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浅谈《空天猎》在军事上的不合理之处 -- 忘情

共:💬1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浅谈《空天猎》在军事上的不合理之处

作者:殷杰

曾称为“中国空军的形象宣传片”的《空天猎》,公映后却在票房、口碑上均惨遭“滑铁卢”。从军事角度讲,片头动画中,子弹竟然带着弹壳从枪管中飞出;“补盲雷达”被写成“捕盲雷达”;“马布国”空军将领戴着炮兵领花;男主角驾驶歼-10C升空,却驾着歼-10A落地等这类错误,和其他不合理之处比起来,还只是小巫。

情节不合理

恐怖组织“光辉阵线”劫持人质,占据了“马布国”一座空军基地,拥有2座边境预警雷达站,1个萨姆6防空导弹发射单元,1架幻影2000战斗机和中程弹道导弹。搞笑的是,中程导弹虽然被安置在加固的发射井里,“享受”了洲际弹道导弹待遇。

面对如此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事件,理应由中央出面组织危机应对小组,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的行动。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海外行动处,理应担负起统筹海外军事行动之责,整合陆、海、空、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力量,在体系作战中充分发挥各军兵种的优势。而绝不能像《空天猎》中所展示的那样,一切皆由空军一手包办。这绝非小瞧中国空军,而是诸如情报、技术侦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心理战、通讯、敌后特种作战等方面,其他军兵种比空军更加专业。

像这类解救行动,执行过程中只应考虑军事需求,而不必顾忌所谓“国际影响”。外交和舆论善后的工作,应交与专业部门来做。作茧自缚的后果,便是第一次行动铩羽而归。现实中,敌方绝无给你卷土重来机会的可能性。

特种作战,情报是关键。要将卫星、侦察机、无人机搜集到的航空航天情报,电子战飞机、技侦部门搜集到的无线电情报、国家安全局掌握的人力情报,以及外交情报进行汇总对比,“孤证不举”,并实时更新。纵观世界反恐怖战例,恐怖组织将人质画面、语音公布出去,给对方施加压力的事并不鲜见。但公布前,画面背景和人质语音必将受到严格审查,以防泄露信息。像《空天猎》这样,由“人质”在电视直播中告知外界,他们被关押在发射井中,头脑正常的人都会觉得蹊跷。这等小儿科伎俩,居然把拥有完善侦察手段的中国耍得团团转,着实让人无语。

男主角吴迪无论是开场在东海上空与敌周旋,还是在第一次出境军事行动中,驾驶的都是歼-11系列战机,但在片尾决战时,座驾却换成了歼-10C,明显有违常识。如果说女主角亚莉能同时熟练操纵直-9、直-8两种直升机,还可以用直升机驾驶区别不明显,这两型运输直升机都没有太多机动科目来解释的话,那么歼-11系列双发重型战斗机和歼-10系列单发中型战斗机无论是性能、操作要领还是座舱风格都大相径庭,飞行员跨机种改装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也许有人认为空军试飞员能驾驭多种机型并不是新闻。但不要忘记,试飞员主要任务是掌握新飞机飞行要领,飞出极限性能,为编写飞行手册提供依据。他们虽然飞行技术高超,但并不涉及战斗科目。而作战部队的飞行员训练方向是针对敌我双方的技战术特点,摸索出针对性战术,在训练中打磨战术环节,拿捏好火候和分寸,并形成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空中战场上克敌致胜。显然,作战部队飞行员如果频繁地在两种差异颇大的战斗机之间来回改装,其结果必然是“样样通,样样松”。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空军歼击航空兵师同时装备了歼-10和歼-11系列战斗机,但都以团为单位列装,且分驻于不同的场站的原因。

在解救人质行动中,吴迪从第一次出境,到第二次出击,间隔也就十几个小时。按理他应该在领受任务、做完战术规划后,抓紧时间休息才对。可他却在和同样要在决战中驾机出征的亚莉见缝插针地谈起了恋爱。仿佛飞行并不是件极耗脑力、体力的事情似的。

以上还只是影片在宏观把控方面的疏失,至于3场空战中的细节,就更惨不忍睹了!

战术不实用

《空天猎》一开场,吴迪和刘浩辰驾驶歼11双机驱离抵近侦察的EP-3后,与随后赶到的F-15双机缠斗,使出“棉花糖战术”反败为胜。

从翼尖挂有电子干扰吊舱看,这2架歼11是歼11B之前的型号。因为从歼11B开始,该型机的电子干扰设备都改成了内置式。从机头雷达罩上无防雷条,机头下方有一块浅色剑型涂条延伸至雷达罩内,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吴迪、刘浩辰双机机舱内装的却是衍射平显,因此他俩驾驶的应是2003年下线的最后1个批次的歼11A。不过,该批次的歼-11A雷达罩上首次出现了防雷条,这与影片不符。这又是制片方的疏漏。

在与外军F-15双机角力的过程中,双方均尝试用雷达锁定对方。实战中摆脱雷达锁定的通常做法,是实施剧烈机动并实施电子干扰、发射箔条干扰弹。箔条干扰弹炸开时,肉眼很难看清。片中火花四射的绚丽场景,明显是发射了红外干扰弹。这种弹对摆脱雷达无用。临阵大乱,啥干扰弹都乱发射一通,这不符合吴迪双料“金头盔”身份。这样的飞行员也断然不可能在接下来的行动中镇定自若地使出极为理想化的“棉花糖战术”。

所谓“棉花糖战术”,就是歼11A双机被咬尾后迅速钻入云中。F15飞行员与之失去目视接触,只能依赖机载雷达跟踪。在近距格斗时,双方角速度变化率很大,雷达采用“边扫描边跟踪”模式容易丢失目标,因此飞行员为求保险,会把雷达切换到“单目标跟踪”模式。歼11A在云中密集编队,对手雷达显示屏上只显示为1个目标。吴迪突然来个大角度爬升,而处于“单目标跟踪模式”的F15雷达,会根据“追踪最合理目标”原则,继续跟踪保持飞行轨迹的歼11A僚机。吴迪由此摆脱了敌机雷达的跟踪,切到F15编队6点钟方向,用雷达对其双双锁定,由此翻盘。

这是个极端理想化条件的战术,战场上无云怎么办?影片中的大反派拉赫曼将军也指出:“对手怎么会让你们飞到云里去呢?”

问题还远不仅于此。F15双机咬住歼11A双机机尾后,雷达从稳定跟踪转至锁定,仅需1至2秒。歼11A钻入云层飞密集编队,不能作剧烈运动。因此吴迪在做大角度爬升前,极有可能已被锁定。对歼11A双机失去目视跟踪后,F15长机雷达转为“单目标跟踪”模式,僚机雷达仍保持“边扫描边跟踪”模式,才最科学合理。如此,吴迪的机动一定会被F15僚机发现,从而让“棉花粮战术”失效。歼11A装备的NO01E雷达,仍采用老式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旁瓣抑制、天线增益、天馈系统内部噪声抑制等方面的性能都较为落后。理论上同时跟踪2个目标的能力,实际使用时限制颇多。吴迪在打开雷达,使用“边扫描边跟踪”模式前,必须非常小心地控制与其他3架飞机的距离及方位角。距离远了,方位角小了,NO01E雷达很可能无法区分3个目标,甚至“看”成1个目标。距离近了,方位角大了,2架F-15战机又可能无法被NO01E雷达同时锁定。开机过早,F15机载雷达报警器接收到雷达波后,飞行员可在NO01E雷达完成锁定前作出战术反应。实战中,吴迪可能还来未找到合适位置和角度开机,僚机便已被击落。

综上所述,“棉花糖战术”几无实战价值。

伏击打不成

出境执行“肃清空域”任务,诸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必须派出留空时间长、挂架多、能同时挂载空对空、空对地和反辐射导弹的多用途战斗机,并且在执行任务前,对机载任务计算机加载诸如敌方战机、雷达、武器、通信信号特征、地形气象数据、规划航线等诸多技术数据。

最适合执行该任务的,是歼16,其次是苏30MKK,再次是歼11B。但片中派出,却是歼11A,挂的是效能很差的R27中距弹,着实让人无语。

影片中,恐怖分子手中的“萨姆”6只有1辆发射车和1辆照射雷达车,既没有搜索雷达,又没有指挥车和电源车,实战中很难使用。歼11A双机“肃清空域”时,配合行动的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一定会对不正常的边境预警雷达实施干扰、欺骗或压制。

在没有搜索雷达提供空情信息的情况下,“萨姆”6的照射雷达过早开机,歼11A机载雷达报警器察觉到威胁,飞行员立即就能反制。有人认为苏-27SK出口中国时,俄方不会给电子对抗数据库写入俄式防空导弹相关数据。但追加输入数据并非难事。鉴于印军装备了“萨姆”6,中方不可能对此毫无准备。况且上世纪80年代,中国获得几套完整的“萨姆”6系统,相关技术参数了如指掌。

片中的“萨姆”6照射雷达并未集成到发射车上,属早期型号。其照射雷达没采用间歇连续波,不能像后期型那样同时引导6枚导弹攻击2个目标。因此在只有1辆照射雷达车的情况下,没办法同时攻击歼11A双机。

在机动摆脱过程中,歼11A双机又施放了毫无作用的红外干扰弹。“萨姆”6导弹如红外点源制导导弹般追尾,是错误的。该型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采用比例导引法,即对目标预计航线的前置点走捷径。这也是歼11A要利用山区地形的原因。果然,飞机突然横拐飞入山峰背面,1枚“萨姆”6导弹撞山自毁。

不过,另1枚“萨姆”6导弹的机动性,就好得有些匪夷所思了。地空导弹在中低空大过载机动,极其消耗能量。该型导弹弹体外4条凸起的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飞行阻力极大,在中低空机动时极大抵消了冲压发动机推力大的优点。而越往高空,冲压发动机的效率越低。这就是当年中国中止仿制“萨姆”6的原因。影片中,“萨姆” 6做1至2次大过载机动,能量就应该衰竭得构不成威胁了。怎可能疯狂追击那么久?要知道,该型导弹发射后作直线飞行,达到最大射程时也就耗时20余秒。

决战嘈点多

决战前,中方行动计划是:特种兵境内空投,乘滑翔伞越境潜入“巴布国”境内,换乘“山猫”全地形车奔袭,在不惊动敌人的前提下抢救人质。歼10C双机编队超低空飞行躲避雷达,接近山谷时长机拉起,诱导“萨姆”6照射雷达开机,由僚机用鹰击91反辐射导弹负责摧毁。长机用激光制导炸弹摧毁导弹发射井,最后歼10C双机掩护直8K双机运人质及特种兵返航。

计划没考虑撤退时,重达1.7吨的“山猫”全地形车该如何处理。运载了人质及特种兵的直8K,无力将该车带回国内。无论是遗弃还是炸毁,都与“除了子弹,什么也别留下”的要求相悖。整个计划过于理想化,没考虑遇到意外情况,因此执行过程中险象环生。

出击前,空军少将说:“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完善的体系来支持我们,用体系战胜他们。”看似很提气,但实际升空的只有空警500、运20、歼10C、彩虹5、空中加油机,缺失了一些必不可少的体系节点,行动过程中没体现空警500起到体系作战中枢核心的作用。

远距奔袭,空中编队应该分成攻击机队、制空机队、电子战机队、预警机队、加油机队、搜救机队和侦察机队。片中的空中编队规模过小,2架歼10C要在没有电子战飞机支援的情况下,包办攻击、反辐射、制空和护航任务,显然强人所难。预警机也无战斗机伴随保护。

更合理的做法,是由数个歼10B双机编队负责制空,1个歼16双机编队负责对地攻击,1架歼轰7A和1架“咆哮豹”负责压制“萨姆”6。2个武直10双机编队为直8K护航并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彩虹5察打一体无人机监视战场的同时,作为近距离火力支援的补充,负责消灭临时出现的目标。电子战飞机在合适距离上负责控制战场电磁态势。歼10C虽然先进,但执行远距离奔袭任务会对挂载方案产生诸多限制,制空不如重型战斗机,对地更比不上歼-16,歼轰7A这样的“专业户”。片中歼10C长机挂载2枚5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2枚近距格斗弹,3个副油箱和1个光电吊舱;僚机挂2枚鹰击91、2枚近距格斗弹和3个副油箱的话,制空、攻击、反辐射这3个任务哪个都别指望完成得很好。

因为没出动电子战飞机对敌雷达实施欺骗、干扰和压制,所以歼10C只能利用夜色钻山沟低空突防。影片展示给观众的“体系”还不如1982年以色列空军扬威贝卡谷地那会儿!片中“萨姆”6的发射车和照射雷达车违反常识紧挨在一起,被2枚鹰击91分别击中。这种早期型的“萨姆”6发射车上并无辐射源,是如何被反辐射导弹锁定的呢?

歼10C用机炮扫射恐怖分子,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很不合适。因为鸭式飞机过于灵敏,低空机炮攻击稳定性不够,射击散布大,极易误伤人质。用5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攻击装甲车辆,威力过大,附带损伤很可能伤及人质。这都是没出动武直10惹的祸。

同样由于没有武直10,直8K返航时,居然让歼10C僚机护航。且不说两种机型速度相差过大,遇到意外情况时,只剩2枚格斗弹的歼10C僚机,只能用机炮对地攻击了。

人质脱险后,拉赫曼驾驶幻影2000升空追击,不知道是如何逃脱预警机和彩虹5监视的?就算起飞时被没发现,但飞行是非常依赖系统引导的。在目标方位、高度、速度,空中态势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往哪追?更何况,升空后要逃脱空警500的监视,断无可能。正常情况下,空警500会引导歼10C隐蔽接近,利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红外成像制导格斗弹和头盔瞄准具的三重优势,在幻影2000尚未接近直升机时,就对其实施猎杀。

影片中,幻影2000追上直8K时,机上有2枚“米卡”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和2枚“魔术”2红外近距弹。“米卡”射程虽远,但攻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时,无论是机载火控雷达,还是弹载制导雷达,都易受地面杂波干扰。况且直升机还可以做出突然悬停、转向等急剧改变速度矢量的动作,让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丢失目标。因此选择用红外近距弹攻击才合适,这也是战斗机打直升机的通行做法。不过,拉赫曼却在直升机刚进入“米卡”攻击包线时,就迫不及待地发射中距弹,这不符合他王牌飞行员的身份,还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弹药。

吴迪和拉赫曼终极决战时,双方均像打电子游戏般姿态稳定,完全没有那种头部随着过载方向变化而甩来甩去,身体被安全带牢牢束缚在座椅上的感觉。

按说格斗结果应该没有悬念。因为幻影2000虽然瞬间盘旋能力出色,但无法持续地维持转弯角速度。而歼10C采用鸭式布局,这方面能力就强很多。只要将空战引入低空,无需开启加力的情况下持续盘旋,拉赫曼技术再高也终将败北。更何况,歼10C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霹雳12红外成像格斗弹,和幻影2000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和“魔术”2格斗弹相比有代差。在头盔瞄准具的配合下,吴迪取胜应该没啥悬念。幻影2000在近距离上摆脱红外成像格斗弹,几乎是不可能的。

影片中,双方弹药耗尽后,吴迪驾机对幻影2000实施“斩首”行动,还由吴凌峰解释“巴伦支海手术刀”。实际上,“巴伦支海手术刀”绝非刻意为之,苏联飞行员本意是驾机高速掠过P3B翼下,用气流破坏P3B稳定飞行状态,由于分寸拿捏不准,致使苏27垂尾翼尖与对方螺旋桨叶片相撞,双方飞机均有损伤。影片中双方都是高机动性战斗机,吴迪要在黑夜里刻意用垂尾去划开对方的座舱,是根本办不到的。更合理的解释是,吴迪决心与敌同归于尽,但碰巧实现了“斩首”。

中国军队上次想用无奈的撞击打击敌人,还是在甲午海战中。百年后,中华民族即将崛起之时,“空军形象宣传片”还设计这样的情节,着实让人感到憋屈。观众们最想看到的是中国军队凭借体系优势和技术代差,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再说吴迪实施自杀撞击前,居然还能在飞机剧烈机动,自己精神高度紧张时,大声喊出一句冗长的口号,简直让人无语。

失去垂尾、可能还有其他损伤的歼10C,能飞回基地吗?现实中确实有过歼轰7飞掉方向舵,轰6失去垂尾后仍安全迫降的事例。但前者垂尾大部分完好,航向稳定性和平衡都能保证,还能通过调整2个发动机的转速实现转向。后者飞行稳定性本就不错。而鸭式布局的歼10C是静不稳定设计,丧失大半个垂尾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再说,那些事故中,歼轰7和轰6都是就近迫降,要它们像影片中那样飞那么远距离返回祖国,也是办不到的。

最后吐槽一点,空战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最高时速才200余公里的直8K都回国许久了,速度快得多的歼10C缘何姗姗来迟?

通宝推:心远地自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