:
中东欧疫情开始急剧恶化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疫情恶化,即使疫苗注射已经超过70%,ICU满员
美国基本现在每周病亡人数超过1万,英国超过1000;
新加坡在开放后,新增日病例已经超过1500,最新宣布收紧防疫,聚会人数不能超过2人
下图是全世界新冠统计死亡数字,很清晰的可以看到新冠从出现到现在前后出现了多次波浪式冲击,按照新冠统计病亡数字,简单归纳了下大概的前边4次波浪模式和统计数字,有如下几个观察:
1. 从2020月4月底死亡数字出现第一个波峰,目前已经出现了五次死亡数字高峰;
2. 从2020年6月初死亡数字出现第一个波谷,目前已经出现了四个波谷,现在(2021年10月初应该是接近第5个波谷了);
3. 大概震荡周期是3-4个月,也就是90-120天,大概是新冠中和抗体的衰减时间;
4. 炒股专家可能更熟悉这个图形,简单预测下:
目前的第5波波谷应该筑底了,很快死亡数字会进入反弹区间,预计在2022年1-2月间会出现第6波死亡数字高峰;就看这个波峰能冲的多高了。现在的变量就是人类的武器库多了多种疫苗,并且治疗手段也更丰富了,希望能够压制住死亡数字;但是,也别高兴的太早,死亡数字能压制到去年的一半就算很不错了,压制到10%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我猜欧美在圣诞节前后还是要进入局部封城状态,医疗系统会再次面临冲击。建议生活在欧美的朋友们囤点物资,今年冬天可能物资会短缺。
Covid, in Retreat – The New York Time
这几天看旧新闻,揪出来这么一篇,纽约时报也注意到美国的病例神秘减少,观察有个4个月的周期。
本来还想争论下这个4月周期论是我先发现的,看了下日期,我的四月周期论是和纽约时报同一天发的。要说具体时间,好像纽时还在前边,那就得算我侵权了
不过现象靠观察,预测就靠个人了。
纽时采访的部分专家认为,刚刚过去的八月那一波可能是新冠的最后一波,未来疫情会逐渐减弱,生活恢复正常。
我的预测是:未来的第六波,也就是圣诞节到中国春节这段时间才会是更严重的一波,之后2022年新冠会逐渐减弱,但是不会消失;这个4个月的周期还会重复,但是会逐渐减弱。
新冠的第5波减弱趋势会在万圣节之后逆转。
万圣节还有两个周,坐等自己被打脸😁
冬天真的来了!
下图可以说明问题,连续两周全世界新冠确诊数字在持续上升,死亡数字上升还比较缓慢,疫苗多少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美国和加拿大的疫情发展落后于欧洲大概一个月左右,万圣节之后也已经进入了明确的反转阶段。
情况更恶劣的美国,即使在夏末病例下降这一时期,死亡数字也没有下降太多,还保持在每周7000-10000的水准,现在疫情发展反转,会越发的严重。
更可怕的是,美国疫苗注射比例最高的东北几州,VT/NH/ME,疫苗注射都在80%,但是这次疫情反弹,死亡数字超高,但是病例并没有暴增......
(有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奥地利算西欧么?
好吧,高端定点lockdown,这应该不算封城?
奥地利63.4%人口完成全部疫苗注射,4%的人口完成单针
奥地利的疫苗注射比例还是超过美国的!
下面等等看其他欧美国家的政策变化。
综合路透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News)等外媒11月14日消息,为应对感染人数激增及重症病房日益紧张的局面,奥地利政府14日宣布,从15日起,对全国范围内200万(观察者网注:截止2020年,奥地利总人口数为891万)未完全接种新冠疫苗者(12岁及以上)实施“封禁”措施。根据该措施,除工作、杂货店购物、散步及接种疫苗等基本活动外,这些人不能离开家。
[URL=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11_21_615649.shtml] 欧洲多国收紧防疫措施引发大规模示威,世卫警告:明年3月前或再增50万死亡病例[/URL]
欧洲疫情又严重起来了,部分国家加强防疫,又又游行示威了!
封锁不能救国,自由和民主才是王道,欧洲人加油⛽️😅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欧洲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多国单日确诊病例持续破万。世卫组织本周二发布的全球疫情周报显示,此前一周(11月8日至14日)欧洲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14万,占全球新增确诊病例的64%;新增死亡逾2.8万例,占全球57%。
世卫组织专家11月20日警告称,如果再不采取紧急行动,到明年3月,欧洲可能再有50万人因新冠死亡。
严峻的疫情下,欧洲各国政府近期开始收紧防疫措施,但一系列举措却激怒本国民众。连日来,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国示威人群走上街头,部分地区更爆发骚乱。
先说结论:
新冠的下一个大波浪要来了,最严重的一段可能会比2020年那一拨提前几个月,大概是欧洲的高峰应该在1-2月份,美洲的高峰应该晚一个月,在2-3月;国内防疫也会面临较大压力。
个人建议国外的朋友们储备点物资,西方供应链压力很大。
国内的朋友们也多少囤点吧。
证据:
1. Omicron免疫逃离确认(100%可信),血清化分型(>80%可信);
2. 疫苗和前期感染形成的抗体无法有效中和Omicron, 再感染会高发;delta变种肆虐之后形成的抗体屏障无效;
3. 对于Omicron的症状轻重目前没有可信数据; 但是很大可能是症状不算轻,这几天南非的住院数据也开始快速增加了,下面这个图很可怕。
南非团队的Juliet教授发了一片新文章,证据表明O变种使得再感染风险上升239% ,结果有点吓人;beta和delta变种并没有提高再感染风险。
这是狗狗机翻:
与预期相反,在 Beta 和 Delta 变体驱动的波浪期间,再感染与原发感染的估计风险比低于第一波(第 2 波与第 1 波的相对风险比:0.75(CI95:0.59-0.97);对于第 3 波与第一个波) 1:0.71 (CI95: 0.56-0.92))。相比之下,最近 Omicron 变体的传播与原发感染风险的降低和再感染风险的增加有关。2021 年 1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1 月 27 日与第 1 波期间再感染与原发感染的估计风险比为 2.39(CI95:1.88-3.11)。结论:人群水平的证据表明,Omicron 变体与逃避先前感染免疫的能力有关。
O变种有些新资料,更新下预测:
未来一个月内,O变种会在很多国家取代Delta变种,成为主要流行病毒株。由于高度免疫逃离,O变种能形成高度的有效传染,会有力的冲击医疗系统;O变种形成的第五波疫情高峰(欧洲1-2月,美洲和亚洲可能会延迟几个星期)会成为疫情至今的最严重的一波,总死亡数字会超过历次疫情峰值。
欧美由于抗击疫情疲劳,缺乏资源,内部争吵,基本已经错过了预警期,只能等待大水冲刷了。欧美或迟或早必然会采取lockdown措施。给生活在欧美的朋友的建议:a. 早点去打booster; b. 储存点物资;
O变种对于国内的抗击疫情来说反而是个好事,可能会有效降低国内防控压力。我猜测O变种的R0会低于delta,对清零政策是个大好消息。
再说论据:
1. O变种传染力很强,真实Rt=3-3.5,病例数字基本上是3天翻一番。(可信度100%)
2. O变种对整个人群几乎就是一种新病毒,整体患病率很高,挪威/美国的几次群体感染表明,聚集人群中经常50-80%的人会被传染;而alpha/beta通常这个数字不高于1/3;(可信度100%)
3. O变种可有效逃避中和抗体,下降40倍(可信度100%),但是 @踢细胞 免疫还保留的不错,前置预存免疫会有效降低感染症状(可信度80%)。
4. O变种的毒力可能介于原始毒株和delta之间,前置预存免疫可以有效减轻症状 (可信度80%)。
5. 目前疫苗和前置感染不能阻挡O变种的传播,可能还残存一点有效率(0-20%)(可信度:70%);据此我猜测O变种真实的R0可能并不高,猜测在3.5-5之间,可能和原始毒株类似(可信度:50%);
12月11日,英国和南非的科学家根据现有数据做了一些初级仿真。这个仿真很有现实意义,并且分多种情况仿真了不同场景。
感兴趣的童鞋们可以去研究下。原文报告在这儿
伴随着这几天越来越多的数据,现在的数据越来越指向这个仿真中的d-e的情况。
(高免疫逃离,中到高的疫苗booster有效性。)
那这个d到e的场景就是最有可能的出现的,很可能出现的就是d-e之间的一种情况。
翻译一下可能的场景:
英国人口:6800万;
新冠至今病亡人数:14万6千。
根据仿真,Omicron将从现在开始到明年夏季横扫英国,感染高峰应该在1月中旬,死亡高峰大概在2月;
预计总感染人数:2690万(d) 到 3420万 (e)之间;
预计总住院人数:31万8千(d)到49万2千(e)之间;
预计总病亡人数:4万7千(d) 到7万5千(e)之间。
疫情最高峰时大概日病亡人数: 500-1000
这个仿真做的相对比较现实,这是对Omicron对英国冲击的预测。
实际上其他欧美国家基本上和英国在同一条船上,按照人口等比例放大即可。
现在就是海啸来临前的那一点宁静期。
Omicron的一波流特征非常突出
目前在西欧地区,如英法西等国,Omicron的感染高峰可能已经过去,目前主要的变化在于BA.2对BA.1的代替,Omicron确实住院率较低,死亡率也不算高;但是西欧地区的死亡高峰还没有到来,一般来说,死亡高峰对比病例高峰会延迟14-21天,但是南非出现了新情况,南非病例在12月16日见顶回落之后,死亡病例到今天为止(>30天)还在持续上升当中,目前已经接近delta波峰的30%。那么欧美会不会重复这种情况?
美国的疫情应该也将会减低回落,但是美国的情况相比西欧更加复杂化,伴随着疫情像疫苗覆盖率相对较低的红区蔓延,omicron的杀伤力可能要逐渐体现出来,死亡病例的变化就看未来一个月了。
国内目前omicron也是到处起火,但是看天津和河南的情况,Omicron貌似还是无法突破国内严防死守的清零防线,所以大家好好过年,春节愉快😁
一般来说,死亡高峰比病例高峰延迟21天左右,南非的病例高峰出现在2021年12月16日,但是一直到今天,大概55天过去了,死亡数字还在上升....
比较下南非之前alpha/beta/delta各个wave,可以看到死亡曲线和病例曲线基本还是同步的,只是有些错位,但是omicron很不一样;
今天南非报道病例+3169, 死亡人数+203,这个病亡率可够吓人的。
同样的现象貌似在UK也出现了,UK的死亡高峰一直停留在平台上
Omicron可能带来的死亡持续时间会更长
香港人口700万,自疫情爆发以来,虽然防疫一直首尾两端,经常出妖蛾子,但是总体还属于抗击疫情标兵之列,但是2022年2月香港被Omicron攻陷,情况越来越严重。香港的医疗实力很不错,人口密度很高,温度不低,是合适的内地开放试点单位,开放试点的结果不容乐观。
到目前为止,香港总人口已经有7%的人口确诊,病亡人数已经超过2000;因为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实际被感染人数预计超过20%。数据也显示香港疫情应该是高峰已过,高峰出现在3月4日。但是死亡高峰还远远没有到来,根据各国经验, omicron的死亡高峰一般会比感染高峰推迟14-30天,也就是说死亡曲线的左半边还没填完空,等过了高峰期,还有右半边曲线要填,并且:根据英国经验,死亡数字之后会进入平台横盘。
Omicron的特点就是猪突一波流,大概周期就是2个多月,在4月中下旬,香港疫情应该就进入平台期了,感染数字会大幅下降,但是也不可能清零。死亡人数会持续增加一段时间。预计到夏天时间,香港Omicron病亡人数会在4000-7000左右,也就是损失大概千分之0.5-1的人口。
香港的疫情发展也为内地提供了极好的参照点,内地为“开放共存“做好准备了吗????
如同香港一样,一旦开放,在大概3个月之内损失掉千分之0.5-1的人口,也就是说3个月内因为感染新冠会去世50-100万人,其中大部分会是老弱病残。
在某些人口密集的中西部省份,因为医疗薄弱,死亡人数可能会更多。
这些数字不会是均匀分布的,在疫情发展的高峰,全国也许每天病死人数会破万。
看看自己的周围,看看自己的家,我们在心理上做好这个准备吗??
吉林疫情发展很让人揪心,连续多日确诊病例超过2000,吉林已经进入了封城控制期,主打传统封城硬清零。
上海一样不好弄,现在的数字就是忽悠人,光看确诊没几个,一看无症状都看上千了,并且社会面不断有上百的野生病例出现,上海依然在努力的尝试“精准”抗击疫情。
吉林和上海分别代表了抗击疫情的两种不同对策,目前应对情况,病情发展,后续疫情进展都会对内地的下一步“抗击疫情”政策产生巨大影响。
没想到我一直心心念念的试点竟然以这种奇怪的模式实现了。
第一步试点:香港;失败!!
第二步试点:
吉林---封城清零,承受极大压力;
上海---精准抗议,后果不好预测。
不评价各地政策优劣,只希望这两地的试点能提供给我们更准确的病毒和应对数据,支持下一步对策制定。
Prevalence of ongoing symptoms following coronavirus (COVID-19) infection in the UK
英国政府公布了新冠后遗症统计数据
***本文提到的新冠后遗症定义为症状持续》28天***
•当下,英国总人口2.7%,170万英国人患有新冠后遗症,;其中教育,医疗和社会工作者中比例最高
•其中78万(1.15%)患者的新冠后遗症已经持续一年以上;
•其中上一波Omicron新带来33万新冠患者报告持久后遗症,这还是2月之前的数据,2月之后的数据还没列入统计当中。
•其中,有15万儿童患者的后遗症持续4周以上,3万1000名儿童患者的后遗症持续一年以上。
这个大概就是与病毒共存的代价之一,至少1%的人口会患有长期新冠后遗症!
发文之后,忽然看到拍总也写了个总结,写的比我好多了。也放在这儿共享。
这个措施逻辑上可行,先看看广东施行的效果如何,这是目前看到比较可行的方案。
广佬推出的措施可能会推行到全国。
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全部开放,所有场所需持有绿码,72小时核酸检测证明进入,常规化检验费用降低到6元一次,深圳已经做到,广州白云区部分街道开始推广,据说此政策往南会推广到澳门,以后推广到入境人员,往北会推广到长沙,武汉,南京,西安,北京。暂时没有大批量检验能力的上海仍维持全市封控状态。入境人员核酸检查采用10+7,10天内检验天数为1,2,3,4,5,7,9,+7为2,4,6。然后归入常态化管理。
这个报告据说年初就要公布,被印度给强行卡住了不短时间,最终还是出来了。
这些数字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关于新冠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刚发表报告,认为疫期实际死亡人数可能三倍于各国公布人数,总数高达约1500万人。WHO是用正常年份同一地区的平均死亡人数作为基准
关于封城造成的次生危害与新冠本身造成的危害对比,还是超额死亡率的数据最有说服力。
2020/2021年中日澳都是抗击疫情优等生,以封城为主。封城造成的次生灾害就是超额死亡率是负数,反而下降了。
新闻联播第一条5分钟播放疫情分析,给上海定性
杭州亚运会与成都大运会被推迟,汕头亚青会直接取消
根据欧美南非早期信号来看,新冠潜力未尽,绝对没到收尾的时候,下一次大的可能又要来了。
信号很清晰,国外想随便回国,来回自由走的同学们可以洗洗睡了,中国的动态清零至少会坚持到二十大。目前与海外的交流不会放松。
国内这一波疫情基本过去了,无论上海怎么拉跨,应该也没有崩盘的危险
至于国内的动态清零能坚持多久,不仅仅是个卫生问题,上升到了政治问题,我个人是希望清零能坚持的久一点.....且行且珍惜。
现在除中国之外的世界,基本上已经全部放开了,乌鸦嘴预测下新冠的下一步发展(这个预测主要是针对欧美)。
我对于新冠的预测是偏悲观的,新冠已经不可能消失了。
未来的欧美疫情发展应该是高基线低频震荡模式,大概是一年有3次左右的起伏震荡,3-4个月一次,大概振幅就是人口的2-10%会不断的被感染。
低振幅的两个月,平均大概2%的人口会被感染,高振幅的2个月大概10%左右的人会被感染。
报告新冠死亡数字会大大下降,但是超额死亡率会居高不下,预计会高出年均基线5-10%。
新冠后遗症会不断累积,未来几年欧美的人均寿命会降低1-2岁,预计很难回到2019年的水平。
对个人来说,不断重复感染可能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至于会不会有long covid,这个是玄学运气的范围。
疫苗有用,但是对疫苗的接受度会不断降低,疫苗注射比例会不断下降。
希望未来新冠药物研发有新的突破,否则新冠累积的伤害不会小。
美国CDC数据
大概就是新冠死亡率是流感10倍,传染率也大大超出
所以同段时间对比,流感病死大概1万多,新冠病死30万
对比的时间段是去年10月到今年6月,正好是某些ID宣扬的比流感还轻的Omicron流行期
这个文字写到别人的文章回复下面了,写完之后自己觉得很满意,挪到这边来。
【总结】:
个人觉得常态化核酸是对抗疫情的最优模式。
对于海外河友:This is your life from now on, in waves.
对于国内河友:This is our life from now on, in PCR.
我预测的是:海外河友盼望的20大之后完全取消隔离,中外交通完全恢复疫情之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有可能隔离时间会进一步缩短,但是完全取消不可能的。常态化核酸会长期化。国内抗击疫情政策只会有小调整,不会出现180度转向的大变化的。
我来装个大旗党,强行给第九版防疫指南做个解释,大家看看逻辑上通与不通。
【背景】:
1.进入2022年,伴随着Omicron各个变种的肆虐,病毒传染力和免疫逃离,客观上社会上的病毒爆点在增加;2. 社会上要求开放的声音越来越高,很多组织有意无意的在推波助澜,要求恢复“疫情前常态”,学习西方,完全取消防疫。东孟买客观上起到很差的带头作用,让整个社会对这种封城式抗疫方式产生很大的冲突认知。
实际上3-4月间,广浙分舵在深圳/杭州率先探索的基础上,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防疫路线,就是常态化核酸,加快速“三区”划定。
卫健委初期试图推广这个策略,但是“反弹”非常明显,阻力主要有两点:1. 成本高,常态化核酸的成本不低,并且都压在地方政府身上,地方政府反弹很大,尤其是中西部本来财政收入就不富裕的地方政府;2. 很多中西部地方政府远离国际交流点,前两年防疫压力并不大,他们自己感觉”封城式”防疫挺好,成本低,也折腾的起。
那么,怎么办?第九版防疫指南应运而出,创造了问题,但是客观上又推进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策略”。
【问题】:
第九版诊疗指南被人指摘,关键在于缩短的隔离时间,隔离期从14天缩短到7天,99%的感染者会在7天内筛查干净,但是有大概1%的感染者无法筛出,客观造成了前文 @唐家山 所贴的图所示,第9版推出之后全国疫情此起彼伏,基本上可以说全国每天确诊的病例数增加了一个数量级,但是回头看看,结果是什么的?
1. 承担主要入境口岸的沿海城市实际上疫情一直在低烈度模式,基本上达到了理想中的“常态化核酸防控”,包括被人弊病的东孟买。鲁广浙分舵表现一直很优异。
2. 中西部城市承担了极大的疫情冲击,包括前几年没什么压力的海南/四川/西藏/甘肃等等。。。。实际上客观上来说催促了各地诸侯行动起来,开始努力建立自己本地的“常态化核酸防控“措施,小火慢烧,催着地方政府行动起来了.....
【预测】:
现在很多人都期待二十大之后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会完全取消,和西方靠齐。我之前也是有些犹豫,这几天倒是有些新想法,我觉得很可能第九版基本上就接近了国家未来几年的防控措施,未来的变化可能最多就是慢慢增加航班数目而已。
这一轮野火过后,即使中西部地方政府对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要性应该也有深刻了解了,我猜各地政府都在着力建立自己的常态化核酸防控措施。
所以这很可能是未来几年的防疫路线图。第九版防疫指南客观上起到了给对抗"常态化核酸策略“的地方政府打了一阵不那么舒服的”疫苗“。
[URL= https://inews.co.uk/news/science/uk-covid-cases-rise-new-record-expected-autumn-1870580] UK Covid cases shoot up in matter of days with new record expected this Autumn[/URL]
Tim Spector, the King’s College London professor who runs the ZOE app, predicts daily symptomatic infections will rise to around 600,000 to 650,000 cases a day by the end of October or early November,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e previous record of 351,000 in July – although he says its hard to be certain about any Covid forecast.
新冠的波浪式发展继续,伴随着北半球入秋,下一波又要来,英国佬基本都会引领潮流,欧洲大陆慢一个周,美国晚一个月
预计英国的本轮高峰在11~12 月,美国那边可能要到12-1月了
病例数肯定少不了,死多少人就不好预测了。。我猜会比omicron那一波死更多人
双十一以来,伴随着二十条的推出,现在可以看到的时候中国开始事实的放弃了清零政策,走向了更开放的路径,以前提过的绿区红区,最后的绿区已经自己放弃,现在逐渐转向黄区,恐怕很快也就全国江山一片红了。
我在2021年5月底喊着病毒要流感化,喊了一年半,但是实际行动应该算是清零派,一是贪生怕死的本能,另外,清零对我个人利益影响不大恐怕也是一大主要原因。虽然一直想开放,但是又不想承担开发的代价,甘蔗没有两头甜,所以我这种人是做不了决策者。无论如何,对我个人来说,感谢过去三年国家的保护,未来个人健康主要靠自己,不过这也是应该的吧。
虽然乌鸦嘴,但是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
目前国内的政策在逐渐的转向去年以来的上海经验,“精准防疫”,减少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同时尽量压低病毒的流行。上半年上海omicron破防表明,这种“精准”防疫是无法清除社会上的起火点的,所以未来病毒的大规模散播恐怕是不可避免,但是目前的措施还是在挣扎之中,目前经常看到有些政策在左右互搏,在转换时期,这种政策冲突不可避免。
第一. 常态化核酸检测
如果是以清零为目标,那么常态化检测是最优路径;但是如果目标已经调整到降低病毒伤害的“精准防疫”,常态化核酸反而成为一种阻碍,常态化核酸应该尽快停止,整个社会宣传上也要降低调门,把人群对新冠的恐惧降低。
第二.尽快把新冠降级
目前新冠是按照乙级传染病定义,甲级管理的,免费治疗的。如果要实现精准防疫,就要尽快降级,降低到按照乙级传染病管理。
第三.加强个人和重点人群防护
对个人来说,健康靠自己,多准备点药物和口罩,其他就是加强锻炼,考验自己免疫力的时候到了。对国家来说,既然选择了精准防疫这条路,那就要尽快推广疫苗加强针,大力推动方舱和医疗资源建设,既然已经开始精准防疫,那么我觉得可以放开家人陪护了,不要再走隔离治疗这条路,否则医疗资源会很快过载。
目前看起来,以国内这么快的转弯速度,医疗机构可能在春节前后承受冲击,希望不会过载。明年三月全面开放,取消所有防疫措施是可能的。
对个人来说,恐怕明年3月之前基本上要实现人人过关,等着被感染一次吧。
我阳了,又康了....
打过三针北京生物的疫苗,发烧最高到37.9,发烧两天,今天恢复,但是身体很虚弱,很容易疲劳,看样子要好好休息几天。
这次感染的经历和我2009年在美国感染甲流的感觉有些类似,浑身酸痛,有些伤元气。比一般感冒要严重很多。
目前河北北京一带已经过峰,压力是在重症和ICU上了。但是实在的说,情况比预想的要好,虽然最近看到了很多院士老教授的讣告,但是这个本来就是预知的代价。很奇怪的就是,国内外媒体这次真是相当配合,基本上没掀起什么风浪。
北京河北应该是这次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部分是因为毒株,部分是因为温度。当然了晚一点农村地区要经受冲击,恐怕死人不会少。
我自己预判是,新冠基本就这么过去了,全国过峰可能就在这几天,但是长尾效应可能还存在,要拖延多春节前后。
不知道是谁走出这一步险棋,赌了一把,目前看,赌的算成功。
下一步恐怕大家要担心的是后疫情时代了,如果说以前因为我们缺少病毒的洗礼,全民免疫屏障不高,这次新冠疫情过后,全民的免疫屏障可是大大的加高。但是比较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现在新冠多半种流行,有些变种已经实现了血清分型,互不免疫。恐怕多次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下面就要钻研如何避免多次感染了。有些好处就是,及时不能避免感染,各个变种产生的抗体豁免重症和死亡的能力还存在,症状只会越来越轻,只要不产生一个变态强毒株,新冠这一关就算过去了。
在河里泡了几年,这个帖子也前后搞了快2年,虽然是二把刀,也坚持到了现在。未来新冠降级,乙类乙管,也就过去了,最后搞一贴,做个总结吧。
新冠蔓延3年,感染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并且有人多次感染,造成的超额死亡数字估计在2000万以上,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过去的三年,国内的动态清零保护了老年体弱人口,可能保护了300万以上的人的生命。但是走到今天,这被保护的300万中恐怕有一部分人要自己承担起来了。我在河里发了很多帖子,我一直觉得应该放开,但是该付出的代价恐怕也少不了,目前来看,这个代价可能比我预想的要低一下,我目前的预测还是这一波超额死亡数字恐怕是在30±20万这个量级上。
最后来一次预测,国内疫情高峰已过,住院高峰应该就在近期,但是死亡高峰可能还没到,我预测就在未来一周。但是生活就是这样,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国内的烟火气复苏很快,目前看到春节,国内应该就复苏了,这个春节会产生报复性的消费,国内的旅游餐饮市场都会有一次爆发。有炒股的童鞋们可以关注一下。
国内这一波大概80%左右的人口会被感染,现在周边恐怕是阳过的人居多,并且传染还没结束,再有几个月,真的要人人过关。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 国内疫苗注射基本是在2021年的下半年,所以到现在疫苗产生的抗体基本上都在300-400天了,这一道屏障基本上已经衰减到0 了;
2. 国内的超高人口密度;
3. 国内目前的政策,实际上不是在控制传播,而是在推进传播;
抛开清零和躺平之争,不管是谁主导了这一次全面放开,如果从赌徒的角度来看,这次赌博应该是成功了,用不高的代价实现了快速过关。并且迅速建立了一条很高的免疫围墙。未来国内的对新变种的震荡峰值很可能也会低于国外。只要是要放开,这一关就必须要过,超额死亡数字的代价就必须要付出。目前这个快速过关的方法,可能带来的代价提高了一些,但是取得的收益远远大于代价。感情上我反对,但是事后复盘这个方法多半不坏。躺平派和1450恐怕是为人做嫁衣,承担了最大的批评。
祝福大家都身体健康,春节愉快。
本帖封贴!!
@雪夜灯光 二锅头喝几个啦?
学习王城好榜样,二进宫,补充点新信息
上个月和疾控和卫健的人一起吃饭,饭桌上了解到的新信息
1。疫苗安全性,本地使用4种国产疫苗,总注射大于2000万剂,实际疫苗AEFI 14/10万;确实有疫苗引起的死亡数字,但是很难判定和疫苗直接相关,这个数字机密,不允许公布。
2。omicron实际潜伏期,大概是3.5天,感染到出现症状间隔大概20天;出现症状的比例90%。疾控的人去年就知道网红医生在选择性公布数字。
3。去年12月的放开部分原因是封控成本快速上涨,封不起也封不住了,omicron的传染性太强。本地在放开之前一次感染30余人的疫情,封控成本接近50亿。2021年底同样规模的疫情封控成本大概是1.7亿。
4。国内迅速过峰,形成了有效免疫屏障,当下新冠风险极低。目前最大的风险是甲流。
只不过从懂王换成睡王,从恶棍川换成阴逼登而已
最直接的例子,印度德里之前的抗体比例达到60%了,接近群体免疫了,照样被打崩了,崩到没氧气没柴火扔河里的地步了。
争论无益,等着看结果吧,看看今年秋冬英美欧的情况吧。如果不出现医疗挤兑和冷藏车的新闻,就算成功了,后面可以常态化了。
这个中国比不了,我们是零容忍,必须扑灭才行。对于小范围传播不能接受,光是心里慌就受不了,不能接受常态的每天几百几千的本地病例。不说对经济、服务业的影响,政府的合法性都会出问题。
对国内来说,疫苗生产不是问题,打疫苗也不是问题,接种80%也不是问题,99%都能做到,只要政府想。但开放国门是问题,可以承认老百姓比较矫情,怕死,怕自己死,更怕家人死。
不愿往坏的地方想,看看美欧今年秋冬的表现吧。如果很平静,中国人也会很高兴疫情看到曙光了。如果打崩了,继续关起国门继续研发疫苗吧。
从个人感情讲,几十年来,这是个人最依赖也最信赖政府的时期了。非典时我就在北京,有点恐慌但感觉不强,那时候新闻和互联网都不发达,也无法衡量政府的能力。这次就不同了,有了同行的帮衬,就看到了中国的不同。
我和中国疾控中心(cdc)比较熟悉,是他们的IT供应商,他们以前并不起眼,只是个尴尬的事业单位,钱不算缺,也不算多,比较土,爹不亲娘不爱的。先进程度远不如电信金融,在政府里也不远如税务海关公安等等,IT水平在政府里都是中下。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们就顶上了,表现不错,说白了就是比较辛苦,比较认真而已。
这次真的让我也有了新的认识。中国cdc以前言必称美国cdc如何如何,美国是怎么做的,欧洲怎么做的,国际先进经验是什么,因为他们就是参照美国cdc建立的,由于种种原因,运行的还不算好。这次疫情表现,大家都很幻灭,原来偶像就是个渣,还渣的没有底线,渣的出乎想象,渣的让人想了三天三夜也不明白。就像参加一场重要考试,一直认为自己是学渣的家伙考了90多分,而被公认为是学霸的家伙不及格,大家都很凌乱。这就是中国cdc和美国cdc,也很像中国和美国吧。
首先要说的是,这种预测业内人士更有发言权,相关预测不知道有多少已经交给高层了,新冠就是一场战争,基于新冠的发展预测,才会有经济政治的变化,新冠预测是很重要的事情。
就现有的新闻来说,我认为欧美控制不住,年年都会是今年这种情况,原因
1,欧美疫苗是一种路线的
疫苗是一种路线,全民用一个公司的疫苗,结果就是ADE效应会很夸张。这就是美帝为何囤积了天量疫苗但是不出口,然后还要嘶吼解除疫苗知识产权的原因。如果未来印度毒蛊突破了疫苗保护,来到美帝引发天量ADE效应,那美帝忽然挂个1/4的人不是非常令人吃惊的事情。所以美帝没有办法,只能是人能不出国就不出国,疫苗打死不出口,实际上已经陷入困局了。
2,我们主要是靠隔离而不是靠疫苗解决问题。
具体新闻大家都在看,就不多说了。疫苗接种率只是帮助高层决策的参考,把希望寄托在疫苗群体免疫上面是不负责任的。我比较认同葡萄的观点:疫苗的最大作用是防止病毒变异。具体到我本人为何要去接种疫苗,说白了就是爱国——如果美帝这种国家接种了疫苗形成了群体免疫,而我国没有,那我们就要喜迎当年印第安人面对天花的结局。所以做为一个爱国五毛,我跑去接种了疫苗
未来会怎么样,感觉还是要相信专家,相信业内人士。现在国内主要就是灭活一种路线,只有灭活已经爆产能,这是不够的。反正我这里6月10号之后就不给没扎过第一针的人打疫苗了,要等到7月才行。感觉就是在给其他路线图的疫苗爆产能的时间。不然全国都是灭活一种路线图,那也是危险的
应该分为:可否比不打易感染性;感染后重症率、死亡率。
第一个从深圳感染的人就看出,打疫苗对外接触作业人员仍旧感染。疫苗抗体被英国变异病毒突破。具体的详情,上边也不肯多让老百姓知道,采取封锁消息。从东方卫视采访报道,听出弦外音反正ADE效应不乐观。
塞舌尔的信息,没见媒体报道WHO的阶段分析结论。都一个多月了,像是没发生过。
1800多万剂。
印度的抗体比例是个谜,这个60%的数据是魔笛政府为了吹嘘群体免疫成功吹出来的,只是几万例的抽查而已,准确度完全不可信。
世界疫情第一大国美国才3000多万,印度就宣称他们60%人有抗体了,数据真是脑袋一拍就来。
我看好疫情发展的原因在于:近期,英国疫情在显著回弹,现在已经发展到日感染病例接近4000,但是死亡病例并没有上升,说明:疫苗可能无法阻止病毒的散播,但是显著降低了重症乃至死亡。
过去一周,英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23,418例,病亡58例,病亡比例已经下降到了0.2%,已经接近甚至低于流感的致死率了。
实际上可以说,注射疫苗之后,新冠病毒流感化了!
并且近期nature的文章发现,即使在足够长时间之后,新冠抗体下降到阈值之下,还是足够的T细胞免疫存在。目前来看,ADE效应没有发生。
所以,我还是认为,新冠疫苗使得新冠流感化了。
后续各国对策那就走走看吧。
考虑到病毒业已绵延一年半,传染了几亿人,至少目前ADE效应不显著。
如果ADE效应真的发生,灭活技术路线肯定是最容易触发ADE的。
至于塞舌尔,应该只是5月份印度一堆富翁跑路带过去的,现在已经在稳步下降当中。
拿波黑为例。 打过一剂疫苗的人占人口的5.7%。 打完两剂疫苗的人占人口的1.3%。 但是确诊人数却大幅地下降, 和接种率较高的英国没有多大的差别
拿波黑为例。 打过一剂疫苗的人占人口的5.7%。 打完两剂疫苗的人占人口的1.3%。 但是确诊人数却大幅地下降, 和接种率较高的英国没有多大的差别
美国两个州
疫苗有某种程度的效果, 但是欧美确诊数目的下降肯定有季节性的因素。
新冠有海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印度60%数字是第一轮感染后测出抗体的人群数量,这个数字本身没有太大问题。美国感染的3000万是PCR核酸检测结果,如果是抗体检测,美国得过新冠的人数至少在一个亿以上了。
纽约在去年新冠第一次大流行之后一个月,某些重灾的县市人口中已经超过25%有新冠抗体。
印度去年冬天的疫情并不严重,和印度的第一轮很高的感染率是相关的(60%)已经染病,但绝大部分都是轻症,接近全民免疫。但是已经免疫的人,并不能阻止变异病毒的再感染(虽然绝大部分是无症状)。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是印度变种进一步变异的过程,无症状人群给新冠病毒无限的变异机会,逐渐筛选出现在的能逃逸免疫的印度变种,并且在印度3-4月开始大流行。而且印度这次流行ADE效应已经很明显,因为年轻人死亡率比以前高很多。印度是躺平让新冠随便肆虐,印度海量的病人是第二次,第三次得病。
美国、英国、以色列现在取消口罩令,只靠疫苗硬抗,实际就和印度在去年10月到今年3月是一模一样的。给新冠提供了海量的无症状感染的宿主,让新冠积累变异直到彻底逃逸免疫。只是疫苗产生的抗体浓度高一些,坚持的时间长一些。但是第一批打疫苗的人群已经过去半年了,到年底还剩多少很难讲,在加上病毒变异在疫苗抗体的定向选择,今年冬天欧美再现印度式的大流行是很可能的。
你说的部分理由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印度的这一波疫情实际死人也不算多,新冠到目前为止,比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杀伤力还差很多....
从我的观察来看,ADE效应不显著
再过几个月趋势应该就看清楚了...
君子和而不同,大家多讨论多提高
跟疫情波段性一致。反而说明,群体免疫肯定不行。正好回应葡萄说法。
过去一周确诊了621例,病死了103例,
而同期英国确诊23000例,只病死了58例。
这个死亡率的区别可能就是有没有普及疫苗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