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漫长的季节》(2023,中国)——一个时代的回首 -- 普鲁托
大城市里很多小资布尔乔亚不见得会比当年的工人好多少。
其实他真的关心农民如何如何么,我看不见得,只不过用来解构的话术罢了
要么你是假台湾人,要么你是台湾深蓝。现在台湾泛绿谁知道中国远古的历史啊。
总会有些左右互搏,才让一个地方热闹起来嘛。看看人家写的都是很有分寸嘛,不该提的,绝口不提。
大概了解一些剧情。
最近一两年明显有个趋势,就是利用影视作品来进行一些特殊的意见表达,可能想通过影响舆论达到影响上层决策的目的。
比较明显的是电视剧《风吹半夏》,给一些从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的原罪,做辩护。这部剧的拍摄地点在宁波,说实话很难让人不去联想起那位跑到外国避风头的马爸爸。
我感觉,《漫长的季节》也是类似的作品,功能性有点明显。
并不是说不可以这样拍。我认为应该有个度,要让观众分清楚,什么事是普遍性的,什么事是特殊性的。
当前的影视创造非常小资化,要么是无脑总裁爱上她,要么是悬疑曲折、离奇暗黑。《漫长的季节》就是暗黑系。
我们不怕真东西,就怕真的里边掺点假的,人们还尝不出来。
剧不长,12集,三五天搞完。悬疑、惊悚、爱情、搞笑等诸多元素揉合的比较有机。
至于在导演视角想表达的东西,只要手法不算太生硬,就还好。真要想改变人早已存在的观念,不容易。
《风吹半夏》,了解了一下,钢铁企业商战,36集。有点长、把人难住了。
不过是不是符合现实,一对照就知道了。《风吹半夏》,甚至所有影视剧里的资本家都对工人那么好,可是为啥中国工资这么低呢?
而且知道的人不见得爱希腊不爱伊朗。会一点历史,和政治倾向关系不大。所以台湾人知道东夷不奇怪。
本来是应该一起痛批统治阶级残暴不仁的工人和农民,居然为了谁受苦更深吵起来了。
左派无脑,右派无心。
大下岗尤其是东北大下岗的片子太少,很多人不了解
被反复提到的也就那么两首歌。有啥用意,似乎也就那么回事
王阳的两次转场,都是相同的脸,表情从阳光幸福到恐惧转变、环境从明亮向阴森转变。我以至于以为是王阳为第一人称的回忆,对于沈默印象是理想化的、被讲述者主观加工的、观点前后不同的,可是又不是。不理解这个设计的用意
也是与下岗有关,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