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不是回复的回复 —— 请教张源侠几个问题 -- 灵山云

共:💬40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我已经把这个帖子转给张源侠了,提醒他不要对自己知识范围以外

的东西轻率的下结论,对前辈礼貌要懂,他说周末会给我详细回复,不过到现在我还没收到。

家园 不会吧

NBA里面,我长期看见的就是以大打小。当然,不排除某些小个身体素质很高,和大个有得拼。

但是我也长期看到姚明被200cm,130kg的黑人给死死顶住,完全没办法进入三秒区,更别说篮下。

我只看到奥胖飞身上篮的时候,无人敢挡。但是姚明上篮,嘿嘿,你也看到了,至少,撞他的人没有受伤。

家园 原来是您老给发的信啊!人家有回复啦。

《心意拳的一节一气》,转载自能够网(www.nengou.com)

http://www.nengou.com/QN%20yjyq.htm

(C)2005 www.neng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能够网http://www.nengou.com

----------

心意拳的一节一气

作者:张源侠,发表时间,9/9/05

  大侠评“求劲六喻”等出后,便有人自告奋勇请原作者答辩。不久大侠就收到了原作者钻裹践对我的回复。大侠起先以为发伊妹儿的就是钻裹践本人,于是大侠便问了一个问题:“我问你一个个人问题。如果你将来有缘见到陈守孚老师,他亲自印证给你看,你发现他的东西正是心中的绝顶武学,你是愿意跟他学,还是拒绝跟他学?我这是一个假设问题。如果你发现他的功夫名不副实,这个假设自动取消。陈守孚老师说,他如果见到更高的师傅,一定愿意再学的。我也如此。”

  这位朋友回道:“陈老师是否有高功夫这个不是主要问题,我说的是希望你对其他门派的先人有一些尊重,如果认为他们的功夫不好可以找他们现在的弟子来切磋,但是对于先人应该尊重一些。我转的那篇文章是灵山云也就是武网的钻裹践所写的,转给你看一下,主要是觉得任何人毕竟知识范围有限,不应对范围外的东西轻率下出结论。”

  搞了老半天,这位不署名的朋友居然不是钻裹践。大侠对不署名的举动历来有点感冒,但人家喜欢隐身术,大侠也没有办法。这位仁兄说大侠对其他门派的先人不尊重,大侠觉得很奇怪,特地把自己的文章再拜读一遍,在逻辑上清清楚楚,没有专门贬低人家的意思。比如大侠写道“我这么说并不是贬低宋氏功法。只是指明两拳的不同之处。就好比在古代有人喜欢用链子锤,有人喜欢用刚棍铁爪。”这在逻辑上讲得很明白了么,宋氏形意说链子锤好,大侠这里的心意拳说刚棍铁爪好。这就是不同之处,至于是否“可能影响千千万万对中国传统武术感兴趣的同好”,大侠又没有强迫大家一定要按照心意拳的练法来练。萝卜青菜,各取所需,就好比一个老农说“萝卜好比小人参”,这是不是对种青菜的老农不尊重呢。那个种青菜的老农也可以说“三日不吃青,两眼冒火星”来证明自己青菜的重要性啊。

  说到链子锤,螳螂拳、棉拳、通背也有相似的练法。王雷华老师教大侠甩手,也强调不用力,放松地甩。他说甩到后来,血脉充彻指掌,那就是大力金刚掌的练法。他和人交手,对方一拳奔其面门而来,他双手随意往下一拍,那位老兄居然被拍到指甲全黑,手肿似馒头。螳螂拳的出手有很多链子锤的味道。大侠练螳螂拳多年,对这个链子锤深有感情。当然螳螂拳的链子锤和宋氏形意拳的链子锤并不完全相同的,宋氏形意拳的链子锤更强调整体意识,螳螂拳讲究手上的速度,比较忽视整体劲。

  钻裹践写道:“不知心意拳里有没有“三节”一说?大侠推崇猪八戒的钢棍铁爪,但老猪在西游记里有几次取胜的记录?与孙悟空的千变万化\刚柔相济相比那个略胜一筹。”孙悟空用的是棍子,名叫如意棍,不是链子锤。八戒心意功夫粗糙,所以要依赖那个九齿钉耙。但如意棍和九齿钉耙在一点上是相通的,那就是只有一节,而不是三节。否则的话,孙悟空何不用三节棍呢。大侠侃西游记,好像与武学有点偏离,但大家注意了,这里却有一个很重要的心法,那就是心意拳的一节一气。

  什么叫“一节一气”。铁官成先生特别传授陈守孚老师,忘掉三节,以全身一节一气来练。这种说法看起来和心意拳的三节四梢有矛盾,其实没有矛盾。“手到脚到”这个武学原理人人都听说过,但却做不到,原因在哪里,不懂一节一气所致。如果按照一节一气的心法来练,整个人体就变成了孙悟空的如意棍,只有一节,却能如意变化。不管你是练什么拳的,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把自己想象成一节,你再去练,体会一下是怎样的感觉。有些人会毫无感觉,有些人会感觉别扭,但有些人却会喜极而泣。当然也有人会说这早就有人说过了,那叫“肌肉如一”。这样的意思当然有人说过,但把三节说成一节,却好像没有人说过吧。如果有人早已说过了,也能以自己的身体印证,大侠唯有满心赞叹。

  极刚到极柔,一点都不矛盾,那叫做钢条劲,那个柔是随意弯曲的刚。古人练剑就是要将剑经千锤百炼后化为绕指柔。

  我说心意拳用把,钻裹践误解为用掌了。心意拳的把在手形上就是整条前臂,而非掌。按照一节一气的原理,这个把就是整个身体。所谓把位训练,就是训练整个身体在一瞬间的功架变化,因为是一节一气,所以一把劲要做到全身是拳。好比坦克,它的威力不仅仅在于其前冲的威力,它的随意一动,对周围碰到的物体都是一种杀伤。在拳学上,大家把这种功态叫浑圆力。守孚老师道打一群并不比打一个难,因为浑圆劲随处可以打人,还可以借劲打人。

  说到那个临终一掌,里面涉及太多的人际感情,我上文那么说是我的不智,请原谅我的大嘴,接受我的道歉。

  最后,顺便说一句,有一篇“宋氏形意骨力奥秘初探”,好像也是钻裹践写的,内容写得很精彩。想必很多网友都看到过,大侠也将那篇文章附在后面,以证明大侠这个卖萝卜的在自吹小人参的同时,并没有轻视青菜里的叶绿素。

以下是“求劲六喻”作者钻裹践对你地回复:

  在天南之行的路上就听朋友说起张大侠评论小弟拙作<求劲六喻>的文章问世.本来不打算回应的.因为张大侠文章里很多观点是裹在心意六合_古拳之王的大名下来阐述的.如果小弟批驳这些观点,极可能演变成一场"形意-心意"的兄弟阋墙的意气之争,于学术研究毫无意义,且为武林同道所笑.

  但是有同门师友提点小弟,张大侠在网络武林影响甚大.他一己之见,可能影响千千万万对中国传统武术感兴趣的同好.其中正确开明者,固然可以使大家有所启迪,有所进步.但其中偏颇谬误处,恐怕也会误人不浅.今天看到大侠原文,见"有人认为心意形意本一家,任何关于谁更优的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是为了争虚名,此话有理,但如果为了探究武学真理,此话就是和稀泥"的豪语,深感钦佩,因此提出几个问题,与张大侠及各位同好一起探讨.大家从自己的学术观点出发,做一君子之争,真理之辩,不必涉及形意\心意两块大牌子,不亦快哉.

  小弟的六喻,说的是宋氏形意具体训练时的一些要领,针对的是"如何学"的问题,所以说的都是细节\具体\局部的东西.遣词造句,没练过拳的朋友能不能懂\爱不爱看为标准.而大侠对我的评价一是以内家一些高境界的东西来衡量,二是以陈守孚先生的标准为标准,这实在有些不靠谱.而且有些说法,只说现象,不说阶段和求取手段,有些"炫"的嫌疑.比如:张大侠讲“心意拳’走的是极钢后极柔的道路。可见也是说柔才是最后的东西.但两个极端都有了,那么对于初学者是从极柔开始呢还是从极钢开始呢?有句名言:刚者易折,柔着易懈。有什么办法练成极钢和极柔呢?尊师陈先生展示的极柔又是什么样子呢?请明示!

  再比如:我说链子锤用的是锤,是因为在用锤时链子是环环扣紧的,劲力缺失任何一环都无法灌到锤头上。而大侠却说“心意并不注意那个拳上的最后一击,因为那把上的任何一点其实都是锤”,不知心意拳里有没有“三节”一说?大侠推崇猪八戒的钢棍铁爪,但老猪在西游记里有几次取胜的记录?与孙悟空的千变万化\刚柔相济相比那个略胜一筹?

  在此我还想向大侠特别强调一点,形意拳,不是说就非得捏紧拳头.形意起手练的劈拳,其实是掌,也就是心意的把.练掌,是为了把劲力练到指尖上.只有做到了力贯指尖,才能谈到劲力完整.力贯指尖后,用拳\用掌全凭个人喜好和现场发挥.可以说练的阶段,以掌法开始更科学.但据此说,心意把比形意拳高明,这真是拿着冯京当马凉了,在对一派拳学进行评价的时候,最起码应该了解一些该拳种的常识吧.

  还有"背劲",确实只是浑圆劲的一部分,我为了阐述明白,所以单独拿出来讲了,并非只重背劲,我们认为只有把每个具体的部位都练到了,才能有所谓浑圆.大侠说浑圆劲好,那是当然啊,而心意拳如何定义浑圆劲,如何求出浑圆劲,大侠并没有解释,一句"守孚老师走路的时候看起来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这对大家理解浑圆劲有什么帮助呢

  这里特别想向大侠问一下,陈先生都和什么人物教过手?您一再推崇的涨缩劲在实战中的效果如何?根据您所说“他的任何一个攻击点碰到大侠身上,大侠感受到的都是圆整的撞击,没有抖动的毛刺感。”这句话是否可理解成陈先生所传的心意拳用的就是撞击?那么假设:1、要是一下撞空了,会出现什么情况?2、如果撞击在承受能力超出这种撞击劲的物体上,又会如何呢?从心意古谱上来看,似乎对撞劲的评价并不太高吧?

  至于评价我师爷的教学能力,大侠和令师的标准恐怕太简单\太理想化了"他认为如果师傅把所有的心法都传给自己的弟子,那个弟子既勤奋又有很好的身体条件,那个徒弟绝对有可能超过师傅,因为所有的内家功法都是符合人体生理学的练习法。"武术训练,特别是民间训练,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它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老师的水平,徒弟的悟性和毅力,陪练的同伴,当时的环境,甚至生活水平都可能影响到练习者的水平。师爷的形意八卦是刘云吉等先生打的底子,旭洲先生陪着实战打了六年练出来的,他平时交流的朋友都是旭洲先生\薛颠先生的得意弟子,为了学武他的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我的老师,师伯师叔们学武只是业余爱好,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养家糊口.两厢对比,徒弟怎么超过老师.虽然如此,张师爷还是尽可能倾囊相授,门下有一批弟子可以继承传播他的武学薪火.比之陈先生的老师的那种保守态度,作为再传弟子的我辈真是幸甚啊!

  最后说一点,大侠认为我说粗浅解释是另有门内秘传,如此推己及人,实在冤枉我和我的师门了.我说粗浅,是指从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武术的理解能力来讲,只能讲到这一步.比起宋门功夫的真实内涵只能说是粗浅.但是我敢保证,凡我介绍的功法,我们门内练的也是这些东西,并非教人一套,自练一套.只因武学一道,具体微妙处甚多,或有言不尽意处,但绝非知而不言。

  大侠宣传心意六合,宣传陈先生,是大好事.但也请尊重其他拳种\门派和老师,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真功夫在身,则崖岸自高,何必非要时不时贬别人一笔呢?

  言语有冒犯处,见谅。

宋氏形意骨力奥秘初探

  提起大名鼎鼎的宋氏形意,宋世荣、宋世德、宋虎臣,一个个前辈显赫的名字就会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神秘莫测的内功四经、盘根术,曾使多少武林学子魂牵梦绕。

  形意拳讲“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又叫肾元之力,先天之力,其实说穿了很简单,它包含了两个要素,第一是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传统上叫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第二是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称为“劲路”打通。

  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李仲轩老先生讲练拳得力丹田、较丹田,“可增二百斤的力气”,这可不是靠意念想象出来的。大家可以看看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了。形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最强的不就是脊椎和腰胯吗,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孙禄堂先生说“形意拳不过是把周身散乱之神气收归丹田”,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实际上包含了内家绝学的至理。

  但是丹田发力对腹腔的内膜要求很高,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所以心意形意一脉,首重丹田开合功,所谓“一年打死人”,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这个部位。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四肢的“外开合”,形意拳谚里有云“形意拳因何与众家拳法不同?只因为前脚一进,后脚必跟,劲力滔滔不绝如浪行。”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的。当然,也可以用外引内、由动到静,比如太极拳的开合式,鸿雁双飞式,形意拳的虎形、骀形等,都可以拿来锻炼。只不过那种练法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劲挂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内里深入。

  我所学习的宋氏形意是通过无极桩练丹田开合。无极式,垂手这么一站,怎么就值得三大内家拳把它立为开拳第一式呢?而且李存义、孙禄堂、薛颠等宗师级人物著书立说,无极式必是第一章。后人可以不按着这个步骤练,但不能不明这个理,说不清楚这个,不配说自己是练内家拳的。

  形意门有二十四桩--《武魂》上介绍过,始于无极、终于无极,一个式占了两个“名额”。是老前辈凑数玩吗?非也,收功的无极已经和开始的无极有质的不同了。形意门里教桩,有个轻易不传的规矩:得从无极桩自然生成浑圆桩,再从浑圆桩归于无极。不是摆二十几个型在那死站,这是修炼三层道理、三层功夫的动态过程。针对的是人身上闭塞的关窍。这些窍要一通,内家拳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什么刚柔、动静、阴阳、松紧、虚实,尽在一笑之中。但这里面有几个层次的心法,不能乱。过去形意门教拳不教桩。从拳上教,徒弟可以出高工夫,但很难教会别人。从二十四桩上教,功夫的来龙去脉徒弟就清楚了,可以自己教人了,所以不是衣钵传人,不教桩,教也不会把二十四桩的内在联系点破。

  我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没正式提二十四桩,而是用形意(太极)起势来说明的。当时的情形我记得很清楚,开始我向老师请教“鸿雁双飞”,老师慢慢的做了一个起势,就是双手从腿侧平举,到水平时向前合拢,在眉前下压至丹田。我不明白,“鸿雁双飞”在别的师叔手中使出来凌厉惊人,怎么会和太极拳的起势一样呢?老师便让我往里递手,我用虎形往里一扑,老师还是那个动作,但速度瞬间加快,不但吸胸拔背把我的攻势吞化,而且双臂把我的两手绞压锁住,双拳已经点在了我的胸腹要害。这就是马形的下力桩,而且同时老师还做出了双炸步--这是十面埋伏步里的一步,宋虎臣一系形意的招牌。就是这一下,给我把无极桩和五行十二形的联系给点破了。以后老师又陆续示范了虎形、鸡形、燕形、换掌,都是从无极里变出来的。后来我看见胡海牙先生学太极拳的经历,又读到太极拳经里“打拳全在起势,一起得势,以下无不得势”,才彻底明白了老师强调起势的苦心。

  桩站对了,筋肉相互牵挂拉扯、骨骼互相支撑、关节旋拧撑拔、内脏摩擦充实、各条经络里有水银灌注的膨胀感,这是身体上的收益。关键是人脑子也开了窍,最明显的是看《易筋洗髓经》和《内功四经》里的“内功篇”、“纳卦篇”,应该有与先贤共鸣之感。其他的如兵书、道书、纵横之类,也应该有感触。

  骨架贯通的问题也很重要,《苌氏武技书》中就提到过关节的重要性,指出“骨节者,两骨间之空隙也,……此处精神填实,则如铁如钢……气力方全”,要求“如实沙袋,逐层填实,则虽软物也可使之坚硬”,太极也讲发劲时要“接骨斗榫”。形意更是强调“化枪为拳”,枪化到哪里去了?实际是到了体内--人的骨架就是一杆大枪!特别是脊椎,经过内功训练,如同白蜡杆般坚韧、充满弹性,腰胯肌肉力在此完成蓄发,转化为高频杀伤的弹抖力--这就如同枪法里的绝技“金鸡乱点头”,腰胯劲传导到枪头,化成枪花,太极乱环,也是同理。但这必须借助大杆的弹性,硬木棍挽不出枪花来。练形意,得把从脚底到头顶心、从腰到手的筋骨结构练的像白蜡杆子,发劲时也是循着枪诀,枪法上叫“沾衣翻肉”,拳法上叫“沾实始吐力”这才是形意“直劲”的真正意义。大家可以看看孙禄堂先生晚年的照片,是不是挺拔如(枪)杆?有些人总觉得形意重拳和频率不能兼顾,是内功未到,难得真传,虽然腰胯肌肉能使上力,但还有关节还在打软,力量在传递过程中从关节漏掉了,发劲做不到冷弹脆快,只好憋一口气在胸口或丹田,去抡、推、搡、撞。

  骨力在实战中的运用实际与兵器无二,这身骨头就是十八般兵器。形意是枪拳,太极、八卦是刀剑拳,通臂、披挂是鞭子拳。循着用兵器的窍门去琢磨,各种劲诀就通了。

  关于开合功,个人感觉,是各种基础功法的一个集合,是个产品、结果,不能简单的当作“一个”功法。我们的老师是叫我们站了一年左右的无极桩之后,才开始一点一滴的向我们渗透,根本不提开合二字。基本是一两个月加一点新内容,让静态的无极一点点动起来,从什么感觉都没有,到里面的感觉越来越清晰,大约有个认识后,老师才说这就叫开合。

  无极桩绝不是死站着不动的,开始是空空如也,那是养人呢。真把练的东西搁进去,内部动的可大呢,比抡胳膊、踢腿要难得多,累的多。你想啊,髋部、腰腹、背部,这些部位平时都是给胳膊腿作力学支撑的地方,现在让他们动起来,甚至还得比胳膊腿活络,这得费多大的劲呐!!这几块一动起来,牵动四肢百骸,内摩五脏六腑,气血灌注筋脉,一会儿汗就下来了!当时就明白为什么先养后练了!就因为这东西太个别了,肌肉再壮实的人,开始就上这个,他也受不了,一样呲牙咧嘴。所以老老实实从静中求,从慢中求,长筋腾膜--不是不想快,是根本快不起来!

  只有这个过程,才能由弱转强,才有资格和先天条件好的人一较高下,否则慢慢悠悠的内家拳,怎么能在江湖上享这么大的名气呢?

  关于呼吸,我想先卖个关子,宋氏的呼吸法很特别,开始只是自然,而后要求在吸气、呼气、闭气三种状态下皆可发劲,能如此,所发之劲可以说是“五脏之力”。

----------

家园 哦,原来回复到网上了,有趣,有趣

老夫觉得这个张大侠狠有趣,这次转述文章,张大侠第一封回信,上来就问如果见到陈老师如何如何。。。,总的意思是说陈老师的功夫很高很高。这根本就是miss the point,老夫不关心也没有讨论陈的功夫问题,老夫只是想提醒一下这位后生,他却把话题扯开去。

再有,老夫并不是灵山云那篇文章的作者,只是转述给他,当然没有必要署名,而且不署名 so what? Point不在老夫是否署名,point在于张大侠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轻率下结论和对前辈的不尊重的态度。张大侠在回复中抓住不署名这点不放,语带讥讽,心眼是不是太小了?转移视线,也不用要这种方法吧?当然,张大侠对于自己知道的那块领域的东西到底了解的如何,看过一些业内人士的评论,似乎评价不高,这个是另一个问题,老夫不去管他。

最后,老夫在给张大侠的回复中将了他一军,“如果认为他们的功夫不好可以找他们现在的弟子来切磋”,这是什么意思?老夫就是想告诉他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甭总是嘴里七个不含糊八个不在乎的。以张大侠工作这么多年来看,一张回国机票还是买的起的,去趟天津切磋也不是什么狠难的事情。结果张大侠回复老夫的时候好像没有看见这一句一样,又开始大谈别的问题,又把话题扯开去。

总的感觉,这个张大侠喜欢使用移魂大法,据老夫经验好像嘴上功夫了得的人都喜欢使用这个大法,往往是说起来牛气冲天,但是一碰到真格,马上如那水中泥鳅一般迅速滑过,有趣,有趣。

写到这里,老夫不禁捻髯轻笑。

家园 【文摘】转贴网友评论

向明 头衔: 街斗论坛总版主

勋章:

信息:

威望: +10

魅力:

经验:

现金: 22893 武塞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13 篇

精华: 4 篇

资料:  

在线: 59 时 13 分 30 秒

注册: 2002/03/09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第 2 楼]

哥们儿,你让不爽连累了,张大侠是什么心理你没弄明白,会浪费感情的。

你看他根本就明白咱们说的“松”、“柔”是怎么回事,决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松柔,却装糊涂谈什么猪八戒的钢棍铁爪。明白真正的“松”、“柔”为何,是一个人是否入门的标志,如果按普通人理解的松柔去练,肯定错误。我们虽不知张大侠和陈师傅到底有多少斤两,但入门是可以肯定的,他还拿这个说事,不是别有居心是什么?

《内功经》的神运经中有“所贵者,以柔用刚,方是真刚,以柔用疾,方是真疾”之言,没入门者能理解这个“柔”是何物吗?恐怕照张大侠看来,这个内功经非是经典,而是误人子弟。

他回复此帖中又提出个新名词——“一节一气”,把“三节”给否了。大言不惭地称是自己的发明,不由让我好笑又好气,这心意拳的“正宗”居然比我这外人无知!

——心意拳经典《九要论》“论三节”中,明明有以下观点:

“若夫合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三节之有哉”

本门先辈几百年前的经典,变成“大侠心理张”的创新发明啦!哈 哈哈!

这位博士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家园 呵呵,比脚底板就不必了,灵山云肯定赢了。这样比对人家不公平。

手脚练功练出了茧子还能算。。。。。。

家园 给个链接

大家去查的时候也方便。

http://www.kungfuland.com/bbs/cgi/topic.cgi?forum=34&topic=203&show=0

家园 hoho,那偶练剑时,手曾一度磨出茧子,怎么算?

如题。

家园 呵呵,以前偶第一次练枪,两三天手上就出茧子了

现在想来,还是对功夫的理解差,现在再练,也就没有那事了,估计兄弟现在手上也没茧子了吧?

家园 空空一气最难求,化尽身形似水流

如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