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历代人口分布图 -- 阴霾信仰
可是这两个人都被以三种人的名义打倒了。
大量的理想主义者以清除三种人被打倒,共产党员迅速世俗化,和后来的贪腐横行不无关系。
就像我家领导,看到《梦华录》里面的服装很漂亮,就打算去拍拍古装照。
国家宝藏重置的唐朝服装,真是漂亮,相比之下,APEC那个不伦不类的短马褂是什么垃圾审美。
大部分在景区穿汉服拍照的,有几个对汉服有形制党那么熟悉的。
做得比较像样的唐宋明的古装确实很美,飞鱼服真是融合了汉蒙的服装特色,真是漂亮。
汉服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美感,确实出类拔萃,国人现在吃饱了,精神上追求一下古代文化有啥好上纲上线批“影响民族团结”的。。。
还是毛主席说得对,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足以矫枉。汉服是对过去70年民族政策和历史教育的矫枉。
为什么汉朝的西大门是玉门关、阳关,明朝的西大门是嘉峪关?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662200/answer/1504025519
文章里面提到的陈诚出使西域,可以看看当年环境恶劣到啥地步
陈诚这个人出使西域的时候,他的路线走的非常令人诧异——这是一条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路线!
陈诚出嘉峪关后,过大草滩-回回墓-骟马城-赤斤-魁里-王子庄-芦沟儿-卜隆吉,还都跟传统的从瓜州赴哈密的莫贺延碛道比较类似;
但是此后却未走白墩子-红柳园-大泉-马莲井子-星星峡的传统道路,而是突然径向西北而行穿越茫茫大漠,画风也一转攻势变成了“入一平川,四望空旷,并无水草,惟黑石磷磷。沿途多死马骸骨”“并无水草,亦无冻冰,人马不得饮食”“一路沙碛高低,绝无水草”的荒野大求生。“
陈诚所行此段路程,与其前后各代都有所不同,是为一条‘新路’。”陈诚何出此道,难以深究,但大略与沿途道路今非昔比有关。综观之,明陈诚此段所行路线,自卜隆吉后而径至星星峡,再重叠于其前后代路线西北行至哈密。至于自布隆吉至星星峡路线不与唐及清代相同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此路线较唐代及清代路线节省大半路程;二,唐代路线中所拥有的良好补给状况,自宋元以来以及明初战争破坏,人烟稀少,其补给状况已恶化到与其直线行走的恶劣程度没有太大区别。直至清代,随人口增加,重新经营,路线才重新得到改善。
P.S :无独有偶,帖木儿试图征明那次,出发一个月兵马就缺少食物出现死亡,此时还需70日才能越过沙漠。不得已只好撤兵,帖木儿则病死在撤兵路上。。。从这里看,明初西域的环境已经恶劣到让帖木儿帝国这样的国家都无力穿越了。
明朝这年头的西域,环境恶劣到不要说大队人马了,就是小队使臣,都走得艰苦无比,动不动就断水数日。
为什么汉朝的西大门是玉门关、阳关,明朝的西大门是嘉峪关?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662200/answer/1504025519
文章里面提到的陈诚出使西域,可以看看当年环境恶劣到啥地步
陈诚这个人出使西域的时候,他的路线走的非常令人诧异——这是一条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路线!
陈诚出嘉峪关后,过大草滩-回回墓-骟马城-赤斤-魁里-王子庄-芦沟儿-卜隆吉,还都跟传统的从瓜州赴哈密的莫贺延碛道比较类似;
但是此后却未走白墩子-红柳园-大泉-马莲井子-星星峡的传统道路,而是突然径向西北而行穿越茫茫大漠,画风也一转攻势变成了“入一平川,四望空旷,并无水草,惟黑石磷磷。沿途多死马骸骨”“并无水草,亦无冻冰,人马不得饮食”“一路沙碛高低,绝无水草”的荒野大求生。“
陈诚所行此段路程,与其前后各代都有所不同,是为一条‘新路’。”陈诚何出此道,难以深究,但大略与沿途道路今非昔比有关。综观之,明陈诚此段所行路线,自卜隆吉后而径至星星峡,再重叠于其前后代路线西北行至哈密。至于自布隆吉至星星峡路线不与唐及清代相同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此路线较唐代及清代路线节省大半路程;二,唐代路线中所拥有的良好补给状况,自宋元以来以及明初战争破坏,人烟稀少,其补给状况已恶化到与其直线行走的恶劣程度没有太大区别。直至清代,随人口增加,重新经营,路线才重新得到改善。
P.S :无独有偶,帖木儿试图征明那次,出发一个月兵马就缺少食物出现死亡,此时还需70日才能越过沙漠。不得已只好撤兵,帖木儿则病死在撤兵路上。。。从这里看,明初西域的环境已经恶劣到让帖木儿帝国这样的国家都无力穿越了。
明朝这年头的西域,环境恶劣到不要说大队人马了,就是小队使臣,都走得艰苦无比,动不动就断水数日。
1715年,准军东征哈密,清军在巴里坤设立大营,并很快发现粮草供应极度困难的现实。
然后开启了关西再度实土化的进程。从二卫一所到三卫二所再到四卫一所,清朝的“关西五卫”形成了,并建立了安西兵备道。已经建国七八十年的清朝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去发动河西大移民,不需劳烦内地而直接从甘肃关东地区就能调来近两万人移居瓜沙,在被迫放弃吐鲁番后还从当地得到了近万名东迁瓜州避难的维吾尔族,他们被安置于瓜州五堡。
---------------------------------------------------------------------------------
清朝本钱还是比明朝强多了,经过明朝几百年经营,甘肃的人口总算也有百万级别了,轻易可以调几万移民出来。
对比一下明初,甘肃本地的民户估计也就几万人,甘、素二州在明初也就几百户,还基本不讲汉语。这家底要去西域维持军事存在。。。我琢磨大明军队也不是不吃不喝也能行军作战的核动力高达。
-------------------------------------------------------------------------------
最后经过清朝多年经营,到咸丰同治年间,敦煌一地人口已发展到三万多人的人口顶峰——终于跟1100年前的唐朝天宝年间差不多了。。。
文章作者的结论是:
虽然单由清朝类比未免过于粗暴,但从元明清的关西来看,我个人怀疑在明朝想像汉朝那样以玉门关、阳关做西大门、做国界线已经毫无意义。
要么就认清现实,将西陲设在嘉峪关,把控住河西走廊最西边的大型绿洲酒泉即可;
要么就锐意进取(P.S 明初连甘肃都缺人,锐意进取怎么锐意我是没辙),把哈密牢牢攥住,才能以此保证瓜沙的安全。如果想恢复敦煌为内地式的郡县,则唯有让西域和漠北都已经能确实掌控,方能稳妥。盲目照搬汉唐旧有的老一套经营,是行不通的。
海城边上的岫岩,其实离海城地震的震中只差十几公里,第一功臣是当时的省长张国光,提前一天做了疏散。后来这哥们因为贪腐被抓进去了。
所以下地震疏散令跟官员是否贪腐毫无关系。。。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然而,元代中后期五六十年间,农业业却发生了很大的曲折。
一是统治集集团中争夺皇位的斗争连续不断,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竟更换了10位皇帝。安定统一的局面消消失了,整个社会又动荡不安。
二是政治日益腐败,统治者不再关心农业经济的发展,原来的政策和措施皆化为泡影。
三是苛捐杂税和繁重的徭役致使农民破产,流移他乡,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四是农奴和奴隶制的落后生产关系的弊端越来越暴露,抑制制了农民的劳动积极
性。由于以上的原因,加之自然灾害害,使元代中后期的农业经济日益走向衰败。战争使劳动力大量死亡,"其斩刈首馘,动以十亿计”,农村虽有房舍,“然无无人烟”。以前“河南提封三千里,郡县星罗棋布,岁输钱谷数数百万计,而今所存者,封丘、延津、登封、惬师三四县而已。两淮之北,大河之南,所在萧条”。官吏腐败使天下屯田大为破坏,“天下屯田百ニ十余所,所用者多非其人,以至至废弛”;苛捐杂税迫使“农民流徒",",“ 江南税户自附归以来,日益调療”;落后的生产关系致使“佃户逃移,土田荒废”;自自然灾害造成“死者相枕籍,父卖其子,夫藏其妻,,哭声震野,有不忍闻”。元代灭亡前5年:“燕赵齐鲁之境,大河内外,长淮南北,悉为丘丘墟,关陕之区,所存无几。“湘期之之间,千里为墟”。
好不容易用三四十年发展展起来的农业经济,至此空前前残破,整个农业经济倒退到到了无法再低的水平上。
话说明朝种一收十的河南华北还千里赤地,人烟稀少呢,明朝拿头去占领种一收二三,亩产仅仅为0.3石都不到的西域。。。只能在哈密这边搞羁縻卫所。
故元臣名祖自定辽来归,上(朱元璋)问辽东风俗,名祖言:辽东地遐远,民以猎为业,农作次之。
根据《元史》,元朝在辽东的屯田还不到三千顷。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一堆类似“我诸申、蒙古,乃同种之国,明则异国也。”“天心佑己,不佑中国”“明既为中国,则当秉公持平,乃他国侵我,则置若罔闻。”之类的话。
夫中国之嬗代莫非其祖宗本其君之臣子也,有元兴于北漠我大清兴于东海,与中国无涉,虽曾受明之官号耶,究不过羁縻各系而已,非如亭长、寺僧之本其臣子也。
————乾隆《皇清开国方略》
清朝就这么首崇满洲,塑造有别于中国的满洲认同,防汉高于一切搞了几百年,一直到太平天国摧毁了满清在南方的满城(这东东和鬼子炮楼有啥区别?),才给中国松了松绑。
满清一直到末代,还是不认为满清是中国,不然哪有‘保国会之宗旨在保中国不保大清”、“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于度外”之语???
爱新觉罗.熙洽和溥仪等人不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极力配合日本搞伪满洲国。
正因为满清时刻记得自己是外来政权,所以才拼命塑造满洲认同,极力阻碍满族汉化。更是怕洋人学满清一样以夷变夏,极力阻碍百姓和洋人的接触,从一鸦到二鸦,除了拼命抓“汉奸”,啥都没干,对洋人的了解还不如隔壁小日本。
这事,老马在欧洲都能瞅明白,反而现在一堆人选择性失明:
仇视外国人,把他们逐出国境,这在过去仅仅是出于中国地理上、人种上的原因,只是在满洲鞑靼人征服了这个国家[95]以后才形成一种政治制度。欧洲各国从十七世纪末为了与中国通商而互相竞争,它们之间的剧烈纠纷曾经有力地推动了满洲人实行这样的排外政策,这是毫无疑义的。可是,推动这个新的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十七世纪的大约前半个世纪里即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要来往只有通过离北京和产茶区很远的一个城市广州。外国人要做生意,也只限和香港商人进行交易;政府特许这些商人有做洋货生意的特权,用这种方法阻止其余的臣民同它所仇视的外国人发生任何接触。
[95] 十七世纪初中国开始受到联合起来的满族各部落的威胁(它们同突厥-蒙古部族一起又叫鞑靼人,这个名称来自成吉思汗帝国形成时期居住在蒙古和满洲东北部的一个部落)。满族入侵的结果是在中国建立了满清王朝(1644—1912年)。由于明朝末年封建的国家发生危机,以及一部分中国封建主害怕农民起义而投到侵略者方面去,就使满族人得到有利的条件征服了中国。但是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这种抵抗在1683年以前一直是公开的武装斗争性质的。——第115页。
总结一下:
努尔哈赤在做建州土司,招募流民屯垦的时候,是中国人,但是他以及之后的后金/满清起兵反明,杀无粮人,把南三卫屠成一片白地,大搞民族压迫,民族歧视,迁界禁海,剃发易服,大规模屠杀中国人的时候,只要不是为虎作伥的奴才,根本不会认可这时候的满清是中国。
如果把满清王朝视作中国的正统王朝,那怎么看下面这些烈士的遗书?
陆皓东的遗书:
吾姓陆,名中桂,号皓东,香山翠亨乡人,年二十九岁。向居外处,今始返粤。与同乡孙文同惯异族政府之腐败专制、官吏之贪污庸懦、外人之阴谋窥伺,凭吊中原,荆榛满目。每一念後,真不知涕泪何从也。
居沪多年,恰遇孙君,客寓过访,远别故人,风雨连床,畅谈竟夕。吾方以外患之日迫,欲治其标,孙则主满仇之必报,思治其本。连日辩驳,宗旨逐定,此为孙君与吾倡行排满之始。
盖务求惊醒黄魂,光复汉族。无奈贪官污吏,劣绅腐儒,腼颜鲜耻,甘心事仇,不曰本朝深仁厚泽,即曰我辈践土食毛。讵知满清以建州贼种,入中国,夺我土地,杀我祖宗,掳我子女玉帛。试思谁食谁之毛,谁践谁之土?
杨州十日,嘉定三屠,与夫两王入粤,残杀我汉人之历史尤多,闻而知之,而谓此为恩泽乎?
要之今日,非废灭满清,决不足以光复汉族,非诛除满奸,又不足以废灭满清,故吾等尤欲诛一二狗官,以为我汉人当头一棒。
今事难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殁,九世含冤,异人归楚,五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声洞遗书:
父亲大人膝下,跪禀者,此为儿最後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者,则儿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儿死不足惜,第此次之事,未曾禀告大人,实为大罪,故临死特将其就死之原因,为大人陈之。
窃自满洲入关以来,凌虐我汉人,无所不至。迄於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祸,已在目前,满洲政府犹不愿实心改良政治,以图强盛;仅以预备立宪之空名,炫惑内 外之观听,必欲断送汉人之土地於外人,然後始大快於其心。是以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於危亡。故欲保全国土,必自驱满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
儿蓄此志已久,只以时机未至,故隐忍末发。迩者与海内外诸同志共谋起义,以扑满政府,以救 祖国。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於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只以大人爱儿切,故临死不敢不为禀告。但望大人以国事为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 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儿刻已廿有六岁矣,对於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亦不得不於死中求生也。儿今日竭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谓保卫身家也。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 瞑目於地下矣。惟从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为大人分忧,甚为抱憾。幸有涛兄及诸孙在,则儿或可稍安於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後,切不可过於伤心,以碍福体,则儿罪更大矣。幸谅之。兹附上致颖媳信一通,俟其到汉时面交。并祈得书时即遣人赴日 本接其归国。因彼一人在东,无人照料,种种不妥也。如能早归,以尽子媳之职,或能稍轻儿不孝之罪。临死不尽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体,以慰儿於地下。旭孙将来长成,乞善导其爱国之精神,以为将来报仇也。临书不胜企祷之至。敬请万福钧安 儿声洞赴义前一日,禀於广州。
家中诸大人及诸兄弟姊妹、诸嫂、诸侄儿女、诸亲戚统此告别。
反抗满清的精神一代代传递下来,传递到像陆皓东,方生洞,林觉民,秋瑾这样的人身上,使得洪门,同盟会这些反清组织绵延不绝,无数人洒热血抛头颅,前仆后继,最终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两百年的殖民统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7593306/answer/1446139768
日本还没有过了这个时期。满清开始也不能被认可,而结尾也不能被认可。
最简单的,阿倍仲麻吕时期也可以啊。但是,抗战时期,我们能看到这种关系吗?
虽然说蒋介石是弱主,没问题,但是对于人民不该如此啊?也就是说当年由于日本的近现代化已经完成,所以他们基本不认同中华这个概念了。
在这里,的确京都学派和东京学派也差不多。
至于你举的维族的例子,就没那么简单了。
应该正是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兴起的那个时代。不过实际结果也是满清这种地区性“殖民”宗主被连根拔掉,不敌西方挟现代工业后盾与新颖思潮的力量。这是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在世界各地前后两三百年多多少少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