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金秋盛会 -- 神仙驴
讣闻|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逝世,曾为河南形象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红船杂志 2022-10-21 20:03
今日,红船编辑部从徐光春同事、亲友以及身边工作人员处获悉,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21日早上5点30分,在郑州逝世,享年78岁。
据了解,记者出身的徐光春,大半辈子都在跟新闻工作打交道。他曾先后任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上海分社社长、北京分社社长、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四十多年不曾离开新闻工作岗位。
2004年12月,徐光春出任河南省委书记,期间,他为河南省形象提升、新闻工作等做出重大贡献。
徐光春(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开简历显示,徐光春,1944年11月出生,浙江绍兴人,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高级记者,博士生导师。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参加工作。
是中共第十五届中央纪委委员,第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河南省委书记。
据悉,徐光春从小就对新闻政事有着很大兴趣。他早年就读于浙江杭州第一中学,并在高中二年级时被特邀担任了杭州市委机关报《杭州日报》的特约记者。
1964年,徐光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并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新闻系新闻专业。在校期间,徐光春静下心来,勤奋刻苦,学习了先进的新闻编写、信息提取等诸多技能。
1969年,时年25岁的徐光春从学校毕业。当时,正值知青下乡劳动的热潮,徐光春也成为了广大知青中的一份子。他被先后分配到北京市东方红炼油厂、北京市苏家坨公社、解放军6377部队农场劳动锻炼。
1972年,因工作能力突出,文化水平较高的徐光春被调至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并出任了建设兵团铸管厂宣传科干事兼《兵团战士》报记者。
1975年,他又先后出任了安徽新闻图片社、安徽画报社记者。任职期间,他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业能力,总能准确地报道各种新闻政事,且拍摄的照片恰到好处。1982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任安徽新闻摄影研究会会长。
特殊年代结束后,徐光春作为组织培养的青年干部,先后出任了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组长等职,并于1983年进入党校进修部新闻干部进修班学习。
1985年后,徐光春经历过多次调任。
1985年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为上海新闻摄影学会顾问。1988年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为北京市对外宣传小组成员、北京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首都经济信息报》高级顾问。1991年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1993年4月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同时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中国报业协会顾问、全国高校校报协会名誉理事长。
徐光春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写有大量各类体裁的新闻作品和上百篇论文拍摄并发表了上千幅新闻摄影图片,著有《业余摄影实用手册》《哲学与新闻》《摄影特技》,其中《业余摄影实用手册》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奖。
1995年,徐光春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兼机关党委书记。1997年9月,当选为中纪委委员,是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0年6月,徐光春先后出任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中宣部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组员等职。
2004年,时年60岁的徐光春出任河南省委书记,主政河南,期间为河南的形象提升和新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1月30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徐光春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06年10月28日在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省委书记。2008年1月23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据悉,退居二线后,徐光春还曾于2017年底出任了炎黄研究院院长和专家委员会主任。
国安系统至今比军队还有人民性
能展开讲讲吗?😄
出身华工机械学院,学生时代就担任学生会主席,也就是一直当苗子培养的。
华工多年来又特别注重、重用海归。从周济到李培根,都是这个模式。
当然,他的海外留学学历,属于联合培养,不如上面两位硬(那两位是真的拿了美国博士回国)。
如果是换名头和换形式,哪怕是仅保留军委主席,都等于是推翻了他一直高喊的:党领导一切。
像越南,就是四大正国加常务书记。十三届也是五人,但原定也是七人,临到会前,因有人举报,而撤下万里和田纪云的资格。但是十三大其实还是幕后老人有终裁权。台前国家主席杨尚昆、人大委员长万里只是不进常委,但仍在政治局中,加上半退状态的政协主席李先念,在领导人序列中还是在极靠前位置。十三届的五人,除总书记总理,还是包括了书记处排第一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兼主管政法)、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事实上如果涵盖其他正国职领导人,也不会少于七个。当然如果主弱臣强,增加名额就有一定现实意义,如十六/十七届九人常委。从分管工作看,原来的九人分治,意识形态设专人可以理解,政法方面则有经验教训值得汲取。从历届常委分工看,如果要把政法这个位置换成军委上将,则释放的信息太过明确。我个人认为确定军委主席负责制情况下,常委里暂还不太需要一位将军。
其实如果要多设常委,主要是那个书记处第一排位的书记(俗称常务书记)的部分分工可以分出来。十四大以来,先后有胡锦涛、曾庆红、习近平、刘云山、王沪宁出任这一职务。主要工作是组织、党建、意识形态,往往兼国家副主席。胡作为接班人时分工最多,并兼军委副主席;十六大曾接管组织、党建、党校、国家副主席功能,而意识形态分给李长春;十七大习继承曾的分工,届内再以接班人姿态兼军委副主席;十八大刘接管组织、党建、党校,再重新吸收意识形态分工,国家副主席另设;十九大王沪宁基本着重于意识形态、理论、上层改革设计工作,党校校长兼职也分了出去。如果重设9常委,那么不妨考虑把国家副主席再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常委兼职,除外交礼仪事务外,还可以像十八届李源潮那样分管群团组织(十四十五届常委尉健行也有全总主席兼职),这可能是一个办法。
回到眼下,现在仍以七人为宜,原因是位置也够,涵盖面也广,也不必增加因改人数带来的额外麻烦。更主要的,定于一尊的权威,如果7人中已经能居多数了,9人的意义就不大,如果之前有阻延某人进常意图的话,那么常委的扩张反而就多事了。
人事有代谢。更何况接班人选众望所归。
未必不会做出更有历史感的安排。且看明天。
首先肯定的是,大部分说法都没问题,而且有实据。比如,习总确实是在十八届六中全会被明确称核心的,五中全会都完全没有这个提法。
小破绽是什么呢?
1、核心没有被以文字形式定下来;
2、如你所言
这种轮替制度,不仅能实现有序接班、政策延续,而且能够充分保证党内的团结。
1和2是矛盾的。
很明显,没有被文字形式确定的东西更会造成分歧、无序。
当然,有一个补救办法,就是不要称核心,而设党主席。
这就涉及到修订党章。一般修订党章的决议在大会最后一天公布,所以,明天就知道党章到底怎么改了。
如果真设党主席,那你的说法就几乎完美。
====
这种设置有个好处是,习总继续掌权,而又少干琐碎活。细活都让春华干去。习总毕竟年纪大了,作报告这活挺累的,交给年轻人去。
当年董建华不吃止痛药都无法坚持站着念完施政报告,最后只好提前辞职。
像上面所说,如果真是五人制,也是越南模板比十三届更符合现实意义一些。不说真伪,按照五人制的思路,应是四大正国加常务书记。然而,除了十四届尉健行,历届中纪委书记都是坐常委席的,何况中央纪委一度还作为几套班子之一单列。所以如果是五常,那么应该五人中有一人兼中纪委书记比较妥当。书记处常务书记再兼纪委,权过大;人大委员长可以兼,工作上也有业务相关之处,但是人大工作相对还是比较繁重;感觉上可以考虑政协主席兼任,一是政协工作相对轻松,位高权轻,纪委配重后算是加强政协主席地位,同时也是中纪委书记位次的提升;二是国家监委成立以后,纪委实际日常工作由兼任监委主任的中纪委二把手负责,也是绰绰有余。至于7-5之后的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岗位,其实进不进常委本也不减轻自身本来的工作分量。
下面是按现实状况的推论。改五人制的话,权重更偏重于一三五号(如果总理排三)。人数越少,越有利于集中多数。同时以席位不够为由直接阻隔某人的进常愿望。这就不举例了。
7人,僧多粥少,国副继续作为安慰奖,如抗美、岐山故事。毕竟书记处第一书记、国务院常务副、中纪委三职比国副实职得多。
9人,则是储君位置,如果是同时接军委副主席的话。最可能的人选是敏尔(这也是我到现在也不认为敏尔接总理的可能性有多高)。
无论7人或者9人,解放军代表在现行体制下,都不可能入常:7人则常委位置根本不够分,9人则很大程度上,国副被立为储君,本身大概率兼军委(第一)副主席。
5人几乎不可能:大事件之前之后的5~6人,基本是各管一摊,权力比较均衡,负责当家办具体事,背后作主的是邓公还有中顾委几个婆婆们。
今天是习总领导政治局,更会领导常委会。他现在根本不担心有人与他“权力均衡”,考虑的是将多少自己信任的人放进常委会,能更好的不打折扣的执行自己的大政。而自己这边尤其是排名第4的那位,在7人制下机会并不高,也没有太多余地再放一个“其他派系”----这就是我认为不排除扩增为9人的原因。
当然,如果真扩增为9人,此9人如当年的九龙治水(提出这个说法的那位已经基本消声了),完全是两回事,当今只有1核+8个办事员,比江时代的核心含核量高太多了。
简单说下我的感觉。如方平兄言,湖北现在被关注、升迁机会多。让我想起曾经的吉林。跟长期来比较广泛的山东干部也有的一比,何况近来一连几个湖北书记省长都与山东有不解之缘:俞正声长期在山东青岛烟台任职;李鸿忠是山东籍贯;王国生、王忠林不但是山东人,还一直在山东工作到厅长和省会市委书记。
从湖北走出的干部,中央的应勇、陈一新、江金权,都能确定或有望成为下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地方上有本土出去的西藏王君正、甘肃任振鹤、辽宁李乐成,河南周霁扶正也指日可待。相比早有传统的山东、已成气候的闽浙,湖北在算是在传统官员产地之外,渐渐成为高官孵化器和加速器。就连四代期间共青团中央为数不多的几位书记,来自湖北的就有两位。
应勇在最高检、江金权在政研室坐等就地升迁即可,只是对于陈一新去处,长期以来我都推测他最合适去中办,不过现在还没动,则这个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假如王小洪直升政法委书记,陈倒是可以接国务院的位置,但是加上应勇,都凑在政法口显得没太必要。方平兄怎么看?
河里早年有一位履虎尾老师,印象很深,跟您有啥渊源吧?😅
一个客观原因,是习总什么位置都缺人,唯独政法口富裕:应、王、陈,这就3个人选了。
如果没有今年上半年应书记在湖北省的“柳暗花明”,本来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专业公安出身、上海市长&湖北省委书记、抗疫大功)。现在他被曲线安排去了最高检,如果还能接政法委那真得佩服习总太敢打破一切常规了。
王是今年最后时刻才扶正公安部长,解决了副国级(解决65岁问题)。如果让他继续接政法委,跨度也是太大。而且公安部事多任重,王应该还是专职公安部长+国务委员的常规模式。
变数最多的是一新。今年上半年就有传言,中办的位置谁接----一个非常大胆的传闻居然是当时离开湖北省职务转人大闲职的应书记----这个我是存疑的(因为应书记从上海带来的大秘一直在湖北省委未动)。但是这个传闻本身,也催发了我对丁主任接下来位置的一些联想----也许,并非如外界盛传的那么“嫡系”。另一个一直在传的人当然是一新,从各方面讲,他都够格。问题是,随着前几天孟祥锋公开陪习总露面-----中办的位置不出意外已有答案。
那么陈的安排就很有意思了。虽然习总对他的信任与倚重无可置疑,他这些年打黑扫恶的政绩,也没有沪强今年上海的那个硬伤。但是,如果从秘书长直接政法委书记-----还是那句话,习总太敢打破一切常规了。一新的优势是深得信任,劣势也非常突出:一缺督抚经历,二为人霸道(与应书记一时瑜亮,在湖北督导抗疫时两人曾在省委会议上互拍桌子),三作为“酷吏”,手狠刀快,几乎得罪了整个政法口。这种状况下,他就是想去直辖市也难。习总怎么安排他,如果入局怎么入局,这是个看点。
另一个很合适的人选其实是粤希----很多人看好他入常甚至接中纪委。说实话,我观察张福海那个人事,看到的更多是中宣黄的背影。如果粤希接不了中纪委,那么接政法委也是个不错的安排,毕竟仅次于入常,实际权力排名第八-----他就是入常,大概率也是9人制中的第八,如果仿长春故事分管精神文明委,实权还不如接政法委。
本届人事必然是打破N多眼镜的一届,习总怎么安排政法委书记,都有可能。
BTW,驴兄提到的山东人在湖北为官。山东湖北的关系一向很好。比如2020年湖北抗疫,山东省对湖北(我老家黄冈)的援助是最实在的,无论是人财物(副省长带队)。仅就我个人观察,多年来,山东人在湖北做官没有太多被排斥感。红中在湖北的口碑就很不错。
要说例外可能是现在这个王省长。无他,公安出身、抗疫大功,为人霸道----习总派到湖北武汉抗疫的几个人,好像都是这个特点。
不过,传闻他也快升去外省任书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