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为什么中国始终存在着市场经济? -- qq97
完全可以通过公对公完成,比如山东某县70年代初缺煤,山西某县有多余产能但缺卡车运不出来,山东这县的革委会安排本地卡车去山西跑运输,分成很简单,两县对半分拉一吨各得半吨,然后山东缺煤的企业,通过领导批条子的方式把煤领走,这都是计划外的,但这是市场经济吗?
比如说,各层级领导批条子也是当时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既是非计划的又是分权的,莫非也算市场经济???
当然最主要的因素是物资短缺,条件限制所以搞计划经济配给制。
其次,人民手里没有钱能搞什么市场经济,例如人民币从1955年被印刷出来到到达云贵川的农民手上可能需要好几年。
————
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1962年4月20日陆续发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最大为50000元),而且单位价值较低,在流通中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方便。另外,由于受当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纸张质量较差,券别种类繁多(62种),文字说明单一,票面破损较严重。
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
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
总结一下吧:
早期的政策与法律都不允许,否则就不会有倒买倒卖这个罪名。这个阶段,就不是市场经济。(当然,我知道有河友说当年农村有集市,证明那个就是市场经济,我只好打个哈哈,连声说,你对,你对)
改开初期,政策允许了,但是法律没跟上,所以会有双轨制,各地偶尔仍然会有倒买倒卖罪名的情况。这个阶段,就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切换的阶段,非常混乱,但好歹闯过来了。
最后,法律完善了,就不再有什么倒买倒卖的罪名了。这个阶段,就可以说,我们总算把市场经济建立起来了。
所以,明明是简单的事情,只要你把当年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摆出来,就很容易证明了,但你偏偏不着边际,绕来绕去,不正是浪费版面吗?我看了都着急。
“指令性计划之外又不等于市场”,如果只是为了抬杠,我也可以这么说:“但市场肯定是指令性计划之外的”,但这就没法深入了。
出于慎重的考虑,我说的是(行政)层级越往下,市场经济的成分越多,越是按市场模式运作,像省和地区这种级别,更强调的是它们对市场经济部分的主要贡献在于发展和保护了下面的计划外企业,除了改开话术常挂在嘴边的左与右的斗争,70年代还存在这计划经济部分对非计划经济部分的竞争,其实就是关于资源(原材料、市场、人才)的竞争,相对于中央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在这个时候往往对属下企业起到了保护和规范的作用,尤其是对行政级别很低的、草根的县、公社、大队一级的企业。
回到到你说的具体例子,
完全可以通过公对公完成,比如山东某县70年代初缺煤,山西某县有多余产能但缺卡车运不出来,山东这县的革委会安排本地卡车去山西跑运输,分成很简单,两县对半分拉一吨各得半吨,然后山东缺煤的企业,通过领导批条子的方式把煤领走,这都是计划外的
我觉得后面这一部分“然后山东缺煤的企业,通过领导批条子的方式把煤领走”肯定不能算市场行为,但前一部分,山东某县与山西某县的交易,不能可以算作市场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有哪些非市场行为的因素呢?只是因为这是公对公的交易吗?
我没有查证这个案例,就按北纬的帖子理解:
1,首先这是一次交易,交易主体是山东某县和山西某县;
2,山东某县缺煤,而山西某县煤卖不完(或者说在完成国家计划之后还有多余的产能),所以双方一个有买的需求,一个有卖的需求;
3,这次交易是双方自发自愿的,没看到有中央的指令,这两个县分属两个省,所以也不存在利用行政关系强买强卖的情况,即便是同省,这两个交易主体也是平级的,没有行政管辖关系;
4,交易价格和方式是买卖双方自由议定的,可能是山西某县没有物资需求,或者它的物资需求这个山东某县并不能满足,所以双方的交易没有采用当时也比较常见的易货贸易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分成(回扣?)的方式,双方为了达成交易展现出了智慧和灵活性;
5,交易的结果,山西某县多出来的煤配置给了山东某县,山东某县用这些煤发展自己的经济,而山西某县也变现了自己的产品,变现出来的资金也可以用来发展自己的经济;
6,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结果是双赢的。
——这些,我觉得可以算是这次交易的市场行为的部分。
归纳一下,这个例子说明了当时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除了苏联式从上至下的指令性模式,还存在这大量的没有行政管辖权力、没有上级指令的横向交易行为,这些交易的主体基本上是平等的,自主的。这起码是市场行为的一个基本特征。
而苏联就没有这样的经济模式,所以这也是改开前中国经济与苏联经济的关键区别,这个区别决定了双方发展的走向。
货币也没有使用,硬说这是市场经济不是搞笑吗?这就是最古老的以物易物,明显是熟人牵线,连分成比例都懒得细谈,五五分成就得了,成本核算完全没有,离市场经济远着呢。。。
也准确定义一下什么是市场经济?
必要条件:
市场行为有哪些缺一不可要素?
市场经济又有哪些缺一不可的要素?
或者充分条件:
具备了哪些要素就可以称为市场行为?
具备了哪些要素就可以称为市场经济?
又或者这不是个是否命题,而是个量变命题?
但非计划经济并不等于市场经济,很多情况下甚至市场都不存在,非说这是市场经济纯粹就是搞笑。。。
虽然这个场所不一定是实体化的,但最关键的是得有潜在交易者的存在。而上面这个例子里就是简单的物物交换,只有这两个县参与,没有第三者,市场当然不存在。。。
当时的物物交换甚至可以到极为复杂的地步,比如河北产的蒙古刀交换内蒙的牛羊,然后内蒙的牛羊交换山西的煤铁,这样河北就得到煤铁生产蒙古刀。但再复杂也是物物交换,不涉及市场,也就不是市场经济。这种行为应该叫自然经济,主要特征是少使用甚至不使用货币,严格的说是公有制下的自然经济。。。
过去国营商场卖肉,不许挑,切到那里算那里。那人们又不傻,当然想办法,比如私下里认识一下卖肉的营业员,让她把好肉给自己切下来留着。一来二去人们意见很大,很多家里老人副食店一开门就去买结果也没有好肉。所以那里往往是天天打架。
现在看解决这个问题简直是太容易了,把肥肉瘦肉分开,一个卖贵点,一个卖便宜点就完了。结果不行。 最后商场想出了一个非常绝的办法。你要买瘦肉,必须同时塔一点比如说肉皮或者其他不太好的地方。否则不卖。 没有办法改变价格,但是解决了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我亲身经历的。上初中的时候,学校开始要求定校服了。我们的体育老师负责去市里面领。回来之后非常得意的和我们班主任说:多亏了他。去的时候一样的校服其实是两个厂子做的。一个厂子水平高,一个低。他去了之后很识相的给负责分的人递了包烟,结果我们校就抢到了好的那个厂子。确实效果挺明显的,后来遇到好多别的学校的同学,穿一样的校服,衣服都变形的不成样子,但我们的还很好。
都是因为不能决定价格,所以让问题变得有点复杂。
经常能看到回忆说某某厂的产品在订货会上供不应求,但那是市场经济吗?相反那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的重要部分。
大家印象中的计划经济,应该是A校的校服指定给X厂,B校的校服指定给Y厂,C校的校服指定给Z厂。苏联就是这么干的,结果计划极为复杂。中国为了减少计划的复杂度,除了军工和战略性企业,民品大量采用了订货会的形式,是这么个流程:A校B校C校总共需要一千件校服,各厂也得到校服的生产任务,X厂生产500件Y厂生产300件C厂生产200件,加起来正好一千件。但是哪个厂生产的校服给哪个学校,国家并不做指令性规定,而是在订货会上由各校的采购员把订单交给各厂,各厂接哪个学校的订单接多少完全看销售人员的心情,自然生产质量高的那个厂会被争抢,所以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注意这并不是市场经济,因为供不应求的企业既不能多生产也不能涨价,质量差的厂也不用担心没订单,反正总产量和总需求完全相等,一个萝卜一个坑,总会有倒霉蛋来找你。
至于说为啥采购方会有动力抢高质量的产品,为了本单位利益呗,尤其是工业品,比如采购的钢材要是质量高,下游企业的废品率低,就有可能用多余的钢材跟别的企业换东西(比如农副产品)。所以当时对采购员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得认识人会来事,企业也有可能私下里给采购人员比较高的报酬。相反,销售们倒是大爷作风,越是老牌大企业,越是鼻孔朝天,等后来市场化以后,能卖出去东西才怪呢。不过不管怎样,起码中式计划经济里企业还是有销售和采购的概念的,不像苏联,经验完全为零。。。
我理解一下,你认为只有两个交易者的交易不叫市场,这个是出自哪里的定义?还是你自己的定义?
暂且不论上一点,那个先存疑。
因为你没有提供关于这桩交易更多的背景材料,那么我按普遍的情况来分析一下,山西某县有计划外多余的煤可以出售,但我想当时全国有多余煤出售的县肯定不止这一个县吧?而山东某县有购买计划外煤的购买需求,但当时全国有购买计划外煤的需求的县肯定也不止山东这一个县吧?比如你这个例子,山西某县的分成是拉走一吨留半吨,这一半的煤是计划外的,而它自己又用不了,所以还是要找或者等其它买家的呀。
绝大部分的交易成交时都是唯一的买卖双方,这并不能说明问题。
你这个例子,我不认为没有其它潜在的供给方和需求方。
另外当时广泛存在的易货贸易,更是体现了当时大环境下的买卖双方的强烈的内在需求,因为当时物资短缺,有资金也未必能买到需要的物资,所以选择易货贸易成为很多交易主体的自发自愿的选择,一个满足交易各方的需求,且是交易各方自觉自愿协商达成的交易,只是因为是易货交易,所以就不算市场行为?只是因为它不像现在的市场,所以就不算市场行为?
如果是买方卖方协商议价达成的价格呢?
让你生产多少就是多少,价格就那样,能选的只有客户是谁。
改开后订货会做了一定改革,但直到订货会消失一直都是计划经济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