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不再是永远的五十年啦!——抱朴仙人 -- 桥上

共:💬44 🌺33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目前看,氦氦聚变最现实

氘氚聚变相对容易实现,且原料多,但反应产生中子,目前确实是个大问题(未来控制技术强的时候,可能考虑如何让中子跑出磁场前就碰撞反应了)。

氦3,只要人类不想出太阳系,月球上的储量还是够用的,每年100吨就够目前总发电了。

以后技术真过关了,再考虑重元素聚变(参见流浪地球,以百年为研究时间)

家园 王孟源好像说氚在地球上储量极少

这个有办法解决吗?

家园 半衰期在那儿摆着呢

几年还是十几年来着

靠反应堆呗

家园 聚变中用的氚主要是核反应的产物

中子轰击锂,能生产氚:

Li+n→He4+H3

所以氘氚聚变中,实际上不用纯氚,而是锂

家园 中科院不管工程化的说法是哪来的

我身在中科院表示头一次听说

家园 只有样机,没有工业体系
家园 神光3 神光4不就是干这个的?

八股说过,咱们的科学家认为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心太急,把能级提高了2个数量级。实际上还有很多技术问题。应该先提高1个数量级。搞清楚了再下一步。 具体什么意思我也不懂。

家园 没讲清楚,那现在实验成功100秒的是什么聚变?

实验没有实现过氘氦聚变或氦氦聚变,突然就能商用了?

家园 这个可能是当年袁隆平评中科院院士

留下的一个梗,有人曾经质疑袁隆平那么大的成就怎么还评不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给出的答复是袁老的成就属于工程实践类的,不算科学,这都是坊间传闻,中科院不搞工程,你要是让我找出处,我肯定找不到,比如研究小麦的李振声教授就被评上中科院的院士,反正不知道为啥,袁老没评上中科院院士

家园 看看李振声的研究就明白了

下述论述来自维基:

在1978年之后,李振声意识到此前这种成功很难被复制,他开始通过小麦染色体工程,寻找缩短远缘杂交育种时间的方法。当时全球研究情况是基于小麦21对染色体中,缺少1条染色体小麦“单体”、缺失1对染色体小麦“缺体”的染色体工程育种意义更大,因为缺少了部分染色体的小麦,利用小麦缺体与远缘植物进行回交,可以更容易将外源染色体转移到小麦里,易于获得新品种。然而“缺体”从“单体”分离的成功率只有3%、且没有特殊遗传标记,限制育种运用。李振声提出运用偃麦草中得来的蓝粒基因,培育出一套蓝粒“单体”小麦:它在一个麦穗上可以产生出4种颜色的种子(深蓝、中蓝、浅蓝和白粒),分别具有3种染色体数目:深蓝139(20对小麦染色体+1对带蓝粒基因的偃麦草染色体)、中蓝和浅蓝(20对小麦染色体+1条带条蓝粒基因的偃麦草染色体的“单体”小麦)、白粒(20对小麦染色体的“缺体”小麦)。这样不用显微镜,单凭种子颜色即可分辨其染色体数目,促使大规模生产缺体小麦成为可能。

袁的那些东西科研高度无法比拟。

家园 这两样东西中国早就有了

激光炮上舰测试过,总体评估大气内激光武器可靠性堪忧,效果还没有微波武器和传统武器好。

惯性约束聚变(长时,短时就是氢弹)是于老生前主要方向之一,启动较早目前在稳步推进。于老认为美国人科技树爬的有问题,我信于老。

链接

家园 现在是氕等离子体无聚变约束100秒稳定运行

目前,绝大多数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中其实基本没有聚变反应,加注的是氕,将其等离子化,目的就是研究在高温环境下如何约束氕的等离子体气体。如果能成功约束,未来约束氘氚聚变等离子体也没大问题。

迄今为止,托卡马克装置中的氘氚聚变实验主要是在快要放弃的装置上做(会产生中子轰击器壁,导致辐射,清理起来困难,只有装置快停用才做此类实验,比如欧洲联合环JET可能几年后就做氘氚实验了),目的验证点火条件和增益比。

实际上,在磁约束聚变中,稳定运行(即可控制时间)比点火和增益比难多了。

如果等离子体氕能稳定控制,氘氚聚变稳定运行中最棘手的问题就解决了。氘氦和氦氦难的是点火温度高,解决起来比稳定运行要简单。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杂交稻深究过

袁的东西,深究过,原理与方法是日本人发明的,这个方法需要三个特殊小麦,但日本人认为找到三种特殊小麦不太可能或者没找到就没继续搞。袁看到后大力宣传,袁是第二个找到其中一个的。找到其他两个特殊小麦的两个人知名度和待遇比袁差多了。

我认为连工程都算不上。。。

他成名后搞得那么大规模倒是算工程。

家园 小麦还是水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