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0250506野狐杂谈自此始 -- 夜如何其

共:💬93 🌺645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同人确实嗅感不一样。以前有个同事以至于要坚决避免附近某些街

倒也不是接触多,就是对那个味道有特别敏感。第一次在街上闻到的时候,感觉特别明显,但是也确实不能持续闻下去。

可乐那个,是突然发现我怎么老是想去开可乐,觉得好像不对劲,就仔细看了一下成份说明,发现有咖啡因,于是就决定不再喝了。那是刚来美国的时候。

家园 事到临头,有时候也确实需要借助外物来暂时解脱一下

理智的扛,有时候确实也很累。确实如陈王所说,有时候需要多次才能成功 @陈王奋起

我个人而言,可能是体质的因素,对某些上瘾物质天然有些抵触,比如烟,我根本无法呼吸,对某些止痛药,也感觉不好。也说说我的不在线经历

家园 第13 道与儒--中国两大传统文化核心的矛盾

首先的问题就是:

天下为何人之天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道家回答:天下为公.

当然古代这个,与现在理解是有差异的.

但比较容易接受,共和制,民选政治.

儒家回答:家天下!

你们安安心心当奴才就好,别胡思乱想.

这一下子,就全完蛋了.

啥都不用再说了.

其次的问题是:乍治理国家?

道家说,顺其自然吧,尊重不同.

好处是不激化矛盾,争取公约数,坏处是歪风邪气多.

儒家是王道教化,都给我好好学规矩!

这个呢,其实也不差,但是大伙就比较虚伪.

各有好处和短处,看你想要啥了.

后来出来个土工:

光明正大,说到做到,喜欢斗争,螺旋上升.

其实这也挺好,真是实在人.

就是太折腾人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如果中间休息一段,容大伙喘口气,那就好了.

但哪有那么多如果啊?

家园 哈哈。结语通透 ,当宝之
家园 问题不在这。

先Quote出你这句——其实世界范围内,反烟草是在加加强的——顺便废话一句,你多了个加字。

烟草会成瘾,酒精会成瘾——譬如我,一天3包烟,一瓶二锅头。然而大麻和烟酒依然是不同的东西。大麻在社会性意义上是诱导性毒品,那是一个可能的链:

大麻……海洛因

吗啡

可卡因

……不是省略号,是可能关系的意思。后三者并列。

你很难想象一个酗烟酗酒的人忽然跨界去抽大麻,那是跨界不同的圈子。但你很容易想象在抽大麻的圈子,抽海洛因的总是比其他路径更容易找到。

之所以引用你开头的话,我不无阴暗的想,抽烟有的救,所以要控制;抽大麻的,反正也管不住,放任,你们自己看命吧,反正抽大麻转化成抽毒品的比例也不大,谁自控力差又不懂,抽上海洛因了,那是你活该。

家园 不可能。

其实这和手机一个道理。

序列号唯一又怎么样?

侵犯隐私啦,追赃成本啦什么的。所有我有时候就在想,法律是约束守规矩的人的。

家园 加拿大的财务数据不乐观 -- 补充帖

现在国债约1.3万亿,要按人口比例其实和美国差不太多。

少点也少不了那里去。

加拿大政府财政困难,从表面看是控制不住开支。

财政支出增长大于经济发展速度。

支出增长主要原因还是福利增加速度太快。

福利增加原因是通涨,不然无法维持。

只能发债,但是抑制通胀,提高利息后,利息支出又反过来,增加支出。

这就成了循环。

解决方法和后果:

第一增加税收,经济萧条。

第二继续发债,通货膨胀。

又是新一轮循环。

家园 第14 过去的“跑部钱进”

历史就是个似曾相识的循环。

我是国企出身。

当年我提拔为做干部,地方上的亲戚还问我:你算什么什么级别?正科还是副科?

我那时候小,一脸懵逼:我哪知道啊?我们是企业。

那个时候,企业的级别管理比较模糊,和我同级的干部居然有直接去做副县长的。

大家也别瞎想,我们都明白,那是领导的家人,走个曲线。

我们装作做样的,学习这位的先进事迹,唯一记住的是,生了病还出差。

提拔一点真事都没有,当然后来地方地位提高,人家教我们做人了。

大部分地方干部说实话,在我们看来都是混子,但是都很懂人情世故。

少数干部,特别是主抓经济的干部,水平之高,也是极其令人钦佩。

我们看过局级干部的座谈即兴讲话原始记录,条理之清楚,逻辑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

都能与现在大家倾佩的黄市长相比。

忙总说的人才逆淘汰,是真实的,中国的人才和奴才是都真多啊。

这个也与当时的情况有关,钱和审批权都在中央手里,干点事都去跑中央部委。

这样必须得有一批精兵强将来干这个事,认真研究问题。

驻京办,连大一点的企业都得设立,哪怕是间小房子,要不然没面子。

见人就请人吃饭,就连我一次陪人去拿东西,带我的大哥非要请个里边出来的"领导"(真是混子)吃饭。

我不干这摊工作,都看得出来,大哥更能看得出来,然后听这厮吹了一个多小时的牛X。

大哥给我说:一是咱们也得吃饭。二是想问的事,这厮知道的,都说了。

“跑部钱进”的弊端也很多,地方上也腹诽的很,送礼都不给个好脸。

那时候司长也是两室一厅,两个孩子,住的很紧张。

有的区也很荒凉,街上也没多少人。

地方上去人家里,的确很讨人嫌。

听说现在有点严肃向,历史网文片段的感觉。

王朔和冯小刚没发达,接近该溜子的那个时候,嘲笑外地人:地方上的同志啊,就是认识水平低。

真没想到,这些顺子们也有说对的时候。

地方婆罗门现在堕落到也就能当个看门狗用了,警觉性一流,但就别指望他们给你拉车了。

如今又要向这个方向走,可能是个好事。

家园 曾经跑过,也见别人跑过

这个世纪初的时候,我在北京跟着领导跑了几个衙门。跑部的目的就是能从一些实权部委争取到一些国家的直接拨款,实际上也不多,也就几百万的事情,最多的话好像有个1-2千万的,对这些实权部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人家根本看不上。不过这个几百万的是专款,先拨到部里,专款专用,由我们一个处直接管理,处长对这个很重视,倒不是处里的一个小金库,实际上这些钱都划到了地方的对口业务部门了。这样的话,地方的同志更能配合我们的工作。所以地方上每年也是有人跑到我们部给联络感情,当时也经常出入一些地方的驻京办,我就记得北三环四环上有好几家地方建的大厦,就是地方驻京办,厨师都是各个地方挑的最好的。我第一次吃到的过桥米线好像就是在’云南大厦‘吃到的,味道很正宗。

北京三里河这条街上的的实权部门的衙门很深,我感觉是除了国务院以外最深的。当时能进去攀上关系还是某司长是我们的校友,下面某处长刚好是我们处长的一个大学同学。饶是如此,我们过去都毕恭毕敬,不光是我这个小兵儿,连我们的同去的司局长都在外面等着,等我们这个校友处长叫到时一溜小跑。当时据说过道里还有电梯里穿梭的基本上都是地方上的省级干部,所以我们的司局长应该感觉不错,没有觉得掉价。总体感觉跑部钱进可以说是地方工作上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所以大多驻京办事处主任都是地方领导的心腹,回去后多有提拔。

通宝推:夜如何其,
家园 第15 出国出亏了

世事无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有的人连续好几代,都在迁徙。

有这么一个年轻人,民国初年去了东北。

不怕穷,穷了下关东。

那个时候,蒙古王爷们还都在。

所有的地都是王爷的。

要买地,都得向王爷买。

王爷也很穷,大帐门口挂着个肉皮,出门前就搽擦一下脸。

到底是冬天防冻,还是显示自己刚吃过肉,不知道。

王爷收了钱,就买酒喝,往死里喝。

东北地方大,到处是水泡子,可以打渔。

但是税吏,按网收税。

网眼必须得大过他的拳头。

长生天啊!鱼怎么都长这么大?

还有传言说,山东人打渔,只洒三网。一条鱼打不到,也不下第四网。

然后置办了产业,成了亲。

老婆可能不是山东人,因为他的后人没有山东都有体征标记。

难道这是母系遗传,在X染色体上。

东北解放了。

土改进行的比较暴烈。返回山东老家避难有不少,兄弟姐妹分开的很多家。

然而并未断联系。

东北出生的孩子还是很怀念那里。

孩子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开始继续迁移,走向国外。

国外很陌生,空气很清新,月亮的确比国内亮,好山好水好风光。

又过了几十年。

孩子的孩子来到了父亲怀念的地方,听了半辈子的异乡。

好山好水好风光,和国外一个样!

家园 国家保护这保护那

感觉也不是办法啊,那不是永远如此

匿名 我也想买一个激光焊机

但是想买的是多功能的,包括除锈和切割的,另外瓦数大一些,国内的好玩具确实多。我现在已经有4台MIG焊机,一台坏了,一台卖了,还想卖掉一台80A的。但是现在买了不知道能干什么。就是个玩。

通宝推:夜如何其,
家园 第16 海外华人关心啥?

国内河友如果以为混西西河的海华们是华人的标准样品,那可就错狠了。

我们这些人啊,都是奇葩,珍稀动物。

还是那句话,需要保护啊!

不开玩笑了,我已经发现这个笑话有点冷,不合时宜了。

回顾正文,海华最关心啥?

基础设定,加拿大华人的角度。

第一件事,房地产。涨了跌了,利率变化,家居装修。

最夺人眼球的事:碰上坏租客,不交房租!

这个恐吓性极强:

一是很多人,就靠房租维持现金流的,甚至还贷款的。

二是比较宽裕的人,有多余的房子也不出租,只是当备用屋用,不想惹麻烦。

第二件事,移民问题。

但是热度下降,以前中国移民人数多,主流媒体关心,华人自己也在意。

现在风头被印度人抢了。

有点看热闹的意思了。

第三件事,低素质的华人又办了啥丢人的事。

现在开放了点,老外也开始办丢人的事了。

无非就是小便宜,被拍上了。

第四个,是突发的安全事件。每出一次,都很震动很大。但实话说,比例比较少。

华人自己比较注意自身安全。

第五个,福利问题,特别是养老福利。

医疗福利是个大问题,但是华人讨论的难点,主要是门槛高。

-----------

大家认为华人该关心,但是实际上,大部人并不关心的事有那些呢?

第一,孩子上学问题。

这是个时效性话题,有孩子人还关心一点,其余人等关心,是出于社交需要。

第二,中国的政治问题,美国和加拿大的政治问题

说句良心话,除了主要50岁以上的老男人,喋喋不休。

嘴上诅咒领导不得好死,心里祈祷领导永远健康。就算换个领导,也照样骂,但现在这老脑子缺润滑油,转个弯就可能死火啊!

对这帮人来说,嘴上说战狼外交官就该枪毙,但心里说官方嘴炮,好歹是同行,组织一定要提拔啊!

以上是开玩笑。

现在的人全都是自由主义者,政治关我屁事啊!

第三是,理财和股票问题。

一是有点钱,都买房了。

二是华人懂英语,直接对接本地了。

不是没有讨论的,而是没代表性。

总起来说,华人在国外,并太不关心各种政治问题。

西西河这样,人在国外,为国内操碎了心,是反实用主义的人生行为。

就像只城市的牧羊犬,不好好吃饭睡觉。

就觉得自己聪明,耍心眼,想着诗和远方。

通宝推:漂漂2号,菜根谭,
家园 第17章 现实世界里的真正功夫熊猫

1983年春节晚会,一只大熊猫出境表演。

他就是世界第一只,会表演杂技的熊猫,叫伟伟!

属于上海杂技团。

伟伟的故事曾经被写为报告文学。

它的训练员,是个小伙子。

有个情节让人记忆深刻:熊猫还是有熊性的。

它把训练员给咬了。

如果说,伟伟在国内有名。

在国外更有名的是另外一只,叫英英。

英英是最后一只表演杂技的熊猫。

它属于武汉杂技团。

武汉人训熊猫,纯属无奈。

国外邀请他们出国,前提条件,必须带只熊猫。

武汉人最后找到李先念批条子,去成都从五只小熊仔里,挑出天赋异禀的英英。

原名刚刚。

它的训练员是个女性。

由于上海团的经验,英英训练很顺利。

出国后很受欢迎。包括加拿大这个西方杂技高地。

英英著名的高光时刻有两次。

一是憋不住,跑下台,回笼尿尿去了。

知廉耻,爱卫生,大家都点赞。

第二回,上了滑梯不动了,满场寂静。然后它缓缓地举起手,冲观众挥手。

这个动作从未训练过。

气氛高潮。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候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就是熊猫标志那个)收到线报:

中国杂技团打熊猫!

熊猫这么可爱!

你们中国人真下得了手,虐待他们!

这个时候训练员不敢去拽它下来。

据报道,杂技团带队领导曾再三要求:出国后,不许打熊猫,扯拽熊猫。

咱们私下嘀咕两句啊。

以此观之,熊猫们大概率在国内,也没少挨揍!

由于保护组织的干预,熊猫杂技最后消失了。

最后一句题外话:

由于年代久远,后来有些文学创作把两只熊猫弄混肴了。

英英有时出场过早。

不过都是背景板,也不是大错。

家园 西边可不是真荒凉,得看几点钟,沿长安街向西 各部委多了。

东富西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