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豆荚和豆子 -- 燕人
你左手一颗糖,右手两颗糖,告诉小朋友,糖是一模一样的,都是他喜欢吃的那种,只能选一手,他就一定选你的右手,这就是人性,几千年都不变的人性。
不是理性人假设了?
左手一颗巧克力,右手两颗水果硬糖,他选哪个?
😁😁
问题是,假如你面对一个陌生的小孩,你不知道他的口味,你将事前无法确认他挑哪一个。
但是,同样的糖,左手一颗,右手两颗,你事前就可以肯定,他会挑右手。
这个既是人性,也符合理性人假设
见利忘义,非君子所为😁
理性人是不是就是真小人?😄
甚至千古留名,赚大发了!
人孔融才几岁,想得到千秋万岁事?
啥叫赚大发了,看把你理性的😁
但让梨可以获得父母夸奖吧?
检验不是一次性的,所以爱因斯坦这里用的是严格的实验,因为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检验的结果,比如检验的工具,比如检验步骤的先后流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你用托马斯洋的检验工具做实验,你只能得出光的波动属性,但如果你据此坚持光的波动性,否定粒子性,则是幼稚与可笑得,说检验不说检验工具,检验方法,检验流程,从科学的角度讲,就是耍流氓,科学的思路是,在***条件下,用***工具,按照***流程进行检验后,得出了***结论,之所以要这么讲,是因为可能换一个条件,换一个工具,换一个流程,这个结论就不成立了
科学理论是这样的:某人提出一个理论,例如: 光具备波动性,他要说服别人,需要把检验的方法摆到桌面,这个就是你说的:
在***条件下,用***工具,按照***流程进行检验后,得出了***结论,
但是,有人会用另一个方法,例如,在YYY条件下,用ABC工具,按照XYZ流程进行检验后,得出了光具备粒子性的结论。
于是,就有矛盾了,于是就会促使科学家去修改原有的理论,以满足两种不同的实验。
科学理论就是这么进步的。
先说芋头
第一、芋艿和芋头原本均指芋艿,区别在于芋艿的块茎较大。但都可以代指芋。
第二、芋头可以泛指,比如可以指地栗子,但一般不包含野芋。
其中紫芋、野芋同属不同种。
第三、日常中芋艿可能是指香芋(土圞儿、地栗子),主要区别是颜色不同。但也可能指泉七,和芋头同属。或者薯蓣之类。
其实单纯找不同是没意义的,总能分辨出不同。不管是形态描述还是附图,因为本草著作的关键就是区分。
再说之前说的语言问题。
甲
第一、中古俗语和构词大量增加、放弃了规范化命名。
第二、李时珍时期已经意识到了重名问题并着手解决。
第三、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更为全面的认识和组织推动。
乙
丙
我觉得你说的可能不是形态学分类和语言系统,而是现代动植物分类系统,不只是形态学和简单的亲属关系(林奈也是人为系统,未考察这种关系),也就是前文我说过的通过微观、演化和基因生物学修正后的现代分类体系。这样应该推到19世纪,要到恩格勒之后才算。
你这不就是篡改定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