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载】史式:让太平天国恢复本来面目 -- 多余6569
曾剃头们对农民起义军的屠杀,或可以让我们了解明代东林党人对农民起义军的凶残手段。
先拿出过硬的证据。
光是一句“我怀疑”,没有任何意义。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也是,本来解构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手法而已。
你这个贴子的说法,把以把“太平天国”改成中外任何起义和革命和反侵略反奴役战争的名字。
在你举的例子中,甚至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丁云青都不认为两个笔迹是一致的。至于他是否真的认可了罗尔纲的“研究成果”,也是口说无凭。
实在没有搞懂,曾剃头这种刽子手怎么就可以通过人的兽性来打败军纪严明的长毛,这个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研究历史和勘查历史都不是我们这些门外汉所能的,但是很多事情如果是按这个知乎的链接来看,那满清是不是早就灭亡了!
曾国藩的军队早期总是失败,这个历史应该是准确,那么为何后期太平军总体失败了!仅仅是内耗造成的,这点好像也说不通!
湘潭,岳州两仗,曾剃头得到了广州运过来的600门洋炮,水师才能大胜太平军。
旧式清军——数万精锐在名将带领下以多打少打木城和有抵抗意志的几百长毛残兵叫苦连天难有进展。
洋械清军——一个参将这类的阿猫阿狗带着几门洋炮两营兵收拾几千人和木城以及有抵抗意志的百战老兵易如反掌。
动不动就先用几十门重炮和臼炮轰数小时,轰平一切防御工事以后再进军。
一堆太平军被英法清联军火炮严重杀伤的报告。
不仅仅是太平天国,天地会功广州,小刀会攻上海,都是洋人出手帮清军镇压的。
那个年代的农民起义确实很难,面临洋人和满清的双重夹击。洋人帮满清守上海的时候可是从天津把打二鸦的军队先后调回了3600多人。
话说小刀会在上海都打死打伤上百法国兵了。八里桥英法联军加起来阵亡人数都也只有5人,伤20多人。
类似软禁,导致大家不服。这次给太平军创伤很大。
然后是江南心不在焉,毕竟江南和广西人关系不够密。
太平军军纪只是尚可,不是红军解放军,也是原因之一。
曾剃头毕竟掌握大义,满清已经建国百年了。
由于和西方决裂,也是太平军失败的原因之一。
唉,确实可惜了,也许能赶上大航海末期呢。
连祖宗龙兴之地发生日俄战争都宣布局部中立,可耻到家了。
拿事实说话叫历史虚无,一点根据没有叫历史唯物。
又长知识了。
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大家自己各自学习吧,这里简单直接点。
假如,只是架空的假设一下,假如没有太平天国,中国的道路肯定有所不同,没有太平天国造成的损失破坏,也许,我们就用不着经历“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样一条将近百年曲折漫长的复兴之路。
当然,这不是必然,但是至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太平天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失败的意思,就是没见到成果,只留下破坏。
比起意识形态的各种口号,这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客观评价吧?
这两段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述。
其他河友对你的观点有更详细的表述,自己慢慢看吧。我就不当狗尾了。
曾剃头的传记那是把自己搞成圣人一般的修为,搞得精英归附,重新树立儒家大旗啊!
看来要是没有帝国主义支撑,这些什么修为都是笑话!
湖南人确实在这个战争中发财了,大大小小的财主估计不计其数!
那近代湖南人的崛起和什么船山学派,估计也是后人贴金而已!
B站有个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郭继承在讲国学,咋一听,很有道理,修身齐家治国,仔细一想,这些都是对古代统治阶级用的,妈的,普通人连生活都困难,哪有心去搞这一套,当然搞这一套 极少数可能跻身!
那现在所有架空小说是不是都该禁止?
如果一定要承担一点罪名,我承认确实想“虚无”的一点,是“造反有理”。
——————
十年浩劫之前,大家觉得对革命有功的英雄是该推崇,并无多大疑问;可是在十年浩劫中间,四人帮对洪秀全的吹捧,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他们认为洪秀全是真理的化身,所作所为,绝对正确,无可怀疑。在太平天国中除洪秀全外,杨秀清是想篡位的野心家,韦昌辉是混入革命阵营的阶级敌人,石达开是分裂主义者,李秀成忠王不忠,是个大叛徒,一律该杀。好像除了洪秀全这个孤家寡人外,太平天国里再没有一个好人。物极必反,这种极端的说法引起大家极端的反感,大家被迫重新思考,难道历史上真有这样荒唐的事?
——————
毛主席,四人帮,真是个大框,啥东西说不好的,都往里装。
你这个观点40年前就提出并实施了,我当年就看过些太平天国破坏,滥杀,淫乱诸如此类的书文。
主贴有交代,和四人帮有关。
事实上,太平天国前期的成就,大部分是杨秀清的功劳,罗尔纲先生《太平天国史》里这样评价:“太平天国前期巩固如磐石的政权,比天朗气清的澄空还要清明的政治”,都是因为杨秀清领导有方。而太平天国后期之所以走向失败,杨秀清被杀是关键因素。假如天京事变的历史反过来,杨秀清杀了洪秀全,太平天国其实未必失败,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可能大不一样。
对太平天国的历史之所以要正本清源,正是因为谣言掩盖了真相,从一个错误的历史认识出发,只会在现实中犯下更多的错误。
以下节选,引自罗尔纲先生《太平天国史》:
——————
杨秀清广西桂平县平在山东旺冲人①。生於清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②八月十九日①。他出生在一个十分穷苦的农家。父亲叫杨亚齐,母亲古氏②。五岁时,父亲去世了。九岁时,母亲也死了,得伯父杨庆善教养成人③。秀清成年后,得不到田地耕种,他只得同平在山里面那些穷苦农民一样,以「种山烧炭为业」④。他当农时,在陡峭瘦瘠的山坡上,开荒种植些玉蜀黍、番薯等粮食作物,或种些蓼蓝经济作物。农时过后,就入深山去伐林斫木,在炎暑天,入窑烧炭。至冬天,又翻山越岭,把炭挑出新墟去卖,经过商人的盘剥,换不到一升半斗。一年到头,过着挨饥受寒的生涯。天情道理书说:「至贫莫如东王,至苦亦莫如东王,生长深山之中,五岁失怙,九岁失恃,零丁孤苦,困厄难堪,足见天父将降大任於东王,使之佐辅真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乃天之穷厄我们东王者,正天之所以玉成我们东王也。」这段话,说明了秀清的革命事业跟他的阶级出身和艰苦经历的重大关系。
.
杨秀清是个具有非常的行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人,他又是个雷厉风行的铁腕人物。他任太平天国正军师,总理军国,出现了一个在农民起义史上未有的高度集中的权力,就是在中国史上也少见有如此高度中央集权。在军事上,一纸令下,全国兵将星驰电集,赴汤蹈火,如身使臂,臂使指。在政治上,「即末秩微员,升降必由天廷转奏,片文双字,刊刻必自京内颁行」①,所有全国大大小小的政务全部集权到中央政府。在维持秩序与执行纪律上,「一切人等,无有例外,各有派定的岗位与职责,而全体动作各按轨道,循规蹈距,如同钟表的机件」②。只有在这样的权力树立以后,富有自发性和涣散性的农民的力量才能结聚起来,消灭分散主义和无纪律状态,而得运用全力去推翻地主阶级。也只有在这样的权力树立以后,才造成太平天国前期巩固如磐石的政权,比天朗气清的澄空还要清明的政治。
.
当进入南京之初,杨秀清就首先整顿营规,立法安民。凡新克复地方,安民严令一出,何官何兵无令敢入民房的斩不赦,左脚踏入民家门口的即斩左脚,右脚踏入民家门口的即斩右脚,法立令行,严严整整①,真正做到了他向人民保证过的「圣兵不犯秋毫」②的严明纪律。他爱护人民,向官兵教育爱民的道理,要他们关心广大人民的疾苦,要「有衣同衣,有食同食」③。故民心悦服,到处战胜攻取。
.
秀清爱护兵士,他给军队颁布一种体惜号令④,教导「凡为佐将者,当知爱惜兵士」。规定行军时,官员马匹都给伤员骑,如马匹不够,由兵士抬负而行,总要个个保齐。到指定营盘时,令拯危官员每逢礼拜日将伤员医疗情况报明,宰夫官三日两日按名给肉,以资调养,掌医、内医格外小心医治,佐将当公事稍暇,必须亲到功臣衙看视。有亲属的伤员,看远近情况,酌量令其亲属前来照料,没有亲属的,由本营兄弟小心提理。至於对巡更把卡兵士的体惜,又规定:「若遇天寒雨雪之夜,尤当加以体恤,若见其衣裳单少,或被褥不敷,即当传令各官,如有多馀,即当挪出,分散兵士。倘各官亦无多袍裳,即令各官夜间将皮袍裳与把卡兵士穿著,日间令其缴还,如此一转移间,兵士更当格外感激矣」。秀清爱护兵士,开心到这种地步,就更加激发他们的门志,以战胜敌人。
.
秀清对群众很谦虚。当攻克南京时,他正在考虑建都大计,驾他座船的蒋老水手,向他当面提出反对去取河南为都而主张在南京建都的主张。他虚心倾听了并且采纳蒋老水手的意见。虽然他这个决定是大错的,但是,却典型地说明他对群众的谦虚态度和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到建都天京后,丞相不识字的每人禀事,都带书手入读禀奏。他十分谦虚地对那些书手说:「我五岁死了父亲,由国伯养大,家穷失学,不识字,兄弟莫笑,但慢慢地读给我听,我自懂得」①。他给群众的形像,就是这样的诚恳,这样的朴素。他谦虚对待群众,虚心倾听群众意见,也教官员们学他的榜样,他曾经面教各官说:「尔等为官者,凡遇下官有事到案敬禀,或是或非,且随他直禀明白,切不可半途之中,见他有不合之处,即大声骂他,致他心无定见,常多惊恐。即有错处,也须待他说完,悠然教导,否则恐他自后即有合理的地方,也不敢来禀」①。他这样地重视群众主动性和智慧的发扬,就鼓励群众开心革命事业,乐於提出意见,因而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太平天国革命史中,曾经出现了许多创造性的新事物,就是跟领导者这种谦虚的作风有关的。
.
秀清用人,择有才而用,不准狗情滥保。他指示在田家镇行营统兵的燕王秦日纲说:「凡保举官员,必须查其平素历练老成,精明灵变,然后传该员前来亲自勘验,观其言语举动,进退趋跄,果堪胜任,再行保举禀奏回朝,毋得狗情滥保」②。这样慎重保举,自然能够登进英才,为国任贤,收到政治清明,人心团结的效果。故敌人论到当时太平天国的铨选也不得不说:「赍功课职,颇协众情,初无依违,故其党争为致死,虽屡至穷蹙而不舍焉」③。这一种情况,和太平天国后期徇私滥保,乱封官爵,以致「谗佞张扬,明贤偃避,豪杰不登」④的情况,恰恰成为十分显著的对比。
.
秀清「赏罚分明」①,这就使得有功的知奋,有罪的知愧,激发了革命者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加强对纪律的严肃感。甲寅四年五月,青年将军陈玉成攻下武昌,秀清立刻把他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玉成上燕王秦日纲禀申说,他恢复武昌祗是一点「微劳」,就得到升赏,使他「感激图报,奋不顾身」②。同年三月,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在湖南湘潭全军覆败,革职,调到江西湖口协助守城。八月,任为金官正将军。他感到自己有负委任,恳辞给他的官职,请秦日纲代为婉禀秀清,原在湖口带罪立功③。从这两件事看来,可见秀清「赏罚分明」是在怎样地激发着革命者的上进心和责任心。敌人论太平天国取得辉煌胜利的原因说:「其法至严,凡有失利取败,违令私财,重则立斩,轻者责降,不敢徇情,略无姑息。有功亦破格升迁,赏不逾时,而桀骜不驯之徒,遂群焉俯首,甘心服役,至身临矢石而不惴,膏涂草野而无悔矣」④。反革命分子的分析固然是片面的,因为太平天国革命者这种昂扬的门志,并不只是从纪律取得,而首先是由於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但是,从太平天国全部历史看来,仍然是跟秀清「赏罚分明」分不开的。这一种情况,和太平天国后期「无功偷间之人,各又封王,外带兵之将,日夜勤劳之人,观之不分(忿),力少从戎,人心之不服,战守各不争雄」①的情况,又恰恰成为十分显著的对比。
.
秀清「心灵性敏」②,应变迅速。甲寅四年三月,水营哗变。原来水营都是湖南人,反革命分子张继庚曾用「东王待广西人厚,待湖南人薄」的反间计去激怒他们。没有多久,可巧有北殿右二承宣张子朋因奉命出师封船只责打水营多人的事发生,众心遂齐叛,要尽开船上驶向清军投降或散去。秀清得报,立刻到北王府,将韦昌辉杖责数百,张子朋杖责一千,又传殿左五指挥提督水营事务总办船只唐正才到来,多方抚慰,叫他向水营传达慰问,并出诰谕宣布韦昌辉、张子朋虐众罪状。水营人人悦服。一场祸起顷刻的大变,登时风平浪静。如果应付稍迟,便致挽救不及了。秀清应变迅速,使不失事机,大都类此。
.
太平天国前期的辉煌业迹,就是由於秀清执政得来的。当时太平天国的军民把秀清看作神圣。他的一道诰谕,一首诗歌,一部讲道理的书,都像战鼓一样鼓舞着他们,「争先恐后各称雄,直破铜关百万重」②,从胜利走向胜利。
【传第三太平天国史卷四十四杨秀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