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华山论剑应该是什么样子 -- 达萨
金庸再射雕三部曲中构造了有个绝对高大上的武学论坛--华山论剑。
但是,华山论剑应该是啥样子呢?
借周伯通之口,我们大致了解了第一届华山论剑的面目。由全真教主发出邀请,其他四绝来到华山之巅。大家通过口头论武,手上比试,经过7天决出天下第一。这基本复合我们心目中的高端武学论坛的想象,但是缺少很多细节。
5人都是一代宗师,而且都是人多势众。另外,我们很难想象5个人再华山顶上待了7天,吃喝拉撒睡如何解决。书中提到了王重阳携带了一个弟子(铁脚仙)。这名弟子承担了服侍诸人的任务。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是很难承担5个人的后勤保障的。因此,可以想象的是,每个人都带了一群门人弟子或者侍从,提供足够周到细致的服务,才能符合这些绝顶高手的身份。
但是,书中却在结尾处将华山论剑写实了,而且是大跌眼镜。
第二届华山论剑简直是一个草台班子,没组织,没章法。那种随意和简陋简直无法想象。连个大赛流程都没有。这种级别的论坛和绝顶高手完全不匹配。
所以,再第三届华山论剑(更加草草)后,我们再也没听到第四届。
他一开始就是用名士范来写五绝的,名士还谈吃穿未免就太掉逼格了。本身就应该是梅妻鹤子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感觉才对。
只看过射雕,对于华山论剑的记忆不太清楚。但这三次,看起来刚好对应正法、像法和末法……虽然有点牵强。
整理金庸作品的时间线,武学是一直在衰退的。
这三个对应还真的挺是那么回事。一点都不牵强。
在量子江湖这本书里,武林的细节及很到位了。
金庸古龙的武林和江湖在系统的角度都无法维系的
射雕里面五绝的武力远远强于宋金两朝政府,高手进皇宫偷鸡像玩一样。五绝基本上就是仙人一样的存在。
但是到了神雕侠侣里面,按理说和五绝一样强的郭靖只是给南宋皇帝当义务保安,也只是勉强挡住了蒙古军。前五绝里面几个老爷子到了战场上,面对职业军队也只有自保之力。远远不如射雕里那样潇洒。
……
到鹿鼎记里面,真相彻底暴露,武林高手也怕火枪和红衣大炮,顶尖人物也打不过一群御前侍卫。侠客们也基本都是穷逼,根本没有当官爽。浪漫的武侠时代彻底结束了。
就社会来看,唐后管制没有土壤,只能依附。就经济来看,明清地方增强,有了经济来源。就影响来看,秦后就没什么空间和影响力了。
武人的转变就像文人转变,国士→文士→文人→伶人,游侠→门客→武人→庄客。
中古虽有大规模械斗,也有任侠传统,但和武侠中的政经背景完全不同。毕竟有贵族、门阀。
武器方面,明朝已经大规模配备手铳、火箭,要是普遍化,还有什么以一敌百的土壤……以一敌十还是可以的,毕竟不是现代枪支。一直到清末民初都可以。但是遇上正规军轮射,或者像国产凌凌漆那样,就没办法了。
其实不讨论这些,单就文中来看,中古时期的衰落是十分明显的,传不下去、修习不成、威力下降,各家都是。
然后回到本贴,皇宫不算什么,有轻功、有速度,和皇宫防御力量不在一个位面,自然和玩一样,(当然和宋朝现实还是有所差距)。战场那些没看,但面对职业军队,谁都是一样。又不可能像天龙八部里一样,靠身份、反应慢和思维定势来去自如。就算能,下次也会想到办法解决。
鹿鼎记没看过,但时代背景已经大不相同,不能比较了。
不过上面都不重要,武侠人物从来都是凭空掉下来的。和神鬼仙佛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金庸只是相对写实,但也免不了这个成分。
先说小环境,五绝第一次华山论剑时都处于人生高峰。全真教当时正鼎盛,王重阳是当之无愧的教主,南帝段智兴正当着大理国皇帝,北丐洪七公统领丐帮,那些乱七八糟的叛徒都还没有出现,东邪黄药师在桃花岛上家庭美满,弟子孝顺,西毒欧阳锋在白驼山一言九鼎,正和他嫂子在甜蜜偷情,欧阳克还是小毛孩。但是到了第二次华山论剑的时候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周伯通从来也不是全真派的教主,他的那些师侄也从来没把他当正经师叔,所以他无法动用全真派的资源。洪七公已经退任丐帮帮主,丐帮不受他直接指挥,而且这时候丐帮由于内斗也已经衰落不少,所以他也没有资源。郭靖并没有自己的帮派,老婆的丐帮指挥不了。一灯已经不是大理国皇帝了,手下也只有四大弟子,资源也有限。黄药师这时妻子已经去世,女儿正找男朋友,当年的徒弟要吗死了,要吗残废了,算不上有什么资源。欧阳锋已经疯了,欧阳克死后白驼山庄好像也散了。第三次华山论剑的情况也类似,新加入的杨过也是孤家寡人,古墓派人少还内斗,洪七公和欧阳锋已经死了。总结起来这些高手能动用的资源相当有限,华山论剑规格下降正常。
大环境方面,第一次华山论剑发生在北宋末年,天下还算太平,社会处于浮华状态,天下第一大武术盛会的规模宏大是很正常的事。第二次华山论剑的时候,南宋小朝廷还在和金朝对峙,生活挺困难。第三次华山论剑结果已经灭亡,南宋小朝廷受到了蒙古人的严重威胁,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所以从大环境来看,华山论剑的规格下降也是人之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