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023冬雪夜谈 -- 夜如何其

共:💬104 🌺8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何实现地球范围内的周革殷命

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应对老龄化,以及城乡人口置换、人口产业结构调整,其实是可以综合统筹考虑的。

未来的现代化乡村、现代化农业究竟是怎么样的局面,要预先打算好、规划好。

甚至一切都要从这个出发,也要回归落实到这个,要围绕着这个来思考、规划、布局。

碳基文明,终究还是要各种"种田"的。

从长远来看,现代化的"农耕"文明,仍然是碳炔、石墨烯、金刚石时代碳基文明的根基、根本。

新商文明虽然繁盛一时,终究不免曇花一现。

全球范围内的周革殷命,也终究要在新"农耕"文明上走出新路子开创出新局面来。

碳基生命嘛,体还天地、魂归宇宙。

埋骨何须桑梓地,宇宙无处非吾乡。

2023.12.13

颛顼历二千三百八十九年初一

通宝推:夜如何其,
家园 如果天下一统,全球一家,我赞同独尊儒家。

但是大争之世,军国一体,保全自己第一位。

儒学没有半点用处。

我赞同老掉牙的观点:

不是社会主义真的好,是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家园 冬夜谈之14 新冠无声

烦闷之中,看看视频。

看视频,就得看广告。

没想到辉瑞推送广告了:打疫苗吧!

正好也看到经济新闻,辉瑞评级下降。

我也懒得去看细节。

去了趟医院,我路比较熟,走职工通道,抄近路。

发现他们内部开始核酸检测,疫苗注射恢复,并可以提供移动服务,去人多的部门约点去打。

新冠无声。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情况,保不齐已经比过去严重。

然而,所有人都不愿多说了。

有的人得了三次新冠。

想了解更多,被咨询的人也是一脸便秘。

同情你的遭遇。

对于健康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个小事。

对于敏感人群,只能说声保重。

我倒想了个主意,保险公司卖寿险的人肯定知道。

结果人家说,至少从我们家这边来看,讨论新冠后遗症还有点早。

然后他又笑着说:但保险公司因为新冠,已经损失惨重了。

美国最严重的时候,死的人,超过60%,感染或者感染过新冠。

加拿大只有美国的一半都不到。

详细研究,而不是想当然的分析,现在还没有。

慢慢看吧。

新冠无声,但又不会消失,总会弄明白的。

通宝推:真离,
家园 我又感冒了,不过不是新冠 -- 有补充

周五开始嗓子酸痛,咳嗽有浓痰

昨天开始发烧,体温最高到38.7

测了下新冠,阴性

吃了一粒布洛芬,也就这样了

硬挺着,上课随时有学生在咳嗽,在戴口罩

也分不清是谁传染,如何传染的

以前我基本每年感冒一次

今年一年来了2次新冠加这次感冒,感觉身体亏空较明显

如之奈何?熬着而已

通宝推:死扛着,史料推理,真离,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感冒后续 -- 补充帖

周五嗓子疼,有浓痰

周六傍晚最高到38.5,服用布洛芬一粒

周日最高到39.0,布洛芬一粒

周一傍晚最高到38.2,有点胸疼

周二上午到37.9,有点害怕了,下午去医院挂了急诊

检查结果:CT正常没有肺炎,生化/血常规只有一项异常:HsCRP超敏C反应蛋白不正常,标准值<6,我的指标28.1.

医生诊断结果是感染性发热....

给开了一盒抗生素,一盒化痰药就把我打发走了

今天还是有咳嗽,但是感觉还好

通宝推:真离,
家园 你这也可能是细菌性的感染

可以去问问医生。

我在国外比较老实,也不太吃抗生素。

最后还是想通了,吃了一颗,就缓解了。

家园 我女儿周五下午低烧

晚上38.5

第二天早上退烧37.4,中午36.7,晚上又反复到38

今天周日早上38.7不过很快又降到38。她觉得喉咙痛,就带她去医院了,医生开了验血单,测了甲流,乙流,衣原体,支原体,合胞病毒。半小时出结果,支原体弱阳性,开了阿奇霉素。下午37.4,还要再观察一下。明天能退了不反复就好。

家园 就是新冠,测已经没用了,因为新冠破坏免疫系统而导致各种疾病

非常容易感冒。

正在侵蚀老人和儿童。

既然如此就忍着吧。自己多注意点,老人孩子尤其如此。

家园 我要是这个情况,就多喝水

除非离得近特别方便,否则没有其他指征的话,去医院有点浪费了。

家园 实测阿奇及其他常用广谱抗生素作用不大。
家园 是社区医院,几步路

不过我现在观念变了,不想让小孩去硬抗。以往的经历是抗就往肺炎去。等肺炎了,用药量反而大。社区医院能验血是方便多了。

通宝推:脱口秀,
家园 冬夜谈15 搞笑的文娱文

最近看了两本文娱文。

第一部东京泡沫时代,刚弃掉。

这本书的主人公,可是不得了。

他是羽生结弦的大爷。

那肯定就是个帅哥了。

然后,他还是刘天仙的爸爸。

我看到这里,边笑边吐槽:吸引流量的话,可以考虑幼儿园小班的马前卒出场了。

但这本书,把日本游戏和动漫历史,介绍的相当不错。

第二部,那年华娱。

现在主角要和刘天仙订婚了。

我看到这段,也打算弃书。

我倒不反对他的好事。

但是说到“喜欢她,喜欢到骨子里”,这个就太尴尬了。

刘亦菲的确很美。

但是真没必要这么写啊。

从老男人角度,庸俗地看待文体届成功美丽女性的一生经历,必然会总结出一条相当损人的模式。

只能说,除去青梅竹马,学校恋情,一生相伴,可以不被挑剔。

其他的美好,是很难形成纯情的文学模版的。

文娱文现在是个大类,特别是学过编剧的人加入后,创作水平大为提高。

其中不免涉及八卦新闻。

除去那些大明星,其他人的也很有意思。

比如曾志伟。

曾志伟就是挺有意思的。

其实他是香港很罕见的,能成巨著级别年代文的原始主角。

我看过一个电影。

曾志伟演一个潦倒父亲,在饭店后门,垃圾桶旁边请客。

当侍者的胖女儿把客人吃剩的菜,端给他。

他把客人喝剩的红酒,混成一杯。

劝酒:别人喝酒按年喝,而我们喝的是一个年代!

当时,我就挺感动的,觉得真是魏晋风流,唱一曲沧海笑。

据说曾志伟喝酒经常醉,还爱发酒疯。

经常被架出去,浇冷水,挨揍也有。

曾志伟在加拿大也拍过电视剧。

名字叫《龙在他乡》,说的是华人警察和华人黑帮事情。

编剧是个白人。

这种戏极其罕见。所以华人演员都很积极参加表演。

节奏很快。

但反响不好。

被白人观众,特别是评论界攻击嘲笑。

华人也不太喜欢。

其实白人编剧非常友好,非常认真。

非常可惜,这个楔子没打下去。

回复主题,网文现在真是对我这种,越来越不友好

我想以后看的有两种。

一是有真实人物为原始模版的,半真实的仿自传体小说。现在的名人自传,其实也是算这种。我记得河里有人说过,王外马甲接了个活,替大佬写自传。挺好奇,挺想看的。好坏都想看,当然洗的很好,不过就算差,也可以嘲笑一下老河友。

二是城市仙侠。这个很不好写,城市烟火气太重,要想飘逸起来,这个得有非常好的设定和心态。

家园 冬夜谈之16 一个季度全国人口增加1%

这事在和平年代,加拿大做到了。

这个季度,移民10多万,非永久居民30多万。

于是创造这么个记录。

2023年,也是加拿大人口突破4千万的第一年。

随之而来的讨论,也就过来了。

第一个是住房问题。随着居民的增加,反而住房危机的热度下降了。

政府也在考虑,要控制留学生数量。

主要是印度留学生,我们这里年轻的印度人到处都是。

印度人说实话,还挺老实的。

最起码,你看到他们不会紧张。

相反他们反而有点紧张的样子。

倒是好移民的胚子,就是集中性地过来,有点显眼。

欧美是非常奇怪的国家。

他们的文化底色,种族主义其实是内核。

但外在表现确是在吸收移民。

东亚文化上,说是天下一家,其实比较排外。

但是日本也开始接受移民了。

是不是现代化后的国家演进都会变得宽容?

要这么说,十几二十年后,中国吸收移民,可能也不是不可想象的。

见前补充 4947663
家园 冬夜谈之18 发钱和通胀

其实今年我们这里天气并不冷。

也不下雪,现在还可以骑自行车呢。

但是呼吸道疾病很严重,反正都是这样了,各自保重吧。

新冠开始的时候,通货膨胀也开始抬头。

这个原因第一是贸易战,供应链的改变。

第二原因是政府惧怕经济衰退,人道主义灾难,大量发钱。

加拿大截止到去年年底,一共发出去320亿加币的福利。

这个接近于社会主义的政策,在加拿大还能理解。

但隔壁大资本家川普干的更猛,也真的是让人目眩神迷。

虽然有部分需要退回去,但是总量其实很少。

这笔钱也推动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低利率,让房价高升了50%。以至于现在不肯降息的理由之一,就是害怕好不容易跌下来的房价反弹。

现在物价涨上去了,免费蛋糕快吃完了,供应方面有缓解,通胀也就慢慢下来了。

衰退也就到了,消费开始降级,这为中国海外电商业务,创造了非常难得切入机会。亚马逊都被打的,营运额下降了。

现在国内大概是通货紧缩吧?

我看网上都在说,要放下道德包袱,制造6%的通货膨胀,避免重复覆辙。

其实我觉得为人民服务,有啥道德包袱,这还不如川普。

从北美的操作来看,发国债,然后给普通人发钱(限时消费,或者限额内发一块,政府补一块钱),就很容易把经济搞活,通胀搞起来。

老百姓拿了钱,也就不好意思说啥了。

当然这么干,也是有坏的可能的。

第一是,通货膨胀搞上去后,稳定住,或者搞下来,可能也不太容易。

第二是,债务率上升,不过这正是优势,还有空间。

第三是,国内的生产力太强,钱发出去了,供应没问题,卷来卷去,通胀没上去。

第四是,从国外情况来看,直接补贴居民的份额比例比较低,间接的多。国内要学这种操作【便于雁过拔毛,定向供应(也不一定全是坏事),减少阻力】,搞不好钱就是丢水里,听个响。

家园 冬雪夜谈17 水硕

说句实话,英国水硕这个词倒是很早就知道了。

但也说句实话,也就是我家儿子上大学后,出于学历崇拜,我也在一直想方设法劝他读硕士。

他坚决不读,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不勉强他,就不唠叨。

但我也不勉强我自己,还是继续找理由,想逮个机会,再说服一次。

儿子还有四五个学期就毕业了。

我们现在就开始准备了,自动续约的公寓房间,提前告知不再续了。

他上大学要求选修十门课。

他选了八门音乐课。

坚持到现在,也挺有意思的。

一开始和他一起选修音乐的,大部分是女生。

现在大部分是男生了。

倒也不是女生不选音乐课了,而是她们都去学唱歌了,少数几个拉小提琴。

同期进大学选修音乐的,过几个月就开始有人要毕业了。

世异时移,无处不是如此。

我也是深感精神疲惫,智力体力都感觉在下降中,反应迟钝了。

特别是AI起来了,我对儿子的前途也有点忧虑。

杞人忧天,心中不快。

不过我倒也打消了劝儿子读硕士的心了。

说的搞笑一点,还是看中国要加强专业硕士教育的消息,才让我死了这条心。

因为我不懂啥叫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

所以研究了一下。

就是一个字“水”在五颜六色的瓶子里。

而我打算要儿子读的,可能也是这个东西。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帮不上忙,我也就不捣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