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求助】孩子教育:原子弹、大炮、罗斯福 -- 宝特勤

共:💬102 🌺58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道理我基本同意,有两个但是

起码我在米国的经历,书店里加上图书馆的,已经写出来的加上作家们坐家里不停地写出来的,少儿书籍是读不完的,也没必要读完,所以操作过程中自然有一个的“选”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有意的,可以是被动的(比如书店图书馆什么书摆在最显眼的地方,你就看什么书)、可以是主动的。

第二,以前说过三观是根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米国有一个巨大的儿童图书书库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写出来的,一般小孩是长大之前读不完的,这一类书有人会去找、有人会去避免其中一部分。

为什么我知道?我们家小朋友小的时候,米国华人圈子里很流行的“新加坡数学”,大概相当于中国小学中高级应用题,只有一个基督教图书网站能买到全套。这些原教旨主义者往往把小孩留在家里上学,所谓"homeschooling",得配套一些数学教材。后来开始有人把国内的题简单地翻译一下,拿到米国来用。要是能搞得图文并茂一点,我觉得这起码对亚裔二代其实是一个文化交融的机会。

家园 初想有道理,再想感觉不对劲

感觉你说的这个例子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米国有一个巨大的儿童图书书库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写出来的,

是在制造围墙。你说的是极端例子,但是按说能推论为各种风格的会归堆,大约跟现在国内各种APP的个性推送类似罢?这样的话,其实是诱导和限制了阅读者的阅读范围?

我算是个乱读的人。

家园 大概不是

围墙也可以很高级。比如整个亚洲都被好莱坞围剿。除了印度和韩国。自己也不清楚这里的具体情况,但就个人接触来看,具体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样。表达思想可以很隐晦,并不是我们一般想到的那种“风格”。比如福音摇滚、Jazz Hip-Hop或者漫画相关形象。真极端那种,大概就是辛普森一家里的弗兰德斯了。

家园 详述“说话”

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记得过去在河里发过一些议论,有些河友不喜欢看链接,我就再发在下面了。

现在重读,也觉得有些“自夸”,说明过去自知之明不够,仅供参考:

职场特技之一;“‘说话’是这样炼成的”

每个人干工作,都得开口,不管是当领导还是做群众。说什么和怎么说,都是个大学问。

关于说话这个题目,我分两方面说:一曰“练胆子”,二曰“讲技巧”。

先谈谈“练说话的胆子”的体会:

不少人生来就有会说话的天份,(若你属此列,可跳过这一段)

可是我自己非常不幸,先天不足。我原来是不会说话的。(特指“本地话”)

因为我是在一个大都市的近郊(俗名“五角场”)的大学里长大的,周围都是一口带川味的普通话(是因为随学校抗战时到重庆北琣避难时带来的),我也从小就不会说那沪语。本来也无关紧要。可是当全家随父母被贬,迁居到工厂区后,我就变成了哑巴。(因为一开口,别人就觉得你“打官腔”,一直被挖苦嘲笑到你闭上嘴为止)我痛下决心学沪语,是从分配进工厂开始的。那时我们几个下决心要改天换地,可是不开口的话,就没法扩大队伍。正好当时每天班组上班前要学习,“读报纸”,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反正大家都不挑剔我的口音。就这样,经过千锤百炼,我练就了一口以假乱真的“鸟语”。后来有机会在全局(那可是五十万职工的大局啊)干部大会上做报告时(只是经验交流而已,不是领导指示),我口若悬河,大家都以为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呢。

历史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的,我活了近半辈子,发现自己又不会说“人”话了。(因为出国了,换成讲洋话了)。讲一个亲历的小笑话。有一次,我去面试,过五关斩六将,最后翻到了小阴沟里。那位总工考我,从数理化,机械到电工,让我写了不少公式,还是看不出问题,最后出了个损招儿,逼我去写下在他办公桌上所有的文具的名称,彻底地让我出了个大洋相。从此以后,我又开始卧薪尝胆地苦练英语了。过去,我一般都每天强迫自己看四个小时的电视,特别挑对话多和精彩的剧集。那个West Wing 我就看了七个季度近百集,整整三遍。第一遍不带字幕,硬是边看边猜。第二遍看带英文字幕的,第三遍才是带中文字幕的。不但学会了听和说,对老美的“办公室政治”也摸了个透。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每天在锻炼时,戴着耳机听“经济学人”的习惯。

我的说话的胆量就是这样炼成的。

下面该交流说话的技巧了,全是干巴巴的条条,请看官们耐心往下看。

1. 怎样学习和练习“说话”:

1.1会听的才会说:

我的体会是,一个会说话的人一定是个聪明的好听众。

我一般是先听完别人说话,再对他说话的。因为一来可以知道对方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免得我再讲废话。二来可以对他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以后谈话的态度内容和方式都能到位,便于达到我讲话的目的和效果。更重要的是,我可以预知到他能教我些什么,我再说时,就会自觉地引起相互讨论,这样的谈话对双方都有益,话题也有兴趣。这个说话的对像是包括“个体”和“群体”的。

1.2 利用各种场合学习和练习:

如果你细心观察,有人群的地方,总有人滔滔不绝,也有人惜言如金。但最厉害的,是那个说话总选对时机,说在点子上,能自如地操控大家话题的流向和流量的角色,往往也很自然的就成为了这个聚会的领袖。你想试试吗?就时时处处去实践吧。

1.2 不怕没话题,就怕没用心:

不要总是希望讨论国家大事,油盐酱醋里也有大学问的。我发现,就是咱们现在谈的这个东西,许多也是可以推理和借鉴到那些正在发生的大事件去的。我个人喜欢从小见大,化繁为简,是个地地道道的埋头实干派,常言道,会咬的狗是不多叫唤的。

1.4 一定要真心地平等地对待你说话的对像,三人者,必有我师。市井之中,常有高人。我的谋生本领不是在学校得到的,是向那些被忽视的老百姓学来的。这不是客气,是我的切肤之感受。

2. 简谈在各种不同场合下的说话:

2.1 交谈:

一般应选择让对方最舒服的方式,始终保持双向交流,要有礼貌地迎着对方的视线(合适地选择目视的方向),话题该停就停,事后做个简记备忘录。

2.2 会议:

会前一定要准备好主题,程序一般是回顾,讨论,决议加上检查。要防止跑题,乱题,无效争论。不是与会者全都有关的话题,不能提到会议上讨论。无法做出决定的,一般也不应放在选题里。这种场合下,主持者的引导和归纳能力,是在众目睽睽下受检验的,功夫高低全靠平时培养。

2.3 报告:

选择与听众适合的内容和方式,努力学会光靠“腹稿”讲话,快慢轻重,都要恰到好处。要有大局感,该带过的不要啰嗦,该说透的不要含糊。也要紧松有度,诙谐地举些例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要与听众有互动,这是基本常识了。

3. 享受说话的快乐:

说了半天,说话应该是个让自己和别人都快乐的事情。为了学会说话而绞尽脑汁,或费尽心机。那就不是我写此文的本意了。

通宝推:PCB,empire2007,踢细胞,月之回忆,strain2,唐家山,大眼,rentg,盲人摸象,宝特勤,
家园 说别人听的话

前辈所言极是。

这次我和下属们见面,那个法国小伙子的一番话说明了为啥我的印度总管是名义上的二把手而澳大利亚女孩是实际上的二把手。法国小伙子说,澳大利亚女孩话很少。如果她说话,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表明她有本事。印度总管话很多,目的是表明他有本事而不是解决问题。

法国人因此强烈反对印度总管介入他的一个重要项目,要求澳大利亚女孩介入。

这是有后果的。

通宝推:PCB,薄荷糖家族,GWA,
家园 前辈的经验和努力让人敬佩!宝推!

您所描述的这些,尤其是过程之中体验到的胆怯,挫折、勇敢、用心,当真是开始自己在学校学习,后来在职场一样的经历。其中,先有"知耻而后勇"的转变,然后,获得"进取而得之"的畅快!

谢谢您的分享,对我们还在路上努力的后辈是莫大的激励!

有时间也分享近些日子痛下决心,二次"回炉"英文口语的经历,颇为重视体会 要"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现在特别享受这个过程。

宝推前辈的文字!

家园 画龙点睛

说话,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表明自己有本事。

家园 如果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建议一个iPad App

BrainPOP,标题

相当于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做成短动画片,由一个孩子和一个机器人讲述。每个月的月费大概7美元。

孩子的许多问题可以查找到相应的episode。

另外,纽约和加州湾区真是教育内卷化最严重的地方。

通宝推:宝特勤,
家园 用词遣句

自己平常不会说话,胡侃更是思维发散。看我帖子那么乱就知道了。但在特定情境,就不会有任何干扰,直奔主题。仔细想想,问题有三:名相、组织、常识。

以效率、理解为根本,肯定是从常识出发,以通俗的句子,用大家熟悉的名相交流。要尽力收敛成一两句,需要时再展开。不然主次不明,容易糊涂。

稍微用心,这不成问题。只是生活中并不容易。也许需要一定训练。像自己这么乱,完全是因为小学语文没学好。(这是国内才会有的问题)

具体情境,G兄已经说了很多。从本文出发,则是再加一个流程。也要有“空间感”,注意感觉的存续。

最后,语言的分寸就是交往的分寸,学会尊重更重要。

---

增:我觉得最大的困境其实不是不能收敛,而是很难把握自己的感受,有些并不是语言可以简单描述的。不经训练,很难成体系的表达出来。如果意向是明确的,很容易展开和组织。问题只是,如何确定自己的意向?而且不会失去原本的感觉?文质彬彬,真的很难。也许这就是越熟悉越会敞开乱说的原因吧。

家园 一句话 -- 补充帖

问题随着你的表述而来,所以你决定如何展开。还能趁机灌输一番。

家园 很好的经验, 学习了.

回复献花 (没有声望不能花和宝推)

家园 就是说打仗呗,不一定是打坏人。

关于死亡的话,早晚要面对的,我是路上碰到个被撞死的动物,就和娃说一下它死了,有一个阶段会纠结,过一阵子就好了,年轻人不会太想死这事儿的。

通宝推:宝特勤,
好坏
家园 我觉得引导家庭观念是第一的

别的都好说。

家园 老领导说过,当众说话的恐惧

甚至大于??,记不太清了,好像也是引用一位名人的话。个人经验是,说话技巧就像剑术,而底气就是内力。个人还是气宗的路子,以气御剑。或者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朴素地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总看不太上所谓口才。

有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经常要讲话,渐渐也摸到门道了,只要有准备,有底气,发挥也很稳定,偶尔有些小状况也能妥当地处理,听众级别高低、人数多少也都能适应了,慢慢就有点自信了。不过有一次还是翻车了,听众都是行家,刚好在我发言前另外一位同行的内容和我的底稿提纲相当程度上雷同,瞬间就泄气了,乱了阵脚,一下子打回原形。这时候才明白,章法还是很重要的,套路和基本功还是要练习的。

家园 【讨论】孩子教育:想请老兄帮个忙,或者说是相互帮忙

我在给家长做讲座时,通常会讨论两个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对后一个个系列,我希望老兄从你的经历帮助我探讨更好的答案。

第一个系列的问题是:在校学习期间与走入社会独立生活相比,孩子大脑主要处理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我给出的答案是:区别在于孩子在校学习期间,大脑关注的主要问题大多是有标准答案的;走入社会后,大脑遇到的挑战更多的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如果家长认同这个答案,延申的问题是:孩子在校学习期间是大脑发育的时期,培养大脑处理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是不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教育是否可以从学校获得?如果学校不能提供,家长如何给孩子提供?

第二个系列的问题是:在校学习期间与走入社会独立生活相比,孩子成功的方式是否有区别?

我给出的答案是:区别在于在校学习期间,成功主要靠孩子自身付出的巨大努力,加上家长的全力投入,辅助以学校老师的支持;走入社会后,这种模式成功的几率非常低。

关于走入社会后的成功模式,我一直没有探索到比较好的答案。

通常会借用我师兄(mentor)的话来给家长解释,就是社会上的资源都被别人(老板)把控着,要想成功,就要让把控资源的人拉着你、扶着你、推着你往前走。用我的话说就是孩子的大脑如何影响别人的大脑。

我希望你提供的帮助是,看老兄介绍手下的系列帖子,有很多成功的手下,当然也有更多不成功而没有说的,那么从你做为老板的角度看,比较不成功的手下,能否总结分享一下成功手下的共同特点?

还有,是否可以请几个成功手下,从他们的角度谈谈他们认为成功的要素?

这些要素,是否可以从学校获得?还是只能从学校以外获得?

如果老兄觉得可以分享这些,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什么是最佳时间、最佳方式给孩子培养这些要素?

通宝推:GWA,踢细胞,strain2,empire2007,大眼,陈王奋起,宝特勤,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