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苏联崩溃的原因总结 -- llama

共:💬60 🌺236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习惯性地360°观察推送来的新闻事件

一,军队经商是越南最大的弊病,同时也是它作为小国唯一上牌桌的方式。

二,刚刚又收到一条,“德国模式”崩了,“关厂潮”席卷而来

收到这条新闻之前,找河友问的答复大概是未发现,不觉得,情况很好,指标正常,一切如常……

收到这条新闻之后,有的河友又会觉得德国国将不国,崩溃在即……

真实情况可能是3-5%的企业出现问题。

家园 没KGB盯着心情舒畅了?

以前有KGB盯着,又勾心斗角,等位登大宝一开心太过反而容易完蛋,跟赢政他爹似的

这年纪较轻摆脱了KGB,就不一样了😂

家园 同义词吧,智力高的很难做好人

哪怕表面行善,暗地里保留作恶的能力,这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了。

家园 伍豪是好人?

你这简直是对情报战线领导人的侮辱。

你怎么不说康生是好人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好人是个侮辱性的词汇,也就是没有别的优点了,只能说好人。好人卡也是基本上这个意思。

通宝推:玉米菜,猪啊猪,
家园 因为集权是进步的方向啊

人是高级动物,就在于砍了脑袋就死,没救。

你砍蚯蚓的脑袋,蚯蚓还能活,你把海星切三四块,海星能活,我把你切三四块,你必死。这是优势吗?你愿意跟海星换换?

家园 其实美帝就当了一次海星

美帝过去当过一次海星,这是美帝的优点之一。西方习惯性把国家竞争带来的痛苦拿给国民个体去承受。比如当她们的男人出去当海盗抢劫的时候,留守的妹纸就习惯性同时接受抢到全家吃饱和没抢到全家死绝两种结局。美帝和前苏联PK如此,这次遇到新冠,还是如此

这个我过去写过一贴,顺便复制过来

二,美帝有低人权乱序优势

冷战美帝获胜,大多归咎于戈尔巴乔夫或者民族分裂,这是不对的。实际上冷战美帝战胜苏联,是由于美帝自身传统的低人权优势以及马克思主义没有容错率

在冷战的初期,毛子实际上是有优势的,打的美帝民不聊生活不下去。按理说美帝就应该亡国,但美帝没有。它按照自身的低人权优势,把痛苦转嫁给了普通底层民众,成功激起了民众对苏联的愤怒。也就是说,美帝有一个 被锤翻在地直接躺平——躺平之后积蓄力量——站起来继续攻击——战胜苏联 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它现在面对新冠战役直接躺平,让所有人民承受新冠疫情,实际上具有一致性。苏联的亡,和马克思主义有很大关系。马克思主义追求集体,容易在初期积蓄强大力量,但马克思主义就像构造精密的仪器,没有容错率。苏联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一旦被击溃,自然亡的主体首先是国家。也就是说,美帝其实有一种低人权优势,遇到战乱底层各种崩溃,在崩溃中在混乱中形成上层乱序稳定。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那么,万一和美帝对峙,怎么办?

现在的《决议》已经从思想层面否定了文革,那历史上能走的通的就只有大下岗这条路了。大下岗其实也是乱序稳定,只是烈度比美帝躺平更大,按照阴阳相互转换的理论,那大下岗躺平之后我们慢慢站起来,获得的动力也会比美帝强

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中美对峙,对外我们主动出击,对内则大下岗让普通民众承受痛苦积蓄力量,把普通民众的愤怒转移给美帝

家园 幼稚的想法

首先,用好人坏人来衡量政治人物不恰当。

然后,你可以去了解一下戈地图的生平。他在争权内斗中是很在行的。他被选为接班人是老家伙们博弈的结果,但他接掌总书记后很快让苏斯洛夫等老家伙再无实权,并斗倒了年纪相仿的竞争对手。此人是办公室政治的王者,可是在见血的政治中就很软弱了,治国理政的才能更是让人怀疑他是敌人派来专门捣乱的内奸。

通宝推:青菜园子,
家园 有一种说法,苏联后两位是被冻死的。

因为那时的庆祝阅兵是在冬天,以纪念莫斯科保卫战那次十月革命阅兵。冬天在莫斯科的寒风中冻几小时,老头子们回家后身体都不行了。现在改二战胜利日,是夏天了,没问题了。

家园 当年早慢熊不是半开玩笑 说是缘于十月革命纪念日阅兵么

每年的11月7日固定进行阅兵 各路在任大员都要在刺骨寒风(赶上有些时候天气不佳 还有大雪“助兴”)中户外观看漫长的阅兵 年复一年的熬下来 健康人也要被耗成“病夫” (毛熊那些领导人 最大问题倒不是老 而是一个个百病缠身)😂

那几位政治斗争失败 早早被贬 无资格再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日阅兵的主 都是一个赛一个的长寿:

布尔加宁活到80岁

马林科夫活到86岁

谢列斯特活到88岁

谢皮洛夫活到90岁

莫洛托夫活到96岁

拉扎尔·卡冈诺维奇更是活到98岁 只差不足半年就能目睹苏联解体😅

通宝推:北纬42度,
家园 又有人分析是德国故意的

通过俄乌战争重整军备,夺回欧洲领导权

类似日本利用中国威胁休宪

抓住矛盾拼命演戏,美国人也不好说什么

这个逻辑说得通。至于德国领导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就不知道了

家园 刚看完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祭,锅巴可不是被愚弄

取消宪法里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地位的条款,本来是自由派发动的,89年两次在最高苏维埃没能通过。

90年初苏共中央开会后向最高苏维埃发出建议:取消宪法里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地位的条款。

家园 还有个好玩的,自由派头子萨哈罗夫被锅巴释放后

在苏联科学院参加最高苏维埃的选举没选上,锅巴单独给了个名额。

苏联科学院当时还做了个内部调查,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5%,代表全体党员的11%,代表官僚集团的85%。

科学家脑子还是好使😁

家园 苏共向苏维埃建议取消苏共领导权?有出处么?

沃尔库塔曾经的古拉格

另一个城市

都很可惜了。

这个事应该可以追究到某些个人,不可能是自己取消自己的权力吧。

最高苏维埃最后成了大乱套确实属实。但是苏共应该不至于吧啊。

家园 科学家脑子也不过如此,与其调查,还不如说他们想如何。想美国的

科学家的生活,哈哈,结果,他们如愿了。

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列宁就多次强调科学技术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人阶级同其他非无产阶级劳动阶层(其中包括知识分子)联盟的重要性。

1917年12月,根据列宁的指示,在国家教育人民委员会之下设立了科学局。

1918年,政府吸收了200名专家参加制订了“俄罗斯电气化计划”。同年建立社会主义学院以行使国家科学院的职能(该学院于1923年改名为“共产主义科学院”)。

1919年,列宁建议俄共(布)中央通过“关于改善专家状况的决议”,并不顾一些人的反对,将科学家工资定在3000卢布(当时粗工工资为600卢布)。同年12月,决定成立以高尔基为首的“科学家救济委员会”。

1920年,苏维埃政府成立原子委员会,其中包括А·Ф·约飞、Д·С·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等著名学者。同年,建立了以Н·瓦维洛夫为首的第一个植物育种研究所。

1921年,内战结束。政府任命了一批老科学家为研究机构、大学和学术团体的负责人。

同年,列宁指示政府发布命令,资助巴甫洛夫院士的心理学研究。

列宁逝世以后,苏联党和政府一如既往地重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1928年,联共(布)中央作出“关于改进培养新专家工作的决议”,并决定提高教师的工资:普通高校平均提15%,技术院校提30%。

1929年,科学院招收了首届研究生,并派出500名青年专家出国留学。

1931—1933年,全国范围工资改革,拉大了科技人员与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

1934年4月,政府决定将国家科学院从彼得堡迁往莫斯科。同年,争取物理学家П·卡皮察从英国回国,并为他建立了物理研究所。

1936年,政府决定将共产主义科学院与国家科学院合并。

1941—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尽管兵源紧张,政府仍限制科技人员入伍,规定副博士和主任研究员以上的高级科技人员不服兵役,并将主要科研机构疏散到喀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伏龙芝等后方城市,以保护国家的科研骨干队伍。同时为在肃反扩大化中被捕的科学家开办了“监狱研究所”。

1949年以后,由于“冷战”等特定的国际背景,苏联科技人员的地位空前提高,工资普遍上升了1—2倍,尤其是军事科技部门。

1957年6月5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实行学位学衔津贴:苏联科学院院士和通讯院士每月为300—500卢布,博士为100卢布,副博士为50卢布。同时还实行外语津贴:掌握东方民族语言者每月补贴本人月薪的20%,掌握其他外语者每月补贴本人月薪的10%。

1972年9月1日,苏联部长会议又决定提高无学位学衔的科研人员的职务工资。

1982年苏共26届五中全会决定提高农业部门干部和专家的工资,平均增加30%,使之接近工程技术人员。

苏联科技人员的收入与政府官员相比无太大的差距,有的甚至超过政府官员。80年代初苏联若干职务月薪的大致水平为:

全国职工平均 180卢布(1985年为189卢布)

全苏科学院院长 1500卢布

大学校长 1200卢布

院士所长 1000—1500卢布

苏共总书记 900卢布

苏共中央书记 700—800卢布

政府部长和州委书记 500—600卢布

大型企业经理 400—600卢布

大学教授 600卢布(上限)

博士高级研究员 350卢布以上

局长 350卢布

副博士高级研究员 350卢布

研究所长 300卢布

研究所副所长 270卢布

处长 250卢布

研究人员(工龄10年以上) 250卢布

研究人员(工龄10年以下) 210—230卢布

工程师、设计师、工艺师 187—211卢布

无学位科技人员 155—190卢布

产业工人 145—203卢布

中学教师 130—200卢布

科员 140卢布

职工工资下限 70卢布

在职务津贴方面,政府部长每月不超过350卢布,科学院院士为300—500卢布,教授和博士为本人月薪的50%,大学系主任为本人月薪的35%,副系主任为30%,研究室主任为20%。

在退休金方面,普通职员拿原职务工资的40%,院士和通讯院士为240卢布,教授和博士为160卢布,副教授副博士为80卢布。

在家庭开支方面,居民纳税额占收入的比例:城市为8.7%,农村为1.6%;三室住房的房租、水、电、气4项共占收入的13—17%;食品开支占收入的30—35%。

除了工资、津贴而外,苏联政府还为科学院院士们提供了其他优越的物质条件,包括优厚的酬金、特酬金、奖金、稿费、养老金、特许外汇、特需商店、专用食堂、专用交通工具、高级住宅和别墅、子女入学的特殊照顾、去世后优厚的抚恤金等。

为了表彰科技人员的卓越贡献,苏联政府还设置了各种奖金和荣誉称号。

1957年,决定设置“列宁奖”(其前身为“斯大林奖”),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25项,每项奖1万卢布。

1967年开始颁发“苏联国家奖”,该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50项,每项奖金5000卢布。

各加盟共和国也设置了相应的奖金,此外科技人员还可获得“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苏联科学院将6%的工资基金用于颁奖,设置了“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和奖金”、“巴甫洛夫金质奖章和奖金”和“齐奥尔科夫斯基金质奖章和奖金”。

国家发现和发明委员会设置了一些专项奖,如“鼓励奖”(每项20—200卢布)、“合理化建议奖”(每项10—5000卢布)、“发现作者奖”(每项不超过5000卢布)、“发明作者奖”(每项不超过2万卢布)。获“发明作者奖”者中贡献重大者,还被授予“苏联功勋发明家”称号,无学位者可因此取得学位,并可享受补加居住面积。

苏联科技人员享有较高的政治待遇,特别是从50年代起开始实行企业领导专家化,以及60年代中期以来苏共中央多次作出决议提拔专家担任各级领导。

苏共很重视在科技人员中发展党员,其比例也在不断上升。1967年知识分子中已有21.7%是党员,而大学毕业生中有27%是党员。苏联科学院有43%的研究人员是党员。1922年党员中知识分子仅占0.6%,而到了1981年苏共党员总数为1748万,其中43.8%是知识分子和军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当选为苏共党代会代表或进入中央委员会:

1961年苏共22大代表中,受过高等教育者占52.4%。

1966年苏共23大代表中,受过高等教育者占55.5%,其中有46名院士和通讯院士。选出的195名中央委员中有一半以上受过高等教育。

1971年苏共24大代表中,受过高等教育者占58%,其中有96名院士和通讯院士,363名博士和副博士。结果有20名院士和通讯院士、20多名博士教授当选为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

1976年苏共25大上,有19名院士、6名通讯院士进入中央委员会。

1981年苏共26大代表中,院士和通讯院士有118名,博士和副博士有498名,“高知”合计占代表总数的12.3%。

(本文节录自《苏联的科技进步与科技人员的地位》,原载《苏联东欧科技进步研究论文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7年12月版,第234-242页)

家园 可以集权到一个集团一个阶层一个结构合理的小型组织,都行。

但是,集权到一个个体人的身上,这一个自然人叛变,整个机体都被颠覆了;

这么儿戏,不能说明这个结构的非健壮性吗?

这不仅仅是集权,这已经近乎神权了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