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渐渐带歪的380医保 -- 审度
我父亲的一个师傅就在另一个镇上的药店坐诊。八十年代初就有个体药店了。我大表姐夫妻俩83年双双被县人医开除,是当时县计生第一大案,其家公家婆就在家乡镇子上已开了几年药店,家公是中医,家婆善长小儿艾灸,很有名的。
个体户出现没那么早。全国最早的个体户执照是1980.12.11日由温州工商局发给章华妹的。
第一个疑问是,这和你大表姐的例子时间上有点冲突,她家83年的时候开了好几年的个体药店可能性较低。
第二个疑问是她家卖中药还是西药。我个人相信她家可能开中药铺,因为可以从民间进中药,她家翁家婆刚好也从事中医业务。但是那时候西药的进药渠道限制较多,还是国营医药公司的天下。
我大表姐夫妻俩83年双双被县人医开除,是当时县计生第一大案,其家公家婆就在家乡镇子上已开了几年药店,家公是中医,家婆善长小儿艾灸,很有名的。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最早个体药店的信息,其中一个红网转的湖南频道的报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平价药店、中医诊所走近千家万户"有点意思。
它提到两点支持我的关于个体药店出现的时间点的看法和达雅网友有关青霉素供应的看法。这是引文和链接。
1985年,长沙郊区畜牧兽医联站成立长沙市郊区马王堆药店,在畜牧兽医联站工作的张庆云,被单位分配到长沙市郊区马王堆药店,成为药店负责人。“80、90年代基本上都是集体药店、国营药店,私营药店很少,长沙药店真正开始发展,数量增加,是2003年以前后的事情。” 张庆云说,药店成立之初,西药由长沙市医药公司提供,中药由长沙九芝堂制药厂提供,两家药品供应单位均为国营企业。但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很多药厂或药品供应商开始直接向药店售药,管理一度很混乱,药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而这种情况,也在2003年得到了有效改善。
“2000年以前药店经营很不好。”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周慎道出其中缘由,曾就读于湖南省中医药大学,1982年毕业以后进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工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周慎,对于老百姓的购药习惯,无疑很有发言权。“主要是药品的种类很少,大家的选择余地很少,在我81年实习的时候,抗生素只有青霉素,而且好多地方都没有,甚至在一些医院里面还买不到青霉素,更不用说药店了。再加上那个时候药店是不能报销的,在医院买药可以公费医疗,能够报销,人家肯定到医院买。我还记得80年代只有溁湾镇那里有个药店,独此一家。”
https://hn.rednet.cn/c/2018/08/13/829192.htm
你混淆了技术突破和政府产业导向。
默认产业导向都是促进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
当然总体来看大趋势是对的。
中国有很多个社会,我一直说的。2003年?90年代就药铺多过米店了,2003年是连锁年代了。还有,现在药店管得严了,其他商铺小超市,无牌无证的还是多得很。有点请注意我并没有说 @达雅 河友不对。
按很多人的说法,前27年特别是文革年代一切计划化,曹德旺不知哪来的。还有年广久,他的炒瓜子凭空冒出来的?
对了,没有纯中药的药店。开药店的,中药哪有西药赚钱多且干净利落。只不过,不卖中药会没人来罢了。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太小了,不确定是哪几年。我一个亲戚得了肺结核,是另一个亲人到隔壁省买到的青霉素救的命。而且我怀疑是流通问题,而不是生产问题。隔壁省有个矿山基地,那里有个医院药比较充足(国企福利?)。
就这两年,也有隔壁省来我们这里医院拿药的,就是普通的药,他们那里医院不够。和医改有关,大概就是不赚钱导致医院故意不进货。我们这里可能医院效益好一点,不那么斤斤计较。低科技常用药,不会有生产能力问题。
当然经营好不好我不好说。每个医院门口都有几家。我因为鼻子有问题,经常堵,有时要去药店买那种滴剂。有西医的(麻黄合剂),也有中医的(薄荷油)。同一个店里青霉素、阿莫西林之类应该也有。
八十年代私营西药店应该很罕见。有印象的都是国营医药公司的门店。
王城兄,你是始作俑者,我是你的跟屁虫。你说堆电动车是扭曲市场,我说不是,就是推动先进生产力。
致于技术创新跟产业突破,我是说技术突破后的推广,主动被动都会用到政权的力量。其实足够强势的政府推动下去,技术线路不对也变成对的了,真错了,改正不叫改正,叫升级或迭代。核电站不知道能不能算个例子?王城兄你说了算。
当时是处在计划和市场的转换阶段。所以大城市里大医院的病人迅速增多了,周边的人,非本系统的人,都来看病。而青霉素产能还没有提上来,也没地方买,于是不够用了。
而好些的国企,第一它的病人是流出的,会去好的地方医院看,第二它的药品采购渠道是畅通的,所以它反而会有青霉素这种中端药物的富裕。
到九十年代初,青霉素这种药物就不紧缺了。这其实就是经济学上市场的信号传导功能。
彩电生产线当时是相当高端的工业了。
局长也没有说错:不给部长面子,下不来台。人家不一定给你穿什么小鞋。所以局长没办法。他改变不了结果,只能尽力安抚疏影河友。
疏影河友当时可以选择大闹,不达目的折腾不止。结果有可能是既然啥也得不着, 前途还没了。领导一看孺子不可教也。但也有可能那边也虚,毕竟不能为了个卒丢了老帅嘛。于是房子到手了,同样未来前途也别想了。但是过两年你换地方了,下海了,原来那些关系扔垃圾箱了。所以相当于白赚了。
也可以选择忍,因为闹风险太大。二是领导承诺过的,大概率还是要兑现的。就是兑多兑少的问题。但也有一个最坏的后果,就是一点没兑。过去就算完了。
综合一考虑,要我可能也就忍了。胳膊拧不过大腿嘛。再说是一个突发事件,我也没准备好后路,没有后路的情况下,盲动是不智的。
所以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公心。所有的公都可以解释成权衡利弊之后的私。就算是我背债买来的,副部长的儿媳妇要和我换。只要利益交换到位,比如局长给了承诺:下次提拔你。那我也可以表现出公心来。换嘛,我正好觉得楼层不好。
我想疏影河友想表达的就是:有话直说就是了,拿话来压人就免了。大家都是生活中的老司机了。
你肯定是吃货,吃货一般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