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我的部下们:斯堪的纳维亚女孩 -- 宝特勤
我提起职场上黑白颠倒是常事。或许更贴切的说法是职场是多维的,“好”的定义不是显然的。
我的新公司雇了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女孩。博士,在面试过程中鹤立鸡群。
来了以后,大家第一印象是她一眼能看出很多别人想不到的细节问题。的确是博士。
但是大家又发现她非常执着,遇事喜欢自己怼,而不是和同事交流。别人到底在公司时间长,建公司以前就是一个团队,对事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清楚。所以几次她怼了很久不得要领。
我找她谈话,说公司和学校是不同的。学校鼓励独创,公司有紧迫的完成任务压力。另外初创公司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会互相帮助的。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我还是和澳大利亚女孩说,斯堪的纳维亚女孩是个很好的科研人员,另外如果我们是大公司,会非常欢迎她这样的人做研发。但是我们初创公司有时间和资金流压力。斯堪的纳维亚女孩应该去找下家了。我们给她很好的推荐。
女孩离开的时候作了无比详尽的转交,尽管她知道有些她耗费心血的工作对公司意义不大了。
宝推,也聊一下:
一个好的、正常的工作环境,是应该鼓励员工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个性和特性的,但是彼此之间却提倡互相理解、尊重和取长补短。而不是都按照一个模样强行地来纠正和培训的,那样的话不是矫枉过正就是拔苗助长了。
一个好的团队,一定要是各种不同的人员组成的,“清一色”只能在麻酱桌上赢,而在其它地方则都会输。
一个好的领导,手底下必须海纳百川,既要有“依靠”对象,更要有“使用”对象,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都不可缺。要有“听话”听使唤的,也要有敢“顶嘴”不服气的:好使的不一定有大用,有大用的则一定不容易被用,这应该是常态了。
没有远见和胸怀的领导,他自己会升不高和走不远,我们当然也不值得去选择跟随他了。
杠精
目前公司也在起步期,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发展,或者通俗的讲就是挣钱,用这个偏执的挣钱结果来带动全面的短板提升,很多方面一是想不清而是想清了也未必是市场真实所要,这个阶段很容易犯自以为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痛点很有把握,其实还是有偏差。实践出真知。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团队 流程 制度上面,靠实践来形成这些,筛选这些。 战略都是打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只有创业老板才能宏观上把握战略,自己搞不清希望靠引进人就解决核心问题的,大概率不会成功。 这个阶段,创业老板最重要的品质是实事求是对待员工提出的想法,但思想上要有独断专行的意识。 过程中错了就正面面对,战术上做调整,员工太多的自我意识,对创业团队弊大于利,这点宝总的选择是理性的、务实的。
公司进入成熟期,包容性和兼容性跟创业期比确实要调整
河友说得很好。
宝总有识才、爱才、惜才、容才之能力;又能审时度势,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现状和实际需要,能够妥善地合理地吸纳和使用人才。他的气度和细致都是值得自己学习的。
人都是双向吸引、感染和互助、提高的,他俩虽然是萍水相逢,短聚早散,但是却体现了非常正面的有价值的交际态度。如果我们大家在西河里也都能感受到这样的氛围和收获,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是精髓。
因为平时只能听到任人唯贤的劝诫,看到任人唯亲的现实,会有割裂感。
1、比如你们公司的面试流程和题目,以及之所以这么出题的考虑,如果方便的话可否透露一二;
2、文中这个“不过过了一段时间”里的这个“一段时间”大概是多久,两个月?是什么让你最终在这个时间里做出了判断并执行,您考虑到了哪些因素?
。
俺这样的小公司,需要这些经验。
我们做比较新的事情,所以非常主要的是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因为一个人思路越新越巧妙,越不容易让别人理解和跟从)。我们面试一个重要环节是开卷考。给求职者一个微型课题,一星期时间,随他怎么做,做出来解释清楚就行。不少新兴领域公司这么做的。
不过一周面试时间可能不适合我们这样的生产型企业。
要是我说面试得花一周时间,老板会手撕了我。
一星期后带其中随便哪个公司管事的来,和我们签我们给他们提供配电箱的合同。款到即来上班。需要动用我司资源的话找公司女二把手。
这不是传销么
宝总的幽默太黑了😄😄😄
我是这么想的:
1、我先算出我们公司自己的生产成本;
2、在此基础上加一点点利润;
3、找同行寻求外包业务。
。
但其中问题有2:
1、万一我们成本比人家高怎么办。。。
2、宝总你会怎么做?
在确知成本高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还决定开张,一定在其他方面有优势。
不知贵司有什么优势?
我们配电箱这一行吧,区域性较强,因为产品对运费比较敏感;
然后,因为行业小,产值低,比如盖一栋楼如果要花100万,那么最多只需要2万来买配电柜,这导致做这一行的人除了门面个体户之外,大家基本都认识;
两者共同作用之下,就导致做这行的人基本都比较乐于互助。
比如叉车互借,货车共用,铜牌元器件调用,人员借用等等。
。
另外,我们确实还没掌握自己的生产成本到底该用什么作为比照来衡量。
这也是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不知怎么核算大概的生产成本。
所以确实不清楚自己公司在这方面有没有优势。
。
我们公司如果非要说优势,那就是两个:
1、拿货。
我们厂从铁皮(壳体)、铜牌电缆到元器件,都不需要现款现货。
基本都是年底前结算,无息,这算是个比较大的优势。
。
2、薪酬。
我们厂搬厂后,就只剩一个熟练工。因为老厂在村子里,所以当时招的人也是住在村子里的人。因此当搬到现在离老厂1小时车程的地方后,大家都不愿意过来了。
而其余9个人全是新招的当地人,因为是新手,所以工资开的不高。技术层面全靠老板跟工程师两个人把关。
从平均薪资来看,电气工程师是每个厂必备的。这就导致我们厂的薪酬支出可能比其他拥有大量熟练工的工厂要低,而质量却差不多。
。
3、管理
我们厂比较人性化,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比如即便老板在,我也会到点就要求大家下班。
因为目前只有一台打开机,而且是人脸识别+指纹,所以为了避免排队浪费时间,我都会提前5-10分钟要求大家赶紧打卡下班。
这就导致同事责任心比较强,因为我们把他们当人看,而不是连上厕所都规定次数的生产工具。
像我昨天随口一讲,说这个螺丝螺帽应该拆下来,把铜牌取出单独卖废品。
我今天都忘了这事儿。结果我早上10点一到厂里,工人就跟我讲,说G总你昨天说的那些零件我们都拆好了,你看该放哪里。
我就挺感动,觉得自己管理到位了。
因为大家起码把厂里的事当成一件事,而不是领导不问自己就不用动。
。
我怎么说着说着就开始自吹自擂了,我前面想说啥来着?
。
对了,我是想知道宝总你是怎么做的。
因为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题目,我就只能这么干。
先找公司领导要数据,然后找对方公司领导谈外包。
当然我们行业不同,你方便的话也可以用自己行业来举例。
因为我想学的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