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仔细想了一下,第二十版,不一定是躺平,但肯定指向了全面收费 -- 绝对不是白领

共:💬86 🌺535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确实要反复衡量

确实要反复衡量的,极端的情况也是要考虑的。有不少共存的实例在那里放着,摸着别人的石头过河。即便一起看新冠死亡数据和超额死亡的数据,凡是医疗体系相对完整的也看不到极端的情况出现(医疗体系不健全的地方也不在乎,吃上饭第一)。

目前层层加码的防控其实也造成了超额死亡,2021年国内死亡数据已有端倪,希望明年2022年数据出来后能看的更清楚一些。这样,如果复盘的话,从逻辑上,第一步是衡量直接的代价或者收益,2022年以来严格清零的收益可能没想象的那么大; 第二部就是间接代价的衡量。但间接代价讨论比较政治化,很难量化,其实是最挑战的。这里说一句,投胎是技术活,普通人投胎到江浙沪和广东福建最稳妥。

家园 这个是整体的

点看全图

可以看到很小。其实从人均寿命就可以看出。美国不过超额死亡20%,人均寿命就下降那么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还上升了。

家园 这个是整体的,刚才回复错了。

点看全图

其实看人居寿命就可以看出来。美国的超额死亡不过20%,人均预期寿命就下降那么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还上升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4442330

其实国内的所谓超额死亡早就讨论过了,按照正常拟合,20和21年的超额死亡竟然是负数,所以国内的共存派也没有拿这个说事儿的。

家园 我目前最大的疑问是分省数据和全国数据对不上

2020-2021年复盘来看,彼时,严格清零的手段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这个我觉得没有争议,也不是我想讨论的点。但直接正效应(人命)大概多大,我并不完全赞同知乎的这个分析,因为全国数据和各省数据对不上,这就是我扒省级数据的原因。建立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为下一阶段打基础是没问题的。

从2022年以来,特别是经历上海事件后,是否采取更严格的清零手段,尤其是地方层层加码的手段,我深度存疑。层层加码后的超额死亡率,结合新冠演化到现在的致死率,对比国外放开后的超额死亡率,在现有财政执政能力等外部限制条件,就可以看出是否该调整了。资源是有限的,是继续动辄全民核酸全城封控在线教育,还是转到大规模投入ICU,补足医疗短板,我更支持后者。

家园 对不上到什么程度?

这不是简单一句话利大于弊就可以概括的,中美的超额死亡可是天壤之别。你说的对不上是多大的差别?是导致了超额死亡本来是负的,结果变的和美国差不多了,还是本来负五万变成负四万了?事实上,前两年的数据无数人已经讨论的非常细了,我不信你还能找到什么特殊的。

不说22年数据怎么样,你说22年因为超额死亡过多导致放开,这和事实完全不符啊。虽然22年的流行和r0变大有关,但逐渐放开的政策可是在流行之前的。

家园 你能让新冠平均每周感染4%?

指数型增长的尖峰是很高的

家园 嗯,魔鬼都在细节里

分享几个想法-

首先,我用的4%,是依据印象里一些关注国家比如英美德等国家每周新增感染的数字来套,假设大约半年25周全部人口感染一遍。未必严谨,但也不是说刻意淡化,毕竟从新冠爆发后那些国家的累积感染数字基本在全国人口数字的50%以下。他们曲线里比较夸张的是2021年冬天开始叠加奥密克戎新变种出现显示了指数增长的趋势,但持续时间约3个月。假设和参数都是可以质疑的。数据分析的价值在于解释过去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发生,更有价值的是基于历史数据建立模型来进行预测。建立分析框架和模型,就要进行假设和设置参数,这些都可以质证,从而提高可信度。当你提问或者我提问的时候,说明有了思考。如果我说1+1=3的话,别人要么说我是傻子要么说我是天才,哈哈

其次,清零和共存是比较相对的意见,但支持共存的观点未必意味着躺平。在增加ICU外,室内口罩,加强疫苗,重点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高危职位核酸都可以起到辅助作用,说白了还是降低指数。现在的新冠变种防不胜防,有河友质疑新冠变种破坏力发展方向不可知,现在变弱未必未来就变弱。但因为不可知,就持续目前这样的清零实践吗?我非常支持20-21年的实践,但现在是时候加大投入ICU等医疗设施和人员投入,减少全民核酸上花费,减少所谓方舱集中隔离点的投入。更反对现在的层层加码。

最后,超额死亡的问题。历史上每次流行病爆发,是有超额死亡的。层层加码清零也是有超额死亡的。清零是否可持续由各种客观限制条件决定。一旦清零结束,不后悔没有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窗口期加大医疗投入就好。我相信我没有活在平行世界,民意上各地现有清零的操作应该是破产了吧?看看北京乌鲁木齐石家庄郑州广州和其它地区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上海估计是不敢再像这几个地方的操作来一遍了。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公布的进京那么难的北京市现有2000多高风险区,而上海只有70个高风险区。什么情况大家猜

家园 关于北京试点这条,可能是这样的

北京这波,完全是马拉松跑出来

但是跑马拉松之前,社会面可能没有病例,所以并没有认为会引发严重后果。

北京为什么领头跑马拉松呢?可能就和马拉松常规比赛时间有关。

据说,马拉松两年不举办,会被停办,去年没办,今年是最后的机会了

其实,比较厉害的是,当北京马拉松严重后果体现出来之后,其他城市,居然还要继续马拉松?

家园 也说个细节:公寓楼

公寓楼疫情的传播应该与公寓楼着火类似,考虑到中国人口城市化率为64.72%

且城市人口几乎全部都住在公寓楼里,人口密度极高,这样的居住特点疫情传播要比美国更快,更急速,对医疗系统的冲击要大得多 。。。

通宝推:真离,
家园 我自己整理的

你自己看吧,数据来源已经写明,没有的省份是没公布或我还没查到的。2020年各省数据还没放,是因为人口普查,各省没有自行公布,以统计年鉴为准,未整理。你引用的知乎那个是用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

点看全图

另外,我没说22年因为超额死亡过多导致放开,我是说可以看国内各地2022年超额死亡数(当然要等到有数据出来才行)。在层层加码的封控下,估计会有不小的上升。

家园 这个可以参考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国家数据

国内从发现阳性案例再到密接全面筛查后的被感染数也可以判断。最后就是计算特定变异株的R0和Rt两个数值。同类相比的话,国外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 R0为9.5;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1月发表的根据广州两起疫情测算奥密克戎变异株小型场所聚集性疫情R0为4.40 (95%CI:3.95~4.85),机场聚集性疫情R0为11.35(95%CI:11.02~11.67)。这么看似乎居住特点不是强相关,而生活模式更相关。

咱们直言片语说了那么多,就是没见到国内科研机构或权威发布的系统全面科学的定期更新。都是自己如盲人摸象和管中窥豹。非不能,实不为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