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承诺不在境外新建煤电,背叛?妥协? -- 胡一刀
的确没电就没重工业,但你不输出工业,别家就不输出工业了?本子棒子三德子都是工业大国嘛。就算米欧荒废工业多年,但烂船也有三斤钉,更别说毛熊家的重工业底子了。
你不干不等于没人来干,就怕人来踩场子,所以还是军力!军力!最终走米帝的老路。
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主语是中国。外国自己建设煤电是他们建设,与中国无关。中国不再出资(或者带资接项目)在国外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阻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但是这世界没有救世主,中国也不是神仙
首先是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和欧美的中左翼环保党站在了一起,从之前的被批评方变成了批评方。
在经济上,只是说不新建火电站,也就是不做EPC类型的项目或者不做其中C的部分,但工程设计管理,和设备出口,照样可以做。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已有火电厂的升级,这块儿的市场潜力非常大。而且能降低单位发电的耗煤量,从谈减排的角度,这是能产生巨量碳减排量的。
另外,目前中企海外建火电站的主要市场是非洲和中东,这些地区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全产业链的优势非常显著,甚至比火电产产业链的优势还要显著。再配合上储能,并网,智能电网,同样很厉害。
说句公道话,这个明知印度一方公司财政有大问题,却还给印度建火电厂的中方领导人的问题更大。钱究竟去了哪里,是需要调查的。
家父是电站锅炉方面的专家,几十年来就是研究怎么烧煤。工作的时候不停出差,哪儿的煤不好烧就去哪儿,研究怎么提高燃烧效率,平衡炉温,消除积炭等等。家母是同单位搞汽轮机的,出差也不少,但是很少跟我爸去同一个地方。赶上他们两人都不在家的时候通常我就跟着我爸出差,跑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家父快退休时国内已经放缓了煤电建设,他们就接了很多海外项目,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都干过。
没想到的是他退休以后更忙,当时中国开始大举进军印尼的煤电建设项目,家父正好是印尼归侨,过硬的专业背景之外又兼有语言优势,还多少在当地有些人脉,被不同单位聘为顾问,居然陆陆续续又干了十好几年,中间还谈过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项目。
几年前我趁他在印尼的时候带儿子去旅游,他带着我们跑了不少地方,得意地跟我说退休以后把印尼逛遍了,以前年轻时没去过的地方都去了。印尼的多数景点也分内宾外宾价,有老爸带着我们就从来不会被宰。路上老爸经常说的话就是看到那个电厂没,这是我建的,比较早的项目,用的日本机组。唉这个电厂也是我建的,比较新用的中国机组。
家父在印尼一直工作到去年四月,印尼的新冠疫情起来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回了国,还在上海隔离了两周。如果没有疫情,他可能现在还在爪哇国呢。
有时候我们也聊起从前去过的那些国内的电厂,经常感慨很多装机容量小的已经关停并转不存在了。嗯,一部共和国的电力发展史啊。
中国在21世纪初在印尼建了一批亚临界和超临界的机组,那时候中国出资还不是太多。这几年又建了一批,如超超临界的爪哇,芝拉扎项目,很多是中国出资,甚至是有中资企业建造,运行,并按中国标准建造。另外青山钢铁也自己出资建了一大批300兆瓦的机组。
就是对美欧宣布主要的东南亚的工业国的生产替代不了中国。工业化到此为止, 如果不纳入中国的工业循环体系。
龙眼当年在大学学的本科专业叫汽车内燃机,移植自前苏联的教育体系,非常狭窄单一,课比别的系上的都多,苦比别的系吃的都大,可前途差点因电动车的普及而要断送。曾经在我们那届和下一届,我们系临时扩展到了汽车与内燃机两个方向,本来按这个思路应该继续往汽车和机械方向拓展,结果系领导因为权力问题,怕被机械系吞并,就转而往能源领域靠,并到了环境与能源系,我一直搞不清这是什么逻辑,结果现在电动车一普及,汽车内燃机要彻底歇菜了。
好在龙眼当年一毕业就应召去了民航搞空中交通,后来出国学的和搞的是地面交通,否则就彻底没有未来了。
以前中国在外承揽项目的时候,即使是EPC的合同,业主多半要指定三大主机厂,而这些十几年前基本都是GE, ALSTOM这些欧美巨头们的。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主机厂们逐渐成为了市场主流之一。
而C也就是建设这一段,有技术含量,但项目进展顺利程度与中国工人的参与程度正相关。要是在哪个亚非拉项目用的主力是当地工人,这项目就相当堪忧
我倒是觉得,中国在未来第三世界的火电建设上,会和欧美很类似,主要出设计和主机+重要配件,当地人自己建设,国内电建们当咨询公司搞搞咨询。这样既赚了钱,也大大减少了中国在当地的被嫉妒程度,一举数得
国家安全不是钱不钱的问题
帮肯尼亚建设起来工业化,他们最多也就威胁到非洲,帮印度搞基建,帮越南建钢厂,这说得稍微过分一点,就是资敌
按字面理解,与一带一路大不相同。
整体而言,还是钱的问题吧。大手大脚这么多年,分得够多了。
内循环虽然无力,但劳动人口下降,适时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