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雪夜妖谈-引子 -- 夜如何其
专家给超额的美元外汇的出路就是,买矿山,买原材料,买海外企业,买技术。。。
保留适量的外汇储备买人民币支撑人民币汇率
你用“hidden currency reserve China trillion"作为关键词搜索,就会得出一系列的报道,源头是一个美国学者的研究。
目前的情况是不放水也是自残,而且自残的效果还有很大可能继续增强。
人民币国际化实际是所有目标里最不该被看重的一点,也是最难守住的。资产价格是政策货币的分母端和实体基本面的分子端共同定价的,汇率作为人民币的国际定价也是如此。如果觉得贸易和制造是人民币的基石,那么压根就不该在乎人民币汇率,贬值还能让外国人买更多的中国产品。但现实是人民币现在在贸易结算上已经做的很到位了,但绝大部分持有人真正日常使用的是金融结算,所以才需要顾忌汇率。
作为一个不开放资本项目自由汇兑的货币,人民币汇率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分子端主导——比如过去一年汇率走势就完全是按照是否继续清零-开放后强复苏预期-弱复苏预期-弱复苏预期落空-短期数据可能见底的节奏在走。所以矛盾的核心不在汇率,央行对汇率的干预目的是抑制对经济未来走向的过度悲观预期,不想预期和现状之间形成彼此增强的下降循环。
我感觉现阶段就算中央放水,最了不起也就是弥补一些地方投入、房地产企业融资降低带来的缩减。如果要重新打出让经济扩张级别的放水,那需要的数额大概是天文数字,中央打得起吗?
我反复推演现在的局面,始终找不到一个纯经济层面可行的解,因为任何操作要面临某种对手盘或者债务清算,导致“肉包子打狗”现象。我总感觉必须要有一个有人望的领导人出来振臂一呼,号召老百姓过几年苦日子……
有没有啥新思路能启发一下我的榆木脑袋?
大领导现在很欣赏他。
这周二还发生个事,大领导亲自跑去央行视察,这事却没在国内报道。虽然周二也通过了发行一万亿国债的事,但这点事找个司长可能都不需要,绝对不会是大领导过去的原因。而且这一万亿国债是财政部发给金融机构的,央行按照人民银行法依旧是不能直接购买国债的。
捕风捉影的瞎猜,这或许是大领导面对越来越强的mmt呼声有所触动了。
而且我们现在的财税体制,还是以2000年的盐铁体系的间接税流通税为主。这是个以最低成本征税的模式,高度依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雁过拔毛。所谓国企垄断利润,住房教育医疗新三座大山,都是基于这种税收思想的产物。但人口拐点提前来临,地产循环难以维持的情况下,这个财税体系的税源是不可逆的在萎缩的,最终也只能变成以针对收入和财产为对象的直接税体系。但如果按现在这种经济环境去做财税改变,那资产价格是要出危险,社会要出乱子的。
所以,我觉得,系统全面的税制改革应该目前不是重点。
重点应该是金融和财政的政策的一体调整。这次机构职能调整把央行职能大拆大缷进行了重组,大大削弱了央行所谓的“独立性”,加大了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美国金融理论鼓吹的“央行独立性”是一个假招式好象正在成为新共识。
降息降准等等等等,货币政策工具箱已经见底了,问题是钱到哪儿去了?还在金融系统内空转。
举债是财政工具。
中美是不同的,美国是财政工具箱见底,中国是货币工具箱见底,不能简单相比。
中国财政这几年的调子是“紧平衡”,简单来说就是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但是货币放出来这么多水,该谁来花呢?
政府的希望企业去花,民间去花,老百姓去花,问题没人傻啊,光花不赚,谁干呢?所以,现在只能政府花。
中国的投资历来是“三驾马车”,政府投资是主引擎,现在经济的症结在于,主引擎想省油,其它引擎不愿意加油。
现在增加发债,等于主引擎重新加油,汽车点火都明白,开始点火这一下,油耗是最高的,真上了路,油耗反而下来了。
但是这点债就是小脚女人走路,油是加了,能不能点着火就说不准。打仗最忌讳添油战术,经济重启何尝不是如此?
这点钱,塞牙缝都不够,想打着火?祝他好运吧。
20年+美债ETF,代码TLT,目前比2021年跌了百分之四十几。
这个亏损幅度可比持有人民币亏的厉害多了。
对大领导治国如翻烙饼这个特性,许多人都有所言。这里不再赘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领导往往在新的共识开始占上风的时刻改变立场。大领导之前可能坚持立场A,但突然之间就翻烙饼支持立场B, 全然把自己说过的话当屁一样,完全忽略之前所说的话,令支持者感到“不适”。不过最终,立场B又被证实为正确。
举个例子,就拿新冠疫情清零政策来说。在10月,大领导还坚守动态清零策略,但在11月,却突然在没有明确准备的情况下全面放开了控制措施。最终,这一决策也被证明是正确的。如果一直坚守动态清零,大领导可能会站在历史的对立面。实际上,大领导在政策上烙饼翻一个,从动态清零无缝过渡到全面开放,又可以宣传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在经济方面,几年前,大领导在刘鹤这个损友的影响下强调降低杠杆率,采取政府过紧日子的这种缺乏经济常识政策。然而,去年年中开始,大领导不再强调降杠杆,反而鼓励银行提供贷款。今年初,他们坚持财政纪律,将赤字率控制在3%。现在又翻烙饼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和明年的第一季度,计划各增加5000亿国债用于基础建设。如果一切顺利,这些额外支出可能会推动GDP多增长1.5-2%。预计明年,大领导将再次宣布一个"伟大的胜利",而人们又会忘记之前的经济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领导的财政紧缩政策造成的。
总结, 大领导总是不幸地一开始朝错误的方向瞎干。 幸运的是, 大领导总会在错误的方向撞墙后, 不顾颜面,翻烙饼地往正确的方向转进。
房地产问题主要是帮助刚需降低生存成本,鼓励他们消费,所以只能降按揭的利息。如果放水,就等于帮助炒房客套现走人。再者,因为居民杠杆率实在太高,很有可能就算放水,房子也没人买了。
另外,15年16年的教训也实在太深刻了一点,涨价去库存后,那些受益的有几个认真作转型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上更大的杠杆,吹更大的泡沫。许老板只是其中翘楚罢了。
上次上面已经做过一次傻子了,这次各位还把上面当傻子吗?
房地产:横盘,不许降价,可以有价无市。保交楼,质量差不多就行,别动荡。地产商,慢慢抓,能吐出多少算多少。
地方债:慢慢变成国债。展期,还利息就行。人民币缓慢贬值,淹掉债务,所以不看好人民币。改变税制,慢慢以所得税房产税为主,地方那种大干快干的热情应该消失。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回归其本来面目,城建会停滞不前。人口继续向中心城市集中。
中国继续向中高端工业品深耕。但不是现在这种动不动弯道超车,遥遥领先。而是不声不响。工业门类成千上万,到一定规模想不发展都不行。但是就业上帮助不大。就业渐渐向三产倾斜。国家对服务业的态度会渐渐转变,以扶持鼓励为主。
中国基本就是重走日本当年的路。
货币放水有效,前提是民间经济分配是健康高效的,但是现在并不是。老板们习惯了用各种外衣掩护,搞房地产。越放水反而问题越大。
我提一个方向,就是理工科大学生,第一年以高考数学物理成绩为准,之后以期末像考英语四六级一样全国统一考数学、物理为准。合格的(不超过90%,不低于75%)次年发钱,按同龄已就业的中专生工资标准发。优秀的(如全国前5%)在此基础上多发50%。类似的,硕士研究生按同龄人本科生就业工资标准发钱,博士生按同龄硕士生就业工资标准发钱。研究生全国统考不容易,就全体都发,国家一半,导师经费和学校出另一半。出不起的学校、导师就不要招生了。
这样放几年水起码把大学的教、学水平提上来,比去沙漠或者外国修没人走的路强。而且路径清晰,跑冒滴漏环节少。年轻人拿了钱大概率不会跟爹妈一样存起来,而是真的形成内需消费。同时在就业的时候提高预期,不会过于贱卖自己,逼迫资本家提高工资比例,促进后面的内需。
我们国家现在最大问题就是内需不足,经济循环里工资比例太少。
汉武帝有13位宰相,是尝试采用了13种治国理政策略吗?当然不是,如你所说,就是翻烧饼,翻了六次烧饼,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三千年来治国之道不是张就是驰,看来这里大家是人才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是一个都看不上啊。
开始关于经济话题,根本都不敢插嘴,后来发现河里一大堆不懂的都在说,我的胆子就大起来了。
我说说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对,甚至一定不对,就是单纯的个人看法,个人从工作生活经历出发一些看法。
首先,我觉得发钱是不可取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你这样的方案,我敢说实行起来阻力重重,后患无穷。最大的可能是政府发了钱,钱白发了,而且所有人最后都在骂政府,说不定我都跟着骂,因为我自己都没发到手啊,干嘛不骂?😁
其次,现在的症结,我个人的看法是投资不足,经济四大要素中工资这一块和企业利润,在目前这种形势下是冲突的。如果说为了政治正确,我应该说保住职工工资的增长,但实际上这样会进一步减少企业利润,让企业投资这一块更加乏力。
我的意思是,财政举债的意义还是加油点火的作用,“三驾马车”不能没有政府投资,但是绝不能光靠政府投资。政府投资绝不能是简单的发钱,甚至可以说:发钱不是投资。
依靠政府投资带动“三驾马车”,是成熟路径,有大量的成功案例,也有海量的经验教训。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执行层面,关于这一点我喷过不少,实在无力再喷。
如果执行层面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中央的决心又犹豫不决的话,我个人不是很看好。
这样,学习要么卷,成绩要么放水!底层薅国家钱的方式,有一百种你想不到!
比喻农民医保,下面区县医院就靠这个薅了多少国家的钱!
把一些无病的老人成群的接过去,输生理盐水,套保国家资金!
比喻一些转移支护城市,整个项目上上下下都是薅国家羊毛的人!
甚至一鱼多吃!
国家治理者,真的要到各个地方去微服私访,实地看看,投资到底有用没有,到底是加深了当地的贫富差距,还是真的带动了地方发展。不深入了解,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当然我了解到我们当地的市政府其实是有这一批人调研的,人才还是清北毕业的,至于这种调研到底是走马观花听报告,还是把自己隐入群众视觉的调研,得出的结论到底是什么,不清楚。
不然古代治理能臣也不会那么少!
现在娃都不生了,你说国家投资现在谁受利,还不是60后,70后这批人!这批人会生娃。不会,给90后,00后的年轻人一条出路吧!他们是国家的未来!
财政纪律这一块,必须严格监管,国家发展初期,国家投资必须跟上,就是提供基础设施为主要矛盾,加快主动脉的畅通,投资拉动经济其实是次要的矛盾,到了后期再投资拉动也没有意义,只能靠地方自己,有钱就干,没钱就自己凉快!基本都是小政府的思路了!
我感觉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违背不了,不论欧美,日韩,基本都是这样一路走过来,未来只能卷高科技,高附加值,要么就只能向外扩张一条路!
向外扩张避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