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挑担和劳动技巧 -- 铁手
现在用扁担挑东西走路的人应该比较少了,估计很多人没概念,尤其是很多可能从来没从事过农村体力劳动的人,对扁担的概念都没有。
扁担作为曾经的一种重要运输工具,原理很简单,就是一根棍子,两头负重,中间找到个支点来保持负重平衡,给一点水平动力,就可以把东西运走了。通常情况下,人的肩膀是支点。扁担这个词也很有意思,扁是因为形状,扁的,而不是圆柱形的。好处是和肩膀的接触面比较大一些,就不会把肩膀压得太痛,同时因为是扁的,就会有弹性。我印象中看挑担走路时,迈步的同时肩上的担子两头也会同时上下弹动。这中间的微妙节奏感我没太多体会,不好说有多大好处,但是估计一是提供节奏感,走路不觉得太枯燥,二是上下抖动的时候,肩膀上会有一段时间受压比较小些,因此肩膀承受扁担压力就能够时间长些,比一直受同样的压力要好受一些。
人有两个肩膀,而扁担通常是在一个肩膀上,那么一个肩膀上时间长了,累了,怎么办?
最简单当然是撂挑子。
那要是不能撂挑子呢?直觉是换肩膀。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可能并不是那回事。人的两个肩膀和两手一样,虽然生的对称,能力却并不一定对陈,大多数人是顺右手,也就顺右肩膀,所以多半是挑右肩。右肩膀挑累了,理论上可以换左肩,但实际上可能大部分人不换,因为左肩膀承受力太差,不信你自己找根棍子试着在家里左肩、右肩试试。不换的情况下,就导致右肩锻炼的更强,反过来也就更不愿意换。要换肩还不如撂挑子简单。
那么右肩劳动过度,而左肩不被利用,就显得有些不合理。我见到过的挑担技巧就是另外找个圆棍子,我老家方言似乎是叫“DUOZI”,柁子?这个圆棍子扁担一样放左肩上,棍在后边搭在扁担后边下面提供一些支撑,挑担的人左手搭在棍子前边往下压一些。这样,左肩也能承受一点力,右肩所受压力可以稍微减轻一些。这个棍子还有个用处,就是在挑担走路累了的时候,停下来把这个棍子放在扁担下面作为支撑,肩膀就可以轻松很多。你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不把担子放在地上,肩膀不就完全可以休息了么?来,我们想象一下挑担的过程:一开始,担子在地上,人得低下身去,或弯腰或弯腿,把肩膀放到扁担下,用力向上把腰腿站直了才能走路。休息放下担子的时候,反向重复上述过程,需要弯腰弯腿然后担子着地。由弯变直,由直变弯都很容易伤身,不少人会因此把腰扭了。对此没概念的,可以参考举重:把杠铃抓到头顶看上去不是那么难,但是要把腿站直保持一定时间有效就不那么容易了。举重运动员都有很好的护腰保护,挑担的可没有。所以,用柱子支撑担子而不是担子落地就是一种合理的劳动技巧。这也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换肩并不是那么想当然容易的事情。落地换肩需要经过上面的过程,右肩能挑的动的,左肩未毕挑的起来。不落地换肩,则涉及到保持扁担平衡的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当然,很轻的担子,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大概也没有换肩的必要了。
说起劳动的技巧,想起高中时候去村子里的砖窑厂打工的经历。
砖是用土高温烧制而成。整个过程包括:挖土,压制砖坯,高温烧制。整个过程中,除了把泥压成砖坯是有专门的机器外,其他工作都是人的体力劳动。那个时候人还比较瘦小,和成年人比,力气小太多,很多工作都没法干,后来就专门干拖砖坯去晒干这个步骤。
简单的说,泥进机器,压出砖坯,然后这些砖坯要被运送到专门的场地叠放晾(晒)干,然后才能入窑烧制。从压砖坯的地方到晒场,用的是平板车来拉的,每车有相当数量的湿砖坯,份量不小。车是两轮,前面长长两个把手,人就在把手之间,抓住把手往前拉着走,想象把驴子拉车变成人拉车就好了。因为只有两个轮子,所以拉车的人要承受一部分重量,还要往前拉,难度还是有一些,特别是两只手得抬着把手。
很多人不愿意干这个。我试过其他几个工种后,试着拉车,后来居然拉上瘾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找到了窍门:车前翘后低,我双手把,根据自己的高度,找到一个角度我只要稍微下压用点力就保持车子平衡,然后给点往前的力,车子就自动往前走了。大部分时候,我只需要压住车把,车子就能自动往前走,实在是轻松极了,就是走路一样,车的存在几乎感觉不到。😁
一是压肩疼;二是平衡不好掌握,前后担子的运动方向不一致,不仅担子晃,人也会被晃动。而上下有节奏的弹动,恰好可以保证前后担子运动一致,始终保持平衡--动态的;三是弹动的担子省力。
就是脖子后面磨出一个大包,这也是农民的一个身体特征之一。
拉车当然有技巧了,下坡将车辕抬起来,后面磨地当刹车。当年小的时候不会,差点在大坡上丢里奥小命。
纯猜测:
人走路时,重心一上一下,走路消耗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时最这上面。人负担重物走路,消耗在重心上下波动方面的能量更大,消耗在水平运动上的能量相对小很多。扁担上下颤动,如果与步调配合适当,可以用负重部分的重心波动平衡掉人本身重心掉波动,因此可以节省力气。
铁手都来讨论这个问题
河里各年龄层次的都有,干过农村体力活的也不在少数。
我在农村七八岁开始挑东西,先是小水桶挑井水,到了十一二岁月就是常规水桶,菜篮,粪桶挑一半,十四五岁就挑小号箩筐。
挑水桶,菜篮用的是杠,黄竹做的圆杠,挑箩筐、粪桶用扁担,粪桶有时也用圆杠,挑高粱玉米杆等用纤担,长约2米,两头是尖的。
肩是肯定要换的,轻的时候走起换,可能是右换左,可能是在右肩上移下角度或者位置,就像你说的让脖子分担点。重的时候就放地上换,也不一定是换肩,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当然是右肩挑的时间占多数。挑轻东西走山路边走边换左右是必须的,因为路上有障碍,也可能没地方让你落地。
生产队有一宋四娘,人很好,她挑水有大概五六百米,路过田埂、竹林坡,坟山,也路过我们那个屋基(十户人家左右的村落)。路过我们屋基时,大家爱整蛊她,故意不着边际地同她吹牛,她就挑着水站在那里聊,小孩子就赌她会换多少次肩,她从来都是左右换,不放地上聊上一二十分钟,长的时候能一小时。
对头。
扁担的主要作用大概是这样的三个:
1. 把“死”的重力,变成“活”的弹力。这样负载就不是直线了,而是波状的曲线,让人的感觉就完全地不一样了。
2. 把承力的地方,不仅是由“点”变成了“面”,而且量和位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中,还能小范围地调整,让肌肉减负。
3. 就可以让体积、比重不同的东西“一肩挑”了,只要移动扁担就可以了。
一家之言。
担子跟着身体晃,还得让它有节奏地晃,不控制地摆动只会加重负担,越晃越大。
这个话题很有趣,再补充点:
挑担的走路,和平时的大摇大摆走,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加上扁担的长度了,还需要用手牵着绳保持平衡,所以既使是扁担在前后摆动,身子也会自然地斜了起来。若用背部用得太多的话,走起来身子就更斜了,否则把路都让给你一个人了,也不够用的嘛。
当然也不是一昧地保持同一个“斜度”的,还是要利用实际的路况和人流,机动灵活地变,这样才能更省力,并且不改变速度。。
“变肩”走确实非常不容易,需要“训练”来改习惯的。不信的话,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试一下,先让左肩在前面走上个100步,再让右肩换到前面去走走看,非常别扭的,跌跌撞撞一开始是免不了的。
我确实也练过“换肩”,也能都走起来。但是真正地挑重的分量,就只用一个肩膀了。
挑担子走长路哪有不换肩膀的。挑轻的东西可以直接换。挑重的东西就是放地上然后换肩膀挑。
顺着脖子后面一拐前后一颠倒就换过来了。
一个大前提:你车上装货的重量不能太重,最好跟车标准载重的40%差不多。一般的架子车能拉500斤,现在你拉200斤,就可以按照你说的那个方法做。另外还有更省力的做法,就是车子拉起来有速度后,往下压把到快着地的时间,再往上抬车把,然后人可以坐在车把上利用车的惯性往前走,重复这样的动作,在平坦的道路上,掌握得好,还是很惬意的。
1、扁担的形状
扁担的横截面近似扁椭圆形,且中间部位最宽,两头慢慢过段稍窄且尖些。
2、挑担的节奏
挑担时两头会上下颤动,颤动的节奏要和走路的步伐相协调,走起来才不累,刚开始挑的时候不容易掌握技巧,慢慢就自然而然熟练,无他,惟熟耳。
3、关于换肩
挑担换肩是必须的,农村挑担子走的距离大部分时候都是长距离,好几里路的,挑庄稼的时候一般中途很少停下来休息,因为如何将扁担插到两头的庄稼垛里并放到肩膀上(老家人管这个动作叫“上肩”)也是个技术活,而且庄稼一旦放下来再上一次肩就要有损耗,所以壮劳力一般多远都是一次性挑到家,中间必须换好几次肩。换肩的动作其实熟练了很简单,两手一手撑前,一手撑后用力上抬,顺势一手前拉扁担、一手后推扁担就换过来了,新手换肩的时候需要停下来完成这个动作,熟练之后在行进中就完成了,很自然。
4、感想
挑担子真是个辛苦活,尤其是新手,几次下来肩膀就磨破了,需要磨出老茧来后才不再会磨破,和手上的老茧是一个道理。现在农村基本都不挑担了,扁担也没用了。
降低重心变动的做工,可以省不少力气。
仅就我高中挑水及搞卫生的经验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