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仔细想了一下,第二十版,不一定是躺平,但肯定指向了全面收费 -- 绝对不是白领

共:💬86 🌺535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现在决策的难点在于病毒再生数R高和重症率的衡量

千分之二那个数据是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4月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今年1月到3月,全国报告新冠感染者10余万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为197例,占比约0.2%。国内数据和国外数据最大的不同在于计算这个比率的分母可信度高,因为全民反复核酸。

我没提病毒R0值的原因是我没有找到近期发表的分析报告。同时R值有R0还有Rt,流行病学家对使用R值做指标有比较大的争议,可能这是近期流行病研究对此计算不多的原因。2020年的估算比较多,大多在1.5-6.5之间(参见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751056/),现在只有笼统的引述R值在18以上,反正就是按国内官方说的传染性强和无症状的多。这就意味着防不慎防,也解释了为啥层层加码和全民核酸之后仍不断出现大量新增阳性。而之前,全城静默1周,应检尽检,就可以清零。于此同时,新冠对个人健康危害从统计学的角度大幅降低。 我同意中国人口基数大 ,再低的比率下绝对数字也会很大。可是判断风险不就是看几率和后果么?

你当然可以质疑数据,我上面发的帖子是分享了我的测算方法。我实际上做了一个电子表格,具体数据可以随时调整。可以乐观估计,也可以悲观预测。这样可以生成各种潜在的情景,在根据客观限制条件做出选择。

最后就是你说的美国的数据,我已经在另一个回帖里面回答了。我坚信中国在医疗领域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比美国好,就是在新冠发生之前,中国就已经在人均公共卫生费用(5000多人民币)取得了接近美国的人均寿命(美国人均公共卫生费用2019年9000美元,参见https://www.oecd-ilibrary.org/sites/154e8143-en/index.html?itemId=/content/component/154e8143-en)。我认为美国的医疗体系从来不应是中国的学习对象,反而日本和西欧国家更具借鉴价值。

最后的最后,ICU的医护不是有个学历就够了,但是从现有医护人员调整并加强培训是可行的。ICU治疗的操作和技能要求,参见解放军总医院编写的《重症监护技能》,也可以看东方卫视的人间世(纪录片) 了解。

我想我每次对你提出的问题都尽力做出了回答,请不要随便说人狡辩和转移话题。摆事实,讲道理是最好的讨论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认为中国的数据最有参考性是最扯淡的。

我之前说了,中国的数据是极特殊情况下的数据。比如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有规范,但各地真正的操作都不同。比如重症率,诊断稍微差点儿数据就变很多。之前上海的数据被大家批驳成什么样了,到你这儿就是可信的?拿这种清零时的所谓数据来推导共存,就是为了掩盖真相。包括其他国家,die with 和die for也都扯不明白,可以操作。不过现代国家,死人还是得统计,所以就看超额死亡是最准确的。

按照美国的超额死亡,中国开放每年至少二百万起步,这是没考虑人口密度和医疗差距的情况。你扯一堆中国之前人均寿命,那你敢直说中国医疗好到超额死亡比例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家园 国内共存派从来不敢引用国内数据。

你说分母可信,那分子差多少?其实除了标准问题,医疗条件对重症率的影响也分非常大。国内的数据是在全国支持,医疗资源极端丰富之下的数据。国内的共存派知道这些问题,从来不敢用这些数据来证明共存后的。你不知道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家园 新冠的死亡从来是一波一波的。

你这个算法共存派21年早用过了,用来证明死亡率大幅下降,其实最后21年死得更多。看看各国最近一波的死亡率就知道了。

家园 共存后死亡人数的估计

国内各平台对共存后可能的死亡人数的讨论已经相当充分。所以国内的共存派主要也不讨论数据,而是以个案,写小作文为主。西西河这方面讨论较少,所以最近的共存派还停留在数据这一阶段。但他们的数据有一些明显的错误以及需要商榷的地方。

明显的错误一,用国内的数据。无论是无症状比、重症率还是死亡率,国内的数据都说明新冠的危害很小。但大家都知道,这是在极充分的医疗条件下的极小样本数据,所以没人觉得有意义。比如上海上次的数据,就被人批烂了。国内数据具体的问题有这么几点:一是统计口径。比如无症状比例,其实是有规定标准的,但各地数据天差地别。比如重症率,也同样有规定标准,但因为整体数据量很小,所以诊断时的差异可以导致重症率大幅变化。二是医疗条件。重症率和死亡率都和医疗资源紧密相关,不考虑这一点直接用全国支持的清零来证明共存可以算是有意装傻了。

明显的错误二,用短期数据。美其名曰最新毒株,却不考虑新冠发展过程。这一手段国内共存派两年前就用过了,现在已经没人这么用了。因为新冠都是一波一波的,比如日本才开始第八波。要讨论死亡率,至少要看完整个一个周期,用波谷来说事,国内早没人信了。

值得商榷的问题一,死亡率还是超额死亡。死亡率表面看起来很直接,但其实可操作的范围很大。一个die with和die for的问题现在也没有结论。外国为了淡化新冠,以及统计的无力,死亡率肯定是偏低的。不过一个现代国家,怎么死的搞不清,人死了还是得统计。超额死亡里肯定有一部分不是新冠死的,比如后遗症下吸毒过量,但评估整体的影响,超额死亡比新冠死亡率合理得多。

值得商榷的问题二,死亡率和死亡人数。这点和上一点不同,这里假定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很多人用死亡率下降来把新冠比成流感。但流感的r0最多也不过二点几,一般只有1左右,而所谓死亡率降低的奥密克戎r0已经接近20了,这导致单位时间感染人数剧增,很多国家单位时间死亡人数不降反升。

值得商榷的问题三,未来病毒的判断。病毒的变异是随机的,从来没有必然下降的说法。以前各个波次的死亡人数也不是单调递增的。所以用最近一次的来证明未来会变弱,并无根据。

很多共存派都力图用一个不可靠的数据和模型,来估计一个很低的下限,然后把这当成共存后的情况。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真的想要共存,连我说的那种相对客观的估计都是不够的,而是应该估计上限,让民众做好心理准备。中国人看重孝道,让老人等死是不行的;中国人看重社会平等,像美国那样穷人认命也不会;中国医闹的比例很高。这些因素,都导致国人如果遭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大的损失,可能会导致社会动乱。共存派里被带节奏的可能不清楚这一点,带节奏不应该不知道。所以他们的目的可能本来就是趁社会动乱推翻政府。一旦发生苏联解体那样的惨剧,那中国的损失就不是死几百万人那么简单了。

家园 不管怎么说国内老百姓不认可共存

自我选择清零,这次我们这里官方迅速结束20条,感觉还可以。

正如我上次说,很多国内共存派都是听从国外共存派的鼓噪,无数有海外关系的家属在测核酸时宣扬国外共存没事。

不知道啥意思!!

家园 这几年基层累的够呛

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通宝推:从来,
家园 请继续分享,深入探讨总是有益的

我对你提到的几方面信息很感兴趣,请分享一下

1. “国内各平台对共存后可能死亡人数的充分讨论“,很有可能我孤陋寡闻,特别是超额死亡的分析

2. 目前你认可的死亡率是如何计算的?数据来源是什么

3. 既然国内和国外的数据都不可靠,有没有可靠的数据和模型分享?如果你是决策者,你决策的方法和依据是什么,分析框架是什么?

我历来推崇全面,发展和联系的分析问题,个案的特殊性和统计数据共性相结合。

另外,刚流传的声称是钟南山院士针对新冠奥密克戎的最新发言小视频是否为真?就病毒变异路线来说,有几种假说,去年我在我同学群里的观点就是未必演化为毒性变弱,需要更多数据和观察。你说的波次的问题,我在另一回贴里面发的数据源里有爆发至今的历史数据。总体看是波浪式下降的。时至今日,我觉得新冠病毒演化数据充分性的条件日益满足。受中国的政治日程,个人推测新共存(不是什么都不干的躺平)明年春节和两会后很有可能推开。其实就是李兰娟讲的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开阔视野,博采众长,谢谢

家园 你是国内的吗?

别的不说,你上知乎,相关讨论特别多。以前没上的话翻翻以前的。

死亡率的问题我说了,你没看懂吗?死亡率根本不可能算的清楚,所以用超额死亡更好。

我没说国内国外的都不可信。我说的是国外的超额死亡可信。

还有,一共才七八波,要拟合一个所谓后来整体下降的有什么难的。关键是你能用这个预测这一波和下一波的死亡吗?

家园 一时语塞,继续扒数据吧

欧洲主要是西欧国家的数据

点看全图

国内各地严格封控下是否有超额死亡,没法严格论证,先找点数据算算吧,如下图

点看全图

上面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公报的年死亡率(每千人),但没有2020年分省数据,因为2020年有全国人口普查,但我没有查到分省死亡数据。表上的省份选择纯按个人兴趣,剩下的省份是还没来得及扒。而各省数据汇总和国家统计局的全国数据是对不上的。

家园 这里有个我个人认为比较可靠的超额死亡数据

仅供参考:【原创】选择抗疫模式的一个可能决策依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首先,各国是用同样的规则和算法计算的,可比性比较强。

其次,作者是一个大集体。领衔人物是一个在美国工作的北大毕业生。他能在美国工作,肯定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员。而且他经常回国参与各种讨论,合作,因此肯定不是美谍,恨国党。这样不必担心作者立场对数据的歪曲。

最后,数据源是疫情前11年的死亡数据,比较丰富。方法也比较可靠。详情见链接。

@高地 这个唯一数据源是死亡登记,这个作假难度大,动机小。数据是2020-2021两年的全部。理论上利用他们的历史数据和算法,有可能得到分月数据,甚至今年的数据。当然离开历史数据越远,预测会越不准。

对于已经发表的文章,找几个统计学博士根据文章描述的算法写代码应该不难,我们拿数据套进去就可以算了。

通宝推:高地,
家园 谢谢分享,我分享下方便查询最新数据的网站

这篇我很早就看过,属于发表比较早的研究。正好那时候,海外2021年死亡数据完整了,可以做比较全面的分析。还有类似的研究结论说封不封对超额死亡影响不大的(当然那些研究针对的是无法像中国一样封控的国家)。从比较的角度,2020-2021年数据充分支持了严格清零的策略。

比较尴尬的是国内各省人口数字公布是每年3月,中国数据没有比较实时的总体死亡数字更新,那么这个研究是2022年3月发表的,估计没有用上最新国内数据。加上国内2020年的数据是按人口普查口径,各省关于2020年统计公报里面都没有专门做人口数据统计。我还没有时间考虑或查找人口普查数据和各省非人口普查期间发表的数据的差异和影响。

现在清零和共存比较有争议的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来判断未来趋势,并因此来评估所需采取的策略。仅从直接代价上考虑,在不同病毒变种下,极端静默式清零是否会导致超额死亡,极端躺平式导致多少超额死亡,超额死亡年龄结构如何,这样可以看的更清楚一些。有立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有逻辑和数据分析。

系统显示海外超额死亡数据网站有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explore-the-global-situation

https://mpidr.shinyapps.io/stmortality/

https://www.euromomo.eu/

我比较喜欢用第二个和第三个

通宝推:学步桥,
家园 这就是了

新冠和流感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新冠会短时间内,感染几乎100%的人,感染人数是流感的15倍,还有30%的人会反复感染,再乘以死亡率,几乎就到了不能承受的边缘了。一个万人小区,3个月之内肯定要因此送走二十来个。

家园 这次放开,我小区一栋楼封了

我好友隔离了。

更贴近现实了,咱们河里也有隔离的了,看吧,到底怎么回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