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看到诸位对方先觉一贴辩论得热闹,有所思 -- Songhua
在此就单独发一贴,就教高人。
在看待和评介方先觉的个案上,有宽容大度为之辩解的,也有责其屈膝投敌骨头软的。可是,有趣的是这对立的双方有着基本统一的基础出发点。那就是都同意军人的职责和目标不是战死,而是克敌制胜,保家卫国(包括有效保存自己的力量)。否则,如果军人皆慷慨赴死,今天也就不会有军人存在了----都在历史上的战斗中死光了。
从这个统一的起点出发,军人是为了克敌制胜,保家卫国(包括有效保存自己的力量)的大目标,下一步就是探讨如何做到,这就要考察方法和手段了。不过还有一个前提的区别和判断,就是这一对矛盾的目标(克敌和存己)只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才更突出,如果我方兵强马壮,一万劲卒对老弱残敌三千,恐怕更多地要考虑如何歼敌,而不是保存自己实力的问题了。
到这里,已经可以把问题局限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有效歼敌而保存自己的范畴了。方法和手段在战争中其实是没有限制的,真所谓无所不为,不择手段。
从常规来看,有几种:
其一是技高一筹。有例子,如三国演义的长坂赵子龙,单枪匹马,在曹营杀得七进七出,自己和阿斗毫发无伤。如果用战果做分子,伤亡做分母,赵子龙此役的成绩是无穷大。还有一个例子是甘宁(兴霸)的百人敢死突击队,敢死是不怕死,不是一定要去死。这次甘宁带队冲曹营,百人出战百人回,成果也是巨大。
不过这些例子的可重复性不高。赵子龙只有一个。而甘宁的百人队伍,如果再次出场表演,也无法保证一个人也不丢。所以技高一筹,以弱胜强,可遇而不可求。
其二是智高一筹。也举三国演义的例子,诸葛亮草船借箭,成本效益比极其合算。但是这事也不可重复,如果过几天,就算还有大雾,要是还驾草船去曹营聒噪,曹操可不会再上当了,即便不出兵,也会想到射火箭,烧草船。
所以,智高一筹,以弱胜强要取巧,还要花样翻新。
其三,就本人想,便是不择手段了,包括诈降,弹尽粮绝而暂时投降再反正,如无间道之敌我混杂而难辨真伪。但是这样做颇有争议。为了获取敌方信任不得不施权宜之计,甚至要表演得比敌人对己方人员更残酷。难啊。
更可叹的是,国人自古以来的道德标准律己是一回事,衡人又是一回事。就算成功打入敌人内部,立过大功,又安全回归的,也难免日后被自己本家人清算。想想潘汉年,想想薄一波当年的六十一人叛徒案,再想想刘少奇如何被捕又出狱和伍豪脱党声明。无语。
请大家接着聊。
我猜同情方的人会少些,一般对国军将领的要求比较低.
单单力尽而降,应该能为大多数人接受,但当伪军就有点难辩了(相信这也是最大的污点). 虽然没危害百姓和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伪军和投降已经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了.
不过历史问题还得放到历史的环境里看,咱们现在说什么都简单,但弹尽粮绝后被人出卖的感觉,估计只有当事人能感受了.
人无完人,分清楚就好了
“核心”!!!
开始猛一看,吓了偶一跳,以为写错什么了呢.急转了一下弯才明白过来,不许吓唬偶的说
不过,偶不打算改了.因为偶是KM级的,不会因为这玩艺儿误动的
有好事者企图考证过,在历史上某一特定时期的所谓上海交通大学实际是汪精卫伪政府的中央大学。
如果军队的每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或手下的生计而放弃抵抗甚至投降,国家干脆整个投降算了。
志愿军的那些个战俘跟方没有可比性。方即使联系不到下面,难道连枪炮声都听不出来?连陈毅这种半路出家的军人听枪炮就知道部队过了桥,方难道连自己军队控制的范围有多大都听不出来?再说了,东方和西方的人文环境本来就不同,关羽投降没事那是有嫂子照着,于禁被俘不就身败名裂?何况内部争斗还可以用用良禽择木,民族之间的有什么借口?
不择手段,要看多大的尺度了,十几个人或者可以玩玩这种诈降的小把戏,一个军怎么玩?曹操最危急时也不肯北去就袁绍,刘裕说刘牢之一人三反,何以自立,周保中枪毙关书范,不就是怕人心一散,不可收拾吗?
抗战时候新四军一个团伪降,这件事情也是争议很大
娃哈哈呀娃哈哈,这回逮着了!
连潘汉年这种地方负责人见汪精卫都要有备案, 更何况这种就地收编中央军队.
要不是敌人太无能而且内部矛盾重重,汤团早被人吃得不剩骨头了。
这种事情总是争议很大,我个人也觉得汤团的行动实施得过于冒险,取得的成绩么也不见得很大。
另外潘见汪有备案么?
他后来被打倒不就是因为没有报告这个事情么?
汪方面大概做过备案,这个潘自己么,大概谁也没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