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经济、房地产与疫情 -- 大神盘古
外汇盈余,是外国的钱进来了,没有换成物资进来。
外汇换成人民币('外钱'),存在银行体系内,银行是要持续支付利息的。且随着时间以及外钱的不断累积,银行要支付的利息也随之增长。这是银行的债务。
银行为了覆盖多出的债务,二个方式:一是直接把这笔‘外钱’贷出去,二是在‘内钱’(区别于外汇)上提高利息,或者让内钱产生更多的收益--投向更高收益率的项目。这样看,外钱还是进入了国内经济循环,直接或间接地。
但是,国内的钱和物资之前是保持平衡地。外钱一旦贷出去,就是钱多物少,通货膨胀;外钱没贷出去,就是小企业贷不起或低利润项目贷不到。
另外通货膨胀不是什么钱多物少,这么简单,严格的说还要用到博弈论,即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博弈。
哪那么简单,说得这么简单,幼儿园都没上都明白?
我前面回复另一个河友的帖子说了很多道理,估计你看不懂,如果实在看不懂,你就看一下西方忽悠其他国家搞的休克疗法是不是主张把货币卡死我把维基英文页面的华为智能翻译的截图给你看
哪有嫌钱少的。金融地产的巴不得国家全部资产都归了他们。
我不接下去了,该说的说了。
有些人,不单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还敢明目张胆的反打一耙。他们急,说明严控金融和金融房地产是对的,早点时候不抓了几个银行的行长吗?有正有副。
这也是房地产资金池理论的由来之一。中国还好点,对资本项目有管控,很多国家是自由进出,基本上上就是不设防。我国随着“国际化”进程,对资本项目的管控放松,受到的冲击也就越来越大。
正如你所说的我国经常项目的顺差,不能随心所欲的换成物资,这可以说是问题的根源,也是很多人批评中国政府以物资换白条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就是节源开流,一方面增加人民币结算在对外经济交往的比率,一个是花出去。
前两年说中国是疫情中的避风港,今年看也不尽然,要不为啥富士康要在印度大幅扩员。有人说这些只是低端岗位,走了就走了,可中国有14亿人,不可能个个都编程造芯片,绝大多数人还是得搬箱子,站流水线。
疫情拉低了外国人人均寿命,但是带来了工作岗位。
疫情没有拉低中国人的寿命,但却流失了工作岗位。
二者孰优孰劣,不是马上能看出来,我略感担忧。
今年相较去年新开工面积少了五成,16点意见发了二遍,可见稳开发也比较急,开发贷是开了口子,开发商拿地也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明年下半年才会有盘子入市,算上烂尾或躺平督停开工的,可以说地产被动去库存很剧烈,个人判断明年一二线城市不一定有那么多楼可卖,叠加明年二季度疫情影响弱化,地产应该能稳住。其实地产这一轮调整先于疫情开始,疫情推动客户端委缩加剧地产危机,进而拖累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