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什么是中医,中医算不算科学 -- 陈王奋起

共:💬67 🌺308新 💬8 🌺6 待认可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西西河原先对中医的讨论有两个观点给我印象很深

一个是经络和组织液有关。

另一个是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起到治疗作用。

这两个观点都给人很大启发。

这算是“友多闻”吧,是西西河的好处。

留不住这样多闻的朋友,是西西河的遗憾吧。

家园 生物学界几十年前的发现了

百度百科搜索一下:

胞内钙信号系统

信号系统

几乎我们所有的生理活动都受到Ca2+的调控。Ca2+作为细胞信使的基础是胞浆Ca2+与胞内钙库或胞外Ca2+之间存在浓度梯度。当某种刺激使胞内Ca2+浓度大幅度增加时,就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Ca2+本身的特性更有利于和靶蛋白结合,从而传递信息。由于要综合多方面功能,Ca2+信号必然是非常灵活,同时又要受到严格的控制。它是借助Ca2+信号的不同的中间环节来实现的,也就是Ca2+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以不同幅度来起作用。不同类型的细胞以不同的钙信号组合来完成其特定的生理功能。

点看全图

我二十多年前在图书馆就借了细胞通信一书去看,书里还写了发现钙离子是细胞信使是一个华人无意中发现的

通宝推:桥上,
家园 大眼河友你的煲汤料有哪个不是中药?

我想不出来有哪个煲料不是中药。

甚至我们平时吃的大小米玉米小麦豆类,都是中药。粳米,浮小麦是常用的中药,传说邓铁涛直接就用面粉入药方:甘麦大枣汤。

家园 虽说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但两个体系都隐含了同一个标准:验证。

如果同意两个体系都需要接受验证的话,区别无非只是验证的方法不同而已。

我就假设大家都同意这个标准,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病人发烧,中西医都声称可以通过吃药退烧,从发烧到退烧,都是物理现象,可以观察到,也可以验证疗效,验证的方法,无非西医用体温计,古代中医用手背感觉而已,这个估计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

假如我们同意疗效必须接受验证,那么再进一步,治疗依据理论,是不是也应该接受验证呢?

简化来说,西医的理论认为发烧是免疫系统的反应(举例),只要找到导致导致免疫系统应激反应的因素,就能解决,我们可以对免疫系统,对各种因素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对这个理论逐步验证。

中医想必也有另一套理论,认为是外邪入了肺经(免杠声明,这里仅仅是举例),只要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就能解决。那么,中医体系里面的这个理论,我们是否需要验证?

如果也同样需要,要用怎样的方法进行验证?

当然,如果说中医体系的理论无需接受验证,我也不会继续杠。

家园 确实不强求统一

我只是从逻辑上判断,你跟陈王的说法相矛盾,两人至少有一个是错的,但不知道是谁错了?

家园 老审偏题了,咱这不是说

中药的科学性问题嘛,中药没有“科学”依据你们老广还是照煲不误呀。

食材当然都有益身体健康了,但是绝大部分中药不是日常食用的食材,刚好看到你的甘草汤,党参,阿胶,麦冬,甘草除了老广其他地方人烧汤不会或很少放的吧。

通宝推:审度,
家园 疗效不就是最好的验证吗

简化来说,西医的理论认为发烧是免疫系统的反应(举例),只要找到导致导致免疫系统应激反应的因素,就能解决,我们可以对免疫系统,对各种因素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对这个理论逐步验证。

中医想必也有另一套理论,认为是外邪入了肺经(免杠声明,这里仅仅是举例),只要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就能解决。那么,中医体系里面的这个理论,我们是否需要验证?

如果也同样需要,要用怎样的方法进行验证?

你这所谓的验证不还是想要对不同的体系用一个指标去验证的思维吗?

比如中药中的三七是云南白药的重要组成药材,在止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方面的功效而广为人知,这是不是验证?

再如安宫牛黄丸对于高热惊厥、中风昏迷等急症也有效果,这都是实践检验过的。

包括中医的正骨、接骨,治疗跌打损伤,这也是被实践验证的效果。

作为中医来讲,数千年的疗效就是最好的验证了,不去看这些疗效,而偏执于去用什么用各种仪器去检查才能叫验证,是不是刻舟求剑?

就像计算9乘9,中国小朋友可以熟记乘法口诀直接写答案,外国人可能要用9 加9次来计算,都是得出81的结果。计算13加3,外国人笔算在个位数3加3得出答案16,而中国人打算盘直接个位三下五除二,一样得出答案,你难道因为用算盘不符合笔算的逻辑就说算盘不科学了?

尤其是中国古代鸡兔同笼的数学题的抬脚法,计算上更不是西方数学的解法,也能说不科学?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疗效是最重要的验证

    是不是最好,要两看。

    如果只满足于黑盒的结果,确实看疗效就够了,如果想满足好奇心,想知道黑盒的内部原理,则光看疗效是不够的。

    你这所谓的验证不还是想要对不同的体系用一个指标去验证的思维吗?

    是的,评估不同体系有不同的标准(指标),不仅仅是这个”验证“,还有药物的成本,学习时间的长短等等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这两个体系。

    假如你同意疗效是一种验证,那么,你其实已经同意采用这个标准了,那么对两个体系中的理论部分是否也同样可以采用这个标准呢?

    比如中药中的三七是云南白药的重要组成药材,在止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方面的功效而广为人知,这是不是验证?

    ”广为人知“是一种验证,却不是严格的验证,原因是人体存在自愈的能力,”广为人知“存在误传的可能性。目前医学上最严格的验证方法是”双盲“。

    作为中医来讲,数千年的疗效就是最好的验证了,不去看这些疗效,而偏执于去用什么用各种仪器去检查才能叫验证,是不是刻舟求剑?

    ”数千年的疗效“是常见的说法,我要提一点很少人注意到的:数千年来的中医记载,各位可曾见过失败的医案记录?这是不是幸存者偏差?所以,重新对中医理论,对中药进行验证,绝对不是”刻舟求剑“。

    尤其是中国古代鸡兔同笼的数学题的抬脚法,计算上更不是西方数学的解法,也能说不科学?

    重要的是”抬脚法“可以验证(或曰验算),代入不同数量的鸡兔,反复检验,结果证明确实可靠。

    所以,中医理论是不是也可以来反复检验一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