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中国防疫政策像不像祁同伟? -- llama
这就跟往自个身上捆绑塑胶炸弹一样,好坏不谈,起码是人家用自个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信仰的坚定性和忠诚度。
你们既然爱煽情,我就拿这个情出来煽。
你们敢往自个身上捆这个“炸弹”么 ?
这篇文章有很多数据引人深思!
在高估和低估因素同时存在时,我们的估计反而会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将这些微观数据加总后可以算出,中国的ICU数量共有80487张,比《我国医院卫生资源短期配置情况预测》一文对2021年的推测高出近两万张ICU。但考虑到近年来我国ICU增长较快,我们使用这个数字,可以作为每个地区ICU数量的一个较有余裕的估计——当8万张ICU仍然无法满足新冠重症患者的需求时,医疗资源将必定被击穿。
从上表可以看到,若是中国的第一波感染高峰与香港和新加坡的BA5感染高峰类似,那么感染高峰期的病床的使用率也将能控制在4%左右甚至更低,全国所有人口居住的城市都能将新冠相关的病床使用率控制在10%以下。
即便是按照这样的感染模式,ICU的新冠患者占用率也并不算低,高峰时期有16%到17%左右的ICU会被新冠患者占用。
如果按照区域划分,则全国有34%-39%的人口居住在可以较好应对疫情高峰的地区,这些地区的ICU新冠占用率可以控制在10%以下。
有42%-46%人口,所在城市的ICU新冠占用率会达到10%到20%之间,这部分人口会感受到重症医疗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有15%-16%人口,所在城市的ICU新冠占用率达到20%到50%之间,这部分人口会感受到重症医疗资源明显降低。
有2%-3%人口,所在城市的ICU新冠占用率超过50%,但未达到100%。这些地区重症资源将被大量挤出,每救治一个新冠患者,就会有一个其他病因的重症患者无法得到救治。
还有1%左右的人口,所在城市的ICU新冠占用率超过100%,这些城市倾其所有也无法应对新冠患者的医疗挤兑。
放开十倍是千分之一
这个冗余够了吧
还有就是普及疫苗
老年人不能以有危险为理由不打疫苗
强烈推荐大家看方平的帖子
水平很高!
这不是冗余的事
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尤其是做决策时,是要冒风险的。
你可以说,等到我们把什么问题都搞清楚,把风险降低,比如说,经过反复研究,测算出了真实的死亡率,然后大家一致举手同意
你说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就是错过时机。
很多时候,你想十拿九稳,就失去机会,就这么简单。
比如计划生育,看到苗头不对,要承担政治责任,要承担风险果断放开。
但由于官僚主义,没人敢担责任。一票官僚硬是把大大顶回去了
最后按照计生委的态度
说这事不能急,要冷静
要做细致认真的研究
需要数据
需要调查
不能轻易下结论
万一放开后每年生3000万怎么办?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浪费了至少8年时间。
作为负责人,可以气定神闲的说再等一等,维持既有政策不变。对任何挑战的人,会被贴上“搞事”,“不安分守己”,“你就少说点吧”这类的标签。
负责人翟振武,近些连接受采访,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他是这么说得,即使放开生育也不解决问题。
和现在清零政策像不像?
所以啊,清零政策搞砸了之后
坚持清零的官员也会跟翟振武一样,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我们论坛里上蹿下跳的网友也会跟没事人一样。
这就是人性。人是不会承担任何责任的。
我让你来做一个换位思考
假设现在没有清零,而是处于放开状态,疫情大爆发,到处死人。需要立刻清零封控
这时候,如果我是主管,我会这么回答你:"你有数据支持清零的决定吗?清零对经济破坏很大,我们需要花一个月时间开会研究讨论。兹事体大,要慎重决策。不要急."
你是什么感想?
作为人类社会,有维持现状的倾向。这就是路径依赖,很难改出来。
前段时间我上蹿下跳是发现大家大家好像都在做梦一样。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后来经过方平网友的开导。我发现中国还是有高人。我水平也不咋地。
中央已经准备放开了,只是地方不配合。所以,现在我已经不着急了。
但是啊,我这么多年来,如果说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
全天下的人都是傻B,包括我自己
人民群众是愚昧无知的,自大的,自私的
在疫情期间,每个人的反应都体现了这一点。
从宏观上看,人和蚂蚁没有任何不同。所谓的人的知识,和理性,太有限了。
我年轻的时候,很富有同情心。年纪大了之后。
一个感受,人生就是受苦。受苦是应该承受的。因为人类自身就是愚蠢的,渺小的。人不是宇宙的中心。人类社会,做出骚操作,人民群众集体跳火坑就跟羊群往悬崖下跳,都是自然界正常现象。没有必要惋惜。
另一位主张躺平的已经说可能会死台湾的六十倍。
但是我说的是您不能用清零的数据为根据来主张躺平,因为二者条件不一样,躺平后会发生的情况不是用冗余能概括的。
因此您最好说您计算的躺平后代价是什么,您认为是合理的,可以接受。
因此您用清零的数据为根据来主张躺平不合逻辑,您说这么多也无非是发泄。
我认为你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极大隐患。追求绝对的确定性。这是决策的大忌。
至于你说躺平的数据。还没有发生。只能以及目前的致死率推算。或者根据其他国家的致死率推算。
你的逻辑是只要没有绝对确定性就要维持现状。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思维方法。因为绝对的确定性,它的边际成本是无限高的。通过接受风险,你可以极大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但人之所以总是要追求绝对安全还是出于自身的贪婪。比如美国不能忍受可能的恐怖袭击风险。或者有钱人因为害怕地沟油就必须移民国外。或者说现代人的过度医疗都是人性贪婪的体现。更坦率地说。清零政策体现的是人民的贪婪。不愿意承受合理的风险会最终导致社会的瓦解。
从现实角度看。清零政策已经破产。现在不是要不要清零的问题。而是如何有序开放的问题。我说的不是我个人的看法。而是现在的政策。请看方平的分析。坦率地说本论坛很多人这个感觉真的很成问题。但话又说回来了。人类历史有哪个朝代人是清醒的呢。所谓的大聪明不过时提前剧透罢了。对历史进程没有影响。所谓的分析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最后还是要靠刺刀见红,战争,经济崩溃,社会秩序解体这种极端状况实现路线的变更。想要文明的,理性的调整政策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其实我在这里争论没什么意义。我判断正确了不会得到奖赏。我判断失误了不会得到惩罚。比如翟振武犯了那么大错误,还人五人六的到处接受采访畅谈中国未来人口趋势献言献策。现代社会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每个人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很多问题成了无解的困局。
疫情是使情况变的更加复杂,更难以控制。没有疫情,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推动产能从中国转移的财政经济手段就更多一些,速度就更快一些,同时新的经济危机来临的更晚一些。2021年中国出口大丰收,一方面是西方主要经济体生产受疫情影响,而国内疫情控制的很好,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另一方面是西方对经济刺激量化宽松维持需求,同时对全球供应链能否持续非常恐慌,渠道囤货现象很普遍。到了2022年,西方消费疲软,在消化2020-2021年的量化宽松后果,特别是俄乌战争推高了能源价格,减少了消费意愿。这直接就反应在了进口和中国出口上。过几天看国外黑五消费数据就可以了。明年中国出口会更难。
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今年国内双十一消费数字和往年相比下滑,国内消费疲软。出口预期不高。那么就剩投资了。这是央行近期降准的基本背景。但是私有资本投资需要稳定的环境和自由操作的空间,国内各地层层加码的防疫操作和对新领导层的观望态度,会延迟私有投资意愿(即持币而估)。个人贷款意愿也不强,不知道国内河友有没有接到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促销电话,如果不靠体制吃饭,有贷款需求,但过不了申请审核,这就是信号。剩下只能靠国家投资出手,地方债中央债还会增加。明年两会后说不定流动性巨幅增加。但这个流动性的主要受益人是谁,现在无法判断了。希望是给普通百姓,不过我个人悲观,能讲出低端人口的话人能给百姓分食?
去看看共存派骨干,知乎上那些高赞高粉的答主,都是什么时候支持共存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从美国共存后支持共存的。再看看他们对俄乌战争、对美国的态度,很清楚,共存派的骨干就是亲美派。
中国借助疫情取得的舆论战优势太偶然了,让人们忘记了亲美派才是一直以来控制舆论的人,让人们忘记了疫情前中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有多么的差劲。
可以说,这才是中国崛起过程中最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