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甲午祭:决胜岂止在战场 -- 卢比扬卡

共:💬144 🌺713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清朝的军舰也有一大半是英国造的
家园 清政府当然也是靠卖公债打的甲午

只是名字不叫公债而已,对外发行的公债叫息借洋款,对内发行的公债叫息借商款,息借洋款之前没少弄,左宗棠收复西北部分军费就是这么筹措的,息借商款甲午是第一次玩,当时清政府对内对外借款基本是7%左右的利率。

战争期间清政府总共筹措到6000万两,大半靠卖公债筹措,外债几笔加起来大约借了3500万两,内债1000多万,搜寻国库沉淀资金七八百万两,再加上加税、节流、强迫富户认捐、卖官鬻爵等等上得了台面以及上不了台面的方法凑出来的。日本方面楼主说了,根据辛丑条约第六款1900年前后1两白银=1.47日元。所以单独看筹款的手段,清政府不但没有落后日本,反而玩出了种种花样。

清政府财政方面的问题,是筹款没力度,比日本的筹款规模要小,最关键的是政治上对人民没作动员,这是根本的战略问题,长篇大论很多,俺就不细说了。

如果从纯财政角度来说,战术上的问题既没提早动手准备,又早早打输了,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发行公债,大家不知底细,会想当然的认为貌似强大的清政府胜面较大,这样卖起公债来会比较主动,而实际情况却是,清政府无论对外还是对内发行的公债,开卖时黄海海战都TMD打完了,朝鲜已经丢了,这还卖个P啊。

清政府毫无准备还可以从另外一点看出来,就是上面提到的搜集国库沉淀资金就弄到近千万两,结果都是马后炮,刚打时极为缺钱。。

通宝推:相信逻辑和常理,
家园 真理河友这是说你自己找不到什么书说“保护国”之观点?

所谓“常识”不过是真理河友自己的“逻辑推论”而已。

就大众的一般认识而言,“保护国”和“地头蛇收费保安”有相通类似之处,即便如郑一官那种海盗,也是收了保护费后,如果有其它海盗枪了商户,那也必定要出头收拾不守规矩的海盗的。

那么请问真理河友和编辑引文的写手:在甲午战争中,清廷可有向英国请求”保护“?英国可曾哪怕建议”保护“清朝?最后的三国干涉还辽是哪三国?——这个才是”常识“吧?

还有就是要追问:英国在中国彼时每年收的鸦片利益、关税利益到底有多少?如果这些利益受到了威胁,他们肯定要出兵的。这也是”常识“。

东乡平八郎和高升号对峙数小时,如果倭寇真的不把英国放在眼里,就应该马上开打,连带英国船员一起打死。如果英国船高升号真的不怕日本,应该开船就走。实际历史是对峙数小时,天知道日本人和英国人怎么通过电报勾兑的。最后是高升号英国人全部撤走(不带中国兵走),留下中国兵给东乡屠杀。这唯一合理的逻辑,就是英国人和日本人勾结屠杀中国人,还要装蒜!因为英国还要维持他们在中国的鸦片和海关关税、租界等重大利益。

以此观之,我说真理河友引用这篇文章的立意,与H港教育搞的“鸦片战争是英国帮助中国禁烟”之类相似,河友可以都来看看、发表宝贵意见。

家园 保护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

有时是要看情况的。

上海公共租界,甚至法租界名义还是租界,但是已经不是能力所在了。

即便如此,三国还辽,日本还是屈服了啊。

保护是存在的,有无达到目的是另外一回事,寄希望于国联,英国是当时的中国包括满清张学良甚至蒋介石一直在做的事情。

这也是把自己寄希望于别人的经典案例和现实,寄希望是有的,能不能成功是要看别人的,包括敌人的冲击力。

家园 中国人理解的保护是全面保护

西方理解的是有的地方保护,有的地方放任。

就好比在叙利亚,俄罗斯支持政府军,也支持一些组织,然而,这些组织又反对政府军,这是中国人不能理解的保护模式。

在缅甸,我们支持佤邦,也支持军政府,有时还支持昂山素季。

在民国时期,美国支持国民党,有时在抗战中支持中共,甚至在1941年之前还支持日本。

这些都是一言难尽的状态。

援助也好,保护也好,走向复杂化是西方的习惯性思维,在今天,中国也正在这么操作。

所以,用这个词想限制英国的思路,在当时是极为艰难的。

家园 课本里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也许是更精准的说法

不过很多人不太理解其中的含义,课本也没有详加解释。个人现在的理解就是二鸦之后大清的合法性来自于鞑英,鞑英拥有在华特权。但是鞑英自身不太靠谱,甲午战争时也没有提供相应的保护。结果很快,列强都来瓜分大清了。所以辛丑条约是英国的损失。

家园 你说的非常对,就是大英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强,那么好心啊 -- 有补充

这不是西方政治的常规性操作嘛,而且当时的条款、猫腻,我大清根本不懂的,那些诸多的美好的词汇,其实和放屁差不多。

当时的大英要求在外面获得什么,抛开什么,已经是非常成熟了,就是利益我来,送死你去。

而我大清,基本上是两眼一毛黑,虽然有软弱的一面,但是自我感觉还太好,希望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理解这个世界和大英。

这么好的羊楛,大英怎能放过,不宰白不宰啊。

从字面意思是看不到西方对满清的压榨的,但是实质上则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美商约》也很公平啊,不是嘛?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这个不强是指,在远东,大英投送的力量并不是很大 -- 补充帖

实际上也不能对日本想怎样就怎样,还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操作。

又:展开说一下,中国历史确实掩盖了很多,比如很多时期是点的占领,可算皇权不下县。

也就是说画占领点加上一些连接线不应该画面积(点的辐射可大可小,要看心情实力),这点和西方的蛙跳战术实际上也是比较类似的,和西方的封建制确实也是有所不同,中间的空间很大,很危险。这个也是日本在中国失败,国民党在大陆最后失败的原因。

因为到了最后,共产党实质的改变了这个管理国土的方式,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的一大进步。

为了自豪感,就面积化了,其实没有必要的。

见前补充 4633241
家园 类比一下的话,可能类似如今沙特和美帝之间的关系

大清和沙特一样,名义上是独立的封建君主国,实际上需要鞑英(美帝)的保护。大清和日本争夺朝鲜,类似于沙特和伊朗争夺也门。只是大清的经济地位可能还比不上拥有石油的伊朗,而美帝也不像鞑英当年那么有灵活性(拉垮)罢了。所以鞑英抛弃了大清,而美帝尚未抛弃沙特。

家园 是有点类似的,沙特也比带清强

不过美国对沙特的控制力也是不小的。

都算玩弄吧。

家园 自己的肉被人吃

“保护国”也许就是习惯性说法,不严谨,真理河友也承认了一点。

当时列强中,英国应该是最强,在华获利最多,介入中国事务最深。日本在列强中只是新加入的小跟班。这个不知道有没有异议?

东乡平八郎和高升号对峙数小时,如果倭寇真的不把英国放在眼里,就应该马上开打,连带英国船员一起打死。如果英国船高升号真的不怕日本,应该开船就走。实际历史是对峙数小时,天知道日本人和英国人怎么通过电报勾兑的。最后是高升号英国人全部撤走(不带中国兵走),留下中国兵给东乡屠杀。

这段内容,也可以推出英国本来不愿意日本有割肉,但吓不住日本人,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滚蛋。这个逻辑有问题么?

那么,英国护不住自己的食,护不住自己的奴才,怎么样也是镇不住场子了吧?

至于英日勾兑,这个是题中应有之义。

家园 我就想问问你们,阿古柏之乱和中法战争是怎么打赢的?

冯玉祥他爹参加了收复新疆之战,回忆说就是背着一筐红薯过的沙漠,渴了吃红薯,饿了也是吃红薯,以至于看见红薯就想吐。

平远舰的轮机兵在舱室着了大火的时候还是拼命往锅炉里铲煤,以至于眼睛被浓烟给熏瞎。

都是吃了这么大的苦,为什么打的仗有的胜,有的败?

真的是没钱打不起仗吗?李鸿章会缺那么些打仗的银子?我是不信的,毕竟打输了赔出去的银子可比这么点战费多得多了。

同样是清军,叶志超弃城狂奔500里,刘锦棠长驱万里夺喀什。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

家园 左宗棠用2700万两白银收复新疆,李鸿章花了6000万两白银却一败涂地

左宗棠西征,户部交付了200万两白银,全国各省凑了300万两,

在朝廷的授权下,以广州、福州、上海、汉口四地的海关收入做抵押,前后四次总计借洋债1899万两。

山西商人乔致庸以大军到达新疆后,负责为军队筹办粮草,汇兑朝廷的军饷为条件,也出了几百万两银子。

要说不会筹备经费,还真是冤枉我大清了。

李鸿章能筹到的钱更多,北洋水师从购买舰船、海防协饷、官兵薪粮、日常训练费用等,前后十年花费了3000万两白银。甲午之战,军费开支又花了六千万两。更不用说马关条约赔款的2.3亿两了。

只是钱花了不老少,仗却打败了。

家园 我第一的问题,是质疑他说“保护国”是“常识”

这个“常识”出自哪些书?审兄也说是“习惯性说法”,这又是来自哪里?没有资料来历、没有作者身份的网文观点,我认为不算什么”常识“。

如果在过去出版的书中,基本没有说“英国是中国的保护国”这个“常识”,那么现在这个“常识”的说法,是不是就类似于果壳网、松鼠会那种“常识科普“?似乎他们道歉也说是”不严谨“还是什么”错误“?

自从米国对华贸易战以来,特别是H港青闹事以来,对于近代史的解读,成为网友热点。关于甲午战争的成因,我们也需要从国家利益数字量化角度,审视一下我们原来的不足。我问燕人兄的几个数字,审兄可知道?我们不该想想为什么不知道?

尽管大家都不太清楚数字,但是英国在中国吸血最多,这个还算是常识。 甲午战争让英国的吸血量,受到损失了吗?

河友们可以说说,认可审读河友对高升号屠杀的”解读“吗?

家园 关于“保护国”,严格来说你是对的

我说“习惯性”,是指“保护国”这个词用得方便,如说中国是朝鲜的保护国,就是一个非严谨的习惯性说法。

我吃着一桌子菜,跑个人也来吃,这并不妨碍我吃饱,也不妨碍那个人是拿了我的好处。

不止英日,列强之间勾兑,侵害中国利益,是题中应有之义,不管之前,还是八国联军一二战,一直到现在,它们还是勾结在一起侵害中国利益。但这个勾结并不能阻止它们内部的龃龉,它们之间一直在狗咬狗。

那么,甲午战争是英国衰退的开端,有没有道理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