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一个网友的帖子,表达一种当前尚不占主流的观点 -- 大校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发现歧义了,此没有非彼没有。是没有足够的人实施这个状态。
我是更强调自组织的那种,因为经常有关键人员因意外移除。这样做的不同是,由各级单位内部进行协调,再与外部沟通。其实这就是之前说的反思怪和培训的问题。本质上是下放部分权力,增加系统冗余。由于不需要中央直接控制,所以成本由他们自己解决。😅
全国其他城市处理7岁下幼儿确诊也可选父母中一人陪护,独独上海不能?
中国人讲中庸,极端思维要不得,类似你自以为得计的举例。商业合作中也讲人情,有人情味的地方难道就不能发展商业?
上海的发展是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好比东北的发展过程有历史背景一样。看现在觉得上海商业比较好,问题是历史现在在变化,双循环的提出意味着什么,我在某个地方提了几个问题,如“重器会放在不可靠地方吗?三十年一大变,浦东开发开放刚好三十年了,这次疫情会是序幕吗?”
附带说句,上海因为大,所以很多龌龊事情被稀释了,这就好比大公司的政治斗争中下层员工没感觉类似;
这些防疫的手段没看出有多高难的,就是需要人去组织管理。所以只要人数够,活一定能干好。而要用人,需要钱。钱呢,需要收税。
地方政府举债又不是没有?
允许地方政府举债。防疫债卷。年利率给个3%。按照疫情的规模发。拿借来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志愿者发工资,购买平价防疫物资,还方便清算了,每人每天防疫平均花费。咱们吉林低点,上海高点,但是大家得有数,花了钱又不成事的直接撤职。
被周边城市接受了,等官媒证实,让消息飞一会儿吧
这些人从哪里来,够不够用,怎么培训,成本和效果,意外如何修正。
我和田兄唯一的分歧就是成本和修正。我认为意外总是会让人手不够,甚至总会让一些关键岗位缺人,又很难补上。如果要有足够的冗余,成本太高。而且补充也需要在同级和上级协调。
我的观点是,把这个过程下放,让他们自己协调,培训的人增多,培训内容从岗位执行改成流程训练,并且创造日常的沟通环境。这样就变成自组织,分散控制。
其实这个问题是经典的管理问题。信息化可以消灭中间层,将组织体系变成网络结构。通过中央协调,可以直接下达命令,完成执行。执行的个体或者单位只需要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即可。
由于削减了中间层,权力更加集中,沟通成本大幅下滑。一般来说,这是当下成本最少,效果最好的方案。
但是这对系统本身的要求过高。一方面是信息掌握程度,比如城内各地区的情况。一方面是要求有专业化能力的人,上面已经说过。最后一方面是系统运行良好,而且不会出现什么延迟。这是前两方面决定的,也包括系统维护者和基建供应和维修。这三方面加起来就是较为专业化。弹性不足。
而我的意思是,恢复一定程度的中间层。其实也不是恢复,而只是交给各地区单位自己协调。尤其是村镇级别,因为信息成本无限高。哪怕是现在小区互相认识的很少(也要考虑到区委会、业委会、活动中心甚至周边的商铺和培训机构等和地区相关的基础组织),最终还是要他们自己协调解决。实际上这在各地区,最终都是如此解决的。通过一些认识比较多,活动比较广的,协调各家各区的情况,解决百样需求。
其实这个能力之前是有的,是改开后放弃基层之后才出现的基层协调问题,也就所谓执行能力的下降。考虑到现在一定程度回归基层,再做到这点也并不困难。只要基层的党员有一定训练,多和群众沟通即可。
本质上,这是对执政党能力的要求。所以说这就是执政能力,也没错。
因为都是紧急抢险性质,时间紧急,出错了损失很可怕。有完整预案都会状况百出,自组织相当于放弃了。
应急预案不是没有中间层,反而有大量的中间层,要不停的确认,坚持,协调和解决问题,下面搞不定了他要搞定的。不要指望信息系统下发了,就一切顺利,没有那种好事。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一环出事,不知道多少人等他。
一下就对我们民族降维打击,大圣,收了您这二向箔吧
主要疫情以来的情况证明,单纯应急预案是不够的。大城市也许还好,中小城市、县城和基层非常困难。而且不管如何,一开始一定是混乱的,自组织的作用是恢复一定程度的秩序。之前或者之后启用预案都不是问题。
也就是说,本就是说应急预案力所不及的时候。或者对于一些小的问题、协调,不需要预案或者预案之外的空间,依然使用自组织。这些问题(包预案涉及的)看SNS上的动态和互相援助也能看出来。
主要,这说的不是一个级别的事情。自组织,只是偏基层的事情。而且也不会缺席。而且这些人,和应急预案的人员,不冲突。
我发现这事简单说还是不行,容易误会 ……😅
执行应急预案的一般都是优选出来的骨干,都能独挡一面。最大的问题有几个,一是权限问题,很多地方需要通行证,有的需要好几个证,没证进不去,看门的不会通融的。二是信息系统密码问题,因为密码改动频繁,接手后的密码经常进不去。三是政策问题,没人敢决策。比如上海遇到的幼儿陪伴,群租房发菜不够,宠物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