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小人物的故事五则,量大管饱,121总品质保证 -- 121gdi
这是我模仿河友
“我忘记是GWA还是方平或是谁了”
写的“小人物”系列。
。
希望能跟那个系列一样
得到很多很多花
。
-----------------修鞋匠---------------
小时候,在我家小区内、大门口处,经常会有一个老爷爷在那里摆个摊。
地上铺个灰色的白布,
布上摆满了鞋子和配件,
边上是一个由三角铁架支撑的
我至今不知叫什么名字的
手动铁质设备。
最后再支个“X”形状,
最顶上用绿色帆布放屁股的
可折叠小凳。
就这么一个摊子。
。
我爸的皮鞋坏了,就让我去给这位老爷爷修。
一来二去,熟悉之后
每次我去,他都给我点糖果零食。
我就更爱去了。
。
有一次,他突然跟我说,
他过段时间就不能做了。
我问,好好地,为啥。
然后老爷爷就跟我讲故事。
。
从前有个国营皮鞋厂,
改制了。
下岗了。
买断了。
他就把买断的钱,
加上卖房的钱,
都给了儿子,
在上海付了首付。
。
现在一边租房,
一边靠修鞋补贴家用。
。
而现在,
他儿子工作越来越好,
媳妇也孝顺,
非要他们去上海,
帮忙带崽。
。
“其实他们就是想接我们去享福,又不好意思说”
老人家笑着说,
我就跟着附和,嗯啊两句。
渐渐地,老人家话题一转,
又聊到他的工作经历。
讲以前车间没法开除的刺头,
讲一闻就知道皮好不好的老师傅,
讲自己刚进部队时的传帮带,
将自己当车间主任的心得体会。
。
末了,
老师傅按破例,把一整盒糖都给我了。
说,
你能安静听一个老头子叨叨这么久,
这种耐性,
别丢掉。
。
。
。
。
-----------煎饺摊--------------
武汉黄陂有一家煎饺摊,
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煎饺。
因为我喜欢吃脆的东西,
比如藕,比如煎饺。
煎饺皮越脆越好,
而这一家是我吃过的,煎的最脆的。
。
我每天下午5点后就没什么事了。
食堂6点开饭,
所以我一般5点出去买东西,
6点前赶回食堂。
可
煎饺摊每天6点才出摊。
“出来早了,城管要来骂人的”。
。
这老板原来不是卖煎饺的,
而是一个散工。
就是碰着啥活干啥活。
泥瓦水电防水补漏代购五金拆装摄像头什么的,
都会一点。
可就是文化水平不行,
初中毕业。
“当年不懂事,不爱读书”。
。
他有次来买煎饺,
跟原煎饺摊老板很聊得来。
时间长了,
那老板就说,
干脆你来做好了,摊子转给你。
“不要钱,让我终生免费来吃好了。”
对方没开玩笑,
他也当真了。
。
煎饺生意挺一般的,
一个月大约利润4000—5000.
好在工作时间不长,
每天晚上6点—10点。
但是,准备工作中午12点就要做起来,
饺子都是现包的。
“所以,有时候我上午还是会出去接活”。
。
他问我,厂里需不需要短工。
我委婉地说,我们这个需要有一定技术支持才可以。
毕竟,“电老虎”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
他知道没戏,
也没深究。
只是每次我去,他都问我,
XXX东西要不要。
XXX多是一些小玩意,
比如今天,他问我要不要那种儿童积木。
我说你怎么这么多小物件,
跟百宝箱似的。
“朋友货源杂,有的是别的厂的积压货,我能卖的话也能赚一点,人家也是老主顾了”。
。
有时,老顾客会跟他打电话,
让他把饺子送到其他烧烤摊上。
他送去后,
“人家非要我一起喝杯酒才愿意放我回来”
。
他说这种事儿的时候,
满脸凡尔赛。
不过我感觉挺温暖的。
。
当然最让我感觉温暖的是,
他饺子一份22元10个,
只收我20元。
赚大了有没有。
每天省两元,身价过亿指日可待。
。
。
。
---------------卤菜-------------
滠口街这里很多卖卤菜的。
卤猪蹄
卤鸭肠
卤牛肉
卤羊杂
卤香肠
卤猪脸
卤牛舌
卤肥肠
卤凤爪
卤顺风(猪耳朵)
卤蹄髈
卤花生
。
等等,
都摆在一个有玻璃窗的金属推车上。
我花了四个月时间,
把附近大约二十一家卤菜店
全买过一遍
最后,找到最合适自己口味的
长期购买
。
其中有两家,
间隔不到5米。
我第一次去A的时候,
A店老板说他家凤爪都剪了指甲,
跟其他那些卖的凤爪不剪指甲的
妖艳贱货(这四个字是我加的)不一样
还多次强调他家与众不同,
绝对不缺斤少两。
。
有时我去B家店的时候,
A店的老板有意无意总往B这里瞟几眼。
我就当
没看见。
。
。
------------鸭肠,你怎么还上颜色了------------------
整个滠口这一块,
所有卖卤菜的,
只有一家的鸭肠是白色。
我跟老板说这事儿,
老板气愤地说
他家绝对不加色素。
。
我说,
老板你误会了。
我要的就是白色的鸭肠。
白色好啊,
纯洁。
不然怎么说
叫
。
白洁,白洁呢。
白洁好啊。
白洁老师
最好了(这一段是我脑补的,大家不要放在心上,也没必要百度)
。
反正,鸭肠我就在这一家买。
没错,
我就是“白色鸭肠至上主义者”,
没错,
我就是觉得
这家店的小姐姐好漂亮啊。
。
-----------------A君,头疼的债务----------------
A君跟我打电话,
说要我帮他个忙。
我说我【氨基酸浓汤】
别的本事没有,
你请客吃饭我去【混个脸熟】倒是做得到的。
A君听完,十分感动,
立马挂断了电话。
。
我回拨回去,
“好吧你说吧,我已经正经起来了”。
A君就说,
最近有个麻烦事儿,
他们公司有一笔钱回不来。
我说大兄弟,
你要砍谁?
然后,
电话里又是一阵忙音。
。
我再回拨过去,
“大兄弟,我不光正经,还严肃起来了”
A君就说了,
甲方爸爸的法人,
驾崩了。
我一听,就知道大概是什么事儿了。
为了显得自己专业,我赶忙说
“是要我帮忙拟谥号吗?”
又是一阵忙音。
。
“我不但是个很严肃的正经人,而且从不随便插话”。
A君就开口了,
对方法人逝世后,
其公司另一个股东拒不清偿欠款。
需要我帮忙催个款,
实在不行就打官司。
我说好吧,15%不能再少了。
他说行,这么多年兄弟,我说多少就多少吧。
。
我就问他,对方公司欠你公司多少钱?
A君说,
“8500。”
“万?”
“元。”
于是我把电话挂了。
这段看得发笑。好赞。
————————————
他有次来买煎饺,
跟原煎饺摊老板很聊得来。
时间长了,
那老板就说,
干脆你来做好了,摊子转给你。
“不要钱,让我终生免费来吃好了。”
对方没开玩笑,
他也当真了。
你这是学古龙的“坑”出版商和购书者钞票的招数啊,那比我的年纪还“老朽”啊!你太浪费河里的纸张花销了,被铁手收拾应该是早早晚晚的事吧?
但是你的文字确实非常有趣,画面感十足,对话符合人物身份,值得我学习。
我准备把原来想放在方河友楼里的凑热闹的东西移到你的楼里来,因为他们是“技术流”,而你这里是“杂串汇”。后会有期。
补充,“油三后传”
油三的“炼油梦”已经翻篇了,瘾也过足了,现在早就已经是梦醒时分了。
当年他以贷款购下了一个工业地块和厂房(是在房产低潮下入手的),找到了一个正经八百的化工专家来助阵,在国内以“合资”的方式找到了生产设备的厂家,还以“技术签证”的名义从国内请了一批价廉物美的技工(人家贪图出国开个洋荤,当成个包吃包住的“旅游”,工资价钱就随意了)。
我自己也凑热闹帮了些人场,除了在河里四处讨教外,还给他免费当个顾问。记得当时还惊动了远在南非国的大牛“橡树村”。
好消息是废旧轮胎确实是可以炼出油来的,坏消息是经济效益不易见效,而且后继乏力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也不毁有志者。具有中国人血液里的“居安思危”的传统的油三,及时地把“生意”给转手了。巧得很,下家是一些过去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国家的移民兄弟们。
看起来,风水确实是轮流转的,中国人在海外也开始取代过去的“老大哥”的角色了。
平心而论,油三的眼光是非常准的,“堤外损失堤内补”,他那个工业地产的升值,有力地弥补了自己的其它亏损。整体来说,他也籍此秤出了自己的“份量”,而发现了自己的长项和不足,在人生旅途中获得了另一次收获。
把过去的“油三”的故事也贴在下面,做为背景吧:
"浮世绘"之二:
“周瑜打黄盖”与”空手套白狼”的故事
都说世界上犹太人是最会算计的民族, 可是我的一个朋友, 就让他们看到了”天外有天”:咱们华人才是这个世界上的最会算计的“老大”呢!
我这里给他的化名叫“油三”,以免和西西河里大名鼎鼎的“油二”搞混了。油二是靠石油起家的,这位是靠猪油发家留洋的。(详情后补)
且说这大洋洲的头号都市里有一位犹太佬,惨淡经营数十年后,打下了一片天地,是一个传统服务业的无冕之王。旗下的分店布局精妙,占据了闹市的黄金铺点,生意兴隆得很,可是人家仍然据安思危。一日掐指一算,按战略目光,该行业在数年后会走入“夕阳”。怎样才能全身而退,到哪里去找个“垫背”的呢?
于是,咱们这位油三就入了他老人家的“法眼”。
说起这油三,也是有来头的。他本是东海边那个大都市的一个“卖肉的”,原来物资紧缺的时代,也是个叫人羡慕的工作。但是改革开放后,“肉票”不通用了,他也吃不开了。不过,人家头脑灵活,又从猪油上大捞了一票。说穿了很简单,他把没人要的肥油全吃进来,土法上马,用大锅炼成脂油后,再卖给乡办肥皂厂。就这样,凑足了学费出国留洋了。
出国后,他不甘于为老板打工,当上了“卖花姑娘(爷)”,在闹市一个露天的角落里摆开了鲜花摊儿。他起早摸黑,又揣摩透了那些“小白”们的心,价廉物美,不久就把别的同业们都挤跑了。后来也开了分摊儿,成了一方的“花霸”。
“惺惺惜惺惺”,对油三已经观察数月的老“犹太”,上门游说了。他给没有创业资金的油三画了一个“大饼”:如果油三乐意的话,他愿意把自己的“王国”恭手相送。
条件如下:
1。转给他一个店经营,先以欠条抵债,不必付钱,但要每天按固定的金额“纳贡”,数年后将债务一笔付清。(然后,店归油三),否则的话,全部都是白干。
2.每转让一个店铺后,将以此类推,直到全部为止。
这好像是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油三心里明白的很,这可是“空手套白狼”,险得很哪!面对一个“夕阳”行业,每吃下一个,就是给自己脖子上套上一根绳子,将来很可能是,白白为人做嫁衣!
可这又是“周瑜打黄盖”的良机,人家愿打,咱得愿“挨”,不然的话,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他一咬牙,签下了这个“不平等条约”。
光阴似箭。数年后,老“犹太”乐乐和和地如愿以偿,把手里的“鸡肋”全部出清了。他腰里揣了一大把,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金票子,去开发他的新型产业了。还暗暗地盘算着,数年后,再来廉价购回那个,他算准了一定会要破产的老本来。
又是数年过去了,老“犹太”的财产缩水了一半后,又回来了。
但是他大大地跌了眼镜:油三的生意不仅没垮,反而翻了一番,不但原来的阵地在不断扩大,还在另一个繁华城镇又圈了好大一块势力范围,开了好几个分店。
为什麽?这个商业机密,咱可不能乱嚼嘴。不过我可以引用一些油三的原话:
1. 经营全是学他们的,可咱们比老犹们更“勤快”,也比他更“节约”(“抠门”?)
2. 他是很会算,并没有判断错那个趋向。但他忘记了,“水是往低处流”的,但是也会“回转着流”。咱们就是比他们能“熬”,他预料的那个“拐点”确实是来临了,可是硬让咱们给咬牙,“勒裤带”给“熬”过去了。
油三并没有停步,他又在重寻“故梦”,真的去上“炼油”工程,要搞“高科技”了。
他说,这回,万一能成功。搞大后,我会去忽悠那位“老犹”和他的朋友来入伙。也许也会转手给他们,再演一场“周瑜打黄盖”。
说到这里,我还想“事后诸葛亮”地总结几句:
1. 跟在别人后面走不一定是"笨蛋",但是决不应该忘记,咱们是为了:“一定要超过他!“
2. 捡别人丢下的“垃圾”也不丢份儿,但是,是为了把它变成“宝”:去“臭”还“香”。而不会把自己也混同与垃圾。
与河友们共勉。
白丝不得骑姐。。。
再补充,“卖花男”之歌:
“白领”们的花开花落
补充个趣事,怕一会儿就忘光了。
油三在卖“鲜”花时,有些不可告人的密诀,那就让自己的花存的特别多,但是也同样是卖得特别快。他的花没有卖不出去的,不像其他花摊那样拼命地靠喷水来保鲜,到了晚上如果卖不出去的话,蔫透了也就得全扔了。
他的保鲜法,我会留在下一篇的“餐馆三折”里后叙,这里只交待他的“心理分类”推销术吧。
还记得油三过去卖过肉吗?和河里另一个“七天”河友描述过的“中国城的女理发师”一样,人家可都是阅人无数的,干过真正地见过“世面”的职业。他们对于人性的弱点的分析和把握能力都是一流的,都是实战演练下来的。
油三清晨的那批花是卖给刚下火车的高级“白领”们的(包括所有年龄段)。她们基本上都是匆匆忙忙的,基本上没有时间来浏览价目的,挑得也基本上都是最好看的,不过却是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显摆”的,但是摆不上几天就一定会换掉。他就可以给推荐她们一些并不是刚刚采下来的了,花头儿应该是大部分已经开放了的,而且东西是价格贵些的了。
油三的中午的主流客户,就是那些利用午餐时间闲逛的中下级中年“白领”们了,她们一下班就要往家里赶,现在买了花是为了回去后插在家庭的花瓶里的,而且自己一个下午也不见得有时间去照顾花们。油三就会耐心地帮助她们精挑细选那些价廉物美的,而且也会细心地传授给她们“让花儿慢慢地开放”的诀窍,顺便也就推销了许多含苞待放的“滞销品”。
油三的傍晚的关门客户,多是那些独身的“白领”年轻自由身们,他们一般都是“曲终人未散”,还会留连在市中心里找个地方玩玩的,留束花儿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派用场。他们(她们)会把油三的的余货一扫而空,也从他那里学到许许多多“什么样的男女会心仪什么样的花”的知识。他们多不在乎花的新鲜程度,更何况也一定会从油三那里获得自己满意的“优惠价”呢。
油三的“花”情商极高,这给他带来了好“声誉”和源源不断的老客户。这就是那个老犹太人在观察了他数月后,自己找上门来的缘由。
貌似反转的结尾,却是121总的精心巧思,
貌似不经意的转让,实是观察良久的细致安排,
都说了吃东西时,很见人品!
有啥来头,1总口紧的很
他毕业分在武汉一家设计院工作,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出差就路过武汉,在他处小住了几天,学了一句当地俚语: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于是我总拿这句俚语调侃他。后来读到当地报纸有篇文章为这句话辩诬,说那个jian字是“尖”,jiao是饺,形容黄陂人戴的帽子是尖顶的,孝感人戴的帽子像饺子,汉川人帽子介于两者之间。我读了后稀里糊涂的,感到有点扯:尖顶的大概就是像江南阿Q戴的那种帽子吧,可这像饺子形状的帽子是个什么样?拿破仑戴的那种?
谬赞,谬赞!
为啥会形成这种表述
"这种耐性,
别丢掉。"
'我花了四个月时间,
把附近大约二十一家卤菜店
全买过一遍
最后,找到最合适自己口味的
长期购买"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我大学上铺是湖北仙桃的。问他这句话的意思,他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