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美国的房子的建造 -- Swell
很多海边的房子,地面的支撑柱有一层楼那么高。估计每年水都得过一回。直接把一楼让出来了。人都住在二楼以上。
租房提供合同、社区证明,就近入学没问题。中国人的买房情节,根子上还是来自传统吧。
我家亲戚刚搞过,所以知道。
不光租房不行。买房也有类似于token的制度。多少年之内只能一家孩子入学。防止频繁换手。
所以才有天价小破老。
这几年不知道改成什么样了
我同事的孩子刚上。确实有属地年限的限制,这个对北京本地人一样。现在小升初是抽签排位制,除非小孩成绩非常好,否则去的学校随机性很大。
现在印度人都是睡hot bed,
因为一张床两个人轮流睡,你去睡的时候,床上还有上一个人的体温。
他们过的也很难受,问题是有了不该有的希望。
当留下来的唯一指望是娶个老婆的时候,
本地300磅黑妞都成了香饽饽
很早以前就有的政策了,北漂人多。
就是问一下。
前几年我一个亲戚花了将近500万买了一个学区小房
北京现在的规定是这样的,社区(有可能是这个社区里的某几栋楼)对应的学校有多所,同样,特定的学校对应的社区(或楼)也有很多,招生时这些对应的社区(或楼)按年随机轮换。简单地说,就是你的房子今年是某名校的学区房,明年大概率不是(轮换),什么时候又是了要看运气;还有就算是学区房,也不能保证你孩子一定能上名校,毕竟某一年份某社区(或楼)对应招生的学校有多所,要看排位的结果。
我亲戚当年买的那个,一共就50多平米。一室一厅。居住功能几乎是跟没有也差不多吧。10万多一平米,基本就是卖学区呢。
他本来想把自己早年买的那个90多平米的房卖了,改善一个大的。但是为了孩子,买了一个学区房。
要是跌了,估计今后改善房也遥遥无期了。
机会主义者敢于冒险,跌也就跌一些,他们觉得有名校名额值得赌。
用钱买教育、用钱买健康的社会环境容易滋生特权阶层。
怎么说呢,你买了多少有个机会,不买就是彻底没机会了不是?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房子如果在西城,比如后泥洼、灵境胡同这种地方,基本上就像小熊掉进蜜罐里,想找个不是区、市重点的学校上都难,当然,房子的价钱嘛,估计500万也就够买个厕所。捡漏的机会也有,如上地这种新区,学校少,如果房子恰好在中关村附小分校之类的边上,很可能就直接上了。
除了对口静教院之类的最顶级学校的小区,之前的高学区溢价老破小,基本从高点跌下来30%到40%。
我有个朋友今年被借调到教育部帮忙干活,说基本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他们接收的唯一指导方针,就是教育公平化。
我上海的朋友说的。
据说曾经一度超越了公立中学。但是市里整顿了一下,现在算是势均力敌了。
不知道现在啥情况。
东北,二线城市,50几平老破小学区房,2020年为240多万,2024年为120万。东北政府听话,教育公平化,好学习和差学校的老师,每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轮调,同时提高中考指标到校比例,几年功夫就天翻地覆了。长期看,利国利民,但是没人记得好。短期看,一部分人利益受损,怨天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