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噩梦已经朝这片曾经生机勃勃的土地笼罩下来 -- 匿名
https://www.talkcc.org/article/4856295
不说一模一样,八九不离十吧...
路径依赖无处不在....
美国经济不好,就代表中国经济好?你搞经济是为了跟美国比宝?
对中国很重要,这是比宝?不说那些战略大局,举个小例子: 美国工商业萧条,重要的运输物资--柴油需求跳崖,导致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大跌,油价跌到70美元以下,中国每天进口1000万桶以上石油,省多少钱?算不算,美国倒霉中国爽?
下一步,你会扯中国都'孝敬俄爹',没省钱,还吃大亏,老美又赢了?期待你呕
反习,反统。
目前网络上最大的两股对立力量,可能就是独和统。
你在观网讨论独立工会试试看。
哪点不是事实?油价是跌了啊,美国柴油需求是下降了,中国享受低油价....美国发电量大跌,反应其脱离实际的美元泡泡多可笑.........
以上事实都不存在,美国大胜,中国要崩,,,,不符合这的世界,都是中国渔民自淫?
你牛鼻,拉黑了...
如何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医保资金往下调了,有些人退休金要收回或者不发了,失业率上来了,进而引发,自杀率上升了,年轻人更愿意躺平了,结婚率下降,人口出生率下降,国家要想干的事能力也下降了,不得不对引起底层矛盾的资本服软了,出台什么对资本家的法律列外政令,连当年被某人看不上的李🥒的儿子都给邀请回来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点,文章已经列出了6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1. 3年政府欠债是过去20年的总和, 2. 老百姓失去对政府的信任,3.老百姓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
从河里有人登的回国感受,可以看出5年前维稳经费已经超出军费,那么街上比过去肯定多出了很多的维稳力量,经费准定要上涨,这些投入的资金基本是不创造价值的,所以中国政府的资金利用率只能更低了。
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对未来的影响深远。
估计他这一辈子都是先射箭后画靶子
学美国,又没有美国的霸权,最后一地鸡毛。
起码在当下这个时刻,片面谈论债务杠杆是错误的。
与全世界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政府的债务都是偏低的。美国、欧洲,债务和GDP的比大概都超过100%,美国大概130%上下,日本干脆超过200%,而中国政府的债务GDP比只有大约20%(25万亿/121万亿),把地方政府的债全加进来,也不过大约50%(60万亿/121万亿)。
中国现在面临的是什么问题,中央总结的三重压力,其中两重就是需求不振和预期悲观,那怎么解决呢?直观的回答是增加需求、扭转预期,中央也是这么要求的。可问题是增加需求和扭转预期不是中央发个指示就可以解决的,增加需求要钱,扭转预期要经济兴旺为基础,你总不能叫捉襟见肘、日子过得压力山大的人对未来有充足信心吧,你总不能叫看着资产天天缩水的人对未来有信心吧。
既然经济无法自然产生足够的需求和给人以足够的信心,那怎么办?当然只能靠政府负债去给经济增加额外动力了。所以,以中国今天的情况,谈论债务或者考虑到债务进行收缩的话,只会把事情越搞越糟,因为收缩就意味着需求下降和资产价格下跌,就意味着经济的进一步低迷。
而对宏观经济有认识的人都知道,债务是刚性的,你的房子、股票跌价了,你欠银行的钱并不会减少。所以,经济收缩的结果,实际将带来负债率的进一步上升,而不是一般人想象的下降。举个例子,以家庭为单位,你的房子买的时候是100万,你向银行借了70万,你的负债率是70%;假如在紧缩下你的房子跌到了70万,你欠银行的还是70万,你的负债率就变成了100%;你的负债率什么时候会下降呢?是在资产增值的时候,假如你的房子涨到了200万,你欠银行还是70万,恭喜你,你的负债率变成70/200=35%了。
所以,在中国经济的困难时期,谈论中国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首先是误导,因为与全世界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的负债都是偏低的;其次,一味地考虑债务负担将带来经济的收缩,其结果将造成债务率的进一步上升而不是相反。
看过我帖子的人都知道,我是反对当初激烈打击民企和房地产政策的,不是说这两个行业不应该规范,而是要有秩序规范,留出合理的解决时间和路径,运动式、强行将长期积累的问题压缩在短期内解决,结局就是市场的崩溃,很多人当时不以为然,现在的结果证明短期的剧烈打击就是会令市场崩溃,去年以来中央三番五次要增强民企信心,要解决房地产行业低迷的问题,效果至今不明显,原因就是因为当初打得太狠,打死了,有点缓不过劲了,给阳光也不会灿烂了。
所以,现在中国经济的出路在我看来,就是要以进攻和扩张来提振信心、增加需求而不是相反。如果大家记得总设计92南巡的背景,就是在西方制裁下发生的,是对西方包围的突围,用经济的大幅扩张来打破西方的围堵。今天老美也在围堵我们,如果经济低迷,老美的围堵成功的机会就高,所以,短期不要理会债务,通过债务和货币的扩张把经济搞起来,让资产价格恢复稳定,才是中国经济的正确出路。
降息,降房贷利率,房贷利率至少拦腰砍一半,消费力就释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