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批驳《决定淮海战役的五个生死瞬间》 -- 李根
上不得台面,以前国民党宣传上就是用造谣诬陷泼脏水,到现在他的粉丝们也还是这一套一点起色都没有,怨谁?
说得不错,本狗官在西西河的种种文章,婚前也没有给刑部夫人看过。婚后她倒是知道了狗官的存在,来视察过,可什么也记不得......
俺老婆除了马屁文,啥都不在意。飞机大炮战略战术在她眼中那就是小孩子过家家,蚂蚁扔劈柴,母鸡带小鸡,张飞斗李逵……
您在马屁文方面需要大力加强,大力加强……快快去把俺的若干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优秀范文拿来仔细研读,分析背诵……
所以老蒋的上策绝对是进攻,中策是固守,下策才撤退。
廖耀湘兵团,老蒋五大主力有其二,在向沈阳的撤退途中,被林彪一个追击战,稀里糊涂的就没了。
这50万人,穿越500公里,中间还垫着一个中野,估计不用打,光走就能少1/3人。
所以杜聿明去打刘伯承的方法可能最后能达到将3个集团军撤到淮河以南的目的。
当然tg从来都是料敌从严的,60万打80万,又打得如此完美,当然风险是很大的。
一下设想基于粟裕刚刚包围黄伯韬、中野占了宿县、黄维尚未杀过来的时刻——具体地说就是11月16日到11月22日这一周内。11月16日宿县一丢铁路一断,徐州国军就应该立刻决策撤退——国军严重依赖铁路后勤,三十万人在徐州一天要多少物资来维持!边打边走,向后勤基地方向运动才是上算,和蚌埠联系紧密了再打回来也可考虑。
割肉喂狼,就是说黄伯韬送给华野,反正碾庄工事坚固,没有十天左右啃不下来。你粟裕总不能一边吃黄伯韬,一边大举来围杜聿明。
攻势撤退,就是说佯装去攻中野,实际上是步步南移,与黄维对进,抓住机会就跳到淮河以南。中野实力弱得多,面对杜集团大举进攻,华野只能以部分兵力来援的情况,多半是闪转腾挪而不是硬碰硬。如果能跟黄维协调好,一起把中野逼退难度不大,各兵团只会伤皮毛不会动筋骨。徐州想都不要想,空城送给华野,指望能迟滞对方十二个小时就够本了。
结果国军连续决策失误,连续集中兵力打被歼灭战,连续被共军打了好几个时间差,损失的五十五万人马近半变成了共军,取得了所有可能性中的最糟糕的那一种。
老蒋就是这么莫名其妙——
和tg作战,和日本人作战都没戏。和日本作战只要是撤退,基本就是溃败状。
老蒋的部队从来都是1+1最多等于1.2,有的时候连1都做不到。协同作战从来都是不及格,就连嫡系和嫡系之间都是矛盾百出,互相拖后腿。
这要敌我力量接近的,基本就是败局。
写的很好 妙趣横生又有理有据
不过我感觉 可能是徒劳的
因为那篇文很可能被某些看过或者是没看过你此文的人转来转去
而你这文章又太长,很难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