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新版古典决战:亚力山大征战记之吉达斯浦战役 -- 史鉴

共:💬36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亚历山大的指挥其实非常因循守旧,只有局部的变化。

我说亚历山大是阵战的绝顶高手,并没有辱没他。亚历山大的四次战役,都是摆开堂堂之阵,而且部署都是老一套,马其顿密集阵永远在左翼,近卫步骑兵永远在右翼,永远在敌人左翼的薄弱处突破,他的运动战其实是以步兵密集阵为基础的,骑兵基本上不会脱离密集阵作战。高加米拉战役里,波斯骑兵两翼的大纵深迂回扯动,多点多面进攻,相比马其顿骑兵的一点突击,其实是更加正宗的运动战。后来帕提亚波斯歼灭罗马克拉苏远征军的卡莱战役,也是比较典型的运动战,真正的兵无定势,因为波斯骑兵根本就没有阵形的概念。这种草原轻骑兵战术发展到中世纪,在蒙古人手中登峰造极。

如此看来,亚历山大的机动能力相比欧洲军队的确无以伦比,但放在中亚,仍然属于阵战范围。

家园 想象一下,或者说yy一下

亚历山大刚刚渡河成功,并击溃印度侦察部队,正准备调整阵容迎战印军主力。忽然收到报告,印度人正在撤离战场。于是亚历山大立即命令留守河对岸的部队迅速渡河,然后派出所部轻骑兵一部追击并侦察印军动态。轻骑兵追上了正在慢慢后撤的印度步兵和战车兵、大象兵,受到印度人较稀疏的弓箭阻碍。于是马其顿人回报亚历山大:敌人正在撤退,我们已经缠上了他们,请迅速增援!

亚历山大立即亲自带领所有的轻骑兵追击,并吩咐自己的重装步兵随后赶来,但不能走得太急,否则不能保持战斗力。他自己知道,自己所带领的轻骑兵是战斗的关键,必须打乱印度人的队伍,然后等重步兵赶到时就可以轻松消灭敌人了。

于是马其顿轻骑兵迅速追上了印度人,为了打散印度人,马其顿轻骑试图派出一队人向侧翼展开。造成迂回印度人的态势。另一队则一面射箭一面直冲上去。事实上马其顿人并不指望正面冲击印度人的阵形,只是想吓唬他们,打散他们的队列。

战斗按着马其顿人的设想进行着。印度人的抵抗并不坚决,当他们发现马其顿人迂回的企图后放弃了抵抗,大队印军转头乱哄哄的开始跑散。在纷乱的尘土中印度王公的旗号暴露在马其顿人的视线里。亚历山大知道如果追击并活捉了这个土王,自己将又一次迅速赢得战争的胜利,并且重新赢得部下的拥戴。因为这一次胜得太轻松了,证明自己的远征决定无比英明。

马其顿人开始直追波鲁士的旗号,试图俘虏他。随着尘土的消散,马其顿人突然惊愕的发现,波鲁士的马车径直驶入一个整齐展开的步骑混合战阵。盔甲和刀枪的反光直晃马其顿人的眼睛。

马其顿人赶快试图勒住马匹,并向敌人侧翼运动。敌人的阵势并非坚不可摧。如果我们保持好队形,迂回敌人的侧翼,并用弓箭对抗他们,只要坚持到重步兵到来,胜利还可以属于马其顿人。但是追击和胜利的轻松使得马其顿轻骑的队形变得分散,仓促之间无法迅速改变队形,急促实施敌人阵前的转弯不但造成了混乱而且将较大的侧面暴露给印度弓箭手,马其顿人出现了较大的伤亡,少数骑手被迫冲向敌人的阵列,试图杀开一条血路,但是最多冲过几排印度人就被乱刀砍倒。随后印度骑兵开始了反冲击,从两翼包围杀向最后顽抗的马其顿轻骑。而原来分散后撤的印度步兵在各级将领的旗帜下开始收拢。

亚历山大在第一批弓箭袭击下就身中数箭,马匹被射死。几个忠实的部下用身体掩护着他换乘部下的马匹狼狈后撤,亚历山大并不死心,他还想收拢部队再周旋一下,因为马其顿人的精锐重步兵还没有赶到。但是印度人从两翼合围上来的骑兵粉碎了他的想法。

等到气喘吁吁的马其顿步兵急匆匆赶来援救他们的首领时,他们看到的是印度人严整的队伍,以及阵前一只长矛上高挑着的头颅。。。。。。。

家园 你这个架空里面有几个破绽,呵呵。

波鲁士诱敌深入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是马其顿骑兵的追击一定有大批侦查兵先行,而且吉达斯浦战场由于季风季节的原因,相当泥泞,不太可能出现尘土飞扬遮挡视线的事情。所以亚历山大肯定会发现印军主力后撤设置的战阵。以亚历山大的指挥风格,不会在没有看清楚敌阵部署,找到破敌对策以前贸然攻击,而且马其顿骑兵里面有1千斯基泰弓箭手,这些人一般会打头阵提供火力掩护,所以印军击溃马其顿追兵的可能性存在,但不太可能击杀亚历山大。

家园 耽搁了几天,再聊我对亚历山大用兵看法

所谓兵势无形,阵战和野战的区别,宗泽和岳飞的对话可以一斑。军队在于精绝不在于数量。项羽三万人长途奔袭,可以击破汉军几十万人,李陵五千人可敌万人。西方战例中,亚历山大的高加米拉战役,汉尼拔的坎纳战役都是很典型的人数略势下战胜敌人的先例。我看不论是阵战还是野战,人数多了并不是好事,人多了并不说战斗力就和人数等同。三国时代,几次大军出征胜利几次?袁绍输在官渡,曹操输在赤壁,刘备输在彝陵。亚历山大在史鉴兄看那是阵战取胜,胜的也是堂堂正正,我不这么看,阵战也好正战也好,堂堂正正地打仗的只能是宋襄公。波斯军团和印度军团都是以经典布阵,而你说言的亚历山大布阵如何?一左一右,明眼就可以说这叫什么阵,对,这叫没有阵的阵。一动一静,一好象山,一好似水。使这样的阵型好似打太极,一手为阴一手为阳,强弱进退都是在相互转换。别管对手如何出招,你强我就弱,你弱我再强,避实击虚,乍看起来好像破绽很明显,但是破绽可是转瞬即逝,而做到这点最重要条件就是军人高素质保证军阵高度机动性。做到这点,人数多有用吗?呵呵,这是我认识的兵势无形。所以说亚历山大阵战取胜我也同意,我不太同意史鉴兄说亚历山大因循守旧。觉得此人用兵布阵背后的诡道还是不少的。

对付亚历山大这样高素质军队,素质不及情况下硬碰绝对要吃大亏的。那么就要从他军队弱点着手,首先要分割他两个集团,尽力让步骑脱离,这样他军阵弱点就好抓住一点。其次利用天气,地形,实行远战而避免近战。最重要一点,诡诈对诡诈,什么阵战野战,打赢就可以。

家园 贴一张双方的布阵图

点看全图

顺便测试一下图片上传功能。

家园 好吧,就算是泥泞之地没有烟尘,弥补一下也能过关

由于您论证过该地区是平地,没有什么起伏,但是无论如何,河岸总会比周围低洼些,而且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马其顿人不太可能眺望到很远的地方。再加上印度人大队撤退人马在前,我认为马其顿人不一定发现印度伏兵。

马其顿人发现印度人正在撤兵时派出侦察兵了解情况是非常可能的,但是发现印度人正在撤退的大队人马后继续侦察印度人撤军路线上有无埋伏就有点太精明了,我怀疑您在印度军中安插了间谍,用鸽子向马其顿人报了信!呵呵,开个玩笑。

我们可以分析,马其顿人偷偷迂回渡河是为了夹击印度人,如果发现印度人撤退,正常的判断是印度人发现了自己的不利态势正试图摆脱困境(因为印度侦察部队的覆灭告诉印度人对手很强悍)。而撤退中的印度人是脆弱的,马其顿人此战必须取胜,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当然,也许马其顿人会派出轻骑兵试图超越印军主力拦截印度人,这样正好与印度伏兵相遇,双方都是遭遇战,很难说谁胜谁败。但随后印军主力赶到,马其顿轻骑兵覆灭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