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历代人口分布图 -- 阴霾信仰

共:💬178 🌺1059 🌵3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套图的出处是?
家园 网上找到,类似的图能找到不少。

黑白那套的好像是《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彩色那套来源不详。

这图也就看个人口变动趋势,古代的人口统计精度实在有限。

《中国人口史》里面是大把大把的推算过程。

家园 看到这个讨论,想起了李治亭的《南明史辩》了

话说顾老的《南明史》对于清朝的评价也不低,比如他序言里面就写了: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以后,在较为先进的汉文化影响下,自身发展取得阶段性的飞跃。清王朝在一段时期里是朝气蓬勃的,国势相当强盛,对于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奠定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结果还能被李治亭批:《南明史》从民族关系与民族矛盾阐述南明史 ,无疑扭曲了 南明史的真相 ,将研究引向歧途......是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两个时期“ 反清排满”思潮的集中反映。

连顾城的满清窃取了农民战争的胜利果实的论断都不认可。

连清人都知道“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呢。

明清易代中的民族矛盾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我是不赞成以笼统的阶级矛盾的说法含糊过去的。

家园 谢谢
家园 那阁下所引用元朝人口分布图对应的大致什么时期?
家园 赵鼎新的观点不错
家园 元朝的图是根据元朝地理志等记载做的

差不多在1330年左右。

按《中国人口史》中的估计,元朝实际人口比地理志中记载要高15%左右,估算下来元朝的人口顶峰大概是1700万户,8500万人左右。

同一本书中,南宋的人口在元初交降表的时候还有1174万户,按户均5.4人估算算的话,南宋末年的人口都有超过6000万人了。

家园 华夏是以文化分,非人种,赞你

华夏文化自古以来是以文化类分,而非具体族类分。

夏商是东夷人,按新史观,那就不是华夏内涵了。而东夷是棒子祖先,所以...。类似逻辑,可以推至满清。

女真入关,文化从内,就是我族,不用质疑。老米搞的新史观,就是要颠覆大一统,在意识上分裂49年后形成的56个民族团结的共识!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家园 灭宋前北朝总人口不到2500万,你信吗?

元朝人口高峰才8500万,南宋投降就有6000万,那么灭宋前北朝总人口不到2500万,你信吗?

坐拥长江水系和更多人口兵力物资,居然守不住长江防线?

家园 信啊,王朝末年是很难把人口优势转换成军事优势的 -- 有补充

北宋靖康之耻的时候,人口也远远超过金国。

明清易代之际,满清的人数也远远比明朝少,但是人家就能拉出20多万齐装满员的军队,明朝就做不到。

元朝打南宋也是先打下四川,顺流而下,化解了南宋的长江天险的。

所谓“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毋弓,尽为甲骑”。其自幼骑羊射鼠养成的技能是农耕文明下的士兵要靠高昂的成本才能后天习得的。也因此,普遍善于骑射的特点又使其得以使用全民皆兵,“人人能斗击,无复兵民之别”(当然这话形容的党项人不太适合被视作游牧民族)而极大的缓解了总人口的劣势,可以用较少的人口动员出庞大的军队,并利用机动力强的优势实现以多打少。更重要的是,由于草原生活下战斗技能与物质生产需求高度融合的特性,使得战争的后勤与财务开销也大大减小了,国家或部落联盟不需要像农耕国家维持常备军那样进行惊人的开支耗费,相反他们往往不需要发军饷——牧民会自带鞍马弓刀,淡水干粮从召,然后冲杀在前夺取战利品。

作者:洛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88752/answer/1634739187

这种不对称优势一直要到火器战术成熟才开始扭转。清虽然得了天下,但是满蒙本身的消耗也相当大,以至于曾经控弦20万的蒙古诸部被准格尔区区3万兵一路打穿。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金蒙拉锯河南陕西20多年对人口影响极大。 -- 补充帖

南宋当年端平入洛的时候,孟拱给临安的奏折里面提过,偌大一个洛阳,只有几百户人家。

而元末,红巾军和元军又打了20多年。

家园 显得稀疏更重要原因应该是人口被北方豪强张荣等控制

满清哪来20多万齐装满员的军队?入关时老幼都上阵也才十万略多,连上蒙古八旗和汉八旗

蒙古铁骑同理,大部分部队还是汉军

蒙古骑兵战斗力再强,在江南水网也大打折扣,还有长江天险,物资供应和南方没法比

显得稀疏更重要原因应该是人口被北方豪强张荣等控制,而不是被杀戮人口稀少,那样南下大军后勤没有保障,襄阳可是持久战

洪武年山东等地人口的恢复速度是最好反证

通宝推:孟词宗,
家园 1937年中国人口大约4.8-5亿

除去东三省,中国实际可控人口数量不少于4.5亿人,我们常称为四万万五千万。

1937年,日本本土人口约为6千万,加上3千多万朝鲜半岛和台湾的新国民人口,可动援人力资源约为1亿(这也是日本在1945年提出“一亿总玉碎”的人数),另外还实际控制了中国东北的3500万人。

中日人口比约为1:4.5或至少1:3.3。

元朝和南宋人口比2500万:6000万,相当于1:2.4。

8年或14年抗战时期,如果没有毛泽东存在的共产党这个根本的内因,如果没有苏联美国这两个主要的外因,那么中国很可能就被日本吞并消化。或者进入类似三国南北朝时期或五代十国时期。

南宋末年和明朝末年,实际面临的就是没有任何强大外援、自身也没有任何突出的军事人才,内部还很分裂。

家园 哦,打错了,松锦时候清朝极限动员是10来万,小键盘没按准
家园 中日技术有代差,宋对蒙技术反而有优势

中日技术有代差,宋对蒙技术反而有优势

蒙古灭南宋主力还是汉军,日本鬼子没用汉奸当主力吧?

明朝对后金也有技术优势,但严重腐败导致军械严重不合格,还有军人地位等问题,登州病变直接送了三顺王和先进炮队

家园 所以技术、人数都还是一般物质比较

两军对垒勇者胜,真正战场上比拼的还有决心、意志、勇气、信心、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判断力、耐力、团结凝聚力等等精神层面的因素。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缺一不可。

宋末和明末的多数精英和老百姓虽然人数和物质技术都不缺,但精神方面条件缺少得多。

另外南宋实际也算坚持久的,从康王泥马渡江算起,也是坚持了150来年,后期对阵对手蒙古骑兵已经征服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还能屹立不倒几十年,这已经相当不易了。

一般南方进行北伐战争很难取胜。因为首先缺少马匹,一路作战也难以保障粮食和武器供应,而且越向北走越冷,即使赢得战役获利也少,仍然急需南方本部远程供应,不容易守住。北方打南方条件正好相反,所以南征要容易得多。几千年中国历史,成功的北伐只有两次,且都是革命军初创阶段。一次是明初徐达常遇春北伐,一次是民国国民革命军北伐北洋军阀。民国北伐还借助了收编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北方军,以及之后张学良东北易帜。

南宋末年,陆路方面已经被包围了,地形地势优势也丧失,马匹不足,物质方面条件已是有大缺憾。民族英雄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真正会打仗的只有一个张世杰,文天祥算是文官,陆秀夫更是。那时候平民老百姓大多虽是同情赵家的,但大势已去,忽必烈的元军也不象金兀术的金军烧杀抢掠,老百姓只要能过日子就还是继续,敢拼命能拼命的英雄豪杰在一次次抵抗中已经战死沙场或是老死客乡了。南宋能北伐成功的时期,主要就是从岳飞韩世忠到虞允文辛弃疾这头六七十年时间,后面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基本没机会了。

明末主要是内部分裂严重。一般说,特别强大的国家或团体,内部因素是决定性的根本的。

抗战之所以能持久坚持,除了内因和外援条件因素外,日军战略方向选择就是个大失误,改南征为西征就很难取胜。如果是先取得和经营华北西北,沿长城黄河线取得大同洛阳西安,再从陕西南下四川云贵,走元朝时期路线,东部沿海实行封锁,中国的抗战就要更加艰苦卓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