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鸿蒙与盘古 - 智业时代的蒸汽机端倪已现 -- 泉畔人家
现在河里貌似为鸿蒙又在吵,作为半瓶醋沾一点边非专业人士,感觉河里的同学们看鸿蒙的格局都看太小了。从身边同学用p40升级后感受明显提升来看,什么套壳之类,根本没注意到问题的根本。在兼容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提升性能,减少耗电,甚至多个大型游戏常驻后台长时间不杀,套壳从物理上就不可能做到。毕竟套一层无论怎么优化,不可能比不套的快。
能够在兼容的情况下,体验大幅度提升,耗电甚至还降低。那么比较可能的,就是华为不是对外边的那些普通开发员接触的层做了多少,而是在几乎现在所有系统的真正unix内核里做了大手术,甚至完全重构了。linux, ios, windows等等,现在的商业成功os基本都是从unix过来的。而unix, 和tcp/ip, sql, 土星5号,波音747,LM2500这些一样,可以看作是美国参加2战一代加上搜刮欧洲人才(比如冯布劳恩)的成功结晶。unix很优秀,但问题是,在优秀也是基于当初的物理条件设计的。在当时和其后主要发展的青春期,硬件环境和今天是大不一样的。也许从安卓,linux一层层内核过来,尽管外边天翻地覆,但内核最核心代码,可能首先是要跑的是为70年代某个DEC的机型做的特殊优化代码,甚至80年代为王安机型特别设计的代码。这些代码可能都在unix体系树的最核心部分,一般开发者也根本触碰不到。但是这些代码的优先级仍然是最高的,无论系统资源已经增加了几万倍,处理器也早不是DEC,德州仪器一类,但在当时,这些核心代码是和整个系统捆绑在一起的,后边的继承者,想简化移除这些东西,实际比新作一个要难。
而现在从华为手机升级鸿蒙系统后能力的巨大提升看,华为应该很早就认真的重构甚至重写了unix体系树最根,最核心的主要代码了。那些早已经不可能再被用到的几十年的各种积累无用代码,应该都被清理点了。cpu的计算能力,真正集中到了现在用户的程序上,而不是把主要资源留给为早已消失的某个DEC机型进行中断响应。
华为重写了一个体系树,为新时代写了一个新的unix。实际你稍微想想也正常。unix本来就是AT&T贝尔实验室当年基于通信需求弄出来的。而华为从2013后,作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提供商已经快10年了。你说现在谁最像当年的冷战高峰的At&T,当年的贝尔实验室,那还真只能是华为。所以华为早就打算搞一个替代unix的东西,本来就符号逻辑,只是很多中国人总是不能从心里上相信中国的企业,可以有正常的判断。
说完鸿蒙,实际鸿蒙只是开胃小菜,华为前一段时间的盘古系统,才是真正的硬菜。只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盘古的巨大意义。
很多人说盘古已经做到了接近流量地球里Moss的水平,从HDC上的表现看,也确实如此。盘古整理了40TB纯中文文字资料库(发布会上我记得谁说的1TB),实际上盘古已经展示了,一种智业时代的蒸汽机的雏形。海量中文资料和技术文档,AI算法自学习,培养某个行业,某个产业优秀的AI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当年工业革命,是化学能解放人的体力,盘古的实用化出现,是硅芯片算力在算法和中文资料的加持下,解放人的智力,尤其是工程技术等应用级别的智力工作。
这才是新时代的开端,智力和知识传承,开始打破人类传承的速度限制,开始指数增长的技术爆炸。而美国在这场竞争中,几乎不可能赢。别的不说,英文和英语在这种需要AI TB, 甚至PB级别的自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效率鸿沟。中文的代码和法条,直接到词就完全识别判定了。而英语的Code,在不同句子,不同行业,不同环境,有几十个意思。给你本股票期权方案,上边单词都认识,但是你就是不懂说的啥。什么1935 code, 你不是律师根本不知所云。中文从单词,句子,文章,行业,到跨行业,人类知识全集,每一个级别,中文AI判定的算力效率都是数量级的高,而这些数量级的效率优势,是相乘关系。
实际如果我们问为什么西方在这500年追上并超越中国?那么1450年,古登堡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得拉丁文字体系在活字印刷体系下知识爆炸,继而技术爆炸,科学大发展应该是更唯物主义的解释。表音字母和活字印刷,加上后来钢笔等的发明。西方尽管人口还不如东方,但知识编码解码成本效率大大提升,这才是技术爆炸,科技爆炸的根本。这个优势一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还存在的。廉价打字机大量使用,使得欧美普通民众知识获得和输入的能力显著优于中国方块字。但这个过程,从90年代开始逆转,2000以后就完全逆转,智能手机时代后更是进一步拉大差距。五笔字型,王选激光照排,当时还是很关键的技术。但2000年以后,廉价pc普及,中国大批青年人拥有了高速进行知识编码和解码的手段。汉字,汉语在输入和阅读,收听的优势就开始迅速爆发。这个比如网络小说就是个例子,不是西方人写不出来,而是他们阅读学习和输出效率都会比中国汉字用户效率低几倍,加上规模的优势,汉字优势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
比如在美国华人孩子普遍学习好,实际能不好吗?一个长方形,长是2,宽是1,求面积。中国孩子无论是通过读音还是通过文字解码题目的知识,效率都是西方同龄人的几倍。而这个优势,在AI人工时代,在盘古系统这种人类知识全面综合,自动学习的系统中,效率优势会是几倍乘以几倍再乘以几倍,可能会乘几十次,最后的效率优势会是天文数字。 美国怎么竞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鸿蒙推出后的效果已经充分说明了所谓套皮的荒谬。
完全同意你对鸿蒙的判断,从华为的编译器到鸿蒙的正式推出后的真实感受,充分证明了华为对于操作系统的深刻理解和改造。
有些人现在唯一的部分抱怨是升级后电池续航问题,其实是没有问题。我的升级。就没有所谓电池续航的问题。因为升级后有一个明确的提示,就是说最好在升级之后充电的情况下放一段时间大概是4个小时吧,这段时间是完成鸿蒙队苯基的优化。那些有所谓续航问题的最终会发现其实是没有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按照升级提示的要求,留一段时间给鸿蒙对系统进行优化。而这个优化是鸿蒙必然进行的,并且是高强度的,你不给他留专门的时间,自然就会用空闲时间去进行这种高强度的操作,那么自然初期就有所谓的电池续航问题。
看同事的email,经常有一种想跳到结尾的冲动。
华为应该像他的美国同行那样把代码和开发环境放出来。
让开发者自己在上面鼓捣,大大方方的。
华为感觉畏畏缩缩的,连个开发环境都整不好,还搞个云开发环境。
既然连云开发环境都整出来了,本地开发环境还不是小菜一碟。
本地开发环境搭好,再加上个模拟器,人民群众就知道这玩意好不好了。
华为目前给的东西就是看着有,碰一下不容易,我不知道华为是水平不够还是另有什么原因。
基本上按照Android的步骤一步一步在本地搭起来就可以
然后写个程序,用模拟器一跑,整个过程就算成了。
目前我没有看到华为这么做,我也不知道华为为什么不这么做。
就是一个不痛快,不让人痛快。
推新品,一般人的想法就是生怕别人不用,华为给人的感觉生怕你用。
哆哆嗦嗦,畏畏缩缩,也就是华为,给他个面子,老惦记着。
要是欧美的厂商这么干,直接忽略了,什么呀,搞得我们多稀罕看他的代码似的。
我从来没见过哪个欧美大厂开发这块是这么做事,猥琐极了。
最核心的那些东西,都被大家优化过几十年了,硬件也是配合开发,早就没有什么改进空间了。
真正有改进空间的是介于微内核和宏内核的那部分。比如鸿蒙在网络部分应该有不少优化,华为搞tcp/ip的替代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tcp/ip从巨型机时代一直用到今天的iot时代,当然有很多可以改进乃至可以完全推翻的地方,这一点并不奇怪,华为还不存在的时候,怎么改进tcp/ip的文章就烂大街了。tcp/ip这类东西,用到今天绝对不是因为它完美无缺,而是兼容性问题。鸿蒙就是有自己的一套网络协议,照样还得内建tcp/ip,否则鸿蒙和非鸿蒙系统怎么交流?如果说鸿蒙是一个孤岛,那非鸿蒙系统就是太平洋,要在太平洋里办事,还得用tcp/ip。
鸿蒙最关键的部分,恰恰是鸿蒙黑们自以为抓到华为把柄的地方,就是说鸿蒙套壳安卓。要说华为完全套壳,人家自己也有一个内核,liteOS,只不过那个不能用在手机上而已。但liteOS与否,并不是问题关键。说实在的,给冰箱微波炉乃至手表电视什么的重新写个操作系统真的很难吗?当然没有任何难度,你要实现的功能就那么少,运行环境就那么简单,只要投钱进去,相信任何一个一线IT大厂都可以手到擒来。
问题是你给冰箱微波炉做了OS又如何呢?问题的关键是要打通移动,因为移动系统才是现在一切的一切的中心。鸿蒙在手机上有个安卓内核一点都不丢脸,现在大家都用安卓,更何况安卓也不过是Linux套壳。大家用了这么多年,谁也没觉得Google搞了个Linux套壳就怎么不光荣了。大家都知道,Linux和安卓之间的那个壳,就是安卓的价值所在。
鸿蒙也是如此。对于华为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介于这个安卓内核和用户之间鸿蒙可以随便加东西,比如说自己的专用网络协议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分布式软总线。也就是说那层壳华为要它是圆的就是圆的,要它是方的就是方的。用户能接触到的,也就是这层壳。这层壳也就是华为以后和其它所有公司的区别。没有壳的公司,那就是戴尔联想的移动版,大号的中关村PC组装商。有了这层壳,华为就可以慢慢加东西,把孤岛做成大陆。
这个大陆可以多大呢?上一个像华为这么造壳的公司,叫苹果,现在值两万亿美元。考虑到中国的发展潜力,如果有一天华为做到10万亿美元的市值,毫不奇怪。
以三体为例
汉语是比英语省空间,不是省字数,是省空间。
Just then, someone knocked on her door. When she opened it, Ye first saw the guard, and then, behind him, the fire of several pine branch torches flickering in the cold wind. The torches were held aloft by a crowd of children, their faces bright red from the cold, and icicles hung from their hats. When they came into her room, they seemed to bring the cold air in with them. Two of the boys, thinly dressed, had suffered the most. They had taken off their thick coats and wrapped them around something that they carried in their arms. Unwrapping the coats revealed a large pot, the fermented cabbage and pork dumplings inside still steaming hot.
英文统计 字数 116
就在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开门后叶文洁首先看到哨兵,他身后有几支松明子的火光在寒风中摇曳着,举火把的是一群孩子,他们脸冻得通红,狗皮帽上有冰碴子,进屋后带着一股寒气。有两个男孩子冻得最厉害,他们穿得很单薄,却用两件厚棉衣裹着一个什么东西抱在怀里,把棉衣打开来,是一个大瓷盆,里面的酸菜猪肉馅饺子还冒着热汽。
汉语,字数统计 152
文言文拿出来比较一下?汉语的问题就是分析语的问题。因为汉语同样的文本量会存在大量的逻辑预设,需要对整个语境进行把握,而不需要在形式上表现出来。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之前看到一些华人父母教孩子汉语很难,感觉问题也在于此。看上去是一个字或者一句话,其实可能是整个生活。
现代汉语欧化严重,这个时候比较可能没有意义,但问题没变。
另外这个统计方法是单词对汉字,正确的比较方法应该是对后文分词,然后比较词数。
设备上目前没有,手动分一下
就 ˇ 在 ˇ 这时,响起 ˇ 了 ˇ 敲门声,开门 ˇ 后 ˇ 叶文洁 ˇ 首先 ˇ 看到 ˇ 哨兵,他 ˇ 身后 ˇ 有几支 ˇ 松明子 ˇ 的 ˇ 火光 ˇ 在 ˇ 寒风 ˇ 中 ˇ 摇曳 ˇ 着,举 ˇ 火把 ˇ 的 ˇ 是 ˇ 一群 ˇ 孩子,他们 ˇ 脸 ˇ 冻 ˇ 得 ˇ 通红,狗皮帽 ˇ 上 ˇ 有 ˇ 冰碴子,进屋 ˇ 后 ˇ 带着 ˇ 一股 ˇ 寒气。有 ˇ 两个 ˇ 男孩子 ˇ 冻 ˇ 得 ˇ 最厉害,他们 ˇ 穿得 ˇ 很 ˇ 单薄,却 ˇ 用 ˇ 两件 ˇ 厚棉衣 ˇ 裹着 ˇ 一个 ˇ 什么东西 ˇ 抱 ˇ 在 ˇ 怀 ˇ 里,把 ˇ 棉衣 ˇ 打开 ˇ 来,是 ˇ 一个 ˇ 大瓷盆,里面 ˇ 的 ˇ 酸菜猪肉馅 ˇ 饺子 ˇ 还 ˇ 冒着 ˇ 热汽。
实际上是六十四个。
原来是回复匿名默认的……
再有,152个字是152个音,而116个单词有多少个音?其实问题不能这么比较。
可以用脑区比较一下。汉语主要是布鲁卡区,偏向运动区。英语主要是威尔尼克区,偏向听力区。换句话说,面对阅读,汉语可能有先天优势。当然前提是不要太欧化,啰嗦使人糊涂,重复语义饱和。即便做到,还要尽力避免被叙事轰炸,过度分析。
很可惜如今很难做到。何况汉语的默会是以共同知识为基础的,这种共同可能已经不复存在。
又及:居然可以对自己的匿名点认同。
liteOS内核的嵌入式鸿蒙和基于AOSP的手机鸿蒙,都叫鸿蒙。
感觉华为的公关能力还是很猛的。大概相当于小米把自家的小米IoT开发者平台和MIUI都改名叫MIOS,然后沸腾一把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