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苏秦张仪列传:如何优雅的面对亲戚朋友的嘲讽 -- gb2312
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人。
他和苏秦一同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苏秦觉得自己比不上张仪。
鬼谷先生是那个时期跨学科的国际学术宗师,知名的弟子还有孙膑,庞涓。
张仪很可能是某一届的高才生,是具有一点学霸属性的。
张仪学习的专业是“游说”,是要通过游说诸侯,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
有一次,张仪和楚国的国相一起饮宴。宴会之后,楚国的国相发现自己丢了一块玉璧。国相的门客都怀疑是张仪偷的,就把张仪抓起来,鞭笞了数百下,张仪也没有屈服,就只好把他放了。
张仪回到家,老婆就对他说:“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意思是:你要是不去读书,不去游说,怎么会受到这种屈辱呢?
这话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
“你上大学有什么用?一到社会上,还不是碰得头破血流?还不如……”
很多年轻的朋友们,大概没少听过亲戚朋友这样的嘲讽吧?
那时候,张仪是怎么面对老婆的嘲讽呢?
张仪遍体鳞伤地躺在床上,很可能手指都动不了,眼睛甚至都睁不开……
口齿不清地对老婆说:你就帮我看看,我舌头还在吗?
他老婆也被他气乐了,说:在呢。
张仪说了两个字:“足矣。”
这两个字,充分体现了他百折不挠的性格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凡是在绝望中能找到一条生路的人,大概都是如此吧。
不仅张仪是这样,他的同学苏秦也是这样。
史书记载: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这简直是外出谋生大失败啊。
更不幸的是,苏秦亲戚多:“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
相比张仪来说,这简直是要承受好几倍的伤害呀。
史书说他:“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
你能想象吗?苏秦!战国第一流辩士,被亲戚嘲讽得自闭了……
不过,苏秦也没有放弃,他把看过的书都反复研读,最后终于融会贯通……
所以,面对亲戚朋友的嘲讽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不要理睬,不要辩解,不要放弃。
接着说张仪:
这时候,有人对张仪说,现在苏秦已经得到了赵王的赏识,既然你和苏秦是老同学,不如去投奔他吧。张仪觉得有道理,就去赵国找苏秦了。
没想到,苏秦一点不念旧情,非常傲慢地对待他。这简直是喜提PUA套餐啊,张仪一怒之下,就去秦国找机会了。还好,半路上遇到一个有眼光的贵人,一直资助他,直到他得到秦惠王的赏识。
最后,那个贵人对他说,这一切都是苏秦策划好的……
那个瞬间,张仪的内心恐怕是这样的:老同学,好可怕……
原来,苏秦觉得,只有张仪这样的人才,才能获得秦王的赏识,和他配合起来,操纵天下大势。
以天下为棋盘,七雄为棋子,“合纵”,“连横”为大势的战国纷争,难道只是同学间的桌游吗?
当然不是!
苏秦曾经配六国相印,权倾天下,最终被人刺杀。
张仪为了秦国,凭着自己的辩才,以及楚王的贪婪和愚蠢,多次欺骗楚王。
楚王盛怒之下,甚至用黔中的土地换张仪。
张仪虽然再次凭着自己的辩才,以及楚王的贪婪和愚蠢,幸免于难。
然而,这也说明了,张仪才是随时可以被秦王舍弃的棋子。
虽然,张仪用自己的辩才和欺骗的手段,为秦国谋取了很多利益。
但是,这样的做法却得不到秦国上下的信任和感激。
最后,张仪也被秦国抛弃了,死在了魏国。
这也说明了,主要靠阴谋和欺骗获取利益的“纵横之士”,也只能在春秋战国,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昙花一现,最终会被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
(原创:知乎,百家号,公众号:总钻风有来有去)
虽然在河里很多人看来,赵立坚就是个小丑,比这个张仪不知道低到哪里去了。但是,平心而论,赵立坚是绝大多数西西河网友,包括自己的子女,奋斗终身都无法达到的人生巅峰。
老婆就对他说:“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意思是:你要是不去读书,不去游说,怎么会受到这种屈辱呢?
这话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
“你上大学有什么用?一到社会上,还不是碰得头破血流?还不如……”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民安在?填沟壑。
我们从小镇做题家起步,没日没夜努力,仅仅是求得不要填沟壑。当公务员办事不力,被上司欺负而被“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和掏不出彩礼钱买房钱孩子奶粉钱而被“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比,简直是无比的甜蜜。
不要因为自己努力也只能喝汤而懊恼,因为你不努力只能吃屎。
写这个主要给当家长的河友看,既然你的娃生在中国,就不配快乐教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某博士是个经典牛人,他做的某产品进口货打到白菜价。他开会的经典话就是:甲乙丙丁,1234,abcd,你们都懂了吗?懂了?懂了我就不说了。没懂?没懂我就不说了,反正说了也不懂。其实懂不懂还是要说说的,懂的,交流打磨一下;不懂的,山穷水尽时也许能想起。
社会上很多人骂天咒地的,不能没人跟他们说过,而是说了也不懂,偏偏这些人小日子还不错,不能万事如意,远没山穷水尽,所以就一直不懂了。
犬子快乐教育十年,打算今年起刷题2年考个大学
是不是上个一本就够可以了?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敲门砖,关键还是看以后的机会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我做为乐观主义者是看多的!
历史老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