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乐事全非-2023之夏-之一 -- 夜如何其

共:💬49 🌺365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乐事全非-2023之夏-之一

出国后,我家儿子的脑袋,载动着妈妈的爱意和手艺。

然而终究是长大了。

反抗的第一步,是留长头发,拒绝短发。

洗手池里常有他自己的碎发。

刘海常常是缺了一块的。

脑袋上常常是扎个小啾啾的。

有动漫效果。

我们也很开通。

随他去了。

然后就开始花钱理了。

去实习,打理个韩国头,说实话,还挺好看的。

最近通知我们要染发了。

放假也不回家,我们去看看他。

才发现,当个黄毛的爹,是个啥感受。

五味杂陈,我摸摸他的脑袋,头发黄的超过白人,头发硬的,赛过毛刷。

一瞬间,“洗剪吹”涌上心头。

我问他:你们同事,怎么看你啊?

回答:这段时间,让在家里办公,还没看着呢。下周吧。

说实话,染成这个样,真是让人心里不痛快。

各种中文社会新闻,影视中的形象,脑海里乱蹦。

然而,就是成长的烦恼吧,早过去早好。

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一起出去玩,人再多,散开了,找他也很好找。

通宝推:四方城,七天,GWA,翼德,
家园 我有时也反思

我们是成年后出国找生活的,从未想过第二代人从小在这里长大,会对自己的身份发生迷惑。

家园 聊聊学习,改变,进步和前途

宝推。

非常真实的生活:

再优秀再听话的孩子,也有混球和背逆的时期,因为“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经过“不懂”,哪里会真懂;不经过“走歪”,怎么能理解“正路”?

我们自己都是如此过来的,但是却往往会反过来那么做,如果坚持用老路去规范下一代,失败则是一定的。

我们在提倡辩证唯物主义时,也不要忽然视了历史唯物主义。

时代永远在变化,事物永远在发展和进步。因此,抱残守缺和顽固不化,开历史的倒车是没有出路的。

美国走下坡路,中国走上坡路;就是因为前者仍然守旧不化,而后者则趋新变革了。

选择吃现成的,回头走下坡路,当然会轻松一些;选择向前探索,自然困难重重,走上坡路一定是负重前行的。

在教育孩子时,我个人认为:一是要激励斗志,二是要培养吃苦,三是要学习谦卑,四是要不忘群体。有没有天赋或者家财,都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后来者居上,卑贱者翻身,自己的后天的努力才是真正的保证。

通宝推:闻弦歌,strain2,盲人摸象,心有戚戚,zwx650,起于青萍之末,
家园 乐事全非之二--学音乐能让人更聪明吗?

学音乐能让人更聪明吗?

当然会有很多人赞成----高级活动吗。

当然也有很多人撇撇嘴。

但是有孩子的时候,你买过莫扎特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

事实一:

可能是这样的,莫扎特迷信,大概率是某次美国商业推广造成的后遗症。

事实二:

古典音乐并不能提高人的智力。

但是对于它的爱好者,在演奏练习时,会短暂提高专注力。

这个怎么说呢?

有人抠脚丫子时,也能哈喇子流出来,神游天外。

当然这个玩笑话。

从观察统计来看,对于有古典乐理知识的人(换而言之,受过驯化),音乐对人是有正面意义的。

到底有多大,值不值得,各自保留。

但对于不懂的人,这个东西毫无作用。

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讲是噪音,能引起厌恶的情绪。

音乐客观来看,是没有雅俗这种带有高低标签之分的。

能让人愉悦,情绪抚慰,都是好的。

音乐的高低境界,更多是爱好者的阶层背景所致。

古典音乐市场占比只有百分之一二,受众群体就是音乐老师和学音乐的学生和家长。

一直都是如此,并不是亚州人学习,它就堕落了。

喜欢他,他不会因此繁荣。

瞧不上他,本身就不是他的受众。

不在乎你的赞美,也不在乎你的贬低,好坏我都瞧不上你,看你一眼就算我输。

音乐有曲和词部分。

有歌词,必然会降低编曲的难度。

哪怕刻意设计的错拍,也会让人很不舒服。

没有歌词的音乐,自然可以放飞。

甚至对大多人来讲,有些已经有点反人性了。

音乐作为学科,它本身就是深度有限的。

大学本科还说得过去。

表演艺术搞出硕士博士,真的是脑子有病。

家园 乐事全非之三 非此即彼?亦此亦彼?

上文咱说过,音乐这个东西。

你说他有用,你可能说对了。

你说是胡扯,你可能也是对的。

现在是极化,非此即彼,持中而论,几乎就等于放弃发言。

当然说了也是白说。

现在来看,最大问题就是各种国内外宣传,与个体体验不合。

国内官方不评论,新闻学是统治者专业,特别是年轻女性记者的实时采访,不食肉糜的味道,透屏而出。

就说那些老油条吧。

设定一个评价方法,假如你从来没看过他的发言,然后随意挑一个长段看,小段不算。

他说的,是不是振聋发聩?

实事求是说,绝对感觉厉害。

这些人都不怕合订本,为什么你就突然觉得,他是贩卖焦虑,或者大忽悠了呢?

就是他讲了太多次,为了适应当时情况,主逻辑不变时,有所调整,适应受众偏好。

毕竟人家花钱了。不能卖白开水。

你看这些呢?

那些重复的部分,就滑过去了。新鲜的部分,突然耳朵竖了起来。

比如现在的形势,我对大逻辑没意见。

对国内不了解,对国外这部分,我觉得实在是看高了。

当然我不在美国,没有体会到被夸的那种欣欣向荣。

但就我在“北美”的个人体验,现在是这样的。

很多地方已经冻结招聘。

然而又有另外一批人,招聘推送多到,不得不主动取关。

形势大体是这样的,技工和服务类专业,极其缺人。

甚至有的专业,政府和雇主愿意出学费让你学。

但是你也得想想,你何德何能,你爹是谁?

人家对你这么好?

我觉得有时看事,真的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都是对的。

只不过是鸡同鸭讲。

说自己周围时,多半是对的。说远方时,多半错的。

说自己时?

就是三体的主题曲:我看你是个幽灵,你看我也是个幽灵。

家园 乐事全非之四 买不买电动车

车毛病不断,似乎又到了该换车的时候了。

花钱的时候,就得认真了。

其实我们周边还真有很早买动车的。

一个是东欧老太太。

一个是个印度人。

老太太买车时候得排队,她也在安排退休,结果车来的晚。没有下一步消息了。

印度人买的更早,评价不错,不过他很聪明,换了高档油车,也会讲价,把电动车高价抵价给卖德国车的。

我们加华,喜欢说北美。

目前来看,在电动车上,我们和南方邻居还真不太一样。

这几年下来,美国人对电动车接受程度大幅提高,而加拿大人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反而下降了。

一般而言,是两个原因。

第一,电动车太贵,加拿大人比美国人穷。里程数有限,油价电价差异无法弥补。

第二,加拿大的里程焦虑,比南方更大。一是地方大,二是充电站少(我们这里充电站,也很少见到有人在充电,没有排队问题。),三是冬天太长,太冷。

加拿大的电力主要是水电,配合电动车使用,其实非常环保。

我开的车排气管都出过毛病,那个声音大家都知道,炸街。

我太太耳朵灵敏,对噪音深恶痛绝,电动车没排气管,安静,她却不同意买。

想了想,还是叫我去修车去了。

说到底,还是第一条,没钱。

就是个代步工具,谁便宜,谁是王者。

家园 哈尔滨同纬度凑什么热闹聊什么电动车

国内也不劝东北人买电动车。

家园 东北电车也有里程焦虑,所以国内插电混动卖的不错。

现在国内电车比北美,欧洲都卖的便宜。国内的这些鲇鱼现在也不敢去北美。

家园 乐事全非之五 华北制药的传说

华北制药非常有名,也是他们职工的骄傲。

骄傲到,被裁员了,写出的摇滚,依旧以此为荣。授权时,不允许改变“药厂”那两个字。

我是山东人,唯一一次去石家庄,路过华北制药的大门。

石家庄土里土气的,以至于我们都不愿意停下吃饭。

但是我极其敬仰这个老厂。

这厂是新中国的药业“四大家族”之一。

我讲讲作为外省人都听说过的传说。

第一个,质量之高。华北制药厂生产过土霉素,别说药片了。就是原料药,效价永远是888,色号十年批次下来,毫无区别。

同行的话是这么说的,不看华北制药,不知道质量能做这么好。下一句是看看别家,质量再差,也有饭吃。

过去真的有高质量的产品,但烂货也是真多。

第二个,就不太好说了,鞍钢经验,有一条工人参与管理。在华北制药出过事故,还上了书。业内技术大佬,当时反对,被削得不轻,耿耿于怀。

鞍钢经验推行不下去,也是有原因的。

两参一块,干部不愿意参加劳动。

同时国企人员比较多,设备利用率不高,基层其实也不愿意行政干部过来,宁愿他们成为外行。不然的话,内行整人,更受不了。

工人参与管理,随着技术进步,发言权越来越少。主要变成职工待遇方面的内容,比如分房,涨工资和子女就业等等,这些都不能提高工厂效率。你又不是给资本家干活,这就导致参与管理的正当性下降。

再好的策略方案,都需要人来执行,而且随着时间,其负面作用涌出。

但是要防止二极管思维。这些负面作用,是正面作用充分释放后出现的。

完全否定它,才是表现出了一个人的愚蠢。

但有的时候,为了尽快止损,也不得不简单化地,完全否定它。

这就得辩证地看问题了。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不争论啊。

历史宜粗不宜细啊。

有私心,但也是无奈。

家园 排气管坏了以后就非常容易再坏

新车买来时排气管道都是一体的,一旦坏了就要把坏的地方切下来换新的,总有个切口,非常影响寿命,原装的排气管可以用七八九十年,一旦坏了以后再换就变成二三四年换一次。

想避免麻烦需要在买新车时就给排气管弄一层coating,保护好那个原装排气管,不过十年以后弄不好这车早转手了,不值。。。

家园 乐事全非之六 记忆中苏军的中文图书描述

俄罗斯在乌克兰打成这个样,可是真令人掉眼镜。

-----------

八十年代,中文图书出了一批,描述苏军。

这些是不是正式出版物,靠不靠得住,都值得怀疑。

但说是地摊文学吧,好像印刷质量好了一点,也没错别字。

最有名的是日本人写的《明斯克号出击》,和一篇叛逃的苏军团长介绍苏军大兵团战术。

苏军团长介绍说,苏军只考虑进攻。

使用斧劈战术,三个团同时突击,然后全部火力支持最先切入的那个团,像重锤一样,猛力击打切入的锲子。

没有任何防御,能挡住苏军的进攻。

明斯克号内容比较多,时间太久,我可能有的记忆不准确。

苏军会分三路进攻中国北方。

东北将重现关东军的覆辙,但乌鲁木齐军区最先全军覆没。

中国军队死守张家口,一个军又一个军被苏军消灭,以掩护中央撤退。说实话看到这段,林总搞得大疏散,还是很有道理的。不然,得多死几个军的子弟兵啊。

首都失守。

日本灭国。

然后就是转折了。

山西和兰州坚决挺住了。

苏军打到黄河,在济南战线稳住了。(这个有点像用了日本侵华旧路线,为什么没有顺着京广线进攻呢?是因为侧翼被山西威胁吗?)

海军进攻胶东,被消灭了。

杨总长摘下帽子,摸摸白发,长舒了一口气:山东兵还是能打的!

根据姓氏和历史判断,应该是指杨得志。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部书似乎没有邓公的影子,说明写书的时间。

书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作者说广东已经生产西方技术的可编程芯片了。中国用它制造了很多导弹,给苏军重创。(这是指哪家老爷呢?)

写日本灭国一块,按说怎么也得有点朝鲜人的事干吧?

结果没有,真是日本人写的书,日奸只能是日本人,就是日共。

--------

当然战争之初,对苏进攻也开始了。

十几万小分队,分批背着一个月的干粮和炸药,进入西伯利亚。这些人都回不来了。

现在想想,有篇文章描述中国叛逃到苏联的一个士兵,向苏军展示了野外生存技巧。

很有可能就是死间,让苏联人认识到中国人民战争的威力。

所以这场战争根本不可能这么打。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靠着三板斧,苏军过来就是找死。

---

但是回到开篇,现在就在传统战场,堕落成这样,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

补充:

这时期有本描述旧日本学校的图书。

没啥阅历时,感觉是真牛。

那时说朝鲜二代们喜欢唱旧日本军歌,不但不吃惊,还觉得可以理解。

日本调调是有点那个----

年龄大点,才明白:怪不得日本人会失败。

家园 乐事全非之七 高利率 -- 有补充

加拿大再次加息。

TD银行已经把基础利率提高到7.20%,16个月前,为2.45%

基础利率不等于个人贷款存款利率。

比如说可变房贷要低一点,6.3%左右。固定利率高到现在一般人贷不出来。

个人贷款,比如低于五万,利率超过9%

存款据说前几个月,不少人都办了5.25%。

都是一年期的,两年4.75%。

这个是由于利率会下降的。

我不在银行工作,听人说的。

总起来看,就是在收钱,打压通胀,东西都难卖。据说连杂货店销售都下降了。

可能中国是在通缩。

东西也难卖。

让人费解,通胀通缩,怎么都没人买东西呢?

看了新闻,说香港短期人民币存款超过11%

本来还以为是广东人的福气,细看才知道是人民币海外市场收紧流动性。

这个事,好像不太好说,也不太好解释。

可能有几个点。

一是说俄罗斯在抛售人民币,但查证说,有这事,但量不大。

是不是,肯定都不好说出来。

二是说货币兑换的那些二逼国家,滥用中国的善意。

这个是不是的,也不好说出来。很让人窝心,但应该在意料之中。

三是说现在需要快速扭转人民币贬值预期,紧急操作。长期人民币利率还是低的。

这个可能性比较大。

我觉得现在的问题主要是信心。

其次是高效提振信心的手段没有,预估政策效果不佳。

有点“千钧之弓“的意思,索性保留羽箭。

---------

国外吗?

就是想把一部分人挤爆,好比一只饥饿棕熊,大家现在比赛内卷跑步。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真是夭寿啊。加拿大的通胀降下来了。 -- 补充帖

绝妙是赶在这个消息前,再加一次息。

家园 其实鬼子军歌好多就是进行曲

抛开内容似乎旋律都气势磅礴积极向上,所以我兔后来的歌曲不少也从中吸收了旋律

家园 乐事全非之8 理中客

虽然为了方便,我把自己定义成理中客,但其实我对这个称呼还是有保留的。

理中客,三层意思:理性,中立,客观。

我认为人都是有立场,哪有什么么中立之说?

理性和客观,是可以做到的。

就像大资本家认真研读《资本论》;

就像民族资本家发家时,面对困难,夫妻高唱《国际歌》:

就像键盘政治家,喝着泡面汤,指点江山。

屁股只是决定立场,并不一定就决定人的认识方式。

所谓三个千万。

第二条,千万不要低估知识分子的无耻。

我也不赞成,我认为应该扩大化,不要低估人的无耻。

但这样就和第三条有点重复交叉了。

这三个千万更多是为了凑齐三个阶层,便于排比。

现在以教育程度来看,知识分子的定义还站不站得住,都两说了。

因为以前是附皮之毛,现在就是毛皮一体化了。

理中客,污名化,其实就是贬低臆想出来的知识分子阶层。

要说到污名化,理中客没有像公知一样,彻底臭掉。

甚至还有反转。

比如老铁改版之前,总是被夹出来当石头砸人的马前卒,现在就是一个过去标准的理中客。

转帖他帖子的万年兄,现在也是被认为散发出理中客的气息了。

简单地划分人群,上中下。

对待下层态度好的程度,上层肯定比中层好。

中美都是如此。

美国人是选票驱动和一些阴谋论。

中国这边,可能是传统认识“小资产阶级最反动,民族资产阶级最软弱”。

其实城市小资产阶级,右翼,在入关论过去后,已经衰落了。

左翼部分,由于现实社会不存在革命的条件,满腔愤怒,已经变成相当令人讨厌的群体。

但大部分还是自由主义者。

这大部分其实就是理中客:啥都明白,但无可奈何,现实中过自己的日子,偶尔皮里阳秋几句。

不这样,还能做什么?

盲目追求历史真相,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盲目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其本质就是虚无主义。

活在当下。

见前补充 491384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