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豆豉鲮鱼 -- 燕人
估计也是东北人抖音,把好好的梨冻得黑乎乎的,我觉得太可惜😄😄
大概是因为我喜欢把鲜梨切成片蒸了吃,他们说这个润肺,防止新冠,趁热吃又香又甜,只是脆劲儿没了🤔
冬天如果不 取暖………我的亲身经历,把醋冻硬分层(我家老屋搬家,丢下些没拿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在过年前去看了一次,就那个样子),这还是在房间里面、没有冷风吹。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棚子或者地窖(又不方便加热),要保存土豆和萝卜,甚至要再埋在土里面……水果里面,苹果啥的,冻了就不好吃了。不比冻梨,另有味道
大概70年代末,马季和唐杰忠去哈尔滨拍了一部电视片《逛冰城》,在那里边第一次看见东北人做冻梨的画面。
现在很多食品制作方式在以前都是为了在储藏、运输中不腐坏,腌制、冷藏、加热密封等等
毕竟过去收获只有一、两个季节,而人类却不能冬眠、一年四季都需要食物。
鱼肉似乎没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加上茹汁,微酸带甜。黄桃有点另类,没见过卖鲜桃的,全是做成罐头,跟白桃完全相反。通常水果做成罐头都好吃,比如梨和黄桃,山楂除外。
时间不确定,但是对我来说,对这些罐头的记忆停留在11岁之前的 混沌状态。12岁之后 我们搬家了,在城郊,新鲜蔬菜也开始略多起来. 家母是不喜欢罐头的,何况那玩意儿也不便宜,所以以后吃的就少了
东北的食物品类尤其匮乏,罐头也绝大多数是水果的,其中就是糖水橘子不好吃,不咋甜还有 苦涩味
反而印象中没什么鱼罐头,鲭鱼罐头出现的时候已经不流行吃罐头了。说起来糖水橘子也是主流,味道不太记得了,好像还行。最莫名其妙的是糖水马蹄,搞不清算是菜还是水果,啥味道也没有。
我买鹰金钱比较多,吃法也主要是炒油麦菜,算是日常做法。
谈到鲮鱼,倒是想起上环有家粉店,招牌粉面里就有鲮鱼丸,还有就是猪润也不错,一般一样点一份,满头大汗很是惬意。现在,这样的小店慢慢消失了,因为商业区的租金越来越贵,自由市场经济就是如此,容不得一粒鲮鱼丸的情怀。。。
最近香港移了不少原BNO护照去英国,说是接近30万,相信你会碰到一些,说不定能吃上港味鲮鱼丸,届时再上作文吧。
本地满街都是BNO。
就事论事,英国没有鲮鱼所以不会有港味鲮鱼丸。不解你为何会说“港味鲮鱼丸”,而不是粤式鲮鱼丸。莫非在你心中,香港已经不是广东地方了么。
我可以请你今后屏蔽我帖么?话不投机半句多嘛。何必相见生厌。
到 可以用手数着样数的
蔬菜只有:白菜(成堆储存,有地窖或棚子最好:我家偏偏没有,只能堆成上百斤一堆,盖上草垫子和塑料布;吃的时候大部份外边干了、冻烂了,我小时候已经不必那么节约了,丢掉外边、里面的炖菜或者包饺子)
萝卜和土豆(埋在土里,就不会冻坏,炒或者炖)、
干茄子和干豆角(夏天刨开、晒干:有的还加上些灰,不知为啥)冬天可炖菜,这个只能炖菜,借个蔬菜的口感,其实干巴巴的
再就是 白菜的 加工品:酸菜(和 南方绿叶的酸菜不一样,就是整个大白菜腌制,和白菜相比 另有酸爽的口感)
连 其它类型的泡菜都算是比较奢侈的,倒不是原材料有多贵,主要是腌制起来比较复杂
东北当时还算国内相对富裕的,冬季多少能搞到不少肉食,但是做法也就是很简单,半扇猪冻在室外的箱子里面(阳台外挂),吃的时候用斧头砍下来……解冻后 包饺子或者炖菜
如果有啥 其它制成副食品?两种豆腐:软的大块水豆腐,一块一斤,每天早上和傍晚 街头卖一波,本身是一整大块,卖的时候用特制的刀切成正方块,一人买一到两块;韧一些的干豆腐。水豆腐如果冻了,就会变成多孔的冻豆腐,当时没有专门卖冻豆腐的
最后么:冻不死的葱…葱蒜是常用的调味蔬菜,做肉食再加个姜,姜也是可以埋起来储存的……另外 姜汤兼治因寒冷而流鼻涕
这波运气好,没出大问题,就像你之前说的,既来之,则安之,未来的日子,还是坦然面对吧。
然后流感、新冠疫苗
这波他们扛过去了,更加觉得没必要打疫苗了。。。。
他们现在年纪大了,我也不好发脾气,凡事都只能哄着来,唉。。。。。
您保重,可别自爆了哈。
香港百年前就脱离了广东辖制,可以说香港是中国的地方,但很难说是广东的地方,现在特区了,与广东平级更谈不上是广东的地方了。
至于鲮鱼,既然人能过去,鱼大概率可以过去,不是么
很多老人去世,临床上来不及分辨病因是病毒性肺炎还是细菌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