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程朱理学、东林党的认识 -- ziyun2015

共:💬159 🌺1025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谢。
家园 不如说是买办资本的问题

晚清伴随传统王朝末期土地危机的是帝国主义入侵。所以晚清的经济基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一鸦到二鸦,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西方资本主义还没有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由于路途遥远,运费高昂,西方大宗工业产品例如纺织等等并不能造成对小农经济的冲击,西方所期望的打开中国市场在小农经济的顽固阻击下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因此这一阶段仍然以传统的土地矛盾为主要矛盾。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主要政治纲领仍然是传统的“均田免粮”等小农口号。这个阶段不存在你所说的可以影响政局的“华东沿海财团”。民间资本有,但大多还是传统的依附官僚的资本。清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官商”和“皇商”的存在。清朝不象明朝搞“矿监”和“税监”,而是通过商人代理来获得商业收入。乾隆改对外多口通商为一口通商也是为了将对外贸易更好得控制在政府和皇家手中。这方面,扬州盐商、苏州的织造、广州十三行是代表。

二鸦开始到甲午则是官僚资本主义形成,官僚资产阶级的壮大时期。一方面,西方在二鸦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此后工业品开始了大量倾销,对中国的自然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另一方面,由于工业革命完成,西方的生产力得以转化为更强大的军事力量,一鸦中国在武器方面还没有显著的代差,二鸦代差就非常明显。二鸦失败,皇帝跑路对中国统治阶级的刺激极大。所以开始工业强国。但洋务运动一开始就走到了官僚资本主义的歪路上。本来应当是国家以农业积累强行扶助基础产业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但实际上却搞成了各大官僚以此瓜分国有产业,建立私人势力。而且官僚资本主义以及当时十分弱小的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非常容易在外来势力的影响下转化为买办资本。资本一旦买办化,自然就会对外卑躬屈膝,军事上机会主义盛行。

甲午战败,宣告了官僚资本主义和买办资本主义的不可靠。“东南互保”则是官僚资产阶级全面买办化,将自己的私利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新中国以前的知识分子老是骂满清在“保大清还是保中国”的选择上精分。其实精分的并不仅是满清皇家,而是整个官僚买办阶级。一方面他们对于被洋人欺辱感到愤怒,一方面又对发动群众怕的要死。归根到底的原因,他们的统治基础已经是基于买办而不是自力更生。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已经完全不一致了。

晚清到民国的买办势力并不限于江浙,而是遍及全国。

这个问题并不是推翻了满清就能解决的。事实上从满清到北洋到蒋记政权,买办化越来越严重,同时中国国势也一蟹不如一蟹。直到太祖彻底扫除了旧经济基础,才有条件重新开始工业化。

通宝推:hwd99,ccceee,死扛着,西安笨老虎,狂草舞茅,李根,铁手,白马河东,陈王奋起,落木千山,freesong,李根,审度,
家园 都不成立

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70年,列强跟中国打仗基本上没有吃过大亏,甚至小亏。吃过的几次小亏,貌似可以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1,太平天国之后。残酷的国内战争提升了技战术。2,中方立功的将士反贼出身的居多,刘永福冯子材什么的,更能打些。3,法国。在列强中相对不能打。

至于鸦片战争,广东和江浙战场表现都很差。当时的人可以觉得广东表现不错,主要原因是英国人对这个长期赚大钱的地方下手时有些留情,因此提供了空间可以让中国人曲解和误解。新中国人则是因为真的打败了100多年来没有打败过的以英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在历史宣传教育中自然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表现,大家也很容易相信。

要论买办传统,广东肯定优于江浙。上海开埠后的风头人物吴健彰,就是广东香山人,买办出身。

鸦片战争时期的确有汉奸问题,至少有二个观察角度。

一个是中国方面,在朝在野都有人对长期与西洋通商的广东利益集团不信任,或者还有更久远的满清对汉人的不信任,所以喜以汉奸相责。我以前教书时注意到这个问题,设想过一个研究方法,就是把鸦片战争及之前时期文献中涉及汉奸表达的都检索出来,看看当时语境中汉奸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不过人工检索工作量太大没有做,所以现在也还是不明就里。

一个是《南京条约》里专门有涉及。下面相当于是互相释放战俘的条款,特殊之处是英国特别要关照被中国抓的中国人。

【一、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一、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候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似乎清政府抓了不少跟英国人有接触的中国人,实情如何,也不清楚。

通宝推:审度,
家园 谢谢你。
家园 广东与浙江的情况有差别,但输得都很惨

清朝制度,各省设提督一员领军,广东另设有一个水师提督,全国独一份,海防配置显然比浙江高一个等级。广东还可以从澳门买西洋炮,在广州买美国商船改造武装,这也是浙江不能比的。

另外,广东对洋人搞坚壁清野是常规操作,在鸦片战争大打之前几十甚至几百年前,就打不过西人,基本上只能靠封舱断供来加以控制。浙江显然没有这方面的组织训练。

但是输得惨是同样的,虎门要塞丢掉后能够保住省城广州,主要靠利益输送,先是答应重开贸易让英国商人赚一笔换得停战,援军来了搞偷袭不成又以600万赎城。

福建不是英国的预设战场,可以忽略不计。

家园 谢荐华兄,也同问任爱杰兄2个问题 -- 有补充

1、两位河兄,对这次上海事件怎么看?

2、如果上海事件被张网红们得偿所愿,未来历史会如何记载?

荐华兄说只有广东才有水师提督,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与兄说法不同:

维基:清代设有数名水师提督,包括北洋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南洋水师提督

百度:清朝共在中国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

不谈明朝,康熙收复台湾前的海禁,难道只有广东?没有浙江?

特别问任爱杰兄,在被英国炮舰打开中国国门之前,中国存在一个“买办阶级”或者“官僚买办阶级”?

通宝推:审度,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也欢迎给任爱杰兄宝推和花的河友发表观点 -- 补充帖
家园 二、从“众正盈朝”到北京陷落阶段的东林党(11)

总结起来:

一、在本阶段,东林党通过操纵科举舞弊+京察,实现了恢复程朱理学的绝对地位——再没有万历年类似焦闳、徐光启那样受过泰州学派影响的举子跨越科举龙门的情况出现。

论辩也罢、实践也罢,程朱理学的门徒都胜不了泰州学派,只能通过捕杀李贽、科举舞弊来“消灭”阳明心学这一支。

二、对皇权的操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两废皇后,两立皇后,两杀皇子,谋杀皇帝。但是两个青年皇帝,都有从被蒙蔽、到觉醒的过程。从心学的角度,这是人人都有良知的印证。从东林党的角度,就必须把皇帝骂成人渣,才能维持其谎言。这也是程朱理学的破产——如此造谣、谣毁皇帝,是与其表演的“忠”相矛盾的。

三、面对后金的战争,不仅仅增加了“辽饷”等农业税,商业税也增加了一些。但是明末“辽饷”直接造成了内地的农民起义,而此后顺治康熙年间也收“辽饷”,却没有激起农民起义。我们谈过这个差别,源自官绅阶级的“免税”和基层官吏的贪污程度,根子还在于朝廷中央的检察力度——清初还是比较“中央集权”的,而东林党致力于内阁无能、御史变质——因此明末官绅阶级的“免税”和基层官吏的贪污程度,应该由东林党而不是皇帝来承担主要责任。

本阶段的东林党,逐步明确了一个目标:与满清议和。

这就和他们在宋朝的程朱理学前辈,走到了一起。

一鸦的议和,是不是也是这样?值得深入研究:毕竟,江浙一带与广东福建的区别,也在于江浙这一带通过科举而做官的,特别多一些。

通宝推:脑袋,
家园 福建是我看提督表漏了,长江提督是太平天国后设立的

其它是办海军后设立的。

鸦片战争前的广东水师主要防洋人,福建水师主要防海匪,林则徐还想过利用广东福建交界一带地区的海匪对付英国人。浙江没有设水师,应该是因为这二方面的问题不严重。浙江在明朝闹倭寇时期问题比较突出,有说倭寇是内外勾结甚至是以中国人为主导的。

中共把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民族3种,区别对待。但中国有资产阶级主要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情,所以辛亥革命是不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有个理解问题。那么清末呢?学术界或称早期某某阶级。至于鸦片战争前,只有买办,肯定谈不上阶级。所谓十三行,时称洋行,中国人看他们是洋商,为洋人服务的,外国人看他们是官商,为清政府服务的。

家园 辛亥革命确实成色不足。
家园 谢荐华兄,也继续期待任爱杰兄对问题1、2等表达看法

我这个楼,主要目的是东林党和程朱理学,清理的是明代/末期,被东林党程朱理学派篡改、歪曲、禁毁的历史,主要是大脉络、大事件、大走向。

清末和明末稍有不同:篡改、歪曲的主要势力,变成了以西方帝国主义学者为主、胡适蒋廷黻为辅,都以传教士“历史记录”为”真历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我们今天看到的改开四十年来的近代史/教科书,都是有这个味道的。虽然还不至于像HK那样,把鸦片战争歪曲成“英国帮助中国禁鸦片”,但是从社科院到各大学文史系,暗绰绰都把费正清学派的“剑桥中国史”当“真实历史”。这个以前与燕人等PK过,本想把东林党这篇缕完再搞清末历史大脉络、大事件、大走向,不过在此也不妨聊两句:

1、过去几年,有不少关于鸦片战争的文章,都鼓吹“中国必败”+“英国必胜”。事实是这样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今天的动态清零,是否也“必然”要让位于西式躺平?抗美援朝中美之间兵器代差比一鸦如何?是不是必输?是不是代价太大?是不是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2、一鸦期间,英国还没有占据香港,他所用的火药、煤,最近也要从新加坡的仓库运来。如果不通过“以战养战”——即卖鸦片给中国不法商人、再用卖得的钱向小商小贩买蔬菜食物+给雇佣兵发薪水+收买间谍,英国一鸦的胜算有多少?

3、江浙一带的百姓是爱国、抗英的,这从英军不少散兵游勇被百姓抓起来可以看到。但是,英军在浙江对口的中国不法鸦片贩子,这些人员如果没有江南商人+士大夫掩护,就不会被百姓抓起来吗?

柳传善祖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鸦片为业的?这也是需要研究的。

4、《南京条约》英方特别要求中国”不得惩罚与英国军队‘接触’的中国人,已经抓起来的要放掉“。

如果这次小孟买的疫情过后,不处理有关”砖家“”官员“,会发生什么事?这个大家都清楚。

用后面大家都烂了,来掩盖最初那个烂点。这是不是也是小孟买这批”新东林党“所致力的呢?

通宝推:审度,
见前补充 4739400
家园 至少可能这样,别打了,耽误这个那个瓶瓶罐罐等等。

而获胜需要高超的技术人员,打得有滋有味,有来有往,起码像今天在坚持的乌克兰地区。更像抗美援朝。

进行抵抗的,比较有能力的人选有,但是没站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恐怕是当年必败的根本状态。

我们对张文宏的继续在上海,几乎无能为力。

家园 三、南明十七年的东林党和程朱理学(一)

最近见到的让人心焦的消息,不是疫情了,而是粮食:既有借口疫情,不让农民下地的事儿;也有河南传出来的“有人”出高价购买即将成熟的小麦、粉碎做青饲料的消息。——看起来是有内外配合,不断试图在中国基层找出“涣散”的薄弱点,不断在找“突破口”。

说明亡的责任,很多不在于万历、天启、崇祯三位皇帝个人,这并不是说明朝如果‘如何如何’就不会灭亡。不少穿越小说设定主角穿越成为天启、崇祯,经过一番对东林党的打击、对后金采取“正确的战略路线”,于是明朝就没有灭亡、延续下来。

一个民族、国家,在应对天灾、外敌入侵时,第一重要的是组织、动员能力。由于士大夫官僚地主(商人)阶级在中华大一统农业文明时代极为强势,因此当需要广泛动员底层民众,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外地入侵时,一旦威胁到了这个阶级的根本利益,这个阶级的选择就会宁可换皇帝、宁可投降外敌、宁可让老百姓死亡大半,也要维持其阶级利益、社会架构。

过去的历史书教科书,受程朱理学派的控制、受西方帝国主义学者的控制,总是把“皇权”“专制”当作主要问题,隐瞒士大夫官僚地主(商人)阶级的“真正的社会专制力量”。

东林党是阶级的总代表,程朱理学是阶级的总理论。现在看,东林党还存在,程朱理学也没有被批倒。那么,中国被内部、外部的问题搞垮的可能性也就还存在。这大概就是解剖东林党、程朱理学的意义吧。

分析东林党,可能还可以从是否有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的角度来看。比如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从形势上是把老国王砍了、后来从外国请来个国王,也是收到资产阶级政党的严格限制,没什么权力了。资产阶级可以放手剥削工人了,童工/血法/对外战争,糟点也是一大堆。但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将这个党,视为历史的进步。(这个在后面再展开)

那么东林党是否也能找到亮点呢?

作为东林党和地主(商人)阶级的总理论,程朱理学的解剖方法,至今还没有社会科学思想哲学方面的专业人士达成共识。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只能将之视为”黑箱“来以科学、逻辑的思维进行分析。

”黑箱“的方法其实也可以用于”分子考古学“”基因历史学“。

家园 江浙买办还是挺有势力的

比如招商局设立之初的高层是一堆老广,当时江浙人士还不太懂现代航运,十年后这批老广就被排挤掉了。。。

家园 就着政策,最近几十年买办就是吃香

他们以为自己很爱国,也很自豪,但是,动作已经变形了。

这个就是本质的东西,他们很难突破的。

当年东林党也没想失去大明,结果怎么样呢。

家园 读明末史料,感觉大明不亡没有天理

看看东林党人的所作所为,简直恶心至极。图减省的可以看穿越小说《晚明》,里面有很多明末社会生态的描述,个人认为很形象,明末糜烂成那个样子,真的是不亡没有天理。本朝立国70年,隐忧已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