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中美凉战从战略相持转进攻的标志会是什么? -- 胡一刀
楚一度自己称王,要和周平起平坐
又不相信美国会打过来
俄乌战争长期化的一个后果是欧美军工开始重新预热了起来,这产能要真扩大了,阻挠资本家不发动进一步战争可更困难了
张,厉股份,吴市场。确实,他们在学术上乏善可陈。但他们在90年代那个风雨飘零的时期,提出自己的见解,也确实为国所用。。从这点看,他们比那些诺贝尔奖得主幸运多了。。一个学经济的,亲眼看见所荐被接纳,并改变一个国家的运行轨迹,并且持续了几十年高增长,这份荣耀是骂不掉的。他们的名字在中国经济史上已经刻下了。。
厉已死,张吴也垂垂老矣,骂他们解气是解气,有啥用?
对于中国来说,台湾远远不是什么凶险的问题,甚至中美军事冲突都不是什么凶险的问题,现在的中国军力解决台湾问题只有想不想而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中国真正凶险的时刻是在他之后的权力交接上———其实不单中国,美俄未来的权力交接也绝对会凶险至极。
不管是时局所迫也好还是权力斗争也罢,他确实是实现了第三任期而且是完全的胜利,已经发生的事在讨论对错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在朝野上下几乎都是他的门生故吏,真正意义上的习卷天下。换句话说,他不再需要收复台湾这种功绩来巩固权力了。
他若是真的胸怀博大,天下为公。未来五年或者十年就该仔细挑选接班人了,在用未来五年或者十年扶上马送一程。收台属于风险不大但是名声威望收益极大的功绩。此时正好可以用台湾来让接班人培养自己的班底。这才是最负责任的做法,权力交接平稳,国内的雷也可以从头到尾压制住。
收台不单单是军事上的事,经济民生行政治安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准备
谁具体操刀被全权委任,谁就是下一任太子
国家统一,不论和平与武力的方式都是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在太平洋对岸那个国家领导不断加强海峡对岸的武备时,要么打消武统的念头,人家那么做的目的在于此;要么真的干一回,让太平洋彼岸和海峡对岸掌权的人头脑改变。
总在装模作样,拖着耗着,这个选择对大陆是下之赛马,对美国是小的代价取大利,对湾岛是绿党一再乱花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往往还是大陆送去的。
收回土地,并吞他国,历史上有很多好的案例……
当年反苏,发起大规模舆论战,有意思么?幼稚,笑话。
当年反复辟,可是十年大规模的继续革命,有意义么?老苏一个晚上就复辟了,革命者推动的复辟,一度国家乱得恐怖。
现在拒绝美的无理,不是反美,是寻求继续发展与合作
双轨制是谁提出来的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97276022941828779/answer/3802025080.html
4个版本有2个提到了华生的贡献,
华生批驳张的理由也很到位:会上张在“放”派一边
第4个都没到国家部委一层,更不用说了
科研上谁先提出来的很重要,国策上谁能促使上级关注并实施才更重要
如影随形的意识形态没改
力量对比怎么会改?
很多人都在讲美国的目的是要发动冷战,却不比较一下当前局势和历史。只要稍微仔细一点就会发现,如今的俄乌战争等同于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等同于80年代美国对苏、对日发动的贸易战和科技战的总和,此外中美登月竞赛也已经开始,这是70年代的大事件。
所以说中美如今的对抗已经攒齐了美苏冷战前、中、后期的主要大事件,烈度已经超过了后者。
不久前美国哪个杂志来着向一大群美国战略学者发调查,问他们认为当前世界到底是单极还是两极甚至多极。大部分学者都自信地认为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远不如预期,而中国的经济也在下滑。所以一句话,美必赢。
即便米尔斯海默这样少数的清新派,也没有认识到美中之间真实的力量对比。白宫和国会也在紧锣密鼓地在中国周边排兵布阵。总的来说,美国朝野的总体气氛更像是萨尔浒之前的大明,而不是鹅城的三大家。
中国要做的,无非是让美国体系下的其他国家站起来强起来而已,至于他们强起来之后会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那是之后的事。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解放热潮其实未竟全功,法国在尼日尔几乎掠夺式的盘削就是例子。现在中国只不过是让他们站起来罢了。他们哪怕是鼠首两段就已经是在帮我们了。
西方理论逻辑的味道更浓。基本就是指向了各自结寨的软硬对抗。
举个例子:
老师不让学生在学校吃零食。你处于反对态度,于是组织并拉着一同反对的学生来对抗老师和赞同老师的同学。这就是如同冷战。美苏争霸就是如此。
如果你换一种方式去对抗呢,比如,你的强项是制造零食,那你可以廉价薄利的向所有学生敞开供应零食。
前者的思维停留在国与国的博弈层级。后者思维却停驻在直接颠覆治理秩序的层级高度了。
如今一些国家也都明白过来了,比如俄罗斯现在低下身子向非洲和南美的接触合作和技术、利益的输出倾斜,这可不是因为俄国人认为自己衰弱的原因才主动去做的,这从俄国一些新闻文稿和专家讨论中能够看到,这是一种多极化战略世界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