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海丝带和海盘子收费了 -- 梓童
美以的不对称空中优势?还是印巴的对轰?
海军用了十年歼15,结果还是选了双中推的舰载机,这基本就是官宣,舰载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30吨出头应该是上限了。
而且这个选择跟美俄英法印几个航母大国基本一致,其实J15/Su33/F14/F4这些所谓的“重型舰载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也没超过35吨。这个档次的飞机需要20吨推力,以前得用双大推,如今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用单大推或者双中推就足够了。
结果一堆人觉得自己比各国海军还聪明,非得坚持35+吨的四代重型机上舰最好,只能说为了种种莫名其妙的理由硬拗罢了。。。
哪里谈得上“几个航母大国基本一致”呢?
何况单大推和双中推的区别也大了去了……除非沈飞掌握了什么逆天的减重黑科技,或者先进中推做出了逆天的推重比,否则这个帐无论如何算不过来啊。
飞机重量定了,推力基本就定了。如果发动机的推重比要是差不多,单大推和双中推的发动机重量也就差不多。
如果从EJ200和F135的直径来算,发动机体积上的也区别不大。
两机都是用侧进气,进气道都是两条,这么一来进气道的体积区别也不大。
所以用双中推到底哪吃亏了,看不出来啊?
当然,以上论证的前提是得用新中推,那到底用了吗?
如果能用RD33凑活,怎么会在鹘鹰首飞九年后才把舰载版造出来?显然就是没法凑活,得等发动机呗,等了快十年,新中推算时间也该弄出来了嘛。。。
很多人陷入航程不足恐惧症,挂载不足恐惧症,其实舰载机发展自有规律,只能说在符合起降这一基本性能的要求下,选择合适吨位的飞机。
拿美帝举例,B2,F22总算成熟的战斗机吧,前者九十年代就成熟了,后者二十世纪初也成熟了,符合很多人的口味,航程大,挂载能力比较强,但成熟这么些年,也没见美帝海军把它们改成舰载机。
马院士的电磁弹射成熟了,起降能力也不是无限制的提升,航母甲板尺寸有限,螺蛳壳里做道场,就算电磁弹射能够弹轰六,运行轰六的情况下,甲板的运行效率降低得太多了。
新中推目标推重比9.5。我寻思海鹘鹰的整机推重比怎么也得比肥电强,
更别说推比9的WS-15也等了十年多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最后J-20还是上了太行改。这新中推连泡都不冒一个,闷声不响的就给搞出来了,您觉得有多大可能性?
另外F-35C明摆着是硬塞给美国海军的,海军要真的自己搞四代舰载机,能搞成肥电这个熊样?
最后被塑料虫完全淘汰,再说很多人忘了F22和肥电都是洛马出品,如果美帝海军真对娘娘感兴趣,怎么不采购呢,反正肉都烂在洛马的锅里,当然最初可能要面对跟空军抢订单的问题,结果娘娘都停产了,海军都不提,如果只要是重型机,就一定压倒中型机,海军那是受到多大的压力才非肥电不买?
他的意思是目前用的发动机还是源自俄罗斯设计那款,估计是ws13e。
甚至价格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总有人说,要不是国会没给够海军钱,否则就会有重型舰载机云云。其实海军钱不够才是常态,显然海军经费不可能大幅度超出空军,而海军的钱要掰成两半花,一半给舰一半给机,那肯定不够啊。
就说F14,设计之初就考虑采用新一代发动机,而且已经上机测试了,但最后美国海军还是忍痛决定采用已经暴露出经常飞叶片的TF30发动机,就是为了省钱。为此TF30针对F14还做了个大改进,就是弃疗,叶片这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就算了,反正F14双发,坏一个也能凑活飞回去,但叶片飞出来不能打到油箱起火,否则就真完蛋了。最后解决方案是发动机外面包层硬壳,保证叶片断了飞不出来,呵呵。后来又拖了快20年,F14才用上新发动机。。。
这飞机胖了一圈,肯定有个高推比发动机,也没法解释为啥要拖这么久。。。
差距不算大,别的地方还是有希望找补回来的,就比如机腹玉照,上图是光滑的F22(J20也类似),再看下图的F35,长了一堆包,给五代机丢人啊:
三四年前就有传闻了
估计是跟航母甲板面积、机库面积有直接关系。重型机太大,一是带的少,二是不好调度。对于大国的陆基飞机来说,显然重型机更好用。但是对于航母舰载机来说,估计是数量更重要。
实际上30吨已经不算小了,比f16、歼十C、阵风、台风、米格29都重得多。
另外,一款发动机的从研制成功到列装,估计还需要不少时间。目前的胖“鹘鹰”,估计还是用的ws13e过渡一下。就像歼二十先用31F,再用太行,都还是处于过渡阶段。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重型机面对中型机也没有必然的优势,每年的金头盔比赛,重型机歼十六和歼十一B,跟中型机歼十C的pk中,也是各有胜负。
当然沈霍伊黑们有话要说,歼十六就是没有改气动云云,但歼十六用的雷达跟歼十C的雷达都是国内厂家做的,甚至前者的雷达直径还更大,你可以黑歼十六气动上没改进,但雷达可不是沈霍伊研发的。
两者的空空导弹也是通用的,所以不存在重型机一定能够战中型机。现在歼20也开始更大规模的入役了,但歼十也在高速生产中,那造重型机党的理论,中型机歼十为啥还不赶紧退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