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我不看好印度的“世界工厂”潜力 -- 五藤高庆
文言是一种书面语言。不论是语法还是词汇和平日的口语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是文言是没有口语环境的。
普通话能够普及,主要是近代传播工具的普及。电影、电台、电视使用了普通话作为音频媒介。这就让广大的受众能够得到一个直观的语言环境。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普通话,就是英语、日语照样能够学会。现在的小青年,每天追两小时美剧学会英语、或者两小时新番学会日语的相当不少。
古代没有电影、电台、电视、网络直播,也没有任何人会用文言说话,整天“之乎者也,子曰诗云”。同时就那么点范文,私塾先生自己都未必搞得明白,入门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种情况下学文言和现代学普通话完全没有可比性。
真想恢复文言文,先把语言环境搞出来才行。不知道您能否从自己做起,从这个帖子开始发言都用文言?
欲复文言,先善其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言必文言,可乎?
至少在我接触过的的制造业,印度工程师的思维和管理方式,非常没有条理性,而且专业人士稀缺。印度要想短期内成为世界工厂,在我看来目前基本没戏。印度缺了两样东西,土改和义务教育。
并不是纯粹玩笑,这是印度难以成为 合格 的工厂 的重要原因........别说世界工厂了。那就是印度的优秀人才,他们的长处走市场路线更容易成功,为啥要在生产部门玩命卷?
现代资本主义的模式里面,最牛逼的自然是乔布斯那种技术、生产、市场都能做的不错的奇才,但是那人家自然跑去自己创业了。一个产业嘛,骨干力量还是普通人,普通人技能点就要有侧重,印度人才的优点在现代企业里面,多半是 向形而上的 玄 方面发展,而不是 形而下的 干 方面。单是这一条就够了.....
诗词有学习门槛,到现代也是如此。就算是写白话诗也不是人人都能写的。
戏曲则基本是白话。戏曲对于普及“官话”没有多少帮助。戏曲以地方戏为主。就算所谓的“京剧”,其实说的并不是北京话,反而是后来的“评剧”源自唐山,说的是河北腔,更接近北京话。
经过莫迪老仙上任以来对“印度制造”的大力支持,印度制造业附加值占GDP的比例成功由2014年的15%降至2021年的14%
那种大雨造成的洪水在平缓的恒河平原流过,啥大坝都不管用。
参照我国南北各处特别是淮河流域,汉江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垸围圩坝陂基塘坑圳闸。
虽然我是看不上印度人,但是必须说,古代印度人并不是傻瓜。
印度上层高种姓和波斯人关系很深,波斯人能搞出坎儿井,没道理到了印度就不会玩水利了,而几千年下来印度就是没修水利,必然是理性决策。
比如恒河下游,实际是现在孟加拉一带,都是滨海泥滩,三角洲及其广阔,怎么搞?即使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主要还是山区丘陵地带,真的平原上也是很难办的,黄淮的水患一直都没解决。
能不能跟江浙近海和珠三角一样开渠堆基呢?渠道排水,基围挡瘀,定期清理修整水道。仅从工程技术和成本收益上看,其他不考虑。
我又想了一想,应该还是不行。上段时间报导那个孟加拉的大桥,其中一大难题是河床砂太细,导致河床多变,难以承力(我理解的大意)。估计恒河下游跟江浙近海和珠三角这样搞,还是不行,江浙和珠三角,本质上就是处于山脚下山谷中。
美国这些年加大了对印度的直接投入,仅次于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疫情前貌似是对中国投资的四分之一到一半。同时,中国的资产阶级也加大了对印度的直接投入。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经济当然锦上添花。
恢复到英国人来到南亚之前的形态就行。
说法语,吃法国菜,行事作风都效法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当时真是当时所有欧洲人的偶像)。
美国波旁化,欧洲神圣罗马帝国化,俄国还是那个俄国。。。
1/4出口毛子,再剩下的部分(不到1/4)出口西方,而且还是从彼得堡港上船。乌兹别克情况类似。两国的铀矿在两河下游,可以用地浸法开采(把水通到地下再把含铀的水抽出来),成本极低,别国没法竞争,在铀矿这行业是油霸级的存在。但这两国没有出海口,而且技术水平低很多方面依赖于毛子(比如找矿),基本可以说,全世界2/3的铀矿供应控制在中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