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那么,普大帝,你的代价是什么? -- 真理

共:💬157 🌺942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被迫升级为核战争,那就是输了常规战争

到时候估计会以谈判收尾,不会真的把核弹打出去。

家园 那就没劲了
家园 他不当加尔铁里就得当伊凡六世,彼得三世,保罗一世

俄罗斯上层的历史就是西化派和本土派斗争的历史。亲西方的领导人只有彼得大帝和列宁善终。叶卡捷琳娜、亚历山大一世、斯大林都是本土强硬派。

家园 东方大国只不过是贪图钱财曲意逢迎罢了
家园 那也是一样啊,谁知道后面啥勾当呢?

你就确认不会有勾结么?

虽然大家都知道美国看不上中国,但是架不住有人贱啊,虽然虐我千万遍,但是我仍然待之如初恋啊。

你咋确信不是舔狗呢?

家园 普京不是皇俄,是受到了皇俄裹挟胁迫的(斯岳飞)

但是普京也不是纯粹西化派,他只是想利用西方,强大自己,但是他又没有斯大林的一点能力。

还不能控制皇俄,实力不太行。

但是,恐怕收回四州,没太大的问题。

家园 但普构的赢面已经无限趋近于0了

斯特列科夫一次乌鸦嘴说中是巧合,次次都中就不是巧合了。俄军可能对“外人”普构和胶合板元帅们说谎,但对自己人如皇俄,是有沟通渠道的。

这就解释了为啥皇俄们对战争的判断,远比普构要准确。

至于搞的什么部分动员,沙皇和红色沙皇列宁斯大林,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要么就老老实实的动员,谁反战谁就先上前线,菜乌动员了5轮,虽然润到国外的多,但好歹抓了那么多的壮丁到前线了,填线绰绰有余。

搞动员,还部分,给翻译翻译,什么叫部分动员,退役五年的动员,退役六年的不动员?住在农村的动员,住在大城市的不动员?普构的历史不知找哪个高人学的,俄罗斯历史上哪次成功的扩张,不是靠人海,是靠所谓的精兵主义?

这会儿开始部分动员了,不就说明皇俄们才对么?既然皇俄的道路更正确,我看普构中风体面的概率,已经无限靠近扩张失败的沙皇了。

家园 中不中风取决于普金自己的决心了。

最近还发消息称北溪二有B管道,问德国愿不愿意开阀门。

这个态度实在是让人看不起。

家园 战略判断都是拍脑袋不看基本面的?

三点说明一切:

1.早先休整的主力压根没动,战场没有重大伤亡,也不见任何紧急增兵的举动,国境线岿然不动,而且还直接前推到占领区。

2.国内政治经济平稳,也不见向中国等盟友紧急求助,中亚远东利益也未见明显松动。

3.声明不发动核战争。

整体上冬季反攻有条不紊推进,局部动员更多是针对北约部队已经正式参战的情况,而且明显并不着急,所以现在谈什么鹅毛胜负,多少有点吃饱了撑的,瞎操心。

通宝推:潜望镜,
家园 俄罗斯与北约的博弈是哪种博弈模型?

博弈论我也不精,但是我知道俄罗斯与北约至少是个无限次数博弈的重复博弈模型。

因为双方都是不死之身。北约至少有北美洲保底,俄罗斯至少有西伯利亚保底,也许(肯定)还有中国,从历史长河角度看,日本征服朝鲜半岛也只是得逞于一时,博弈到彻底出局的极少,比较周知的熄了火的只有有印第安人与准噶尔人,谁敢确定塞尔维亚这星星之火就不能燎原复活前南斯拉夫呢?

由于博弈双方都将顾及长远利益,所以双方在博弈中往往会采取尽量与对方合作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可能会被某种纽带联系在一起,继而使得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长远复杂。人们经常会说:“低头不见抬头见。”所说的也正是此种情况。这样一来,当你与对方进行博弈的同时,又要考虑到事后的情况。基于这种长期性与复杂性,人们即使是面对“囚徒困境”也很少去选择背叛,因为人们都知道,重复博弈,不是一锤子买卖。

于是我们看到俄罗斯与北约双方在俄乌战场上控制了烈度,虽然双方都可以做到陆地+空中的立体钢铁洪流,北约更强一点还可以有海上钢铁洪流,但是这些都没有发生,空袭很少,空战更少,大家在打一场80年前装备水平的战争,还不是密集恐惧症的那种。

扎波罗热核电站虽然被俄罗斯占了但是发电机组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0%,大量出口周边国家。

俄罗斯的“知会你一声顿巴斯我拿走了”这种风轻云淡的态度很伤人自尊心,于是北约方面脸上挂不住升级了烈度,让胜利的消息来对冲实地上的损失。俄罗斯接下来的动作可以有:

(1)参照北约升级的程度,对等提升战争烈度,这样会出现双方都不希望发生的交替加码的失控局面。

(2)有限反击,御敌于国门(乌东四州)之外。

所以未来几年:

(1)核武器不会发生

(2)俄罗斯国界线不会继续前移

(3)双方在新国界线外的缓冲区继续交战,犬牙交错的战争。

家园 暴论: 普京在认真准备核打击

这里的核打击是指战术核打击,即沿用苏军作战思想,把核武器作为一种主要的战役突击手段。

常规推论:按美国人祖传的“鸭子识别术”,俄军在原来应该守的地点守不住,应该存在的战役预备队拉不上来,败退之后上上下下互相戳手指,而接下来应该坚守的地方,也没有认真防御的样子。所以,俄军在北线和南线的失败,是被乌军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实施了正确的军事打击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而且还将继续失败。

暴论:

这是俄军的战役欺骗。如果对乌军兵力集群实施核突击是一个战役决策,那么俄军必须要做到两件事。

首先要尽可能地吸引乌军,让大部分乌军力量出现在适合打击的位置。这个已经做到了,证据是在基辅的总预备队已经调上来到了哈尔科夫前线。目前的乌东战区,大部分平民已经撤离,附带伤害小。而且更重要的是留在前线的俄军人数也很少!

其次是隐蔽自己的战役核打击企图。当然,直到核打击成为事实(或者长久不实现),我们无法判断目前俄方的行为是不是战役欺骗。但是,的确很像。俄政府的重要人物再一再二再三再四地否认将使用核武器,是不是似曾相识的行为模式?对,二月进攻之前,就是这样。还有一个相似的模式是战役决定不预先传达。俄军目前只知道自己在退,为什么没有增援,退到哪里是个头,不知道。二月不也是这样吗?为什么进攻,战役目标是什么,不清楚,反正只知道往前走。

还需要解释一个关键疑问,普京为什么会同意使用核武器?

其实简单,苏军军事思想一直强调战役核突击的重要性。所以能不能使用核弹的问题,早在五十年前已经有了肯定结论!就是说在俄国内部,普京并不需要就战术❗️核武器使用的是与否问题进行讨论。他只需要商议使用的时间与地点。

必须强调一下,战役核突击并不是俄军的唯一选项。乌军尽数前出,俄军只需要一个方面军,在北线,从切尔尼戈夫、苏梅到哈尔科夫的任何一个地段都可以形成战役突破,然后将波尔塔瓦、第聂伯罗、红军村轴线上任何一点南北切断,都可对乌军大部分主力形成包围态势。甚至一个集团军,十几二十万人大概就够了。因为乌军好像真的一点不担心自己的侧翼。

但是,当你的问题可以用一百枚核弹去解决,你为什么要劳神费力地去组织新的集团军乃至方面军?是的,战役核突击不会只有一枚核弹,而是需要打多少就打多少,直到撕开宽度接近一个方面军展开正面的缺口。(西部军区为什么那么懒散?)

核门槛都跨过去了,大家还会在乎响一下,和响一百下的区别吗?核门槛之后的唯一考量是打击前线军事目标和打击大城市的区别,即战术核武器与战略核武器的区别。

通宝推:大胖子,
家园 太丧心病狂了吧

上个月还在构,这一下子就变成大魔王了?

我不信。

家园 这个思考来自职业军迷阿怡的提醒

阿怡在他们讨论航空母舰的时候说,航空母舰是美军至关重要的战役支撑点,每一艘航母负责一片辽阔的海域和洋面。当美军一艘航母被击沉,对当地战区的指挥官来说,意味着他负责的战役方向豁出一个他无力填补的大口子。这个时候战区指挥官有充分的理由请求批准使用核打击。

美军的这个思维逻辑,其实和苏军的战役核突击没有本质区别。差别仅在于美军的海军力量足够大,不必强调核突击,而苏军强调核突击目的是为了加速战争进程。

核弹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不是军人考虑的问题。

家园 苏梅方向确实是软肋,乌军一点不守是有意思

这是啥意思,天然认为俄军只能从别尔哥罗德或者南线进攻乌军?

家园 乌军对整个北线一直在做侦察

经常炮击,无人机袭扰,还有大量的破袭小组

从库尔斯克到别尔哥罗德,破坏虽然不大,但的确给俄国方面造成很多麻烦

几个月下来,估计乌军的结论是俄军在北线没有认真集结兵力和修筑工事,所以放心把兵力调往哈尔科夫与赫尔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