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略谈包产到户与庐山会议 -- 张新泉

共:💬255 🌺1256 🌵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求教
家园 求教不敢当,探讨

1.从耕种上讲泛凤阳地区肯定比山区好耕种,但有一点:域内有很多地方被划为行洪区,为保城市工业,这些地方就是拿来牺牲的,三年两头淹,这种环境下人们不可能安居乐业的思想;

2.凤阳南北地理分界之地,中原江南文化对冲之处,再加上常年因淮河水患形成的灾民外出讨饭现象,讨饭就是直接以道德绑架方式来分食他人利益,引起反感是必然的。

至于”守旧且野蛮“这说法是不对的,你看看7大常里属凤阳府的两个守不守旧?上届的吴老板守不守旧?搞洋务的李中堂守不守旧?组建北大的孙家鼐守不守旧?

做为道德模范好人数最多的省,说野蛮不太合适吧?

通宝推:真离,
家园 谢。2点我是说你那个贴子。

2,你那写村中旧事的贴子。似乎人的能力都不错,但似乎又显得贫穷和守旧且野蛮?

家园 那仅仅只是两公里范围内的小村庄,代表不了什么

如果范围放大到20公里,现在的就有中将、院士,兵王等等,要是时间跨度再大点,开国将军都好几个呢,上四一二名单前排的都有。

没有人能代表自己脚下的土地,个人实在太渺小了,你总不能因为看了《零容忍》就认为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官员个个都腐败吧?不是也有跟大大搭过班子退休多年还在发挥余热的好干部么!

家园 哈哈,我一向认为中国处处人杰地灵

这个倒真不是客套,厉害人物处处都有呀。

家园 现在农民种地不交一分钱,领补贴,收成全归自己,接受

各种扶贫帮困支援。

集体化发展下去,是前苏、朝鲜还是古巴的农庄、农场?

两相比较,孰优孰劣?

家园 改开以后四十多年来,最惨的农民家庭

比前三十年最幸福的农民家庭,有哪一年的生活比后者最好的那一年更差?劳动时间、强度与自由度比后者最宽松的那一年更差?

后者又比解放前最好的哪一年不更强?

什么叫一个台阶?

家园 你谈包产到户,你不能不提小岗村吧

沈浩知道是谁吗?

看看他的书,你对包产到户的看法会改变的。

家园 楼主这人应该是故意写这些东西,一般人不会这么写。

楼主这人应该是故意写这些东西,一般人不会这么写。

各位去翻一下这人写的东西就知道了,估计花了不少功夫培训过的的。

通宝推:不如安静,
家园 把战备储粮拿出来吃了

除了到国际市场买粮,还有把战备储粮拿出来吃了,对农民收购粮自然就少了。

家园 当年东北的顶门杠总算是顶住压力保留了一个公社不分地,不搞包产

现在这个地方有“龙江第一村”的美誉,不仅仅国内一堆荣誉,而且还得到联合国表彰。这个村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产值吊打N个小岗村。

难怪顶门杠在回忆录里面痛心疾首地说当年顶地不够,要是多保留下来一些像兴十四村这样的公社不分地就好了。

当年条件不比兴十四村差的公社有很多,比如张庄就被杜润生强行分了,气得韩丁和杜润生拍桌子。

现在全国的明星村,一大堆都是当年暗地里没分地的公社,发展地比分地的农村强N倍。

通宝推:龙牡,
家园 那些所谓的走集体道路的先进村第一村,

如大邱庄、华西村……

无一例外都有三个基本依靠:

一是基本依靠另类"土地财政""圈地完成资本积累",农地零成本变工地;

一是基本依靠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外来自由劳动力的剩余价值榨取;

三是各级地方政府对所谓先进典型的政策、资金、技术、市场优先扶持,把马太效应加大放大到最大。

这些东西既与所谓的一大二公,也与包产到户、现代化农业道路都关联不大乃至毫无瓜葛。只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另一类特殊组成部分而已,只有各种条件综合叠加的特殊性,根本不具有普遍性。

甚至一个地级市内,都很难用各种资源去堆出这么一个典型来,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廖若晨星屈指可数。

而小岗道路,则是一条可持续四十多年稳步上台阶又不可逆转一直向前进,还可以持续改良完善提升的普遍道路,具有全国范围内的最广大普适性。

集体化道路的真正典范不是什么大邱庄华西村以及北上广深等等的城中村拆几代不断升级的几代拆,而是农垦系统的农场、生产建设兵团。

家园 怼得好。

说出了俺想说的。

家园 革命后,

生产力基础并没有发生变化,那需要至少几十年一百年时间才会有本质区别。

所以,改朝换代不容易,改变生产关系更需要耐心,而生产力更需要时间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革,最终体现的是人的变革。甚至即使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的变革也还是需要更久远的时间。

以为持续不断地往人脑袋里灌输了新思想,就能完成大变活人,那是机械唯心主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