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上汽集团的起伏给我的一点感悟。 -- 江上渔人
上汽是技术不行,而不是营销不行
你吹上汽的混动,那是在乱吹。
比亚迪的名字这么恶心,但销量却那么好,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技术好!人家就是便宜、省油。混动技术最好就是比亚迪,比亚迪的车也是混动的卖得更好,而不是纯电。为啥?因为比亚迪电池对宁德时代并没有碾压,但混动技术是碾压。
不服气把上汽的混动和dmi比一比,看谁便宜?看谁可靠?看谁省油?
在混动技术方面,比亚迪就是遥遥领先,全球第一。
前面正常得很,到了《漫长的季节》怎么突然瓦特了?
要说路线之争《漫长的季节》和《繁花》才是,哪个是人民的哪个是小资的,显而易见。
是一体两面,互不矛盾。
《繁花》告诉你,让上海人自己搞事业,他们很行的,什么机会都能抓住,没机会也能创造出机会。
《漫长的季节》告诉你,体制经不住时代变动,一变就糟,不能变啊,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啊。只不过,《漫》假借了当年东北的“国有”体制,来暗示上海现有机制的“船大不可掉头”。
桦钢就是上汽,上汽就是桦钢。哈哈!
反动,这个词语不能算贬义词,应该算中性词,方向不一样,而已。
对手阵营里的人可以调整路线,改变方向,变成我们的人,就不反动了。
我觉得毛主席用这个词特别高级,有哲学意味,摆脱了传统儒教那种凡事都先来一顿道德批判的陈腐窠臼。道德批判是必要的,但不能只有道德批判,而且,大多数时候道德批判显得刻薄单调,还虚伪,陈词滥调。
躺着赚钱第一名。
说起来上海的上市公司投资意识/门路倒是不缺,好几家老国企就剩个空壳子,靠收租,投资过日子。
Momenta和英伟达合作,不确定性很高
陈王是怎么判断的?
我的感觉是下一个趋势是搞出合适的航空用混合动力发动机系统,再配合自动驾驶软件,这个生意才具备发展的条件。总的来说,这是交通领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不会来的太快,估计还得10~20年以上吧。
再不济家里也有空调
只不过可能很多人习惯了,怕开空调费电,宁可忍着
贸放在前面,挤永远就成不了第一
就是长安,同样靠合资车过了很多年舒服日子,现在认清现实,立马all-in华为。
上汽想靠Momenta这样血统混杂的第三方的话,那是想多了。
靠合资30年吸血全国,居然没一样拿得出手的东西,活该倒闭
三大央企:一汽二汽和长安;长安最勤奋,二汽次之。
四大地方国企:奇瑞、上汽、北汽、广汽;奇瑞最勤奋、最成功。
三大私企:比亚迪、吉利、长城,比亚迪王者,长城最近有点拉垮。
若干新势力:理想、小鹏、蔚来、零跑、哪吒、问界、小米……他们各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杀进杀出,引领整个世界汽车迅速迭代。
上述汽车企业中,上汽无论哪方面都不突出。
但是也很明白,我没钱,所以身边的灯红酒绿与我无关,就像领导的身边人,虽然也能沾点光,但归根结底,照样是炮灰一个,不会因为你靠近权力,就有了权力。
上汽现在的问题就是技术上没有跟进,混动技术落后,技术上没有能做营销的亮点,再加上车本身质量出现问题,售后不肯花钱,销量下降是必然的
传统车企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被新能源“弯道超车”。我们能用新能源去弯道超车外国人,那新势力肯定也能弯道超车我们自己的传统车企。
所以,解决的方法,还是要增加车企对产业链的掌控程度。
如果固态电池的确是未来,那如果上汽能把清陶吃下来,那不就等于是比亚迪概念吗?如果上汽能把momenta吃下来,那不就等于“华为+”概念吗?
-
当然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一定要把汽车设计和营销做好,这两点是当代的硬实力。
我曾经跟人说过一句戏言:上汽要是把贾跃亭搞过来,早就没其他厂家什么事了。
上汽的车太受到大众和通用影响,这两家的车都风格太保守,缺乏一些吸睛的成分。
新势力的崛起,很多时候就是靠一款车卖到爆款,比如小鹏,当年大街上只有P7这一辆车,就把品牌做起来了。小鹏当年其他车都很难看,但P7好看且前卫。像理想、坦克300之类的车也都是同样的道理——一个爆款。
上汽这么多个品牌,但产品基本上都是“城市工具车”,满足不了现代用户需求的情绪价值。
如果我想去越野,那我买辆大通,和人家坦克300的车主比起来,是不是就“没那么酷”了?
-
做好设计、营销,想办法去收购一些自己投资过的公司,把“弯道超车产业链”从“可控”变成“拥有”,那上汽依然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