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贵阳引领未来西南城市天际线——论地方债的源头与化解 -- 自以为是

共:💬10 🌺21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贵阳引领未来西南城市天际线——论地方债的源头与化解

贵阳引领未来西南城市天际线

2021年的报道。惊奇不惊奇?意外不意外?震撼不震撼?

去贵州旅游,见识过那个金融城。大楼高耸入云,字面意义上的入云。当然贵阳地势也高。当时心里就一个问题:全国的金融中心在京沪深,西南的金融中心在成都,贵州的金融中心……有几个人?装的满这些楼?

当初谁在贵州当书记?

匿名 这个孙子当年不自量力,居然敢跟马督公对线

结果他完犊子了,永世不得翻身 。

在马督公面前,他不过是一个新时代的张敬尧而已。

家园 求教

是谁啊,现在在哪里高就?

老兄学孔子述而不作嘛😄。

求教
家园 大致知道,但无法确认,所以不好明说

按照百度引用的资料,2016年开始的贵州省“引金入黔”战略。

按照财新“引金入黔”助力脱贫攻坚 中天金融置出地产业务

作为贵州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为了化解西部地区金融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之难,2014年以来,中天金融实施战略升级,以“引金入黔”助力脱贫攻坚,以普惠金融强化民生保障、助推实体经济。中天金融定位于“绿色实业金融服务”,通过补齐贵州金融短板,拓宽贵州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其社会融资成本,促进金融生态健康发展。

当年贵州城投债之所以能够顺利发行,很大原因是很多人看重他的地位,相信还款有保证……

挺扯的

家园 笑死,马逆现在真过气了

拼命骗廷杖,都没流量。微博上多少人,指着鼻子骂它,它的所谓粉丝呢?咋没见到冲人家账号。连普通网红都不如,人家还有几个死忠。这种过气玩意,你就不要反串再拿它开心了。

家园 抱歉,借地回个帖子。在“凸造型”的那个帖子里,有人问我,

作家张扬因为小说《第二次握手》坐牢被内定判死刑的事情,我在这里借此贴的地方回帖说明一下。

先介绍一下小说《第二次握手》的基本内容

“1956年秋,药物研究所苏冠兰教授家,来了一个华侨打扮的不速女客。教授夫人叶玉菡热情迎接,但苏教授见到女客后并没有出门接待,却呆坐在房间里惊愕而痛苦。来客见了女主人和苏教授的一双儿女,匆匆离去。

原来,早在1928年,苏冠兰在齐鲁大学读书,暑假去江南。一次,他奋不顾身地跳江救了一个溺水的姑娘丁洁琼。科学救国的共同志向使他俩产生了爱情。在南京火车站,两人第一次握手告别,并立下海誓山盟。苏冠兰的父亲苏凤麒,执意迫使儿子与故友之女叶玉菡成婚,苏冠兰无奈,只得以"20年后结婚"为借口推迟婚期,不料一心仰慕苏冠兰的叶玉菡默然接受。苏冠兰为了摆脱父亲的束缚,准备与丁洁琼一起赴美留学。谁料父亲从中作梗,迫使丁只身赴美。

丁洁琼在美国学成为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后因反对美国在广岛使用原子弹,被美监禁,从此中断了与苏冠兰的联系。这时,苏冠兰的父亲苏凤麒捏造了丁洁琼结婚消息,使苏冠兰痛苦万分,并一心投入专业研究。

在一次事故中,叶玉菡用身子挡住了射向苏冠兰的子弹,苏冠兰深受感动,与叶玉菡日久生情,结为夫妻。丁洁琼始终铭记与苏冠兰的誓言,拒绝了真挚的爱情,毅然回国。丁洁琼得知当初的恋人已婚,便决定到遥远的边疆去搞科研工作。在周总理的关怀和科学界友人的劝慰中,在苏冠兰、叶玉菡热诚挽留下,丁洁琼抛开了个人的不幸,振作精神,第二次和他握起手来。”

下面是百度来的,张扬 和《第二次握手》产生的遭遇:

张扬与《第二次握手》:20世纪60年代,在人们已经习惯于阅读以工农兵为主角的文学作品之际,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却是一本描述知识分子曲折的事业生活爱情的小说,它塑造了苏冠兰、丁洁琼、叶玉菡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形象。

小说主人公苏冠兰的原型就是张扬的舅舅。1963年初,十九岁的张扬到北京去看望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事于药物研究工作的舅舅。临行之前,母亲和姨妈向他介绍起这位尚未谋面的亲人,在叙述中,姨妈不经意间说起了一件往事:有一天你舅舅下班回来,走到隔壁的书房里,脱皮鞋换拖鞋,我进去叫他吃饭,怎么半天不出来,叫他没反应,我推开门往里头一看,你舅舅弯着腰,一个鞋已经换上拖鞋了,有一个鞋呢,皮鞋带还没解开,腰还弯着呢,在矮凳子上,扭头看着四合院里,我又叫了他几声,他是毫无反应,像凝固了一样,就说院子究竟发生什么事情,来了什么人,我就赶快回身走过去,把冲着院子的客厅门打开,一看就在门口站住一个很美的女人,穿着也不像我们国内的,我很吃惊,当时反应不过来,你舅舅肯定是看到了院子里来一个女客人,他为什么不出来,那么我进去叫他肯定是很冒然,他不出来肯定有他的理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客人,一看是个从事科学工作的,但是在国内的科学界,我们来往的人里没有这个人,而且穿着打扮也不像国内的人,她不进来,她说,“好,我还有别的事,以后再说吧,我告辞了”,她跨出门去要走的时候,站了几秒钟,好象还在企盼什么,思考什么,这个时候突然抬起头来,因为她站在门槛上高了一些,说“请问你是他的夫人吗?”而且我当时奇怪,我们都是爱人了,解放这么多年了,叫爱人,怎么叫夫人啊,资产阶级的说法。她说“是啊,你多幸福”。然后就走了,后来看着她的背景消失在胡同口。

怀着这份好奇,张扬在北京期间就开始积极构思故事,从舅舅那里收集素材,回到湖南,他立刻动手写了个一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故事的开头用的就是他姨妈讲的那个"神秘来客"的故事,名字叫作《浪花》。

从小说的初稿《浪花》到《香山叶正红》再到《归来》,小说三易其名,历经十几稿,张扬也从一名中学生成长为一位知识青年,1965年,张扬插队到湖南省浏阳县的中岳公社,作为知青,下乡时他所拥有的全部财产就是亲戚朋友们慷慨解囊凑起来的十四元人民币,穷得连稿纸都买不起的他,在乡村的土屋中怀着对文学的热情不断修改着小说。直到1970年第一次入狱,才不得不停下来。

1972年12月,张扬终于在年关获得释放,这时,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的中国大地上,流传着一种故事梗概完全相同而文字长短不一的读物,被称为手抄本,其中包括《少女之心》等淫秽读物,于是,《第二次握手》也被划入坏书之列,不但描写了爱情,还提及了被四人帮视为眼中钉的周恩来。对此毫不知情的张扬仍在浏阳县的中岳公社,埋头改写小说。1975年的1月,两辆警车的不期而至,将张扬拉到了长沙的鹿洞里监狱。

张扬对再次被捕没有过多的惊讶,或许是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命运已和小说《第二次握手》紧紧相连,而在当时批林批孔批周公的风声中,张扬在小说中对周恩来的赞颂,引起了姚文元的注意。

欲加其罪,何患无辞。可是对小说《第二次握手》的定罪,着实花费了当时办案人员的一番苦心,甚至特意邀请了湖南某大学中文系的几十名中文系教师和"工农兵学员",在"帮助、鉴定"的名义下,对张扬展开了全面的批斗与围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授凭借着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以专家的姿态推断出了小说《第二次握手》这个爱情故事中所潜藏的的重大政治含义。

最终,《第二次握手》被定下四大罪状:一、利用小说反党;二、吹捧臭老九;三、鼓吹科学救国;四、明明不准写爱情了,还非写不可。

1976年8月31日,厚厚一大摞的"张扬案卷"交到了湖南省法院审判员李海初的手中,正是这位审判员使深陷沼泽的张扬意外地获得了一线生机。

张扬:这个李海初法官,应该说他是救过很多人的命的,这个案作为大案,院长交给他办了,交给他办了以后,他一直不敢把真情说出来,当北京来人调查我的情况,要为我平反的时候,他说出了实话,他说“当我接到这个案件,32本,摞到桌子上一米高,我一本一本的看,看完以后我想,如果经我的手把这样一个作者杀掉了,当我晚年回首往事,我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党性和良心,可是当时我绝对不能说出来,一说出来他们就把案卷抽走,交给别人办了,他们还是会把他杀掉的,我既不能办这个案,我又不能不办这个案,我就利用当时的法制的不健全,因为当时法制是什么呢,一个案子落在哪个法官手里放多久,没有明文规定的,我就揽了很多案子来,多干活,让我的座位堆满了案件,当他们催着要杀的时候,张扬的事要杀了,怎么样啊,我说你看,这么多案子,我得一件一件来。”

1979年1月18日,三十三岁的张扬终获释放,常年的牢狱之苦使得他的身体状况到了崩溃的边缘,体重不到40公斤。《第二次握手》又出版在即,张扬在北京结核病医院的病床上支起了小书桌,短短的50多天,完成了25万字的定稿。张扬: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名有的叫什么《氢弹之母》,《归来》,《归国》都有,其中有一本流传到北京,在北京的一个工厂里头,一个工人他从湖南衡阳带过去的,带过去以后,没有封面的,不知道叫什么书名了,北京的一个工人看完了以后,不知道叫什么书名,就贴了一张纸在上头,就写了个书名叫《第二次握手》,以北京为辐射点,向全国扩散的时候,就以《第二次握手》这个书名扩散的,包括当时的西藏都有,基本都叫《第二次握手》,所以它喧宾夺主,《第二次握手》倒成了正宗了,我给他取的名字倒不正宗了,当我在北京修改完这本书,青年出版社出版之前,他们找我商量,他说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家都叫他《第二次握手》,是不是你也能够尊重大家的感情和意愿,就让他叫《第二次握手》吧,我说那就这样吧。

另外,我百度了一下,这个事件的背景,得到如下的内容,可以给广大的网友参考: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归来》案发

第1节 1975年1月7日:浏阳大围山区――拘留和搜查

――“鹿洞里”:省公安局看守所

第2节1975年1月14日:第一次审讯――罪名:“利用

小说进行反党活动”――办案人员矛头指向周总理

第3节 我的“前科”――1969年底至1970年初因“反革

命罪”逃亡――逃亡中写作《归来》

第4节 1970年初“一打三反”中被捕――我的“反革命”:

反对“文化大革命”――林彪爆炸和我的获释

第5节 回到大围山――知青伙伴们向我讲述我写的《归来》故事――手稿当年是这样流失的

第6节 强大的预审班子――“为什么把《归来》列入刑事

办案范畴?”――“中央首长”及其鹰犬

第二章 “为反动家庭树碑立传”

第7节 医学院学生出身的母亲――抗日斗争中牺牲的父

亲――没有见过面的祖父

第8节 科学家舅舅和他的两个妹妹――姨母向母亲讲述

的小故事――舅舅家来而复返的神秘女客

第9节 1963年2月我第一次到北京――影集中的人物

――一位美丽的女物理学家

第10节 外祖父――“苏凤麒教授”――舅舅的悲剧和姨

母的悲剧

第11节 去天津看望伯父――母亲的回忆――她儿时的

举动改变了哥哥一生的命运

第12节 舅舅四十年代的一个笔记本――《放翁与沈园》――“相依为命”

第三章 从《浪花》到《归来》

第13节 自幼爱读爱写――十七岁发表处女作――十八

岁写出短篇小说《浪花》

第14节1964年《浪花》改写成中篇《香山叶正红》――

“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恩格斯语录――“文革”中

坚持写作

第15节1970年稿改题《归来》并“流毒全国”――狱中斗

争――奇迹:五部手稿全部“归案”

第16节 1974年稿仍然取题《归来》――第一次进入长篇

行列――篇幅和内容的充实提高

第17节“我喜欢《归来》,更喜欢它的作者!”――受株连

最惨烈的人――我与她没有“第二次握手”

第四章 难忘的1957年

第18节“中鲁迅的毒太深了!”――十三岁时目睹反右派

斗争――从此与“左”格格不入

第19节 十三岁时经历的另一件大事――李政道、杨振宁

荣获诺贝尔奖――吴健雄的伟大贡献

第20节 1996年12月25日会见何泽慧院士――优秀的

中国女科学家们――“丁洁琼”的原型

第五章 科学知识与辩证法

第21节 热爱科学――1963年夏从科技阅览室被撵出来

――“文革”中带着《科技参考消息》逃亡

第22节1956年的全国科学发展纲要――1957年“纲要”

天折――“共产党应该起誓”!

第23节 反科学反文明的事件:“大跃进”――受骗与悔悟

――我看知识分子问题

第24节“四人帮”“批判”诺贝尔奖――“恐暗素”等等

――懂科学越多,受骗越少

第25节 狱中读《反杜林论》――谁在“反马克思主

义”?――《归来》:独立思想的产物

第六章 “一根绳上的四只麻雀”

第26节 阶级与家庭――“社会基础”与“教唆犯”――“一

根绳上的四只麻雀”

第27节 三只大“麻雀”:舅舅、母亲和姨母――舅舅与我

――“细菌武器”问题

第28节 所谓“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母亲的反驳――

姨母所受的残害

第29节 瘟疫般的株连――去浏阳搜罗伪证――到汩罗

迫害无辜

第30节“屈志老成”的宋承禹――“混凝土棺材”――“只

有他一个人没有出卖你”

第七章 “秀才遇见兵”

第31节“文革”要打倒“叛特资”,《归来》却歌颂“叛特

资”――他们说:丁洁琼是叛徒――我回答:张

春桥是叛徒!

第32节 苏冠兰、朱尔同是“特务”――鲁宁是“死不改悔

的走资派”――苏凤麒是“反动学术权威”

第33节“你明明知道不许写爱情了”――“我明明不知道

不许写爱情了!”――“砒霜”、“鸦片”及其他

第八章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第34节《归来》的篇名与作者的“祸心”――1975年6月

26日的围攻会――预审处长的开场白

第35节 参加围攻者何奋强的回忆――两次围攻的策划

与现场――“解放全人类”问题

第36节“大批判专家”出手不凡――我对古典文学唐诗

宋词诗经楚辞都“很有研究”――刘少奇“魂兮归

来”

第37节 我关于“归来”二字的辩驳――我“被闷棍击得头

昏脑胀”――我“投降,但不完全投降”

第九章 “这是最后的斗争”

第38节“灭族”与“凌迟”――矛盾的激化与转变――

1977年3月7日我给“主审官”的抗议书

第39节 1975年10月以后中止审讯十一个月――周总

理逝世――华国锋地位更高和邓小平再度下台

第40节 中央台重要广播――“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

事件”――于无声处听惊雷

第41节1976年9月22日,久违的“主审官”再度露面

――我的猛烈反击――写在布片上的控告状

第42节 《临刑拒绝忏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第十章 法官李海初

第43节 从《归来》到《第二次握手》――北京日报的举报

和姚文元的命令――落井下石的新华社内参

第44节 李海初的阅卷摘录――无耻之极的“起诉

书”――“鸡蛋里挑骨头”的法官

第45节 法官的良心――唯一可供选择的战术:拖延――

继续“鸡蛋里挑骨头”

第46节1977年8月10日刑庭研究――12月7日省高

院研究――1978年7月4日省政法小组研究

第十一章 “战长沙”

第47节 为《握手》鸣不平的读者来信――顾志成与王维

玲――1978年12月,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出

版社开始联合作战

第48节 两女将出征――风霜雨雪长沙城――邂逅李海

第49节1978年12月20日,湖南省团代会《简报》――

12月21日:两位北京来客装扮书记员审讯“犯

人”――顾志成:女性和母性

第50节 康濯介入《归来》案――湖南文联和顾志成、邝夏

渝的鉴定书――《归来》手稿成了“超级文物”

第51节“不速之客”:从大围山到省委大院――“他这案

子是华国锋同志批的!”――难能可贵的石玉珍

第十二章 “党管政法”

第52节 1978年12月23日的院长指令――除《归来》外

其他问题也要审问――李海初从法官变成了“律

师”

第53节1978年12月26日刑庭讨论――翌日法院公安

联席研究――李海初曾经顶住“催杀”张扬

第54节1978年12月28日李海初的“关于张扬案的报

告”――29日向省委刘夫生、石玉珍的汇报――

指示:由师院再作鉴定

第十三章 “最后的审判”

第55节 法官的苦心――法院院长和刑庭庭长的处境

――“烧毁毛著”的鉴定

第56节 自我否定不实之词――师院党委宣传部的意见

书――李禧喜、樊篱、刘仁荣三位教师的证词

第57节 法官们的喜悦――另一种的心态――提到日程

表上的“放人”问题

第58节 中国青年报“内参”――顾志成给李海初的电话

――《归来》案中的胡耀邦与华国锋

第59节1979年1月18日下午:平反出狱――“历史是

这样的无情和公正!”――来之不易的胜利

第十四章 “病入膏育”

第60节 1979年1月20日中国青年报发布消息――带

病到北京――“病入膏肓”:从北京医院到结核

病院

第61节 来自社会的信息和压力――不同意出版“简易

本”――在病床上开始改稿

第62节 山花烂漫――血荐轩辕――《第二次握手》:文学

史上唯一由读者取名的作品

第十五章 风云突变

第63节1979年4月10日《北京日报》的表态――3月

11日《光明日报》王晨的报道――导火索:3月

10日《中国青年报》顾志成、邝夏渝的文章

第64节 从蠢蠢而动到妖风四起――湖南省话剧团戴着

枷锁演出《握手》――秦牧文章拨开迷雾

第65节1979年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报告――胡耀邦

1月20日的批阅――胡耀邦1月22日致胡德

华信

第66节“四人信”状告胡耀邦――激辩中南海――《第二次握手》第二次平反

第十六章 “这本书影响过一代人”

第67节1979年7月《握手》正式出版――我被安排为

“一级工”――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批中国作

协会员

第68节“最后一部手抄本”――女导演董克娜――康泰、

谢芳与电影《第二次握手》

第69节《握手》总印数430万册――建国以来第二位,新

时期以来第一位――四种少数民族文本

第70节《握手》在海外的影响――会见共同社记者伊藤

正――日本友好人士片山义郎的翻译计划

第71节 秦牧、丁玲、刘白羽、碧野论《握手》――中国当代

文学史上的《握手》――“划过黑夜的闪电”

第72节 潘震宙、万宗周、石明辉、陆文采论《握手》――

塑造周总理形象的最早尝试――影响过一代

人的“红皮书”

第73节“丁洁琼”与雷洁琼――设想中的二十集电视剧

――中学生:受《握手》影响的“这一代人”

第74节 青年讲师、硕士生王文澜1996年5月来信――

“心中永远有个张扬”――“这本书教育了多少人!

第十七章 重返自由

第75节 出院――重访“鹿洞里”――关过我的牢房,曾关

过就义前的杨开慧同志

第76节 又到浏阳――啊,大围山!――真正的反动派和

真正的革命者

第十八章 恩与情(上)

第77节 李海初阻止了死刑――顾志成使我免于瘐毙

――一李谦背后的千百万中国人

第78节 今昔司法界和今昔李海初――及时的白内障

――急流勇退

第十九章 恩与情(下)

第79节1981年春“进谏”――胡主席禁修“主席路”――

人民要关怀领袖

第80节1989年1月6日:难忘的会见――耀邦的故乡

和旧居――“请你相信,人民是爱你的!”

第81节 巨星陨落――“像他那样义无反顾”――“一个人

的死改变了世界

第二十章 号称作家

第82节 创纪录的印数和创纪录的报酬――稿酬从1750

元到2500元,重印稿酬20元――电影改编费

300元

第83节 地下室居住十五年――《贾兰坡与“周口店学”》――我把科学家推上点燃“圣火”的高坛

第84节 我与“恩人”之间――贫而不贱的夫妻――地下

室里的热和光

第85节 我被“侧目而视”――孤独沉默与世无争――我

得到的“最高奖赏”

第二十一章 “千万不要忘记人民”

第86节“千万不要忘记人民”――从秦桧、洪承畴、汪精

卫想到陈少敏、马寅初、张志新――“决不投降!”

第87节《金箔》中的“许君箴”――生活中的马思聪――

优秀作家必须具备远见卓识

第88节 我的杂文、随笔和报告文学创作――我推出一位

“全国十杰检察官”――“在那种环境中坚持了呐

喊和斗争”

第89节 笔锋指向司法腐败――《穷棒子王国》案、《难题》

案、“国贸”案――“南阳案”、“海灯案”、“鼠药案”

第90节“贾兰坡与圣火”事件――斗争以及结束方式

――“毕竟有过那样的人”

中国女物理学家与美国第一枚原子弹。

我,县委书记的几点说明:

一,40多年前,激情澎湃的80年代初期,我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仔细的看过这本书。现在对此书还是印象深刻。一是苏冠兰在火车上保护丁洁琼时,对警察报出他爸爸的名号,是南京天文台的台长,但是连“蒋委员长”也要买账的一个大人物。二是丁洁琼的美丽,书中描写得国色天香。

二, 张扬1975年被捕的时候,事关押在湖南长沙鹿洞里,这里原来是一个女子监狱湖南绸厂,现在由于拆建已经是一个楼盘了,地址在现在的省博物馆斜对面。

三,张扬被捕一年多以后,由于严格关押没有什么放风,他的身体已经严重虚弱了。他自己曾经回忆,可以站起来,走几步。但多走几步都不行。如果再关押两年,恐怕他会死在监狱。

四,张扬没有被判死刑,是湖南省委顶住了姚文元的压力,此事的经办领导是故省委领导刘夫生书记。湖南省委从1921年成立开始(当时叫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是第一任书记,后由李维汉接任)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特别是1949年后也是,哪怕是文革时期都是如此。换别的省份,比如上海,可能就顶不住姚文元的压力了。

家园 我看油管,马前卒《睡前消息》不比《新闻联播》火多少

可见在中老年为主的海华眼里,他的团队也就是央视水平,而不是习李的政治局水平。

可能你们B站的娃娃们觉得他特别NB,但是你们说了算,起码二十年往后了。

家园 如果说百万播放量算过气的话

那我衷心祝愿西西河天天过气。

马逆再不济也还是在公共场合发言,像西西河这种从公共论坛一步步蜕变成私人小圈子的地方最好不要舔着脸上去碰瓷。五十步笑百步都要贻笑千古,一百步乃至二三百步就别笑人家五十步了。

家园 铁手又不靠论坛养家

真正私人论坛,使用着还嘲讽主人,你还是人吗?马逆敢不放暴论,不骗廷杖,生活吗?一个小地方的汉改满凤凰男,一路剽窃各论坛观点,变成它的变现资本,你连这样的玩意都觉得不错,想想自己成色。这样的人,生活中太常见了,到上海念大学,就把工业化挂嘴上。到一趟美国,就把自己立场来个大转变。这种墙头草,啥话啥事不能做?改变政治立场,算最易的。你放心,它还会变的,十年一变。

家园 铁手至少从没发表过关于马逆的观点

西西河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不是他的主要责任,我骂不着他。当然,就算他真发表了类似观点,作为admin在我这里也享有豁免权。

至于我的成色,我觉得我和马逆差不太多。不待见马逆的河友权当我是在自我批评好了,反正我觉得我这是在自吹自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